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点固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冠状切口及上颌前庭切口,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弓以及颧牙槽嵴骨折端,复位后对后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其面形、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冠状切口联合上颌前庭切口能充分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部位,三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减少睑下附加切口的手术操作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眉侧切口颧蝶缝复位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26例,采用眉侧切口、睫下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显露额颧缝、颧蝶缝、眶下缘、颧颌缝和颧颚缝,以颧蝶缝复位为标准,精确复位后,用微型钛板对额颧支柱、眶下缘、颧上颌支柱行坚强内固定.术后随访3~24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局部无明显瘢痕,21例B型骨折和2例C型骨折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X线观察达到解剖复位,3例C型骨折术后面部轻度不对称.结论:眉侧切口颧蝶缝复位整复颧骨复合体骨折并行坚强内固定,创伤小,面神经功能无损伤,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颧骨骨折,使颧骨骨折病人有效恢复面部外形及功能。方法 本组16例颧骨及复合骨折的病人,对开放性的颧骨骨折采用软组织开放创口手术进路,闭合性骨折采用口内前庭沟黏膜切口、眉弓外三分之一切口联合睑缘下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使颧骨各断端达到解剖复位。选用适合的微型钛板在颧牙槽嵴、颧额缝及眶下缘处行坚强内固定。结果 本组16例病人15例一期愈合,经3—6个月复查,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1例开放骨折的病人,术后伤口感染,经治疗伤口二期愈合;另1例并发颧弓骨折的病人,术后轻度张口受限。结论 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颧骨骨折,可以有效地恢复病人的外形及口腔功能。  相似文献   

4.
颧骨颧弓骨折的分类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分类与应用。方法 参照Knight和North分类方法,对130例颧骨颧弓骨折病例进行分类。结合不同类别、手术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总结分析。结果 Ⅱ类骨折龈颊沟切口入路,Ⅲ-Ⅳ类附加冠状切口、眉弓外切口、眶下眶周切口入路。复杂或陈旧颧骨颧弓骨折应选用半冠状切口入路。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骨折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达到完善解剖复位及精确内固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有效方法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患者行冠状切口联合前庭沟切口,暴露眶下缘、颧额缝、颧颞缝以及颧牙槽嵴,复位后在颧额缝、颧颞缝及颧牙槽嵴3点行坚强内固定,术后随访1~30个月,对其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骨折一期愈合,面部外形以及张口度得到恢复,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切口联合前庭沟切口能充分暴露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以及张口度,避免睑下缘切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头皮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对5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手术通过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睑缘下和口内前庭沟切口,直视下解剖复位、固定;骨折断端进行钛板坚强内固定,眶底缺损用人工替代材料medpor进行重建,术前及术后通过临床观察和头颅三维螺旋CT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面中份及眼眶外形明显改善、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明显改善.陈旧性骨折的恢复相对较差.结论:多个切口入路能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有利于骨折段解剖复位,颧-眶复合体骨折应把握手术时机及时治疗、进行准确复位和应用替代材料重建眶结构.  相似文献   

7.
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内固定技术在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30例颧骨、颧弓骨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固定方式、效果等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Ⅲ类骨折颧颌缝区和颧额缝区两处固定,Ⅳ、Ⅴ、Ⅵ类骨折颌缝区、颧额和眶下缘区三处固定可获得优良的复位效果。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部位与固定方式,两处以上内固定可使Ⅲ-Ⅳ类型骨折复位获得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钛板坚强内固定早期治疗颧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2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加眶下小切口下完成骨折复位及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安全及固定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来健  徐伟  王浩  陈志  蒋蕾  郑义诚 《口腔医学》2011,31(10):596-599
[摘要] 目的 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手术方式,切口选择、固定部位、固定方式与骨折类型的关系。方法 5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头皮冠状切口+睫毛下切口、头皮冠状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原始创口入路、口内前庭沟切口+眶周小切口、单纯前庭沟切口和颞部切口进行手术复位,复位后采用微型钛板、钛钉行骨折固定,单纯涉及颧弓的粉碎型不稳定骨折采用口内切口复位+个性化外固定模板辅助固定。结果 58例患者过3~6个月的随访,外形满意度95%,无开口受限,无遗留上唇麻木,CT片示骨折对位线良好。结论 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应考虑骨折类型、术者对各种术式适应证的理解、患者的偏好,做好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在功能和外形双标准的前提下,个性化治疗方案应是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总结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本组病例72例,分别为Le FortI、Le FortⅡ、Le FortⅢ型骨折,部分合并颧骨、颧弓骨折及单纯颧骨、颧弓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分别或联合采用口内切口、眶下缘切口及头皮冠状切口进路,暴露骨折端复位骨折,选择不同规格的小型或微型钛板固定。有骨缺损者切取颅骨外板移植修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面形、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骨折固定方法,提高了骨折固定稳定性,保证了效果,能早期促进骨折愈合,为面中部解剖结构的重建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耳颞切口联合可吸收板治疗颧弓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耳颞切口,显露复位颧弓骨折段后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对8例单纯颧弓粉碎性骨折病例进行坚强内固定,通过面形、张口度、伤口愈合情况及X线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8例患者除1例术后有轻度张口受限,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外,其余均开口度正常,面形对称,切口甲级愈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耳颞切口入路,可吸收接骨板行颧弓骨折坚强内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颧弓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骨钩、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维复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经术前X线片或三维CT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手术取眉弓外、下睑结膜内及同侧上颌磨牙区前庭沟切口,配合提骨钩行三维复位后,分别用小型钛板进行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3点的坚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颧面部外形满意,张口度正常,无复视、眼睑外翻、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配合提骨钩可减少手术损伤,并能达到骨折三维复位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眶-颧-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眶、颧、上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7年7月期间因眶、颧、上颌骨骨折住院的患者32例,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研究三维重建CT在该类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分析眶、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特点。结果:所有32例患者在三维重建CT中均有直观立体的表现;均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均恢复了良好的咬合关系及开口度;面部外形、视力及鼻腔通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三维重建CT在诊断眶、颧、上颌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可以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该类骨折并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是合适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4.
