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S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组2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血压不低于150/95mmHg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在此基础上,EECP组给予1h/d,共36h的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改善(P<0.01),但EECP组改善更明显(Z=-3.743,P<0.01);EECP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ISI明显升高(P<0.01),血脂代谢紊乱改善,甘油三酯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结论体外反搏通过提高血流切应力,可明显改善MS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为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8PWV)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并IGT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20例)和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18例)。CT+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h,共36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和反搏后检测baPWV,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CT组和CT+EECP组治疗后baPWV明显下降,分别为1703±213(P〈0.05)和1601±208(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4.8±21.3和62.6±20.8,P〈0.05,P〈0.01),NO均明显上升(67.7:1:17.4和78.2±18.2,P〈0.05,P〈0.01).CT+EECP组baPWV和ET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血压并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僵硬度,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难治型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集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接受标准EECP治疗的连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压测量资料,根据基线血压分组,配对t比较单次EECP前后,基线与最后一次EECP后血压平均变化的差异;采用多元回归评估血压变化与EECP的相关性。结果单次EECP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3±14.5)mm Hg(P0.001),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平均每次EECP前后收缩压变化与EECP治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43,P0.05);对于完成至少30个标准EECP治疗的患者,平均收缩压为80~148(112.5±10.5)mm Hg,平均下降(4.3±12.5)mm Hg(P0.01),对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显示,患者收缩压变化与EECP治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543,P0.05)。收缩压及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完成至少30个标准EECP治疗的心绞痛患者,能明显减低患者的收缩压尤其是血压较高的患者,但舒张压和心率改善不明显。EECP对心绞痛的患者血压的持续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增强体外反搏治疗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中50例近期未用药患者为A组,30例规律用药患者为B组,均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BI及baPWV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液生化指标、ABI及baPWV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开展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显著缓解各项临床危险指标,并且能够促进动脉血管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高血压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住院收治的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60例开展研究,通过简单的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胰岛素抵抗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血脂各项治疗低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恢复优于对照组;FMD高于对照组,CRP水平、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治疗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有效控制血压,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保护靶器官功能,具有远期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的影响,探讨EECP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单纯型标准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标准药物和EECP治疗的51例患者为反搏组(EECP组),行两周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血清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HCY、UA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治疗前后HCY和UA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的血清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达到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栓素A2(代谢产物血栓素B2)与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UA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n=60)和体外反搏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体外反搏组给予常规治疗+EECP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测定血栓素B2、6-Keto-PGF1α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体外反搏组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9.56±2.04)%比(6.94±2.12)%,P0.05]。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基础内径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栓素B2、血栓素B2与6-Keto-PGF1α比值[对照组(1.66±0.18)比(2.32±0.15);体外反搏组(1.08±0.12)比(2.25±0.16)]明显降低,而6-Keto-PGF1α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EECP能改善FMD,降低血栓素B2与6-Keto-PGF1α比值。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群  姚强  熊正南  刘英  周强  喻良波 《高血压杂志》2005,13(11):687-690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长期使用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87例轻度高血压与空腹血糖(FPG)6.1~8.0mmol/L或2h血糖(2 h PG)7.8~12.0mmol/L的MS患者随机分作2组:低脂饮食组43例,予低脂饮食;二甲双胍组44例,予低脂饮食并二甲双胍0.25,3次/d,连用24周;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24周的血压与胰岛素抵抗、血脂等影响血压重要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二甲双胍组治疗24周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脉压(PP)显著降低(P<0.01)。