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冠心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死因,冠状动脉造影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金标准"。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病变如分叉病变、易损斑块及临界病变等,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略显局限。因此,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新的影像学及生理学评价技术应运而生,目前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创性或无创性技术有: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流储备分数等。他们各有千秋,并在心血管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状动脉疾病双源CT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有症状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或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应用DSCT检查。对12例中重度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以SC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58例老年患者DSCT检查显示冠状动脉583段,狭窄病变126段,其中轻度狭窄病变45段,中度狭窄病变39段,重度狭窄病变39段,闭塞3段。DSCT和SCA在检查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SCT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评价老年患者中重度冠脉狭窄上与SCA具有较高的符合性与一致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5例应用64排螺旋CT疑诊为CAD的糖尿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64排螺旋CT在CAD诊断中的价值。对356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CAG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显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CAD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手段,是进一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的金标准。但是随着对冠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单纯冠脉造影提供的形态学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myo)是指存在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无狭窄情况下的最大血流之比,其提示狭窄病变对血流影响的程度.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山管内超声是影像学手段,提供病变的解剖学信息。但影像学手段可能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我们联合应用血管内超声和FFRmyo,对2例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临界性狭窄的病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正常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狭窄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闭塞组);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SDNN、SDANNind、SDNNind逐渐下降,完全阻塞组这些指标下降最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有进一步下降趋势,但只有3支病变HRV下降才有统计学意义;③左冠状动脉病变SDNN、SDAN-Nind显著下降,而右冠状动脉病变下降不显著。结论冠心病患者HRV显著下降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病变在左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稳定型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进行斑块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别对37例SAP患者与34例UA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影像学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测定最小面积处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重构指数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脂质斑块数明显多于SAP患者(P<0.05),而钙化斑块例数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定量分析显示两组患者EEMA未见显著差异,而斑块负荷(PA/EEMA)的比较中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患者病变处倾向于表现为正性重构,而SAP患者多为负性重构。结论:SAP与UAP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及血管重构存在差异,IVUS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特点。  相似文献   

8.
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5岁以下的女性患者,收集既往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资料,入院后血压、血脂等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66例患者,其中冠心病组71例(占42.8%)。在研究人群中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依次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发现冠心病组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结论对于本研究中的较年轻女性患者,糖尿病史、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50岁以上同时进行主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的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例患者中,冠心病的检出率为26.1%(35例),其中单支病变22例(16.4%),2支病变9例(6.7%),左主干或3支病变4例(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6.682,95%CI1.01—44.13,P=0.049)及吸烟(OR=3.513,95%CI1.05-11.70,P=0.041)是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预测因素。结论50岁以上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患冠心病的比例较高,在主动脉造影时有必要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病人,按常规标准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6个月接受临床和(或)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支架植入的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急性心肌梗塞及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支架植入手术前、后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分别为(87±9)%与(-2±5)%(P<0.01);管腔最小开放直径分别为0.47±0.31mm与3.16±0.37mm(P<0.01)。临床随访心绞痛复发率为20%(4/20),9例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3例发生了再狭窄。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210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用常规方法测定患者血浆Fig、血清Lp(a)水平,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Fig、血清Lp(a)的关系。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Fig和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80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者(P〈0.05),Lp(a)及Fig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但Fig水平在CHD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ig与Lp(a)水平成正相关(r=0.287,P〈0.05),而Fi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Fig、血清Lp(a)是冠状动脉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二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姚宁 《内科》2009,4(1):28-2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18例因胸痛入院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结果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IMT可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胸闷、胸痛伴心电图改变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1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根据年龄和性别分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为82.8%.男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3%(157/184)vs.67.7%(21/31),P<0.05].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比男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5.7)岁vs.(61.2±8.3)岁,P<0.05].老年组男性和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 vs.80.3%,P<0.05;75.0%vs.42.9%,P<0.05];非老年组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vs.80.3%,P<0.05];老年组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病变为主,非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老年组患者以三支血管病变为主,而非老年组女性患者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 对于临床上有胸闷、胸痛伴有心动图改变疑诊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年以上男性患者或老年女性患者,应尽早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4.
变异性心绞痛(VA)做为心绞痛(AP)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药物诱发实验、尸检等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以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上,亦可以发生在冠脉病变完全正常的情况下。即使是正常的冠脉病变,因急性冠脉痉挛而导致冠脉闭塞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的病例临床上亦不少见,即使对于有狭窄的冠脉病变的VA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钙化程度关系,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4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血管内超声检测结果分为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AIP等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结果。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AIP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重度钙化组AIP显著高于轻度钙化组(P<0.05)。进一步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I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钙化程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分别为r=0.431,P<0.01;r=0.56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是ACS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ROC曲线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面积为0.750,最佳截断值0.13,灵敏度0.600,...  相似文献   

16.
126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264例(男976例,女288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AD)561例,阳性率44.4%,其中男性485例,占男性人数的50%,女性76例,占女性人数的26%。血管受累依次为前降支、三支血管病变(二支血管病变加左主干病变包括在内),二支血管病变,单支右冠,单支回旋支。冠状动脉造影还应用于非冠心病心脏手术前,如瓣膜病、夹层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疑有冠脉异常者,以及发现冠脉发育或走行异常等。  相似文献   

17.
方崇峰  陈样新  傅国胜  徐耕  单江 《心脏杂志》2005,17(1):71-73,76
目的: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脉压与脉压指数用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4例,其中ACS患者104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另设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4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评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表示。结果: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无明显关系。结论:脉压及脉压指数是较为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指导早期干预,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之脉压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水平测定。以内环境稳(评估模型(HOMA)指数作为评价IR程度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IR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逐渐增高。I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R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重视IR。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以胸部不适最常见,病理生理特征是冠状动脉内自发形成壁内血肿和/或内膜撕裂导致动脉壁分离形成假腔。SC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系统性动脉疾病(如纤维肌发育不良)、躯体性应激(如等长运动)和心理性应激(如焦虑、抑郁)、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基因突变与遗传等。临床上可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识别SCAD,包括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其中ICA是SCAD诊断的“金标准”。SCAD常见的治疗措施有药物保守治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其他治疗方案(机械支持治疗、心脏移植、心脏康复),预后较好,但需长期随访与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是指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后,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Mangieri等报道7%怀疑有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有慢血流现象发生,由此可见CSFP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