Closed reduction is applied in most cases of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rigid fixation through a coronal incision have to be performed in other comminuted arch fractures. The authors introduced an endoscopic-assisted approach via a small preauricular incision to achieve reposition and osteosynthesis of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The endoscopic-assisted surgical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in 7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s. Endoscopically controlled management of the isolated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was feasible in all 7 patients.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 year. All preauricular scar and facial lateral contour were aesthetically satisfactory. The endoscope-assisted approach via a small preauricular incision can achieve in situ reduction and fixation in zygomatic arch fracture and it should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isolated zygomatic fracture repair, assum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s and improvements in endoscop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微创治疗颧骨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经口内径路切开复位及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3、6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面部皮肤无瘢痕,无面瘫症状和术后感染。结论:口内入路治疗颧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打印术前设计和内镜技术应用于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4例B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均伴发颧弓骨折,面部凹陷明显伴开口受限。术前行CT扫描后将数据转化为STL格式,3D打印骨折模型和镜像模型,在模型上完成手术设计和钛板预弯制。手术采用耳屏前小切口和颧弓表面隧道手术入路,内镜辅助下完成颧弓骨折的复位及坚固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面部恢复对称性,面部凹陷消失,开口度正常,面部瘢痕不明显,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3D模型手术设计降低了内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精准度,避免了头皮冠状切口,创伤小,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颧骨颧弓联合骨折手术中,探寻一种优于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进路。方法:改良耳颞手术切口,用于颧骨颧弓骨折开放复位病例35例,观察该手术进路的术区显露程度,术中出血情况,术区皮肤弹性及神经功能情况,了解患者对手术切口的满意度。结果:35例患者均可显露整个颧弓上部及眶外侧缘,满足颧骨颧弓联合手术的显露需要,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没有出现颞区麻木及面瘫症状,术后半年皮肤弹性良好者33例,达94.29%。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100%。结论:改良耳颞手术切口优于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8.
眶下进路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减小面部遗留瘢痕的方法。方法:对51例患者采用改良式眶下进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对以往眶下缘切口从睑缘改为骨性眶下缘位置即在患者下睑缘下1cm处,相当于眼轮匝肌下方眼袋的位置作同眼轮匝肌方向一致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推眼轮匝肌向上后直达眶下缘,切开骨膜,暴露眶下缘骨折处,其它小切口未做改变。术后均随访2~3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切口隐蔽性好,而且可以充分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弓以及颧牙槽嵴骨折端,所有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颧骨左右对称性、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除1例由于是疤痕体质面部小切口疤痕比较明显外,其余病例面部疤痕均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创伤小,显露好,路径短,顺皮纹方向,只留下线样切口愈合,疤痕小不影响面部的整体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颧蝶缝为复位标准联合应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单侧颧骨骨折移位明显不能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和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术后4周-2年比较面型恢复程度和颌面三维CT重建观察颧骨颧弓的对称性。结果:30例以颧蝶缝为标准复位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面型,CT片示颧骨颧弓对称,骨折段无移位。结论:颧骨骨折手术复位时,以颧蝶缝为标准,结合颧骨各突骨折的对位线可使颧骨准确复位,术中采用可吸收接骨板坚强固定可满足颧骨骨折固定的强度要求,是一种较好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Nasal bone fracture is the most common of the fractures of the facial skeleton. For centuries, these injuries have been manag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but because of low surgeon satisfaction rates and high revision rates, open reduction is advocated in cases involving severe deviation of the nasal dorsum associated with septal fractures. There are many surgical approaches that can be used to expose the nasal bones, but we present a case where the subciliary incision was used to reduce and fixate the fracture in a patient with combined zygomatic fractures. Owing to the abundance of other concomitant facial fractures with nasal bone fractures,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combined injuries to the facial skeleton, in whom an open reduction of the nasal bones is also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