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霖  黄创  郭鹏  陈艺钊  林文培 《山东医药》2011,51(45):70-71
目的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3例CHD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封堵成功42例,成功率97.7%。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因其未闭动脉导管较大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行封堵术;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半小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置入临时起搏器于术后1 d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CHD疗效好,成功率高,价格低廉,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07年12月本院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52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101例,房间隔缺损31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采用经皮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穿刺法,术前、术后采用心脏彩超和心导管造影检查.术后病例随访1年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成功率99.3%(151/152),术后主要并发症7.2%(11/152),随访1年病例主要并发症1.6%(2/125).结论 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房间隔缺损(ASD)23例、室间隔缺损(VSD)1例、PDA并VSD1例,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80例均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5.2%,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心病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先天性心脏病以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最为多见,以前大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在由于介入治疗术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等诸多优点,深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介入治疗的疗效非常关键,但是介入治疗后的护理也不容忽视,现将先心病患者经导管封堵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动脉导管未闭(PDA)27例,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23例,其中1例VSD并发ASD,应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随访1~5(4.1±2.1)年,观察其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71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69例,成功率97%。1例ASD和1例VSD患者介入治疗未成功。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微-少量残余分流,1月后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VSD患者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结论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病人年龄11个月~45岁,体重5~66奴。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应用心健^TM封堵器按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9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中央型;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9例、管型13例、窗型1例;室间隔缺损为膜周型。结果全组无死亡。即刻成功率98%(52/53),即刻完全封堵率92%(48/52)。1例窗形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血尿,经药物治疗4日后症状消失;另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6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用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2007~2008年我院共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治疗114例,其中发生术中术后封堵器脱落6例;审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治疗75例,未发生封堵器脱落。发生封堵器脱落患者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国产封堵器经皮和经胸途径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X线透视下或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或股动静脉法,或者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胸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1186例,其中经皮X线下封堵1081例、经皮单纯超声引导下封堵42例、经胸封堵63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le,PDA)426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36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48例、卵圆孔未闭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1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瓣狭窄8例、主肺动脉侧支封堵3例[经胸封堵66例改为63例,PDA443例改为426例]。结果 全组病例成功率98.2%(1165/1186),无死亡病例。随访1~36个月,术后第1、3、6、12个月及术后每年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6、12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 92.9%(1102/1186)、84.1%(998/1186)、70.5%(836/1186)。超声心动图提示少量残余分流(<3 mm)18例;三尖瓣少量反流33例,中量反流5例;主动脉瓣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心律失常Ⅲ°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房室传导阻滞(Avionics Bulletin,AVB)])1 例,Ⅱ°AVB 3例,完全性左束支3例,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交界性逸搏2例。结论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中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操作容易、疗效确切、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3~30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0例,室间隔缺损(VSD)2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ASD+VSD1例。在TTE及X线检查下,经皮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合适的国产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①TTE测量ASD缺损为6~26(15±7)mm,所用封堵器为8~32(19±8)mm。术后即刻TTE未发现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5h封堵器脱落。②左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2.3~14(6±3)mm,封堵器4~18(8±3)mm,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③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2.8~14(…  相似文献   