与低脂饮食组比较,治疗24周后二甲双胍组在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脂的同时,收缩压(137±5比142±6)mm Hg、舒张压(88±6比92±4)mm Hg与脉压(40±9比44±8)mm Hg也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MS具有降低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65例接受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的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79例)和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86例)。EECP组,于支架术后2周时开始进行20次EECP。分别于冠脉支架术前、术后2周和7周时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术前比较,心绞痛患者支架术后2周时FMD[(6.39±2.20)%∶(4.41±2.12)%]和NO[(43.51±9.32)μmol/L∶(37.00±9.11)μmol/L]水平显著降低,而ET-1[(61.32±11.25)pg/ml:(82.24±21.10)pg/ml]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1);(2)EECP组20次EECP后与术后2周、支架术前比较,FMD水平[(9.85±3.74)%∶(4.18±2.06)%∶(6.42±2.22)%]和NO含量[(50.38±15.24)pg/ml∶(35.86±8.96)pg/ml∶(42.45±9.54)pg/ml]均明显升高,而ET-1含量[(46.38±10.23)μmol/L∶(84.55±21.90)μmol/L∶(60.85±11.10)μmol/L]均明显降低(P均〈0.01);(3)支架术后7周时,常规治疗组FMD水平、NO含量和ET-1含量与术后2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较术前更差(P均〈0.05);(4)EECP组7周时FMD、NO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障碍加重;经20次增强型体外反搏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障碍得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心绞痛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标准EECP治疗的连续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压、心率测量资料,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EECP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7天以及治疗后之间血压、心率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3天较治疗前SBP平均下降(9.6±18.2)mmHg(P0.01),DBP平均下降(4.9±11.1)mmHg(P0.01),治疗7天组与全疗程组比较,DBP下降(3.1±6.0)mmHg(P0.01),心率下降(1.3±3.9)mmHg(P0.05);患者EECP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SBP下降(13.0±20.2)mmHg(P0.01),DBP下降(7.0±10.6)mmHg(P0.01),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ECP治疗能够降低心绞痛患者SBP和DBP,尤其EECP治疗初期明显降低SBP和DB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于改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伴IGT患者分为EECP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血压治疗,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但是两组间血压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EECP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 PWV均有显著下降,ET也有显著下降,NO则有显著上升。但是EECP组ba PWV、ET和NO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EEC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PWV。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老年早期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30例老年早期DC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达标前后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患者血浆中的SOD[(118.40±25.41)VS(171.16±27.76)U/ml]和GsH-PX[(120.53±46.26)vs(175.58±52.37)u]明显上升(P〈0.01),MDA明显下降[(49.53±14.42)vs(22.65±12.54)nmol/ml,P〈0.01]。空腹血糖[(5.64±0.53)vs(10.96±2.6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74±1.46)vs(18.50±3.24)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2.50±1.12)vs(5.90±1.82)mmol/L]、总胆固醇[(4.40±0.45).kS(8.44±0.90)mmol/L]、甘油三酯[(2.80±1.01)vs(6.84±1.83)mmo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1±0.73)vs(5.11±1.35)mmol/L]、游离脂肪酸[(0.34±0.11)vs(0.73±0.10)mmol/L]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明显上升[(73.32±12.20)vs(11.80±5.50)mmol/L,P〈0.05]。心脏舒张功能(E/A)明显改善[(0.74±0.35)vs(1.09±0.23),P〈0.01]。结论老年早期DCM患者使用胰岛紊泵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度的影响。方法测量健康体检首次确诊的高血压患者(30例)与正常对照组(30名)的血压、血糖、血脂和脉搏波速度;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前后对比分析脉搏波速度的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154.3±9.1)mmHg]、舒张压[(103.1±6.9)mmHg]和脉搏波速度[(1989.6+198.7)cm/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8.5±13.6)mmHg、(68.3±8.9)mmHg和(1226.3±172.6)cm/s](P〈0.05);总胆固醇(4.98±0.6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0.58)mmol/L]和血糖[(5.02±0.45)mmol/L]与对照组[(4.87±0.26)mmol/L、(3.09±0.69)mmol/L和(4.98±0.97)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治疗12周后,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154.3±9.1)mmHg比(121.6±10.4)mmHg]、舒张压[(103.1±6.9)mmHg比(68.3±7.5)mmHg]和脉搏波速度[(1989.6+198.7)cm/s比(1412.5±181.7)cm/s)]显著下降(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速度,改善动脉顺应性。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二级预防对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二级预防对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223例AMI患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6个月,重复测量血压、血脂、心率、血糖和baPWV,对比分析二级预防对AMI患者血压、心率、血脂、血糖和baPWV的影响。