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80例CHF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3组,比较各组CA125水平,分析CA125与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随访1~6个月,以死亡或再住院为终点事件。结果血清CA125含量随心衰分级增高而增高,与BNP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LA无相关性。随访1~6个月,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随CA125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是诊断和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又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 ,分为A组 (心功能Ⅱ级 )、B组 (心功能Ⅲ级 )及C组 (心功能Ⅳ级 )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及超声心动图 ,于入院后即刻、治疗 7~ 1 0天后、出院前进行血浆脑钠素水平检测 ,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并和 3 6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1、BNP水平与心功能 (NYHA分级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0 85 2、P <0 0 0 1 ) ,随着心功能的好转 ,BNP明显下降 ,治疗前后BNP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2、与LVEDD呈正相关 (r=0 65 1、P <0 0 1 ) ,当LVEDD≥ 60mm时 ,BNP ,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DD <60mm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3、与LVEF呈负相关 ,当LVEF <40 %时 ,BNP浓度迅速升高 ,与LVEF≥ 40 %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BNP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YHA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示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肿瘤抗原CA125(简称CA125)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108例CHF患者通过B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并探察是否有胸腔积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所有病例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根据有无胸腔积液而分为胸腔积液患者和非胸腔积液患者。另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Ⅳ级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且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血清CA125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呈负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胸腔积液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非胸腔积液患者,非胸腔积液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①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其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②胸腔积液患者其血清CA125水平高于非胸腔积液患者,这可能是由于胸膜间皮细胞分泌增加或胸腔积液刺激血清CA125的释放及阻碍其清除有关;③血清CA125水平的测定可能可以用来评价CHF治疗的疗效并可能用来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62例(男38例、女24例)CHF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50%组、49%~35%组、≤35%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META)测定血清CA125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结果 CHF患者各组血清CA125水平随心功能恶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Ⅱ级为(22.84±11.48)U/mL,Ⅲ级为(50.65±26.88)U/mL,Ⅳ级为(185.46±105.60)U/mL,均较对照组(9.64±3.06)U/mL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VEF的降低,血清CA125水平升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变化程度对评价心功能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对其影响.方法测定41例CHF患者(CHF组)和40例无CHF患者(无CH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4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加用氯沙坦者(50 mg/d)和对照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CH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CHF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1).CHF组TNF-α、IL-6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4、γ=-0.502).治疗4周后,ΔTNF-α(治疗前、后差值)、ΔIL-6与Δ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521、γ=-0.433).氯沙坦者治疗4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LVEF显著提高(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与LVEF负相关;氯沙坦具有调节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01至2013-12于我院行CRT的慢性心衰患者27例(CRT组),同时连续选取药物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27例(对照组)。分组后所有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体表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血清白蛋白(ALB冰平、心率、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结果作为入院时基础值;定期随访,随访期间重复上述检查2~3次,取均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分组时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CRT组ALB、LVEF较入院时基础值升高(P0.05),心率下降(P0.001),QRS波时限缩短(P0.001),LVED变化不明显;对照组ALB较入院时基础值下降(P0.05),LVEF、LVED、QRS波时限、心率无明显变化,对CRT组P0.05的指标即LVEF、QRS时限、血清ALB水平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血清ALB水平是CRT疗效最为相关的指标(P0.01)。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室收缩功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推测血清ALB水平与CRT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在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及判断其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7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A125水平,分别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做相关性分析,观察各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hs-CRP和CA125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hs-CR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01、0.316、0.445,均为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42,P<0.01)。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A125水平升高,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且对于预测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糖类抗原CA125(CA125)、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9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为Ⅱ、Ⅲ、Ⅳ级组,另外随机选择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入院时及心力衰竭控制好转后BNP、CA125、UA水平。结果 CHF患者BNP、CA125、UA浓度增高,升高与心功能分级有关;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下降。结论 BNP、CA125、UA水平可作为CHF患者诊治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CHF患者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组(A组)17例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B组)15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并与2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CA125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B组血清CA125平均水平高于A组.结论 血清CA125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相关,临床上观察CA125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评价CHF患者心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6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另选57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125的浓度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A125浓度的变化。另据随访结果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比较两组CA125浓度。