10.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为常见的类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国产新型封堵器的广泛应用,为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我院自2005年10月始采用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至2007年10月共治疗2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2例ASD患者均为继发孔型,男性5例,女性17例,年龄3~67岁,体重11~65kg,缺损直径8~32mm,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多孔ASD2例,轻度肺动脉压升高6例,均经股静脉途径应用国产封堵器行封堵术,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完全封堵19例,3例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分流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79例3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2例(PDO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56例(ASO组);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51例(VSO组)。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10例严重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9%(10/179),其中PDO为2.44%(2/82);ASO组为10.71%(6/56);VSO组为3.92%(2/51)。紧急手术率为1.12%(2/179)。结论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治疗措施,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ASD封堵术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84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科)自1987年4月至2011年2月,1844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常见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肺动脉瓣狭窄(PS)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记录各心腔大血管血氧资料及压力数据,计算肺循环血量与体循环血量比值(QP/QS);PDA、VSD分别做主动脉弓降部、左心室造影,以了解其大小、位置,ASD则通过超声心动图,了解其大小及边缘情况。选择适当堵闭器常规操作,将其放置合适位置,再经造影或超声心动图了解堵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情况,若情况良好则释放堵闭器。对PS、主动脉瓣狭窄(AS)则在测量跨瓣压差基础上,通过右心室、左心室造影测量瓣环大小,以选择适当球囊扩张狭窄瓣环。结果:我科共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1 844例,其中男性743例,女性1 101例;年龄0.3~72岁;体质量4.5~107 kg,平均23.9 kg。其中PDA共818例,ASD共600例,膜部VSD共190例,2例肌部VSD。PS 212例,AS 5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所做的射频打孔+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2例,其他冠状动脉瘘及复合畸形等17例。总成功率为98.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59%(11/1 84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VSD)、右心室流出道破裂1例(PS),心跳骤停1例(AS),以上3例均死亡。三尖瓣腱索损伤1例(PS),心律失常-完全房室传导阻滞3例(VSD 1例,ASD 2例),伞漂移4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0.16%。对每例行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要求其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来院复查,随诊率达90%。讨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避免了开胸创伤大、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封堵效果好,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但严格掌握适应证,仍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55岁,体重10.5~54 kg,平均肺动脉压33~49 mm Hg。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显示病理解剖类型为管型8例,漏斗型2例,最窄处直径2~8 mm,应用国产封堵器经静脉途径行封堵术。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完全封堵9例,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分流消失,肺动脉压均有下降,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7%加.8%,每年有15万-17万先心病新生儿患者,其中约10万患儿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相似文献   

16.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27(男8,女19)例,年龄6~54(24±15)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径为13~28(16±4)mm。封堵后即刻和30min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d,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平片检查。结果24例成功,3例PDA封堵后判断为有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放弃治疗。成功的患者中,14例选用国产PDA封堵器,10例选用国产ASD封堵器。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使用ASD封堵器中,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5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中,有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0min,ASD封堵器4例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仍为少~中量残余分流;PDA封堵器仅2例微量残余分流。1例ASD封堵器治疗术后7h发生溶血,治疗72h溶血无减轻迹象,外科开胸取出封堵器并行PDA结扎术。术后2d,超声心动图示PDA封堵器1例微量残余分流,ASD封堵器5例微量残余分流。随访1~6个月,所有左心内径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直径≥13mm的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意义、临床经验、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PDA 348例临床资料。男性226例,女性122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1岁7个月,体质量:4.5~18 kg,平均10.2 kg。常规右心导管检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PDA最窄处内径2.5~8.2 mm(平均3.97 mm),QP/QS 1.1~17.6(平均3.54)。肺动脉高压252例(72.4%),术后肺动脉压力均有显著下降。封堵后29例(8.3%)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均于封堵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345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99.14%。3例封堵器移位,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及适应证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大多数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全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5~43(24.5±11.1)岁.主动脉造影示PDA最窄腰部内径为18~26(25.5±1.8)mm,需采用腰部直径20mm以上的封堵器方可操作成功.术后3d及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17例中6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7例患者中14例(其中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封堵成功(操作和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2%(14/17).16例选用国产特制PDA封堵器,1例26 mm ASD因封堵器位置不能牢固地“站稳”而放弃封堵治疗;1例严重肺动脉高压且左向右分流为主存在少量右向左分流,经封堵试验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不适宜治疗;1例术后第2天发生封堵器脱落入降主动脉,经捕获器成功取出体外,但死于误吸(迷走反射引起恶心呕吐)导致的严重肺部感染及感染性休克.封堵成功14例,封堵器直径为22~30(26.5±2.7)mm,术后即刻降主动脉造影检查示9例微量残余分流,均为封堵器中间存在云雾状分流,10 min后重复造影云雾状分流消失.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患者所有左心内径增大均明显回缩,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结论 巨大PDA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争取介入治疗,成功后较普通PDA血液动力学恢复更明显,可获得较好的收益/风险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6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单一病变605例,复合病变57例;先天性心脏缺损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皮沿导丝经传送鞘管将合适的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肺动脉瓣狭窄采用Inoue球囊或聚乙烯球囊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结果:TTE测量房间隔缺损为(16.8±7.6)mm,所用封堵器为(20.3±8.8)mm;左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为(6.7±3.4)mm,封堵器(8.9±4.2)mm;造影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6.6±3.2)mm,所选用封堵器直径为(12.7±4.4)mm;6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介入成功者627例,35例未成功,成功率94.7%,成功者术后即刻未见明显分流;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跨瓣压差均降至2.66kPa以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