结果AMI患者二级预防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收缩压(139.7±10.2)mmHg比(123.6±7.5)mmHg,舒张压(93.7±7.2)JnmHg比(80.6±4.5)mmHg]、心率[(82.7±7.9)次/min比(65.4±5.2)次/min]、总胆固醇[(4.87+0.59)mmol/L比(3.21±0.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5±0.68)mmol/L比(2.63±0.39)mmol/L]和baPWV[(2037.3±216.5)cm/s比(1733.2+183.2)cm/s]明显降低(P〈O.05)。结论规范的二级预防能够有效降低baPWV,改善动脉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泵与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Ⅱ)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Ⅱ)方案治疗儿童T1DM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T1DM患儿72例随机分为CSⅡ组32例和MSⅡ组40例,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 c、24 h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治疗后,两组F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CSⅡ组24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MSⅡ组[MAGE:(1.9±0.5) vs (2.2±0.4)mmol/L;SDBG:(2.1±0.3)vs(2.4±0.4)mmol/L;MODD:(3.3±1.4) vs (4.1±1.5) mmol/L,P<0.05];(3)CSⅡ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Ⅱ组,但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结论 CSⅡ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T1DM患儿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MS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自发型肥胖糖尿病(ZDF)大鼠模型糖脂代谢及全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ZDF大鼠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3组:RYGB手术组(n=10)、匹配饮食控制对照组(PF组,n=10)、自由进食对照组(AL组,n=10).定期测量大鼠体重与摄食量.在术前及术后10周时,对各组大鼠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血脂、肝脏转氨酶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相关指标,处死各组大鼠后取附睾脂肪,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TNF-α、IL-1β与MCP-1 mRNA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10周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表明,RYGB组、PF组及AL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基线空腹血糖(FPG):(6.8±0.5)、(8.7±2.2)、(20.6±3.0) mmol/L,F=12.4,P<0.05;30 min:(14.0±0.8)、(19.1±4.3)、(31.7±0.9)mmol/L,F=20.1,P<0.05;60 min:(15.4±1.1)、(20.2±7.1)、(33.0 ±0.3)mmol/L,F =22.5,P <0.05;90 min:(13.2 ±0.6)、(20.0±5.8)、(32.4±0.4)mmol/L,F=14.7,P <0.05;120 min:(8.3 ±0.3)、(14.0±5.2)、(29.1±1.2)mmol/L,F =20.5,P <0.05].血清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低于PF组和AL组[分别为:TC:(3.82±0.13)比(4.10 ±0.37)比(5.25±0.25) mmol/L,F=15.3,P<0.05,FFA:(0.47±0.14)比(0.93±0.08)比(0.78 ±0.06) mmol/L,F=3.4,P<0.05].RYGB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较AL组明显下降[分别为TNF-α(124 ±23)比(532±52)mmol/L,t =5.8,P<0.05;IL-1β(61±l6)比(250±32)mmol/L,t=4.3,P<0.05],且脂肪组织中上述两种炎症因子mRNA在3组大鼠中的表达趋势与血清水平基本一致;而MCP-1在3组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Roux-en-Y胃旁路术能显著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减轻脂肪肝及全身炎症水平,且这种改善作用不依赖于摄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发生情况以及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老年人2894名,收集各项临床资料,根据其尿酸(UA)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血尿酸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0.80%(602/2894).高血尿酸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静脉血糖(FBG)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分别为(23.9±5.1)kg/m2比(19.2±3.2)kg/m2(P=0.020)、(146.2±12.8)mm Hg比(134.8±8.6)mm Hg(P=0.029)、(89.7±7.2)mm Hg比(74.8±6.5)mm Hg(P=0.016)、(3.18±0.69)mmol/L比(2.13±0.58)mmol/L(P=0.035)、(6.79±1.28)mmol/L比(5.05±1.12)mmol/L(P=0.039);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血尿酸正常组[(1.19±0.28)mmol/L比(1.58±0.35)mmol/L(P=0.041)];两组血甘油三酯(TC)、血胆固醇(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尿酸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总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超重及肥胖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分别为10.5%比2.8%(P=0.002)、5.1%比2.9%(P=0.026)、8.6%比5.0%(P=0.031)、4.7%比1.8%(P=0.013)、46.2%比24.8%(P=0.02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浓度与BMI、SBP、DBP、T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尿酸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系统健康管理并评价其对生活方式和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及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正常高值血压人群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干预组(n=60),对干预组进行3个月的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然后对两组人群的生活方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及情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系统的健康管理,干预组较对照组的吸烟量和饮酒量均降低、高盐饮食人数减少,运动量增加(P均〈0.01),体重[(76.3±7.4)kg vs.(77.5±7.1)kg,P〈0.05)、收缩压[(120.3±4.7)mmHg vs.(129.2±3.5)mmHg,P〈0.05]、舒张压[(80.8±3.0)mmHg vs.(86.0±2.8),P〈0.05]、空腹血糖[(5.7±0.6)mmol/L vs.(5.9±0.8)mmol/L,P〈0.05)]、甘油三酯[(1.6±0.9)mmol/L vs.(1.8±0.6)mmol/L,P〈0.05]明显下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纠正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糖脂代谢正常和降低血压,并显著缓解焦虑忧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