结果血清CA125浓度各组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组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5),心功能Ⅲ级组高于心功能Ⅱ级组(P<0.05);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血清CA125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血清CA125浓度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显著高于非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浓度测量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诊断、预后评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人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CHF患者89例,包括冠心病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7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CHF患者按NYHA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另选健康对照组30名.hs-CRP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检测,CA125采取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META)测定.结果 CHF患者各组血清hs-CRP、CA125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且hs-CRP、CA125水平心功能Ⅱ级组<Ⅲ组<Ⅳ级组(P<0.05);hs-CRP水平在不同病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125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最高,冠心病较高,高血压心脏病次之,风湿性心脏病最低.结论 CHF患者血清hs-CRP、CA125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提示hs-CRP、CA125可作为反映心功能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胺碘酮抑制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对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防价值。方法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成胺碘酮组(80例,常规治疗+胺碘酮,200mg,每日1次)和对照组(80例,常规治疗+安慰剂)。在完成基线评估后,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片2年,对照组维持常规治疗。首要终点为全死因死亡,次级终点为猝死和心力衰竭患者心衰加重再入院率。随访期间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TNF-α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胺碘酮组死亡率风险比下降29%(95% CI 5%-45%,P=0.025),猝死率风险比下降32%(95% CI 11%~48%,P=0.016),再入院风险比下降39%(95% CI 14%-49%,P=0.0027)。胺碘酮显著提高了心力衰竭患者LVEF,抑制了TNF—α浓度(P均〈0.01),LVEF与TNF-α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结论胺碘酮通过抑制心力衰竭患者PBMC分泌的TNF—α的生成,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猝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用于治疗药物无反应心力衰竭患者的初步疗效。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全国46个中心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行CCM植入的71例患者资料, 分析术前以及术后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纳入65例基线资料齐全的患者, 年龄(56.5±13.8)岁, 其中男50例(50/65, 76.9%)。术后患者的LVEF由29.0%±5.9%升高至38.5%±8.5%, 提高9.5%±8.8%(P<0.001);LVESD由(58.3±7.0)mm减小至(52.0±8.2)mm, 降低(6.2±6.4)mm(P<0.001);LVEDD由(66.6±6.3)mm减小至(63.4±6.7)mm, 降低(3.1±4.9)mm(P=0.001)。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CM植入后能迅速且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逆转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14.
糖类抗原-125是临床上常用的卵巢癌的抗原标志物。近年研究其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继脑钠肽后反映心力衰竭病情和预后的标志物。但其产生机制和生物学作用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慢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营养状态、血清铁蛋白(SF)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101例。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2年,以心力衰竭再次发作入院、心力衰竭致死为随访终点,统计患者不良预后情况,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4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NRS2002评分、SF及TSG-6水平与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27例预后不良HF-pEF患者中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24例,心力衰竭致死3例。预后不良组HF-pE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SF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HF-pEF患者,NRS2002评分、血清脑利尿钠肽(BNP)、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及TSG-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HF-pEF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VEF、SF水平及NT-proBNP水平、NRS2002评分、TSG-...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99和CA125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CA199、CA125含量变化,探讨两者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轻度20例和慢性重型肝炎15例,二组患者留取血清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99、CA125含量,同时随机选取20例健康体检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血清CA199为7.35±3.89u/ml,CA12513.28±8.41u/ml;慢性乙型肝炎组CA199 20.69±9.14 u/ml,略高于对照组(P<0.01),CA125 15.39±9.64 u/ml,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两者含量均明显升高,CA199 154.06±133.71u/ml,CA125184.44±125.73u/ml,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A199、CA125在重型肝炎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提示CA199、CA125水平升高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16例功能性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程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MR患者,按返流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三组,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N_端脑钠肽前体(NT_pro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值。结果治疗前各组间NT_pro BNP、LVE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值在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治疗后在轻度和中度组NT_pro BNP、LVEF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LVEDD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NT_pro BNP、LVEDD及LVEF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心脏病MR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MR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MR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药物治疗对轻、中度MR者效果较好,对部分伴中度MR药物治疗后临床指标改善不明显和重度MR及扩张型心肌病伴MR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变化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老年CHF患者测定了Hb和血清TNF-α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按Hb水平分为CHF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同时选择27例老年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Hb水平和LVEF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和LVEF则逐渐降低,而TNF-α水平逐渐升高,明显高于非贫血组CHF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TNF-α水平和LVEF为CHF患者贫血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NF-α参与了CHF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并由此引发CHF贫血的发生,而CHF患者贫血的出现使心功能不全程度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血清微小RNA-129(miR-129)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心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03例CSHF患者为观察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将其分为三组:NYHAⅡ级组(33例)、NYHAⅢ级(28例)、NYH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A125、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74例CHF患者按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测定入院时血清CA125、CRP水平及左室内径,其中有65例CHF患者于入院5~10天心力衰竭控制后复查了CA125及CRP。另随机抽取54例同期住院的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参数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CA125、CRP与左室内径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CHF组血清CA125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Ⅳ级心功能组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治疗后CA125及CRP水平随心衰好转而显著下降(P<0.01)。(2)血清CA125及CRP浓度的升高与LVDd的大小呈正相关(r=0.58及0.53,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