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的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先心病ANP、BNP和ET-1的激活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0例先心病患者的ANP、BNP和ET-1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P(25.6+7.5)pmol/L、BNP(15.7+7.4)pmol/L、ET-1(1.12+0.31)p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01)。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ANP、BNP、ET-1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先心病患者存在着ANP、BNP和ET-1的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否存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AngⅡ、ALD和NE;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gⅡ(188.3±11.5)ng/L、ALD(546.1±42.3)pmol/L、NE(2.17±0.08)n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成人先心病的AngⅡ、ALD和NE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系。  相似文献   

3.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的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探讨成人先心病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其中70例行介入治疗)的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介入封堵术前和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动态变化.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术前血浆ANP、BNP、ET-1明显增高(均P<0.0001),NE、AngⅡ明显增高(均P=0.003)和ALD明显增高(P=0.023).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越明显.ANP、BNP与ET-1明显相关(ANP/ET-1,r=0.83,P<0.01;BNP/ET-1,r=0.71,P<0.01).作为一个组,ANP、BNP、ET-1和NE有关联(r=0.81,P<0.01),AngⅡ与ALD相关密切(r=0.82,P<0.01).所监测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在介入封堵术24 h后开始下降,至6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成人先心病存在着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密切.介入封堵术后神经内分泌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前后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及心指数(CI)的变化,探讨成人ASD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状况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成人ASD患者的心房钠尿肽(ANP)、脑钠尿肽(BNP)、内皮素-1(ET)及CI在介入治疗前、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动态变化,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ASD术前血循环中的ET(146±36)ng/L、ANP(148±30)ng/L、BNP(357±61)ng/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均P<0.01),在介入治疗24 h后,均开始下降,至6个月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P<0.01);术前的C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介入治疗24 h后,开始上升,至6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血浆ANP、BNP和ET浓度与CI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r=-0.56,P<0.01;r=-0.58,P<0.01;r=-0.45,P<0.05)。结论成人ASD存在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并与CI呈负相关关系。介入治疗后其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及CI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ET-1、NO激活状况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先心病患者,检测其ET-1和NO浓度,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新生儿30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新生儿先心病血循环中的ET-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3个亚组ET-1的激活越明显;与之相反,NO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3个亚组NO降低越明显.结论 新生儿先心病存在ET-1明显激活而NO明显降低,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因此检测ET-1及NO浓度可推测患儿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飞舟  赵殿有 《心脏杂志》2004,16(3):266-267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与心功能和 30 d再住院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CHF患者 78例进行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 ) ,并测定其入院及出院当天血浆 BNP浓度 ,选择 2 0例健康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HF组较对照组血浆 BNP浓度明显升高 ,4 77± 2 4 4 pmol/ L 对 184± 5 4pmol/ L(P<0 .0 1) ;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NYHA ~ 级血浆 BNP浓度分别为 2 6 3± 5 6、4 12±16 4、770± 14 2 pm ol/ L(各组间 P<0 .0 1)。 CHF患者 33例出院时血浆 BNP浓度小于 30 0 pmol/ L,30 d再住院率6 % ;4 5例出院时血浆 BNP浓度大于 30 0 pmol/ L,30 d再住院率 2 7% (P<0 .0 5 )。结论 :血浆 BNP浓度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 ,随着心衰的加重 ,血浆 BNP浓度逐渐升高 ,当血浆 BNP浓度降至 30 0 pmol/ L 以下时 ,患者 30 d再住院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ECOPD患者90例,根据有无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无呼吸衰竭组43例、呼吸衰竭组47例,另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血清和肽素分别为(25.31±16.33)、(10.34±4.37)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93±1.20)pmol/L(P均〈0.01),且呼吸衰竭组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组(P〈0.01)。治疗后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血清和肽素分别为(5.93±3.37)、(5.47±1.60)pmol/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升高,有望成为AECOPD诊断及评价治疗效果的一个有用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肌钙蛋白I(cTnI)在风湿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诊断的25例风湿性心脏病的患儿(患病组)及25名正常体健儿童(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浆BNP和cTnI水平。结果患病组血浆BNP水平(612.29±101.4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84.52±3.8)ng/L(P〈0.01),cTnI水平(0.423±0.019)ng/ml也高于对照组(0.052±0.019)ng/ml(P〈0.05);患病组的BNP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1547及0.1421,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儿血浆BNP、cTnI较健康儿童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的升高与CRP、WB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及其治疗可能机制。方法 200例≥70岁的女性CHF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病情相对稳定,无其他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时饭后服用拉贝洛尔200 mg,2次/d。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分析心房钠尿肽(ANP)、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浓度。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ANP、ADH、PR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LD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老年女性CHF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在心律失常后的变化,并探讨3者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各种病因导致心律失常患者22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ANP、BNP和CNP浓度。结果心律失常组血浆BN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血浆ANP和CNP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浆ANP、BNP与CNP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无心力衰竭患者发作心律失常后血浆BNP可能明显升高,而血浆ANP与CNP浓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相关性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非心血管疾病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行血尿酸、血浆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尿酸、脑利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及血尿酸与脑利钠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尿酸、脑利钠肽明显高于对照组[(486.56±78.4)μg/ml比(320.12±82.24)μg/ml,(984.2±482.6)μg/nd比(26.1±5.2)μg/ml](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8±3.6)%比(55±4.5)%,P〈0.01)]。血尿酸及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01,P〈0.01;r=-0.695,P〈0.01),尿酸与脑钠肽呈正相关(r=0.807,P〈0.01)。结论高血尿酸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又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它和血浆脑钠肽一样,可以反映心功能恶化程度。血尿酸及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合并CHF组54例,COPD急性发作(AECOPD)组66例,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快速测定BNP水平。比较三组间血浆BNP水平的差异。COPD合并CHF患者治疗好转后复查血浆BNP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COPD合并CHF组和AECOPD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798.41±231.64)pg/ml和(148.73±87.39)pg/ml;对照组血浆BNP水平为(46.83±15.54)pg/ml。COPD合并CHF患者与对照组及AECOPD患者比较,血浆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浆BNP水平[(136.73±64.82)pg/m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测定对COPD合并CHF患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COPD合并CHF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CHF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32例)和螺内酯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另加螺内酯20mg,2次/d,观察期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螺内酯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后BNP、LVEDd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螺内酯组血浆BNP浓度由(839±67)ng/L降至(359±51)ng/L(P0.01),LVEDd由(66.01±3.7)mm降至(59.1±2.4)mm(P0.05),LVEF由(36±1.2)%升至(49±5.9)%(P0.01),且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F患者55例(CHF组),PHD患者47例(PHD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及CRP水平。结果:与呼吸困难发作时比较,病情缓解后1周CHF患者血浆BNP[(1885±745)ng/L比(207±124)ng/L]、CRP[(36±11)mg/L比(8±6)mg/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PHD患者血浆BNP[(584±178)ng/L比(162±59)ng/L]、CRP水平亦均明显下降[(68±24)mg/L比(15±7)m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发作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NYHA心功能Ⅱ~Ⅳ级)7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的利尿、强心、扩血管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NYHA分级、心率、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心胸比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下降[(0.58±0.05):(0.62±0.09),(56.1±9.4)mm:(60.0±8.7)mm,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0.50±0.09):(0.42±0.12),P0.05],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676.8±226.3)mg/L:(878.6±119.8)mg/L,P0.05]。且血清BNP的降低程度与LVEF呈负相关(r=-0.920,P0.01)。结论:厄贝沙坦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而BNP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CHF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T,n=23)和米力农治疗组(MT,n=23).CT组采用吸氧、抗感染、怯痰平喘等治疗,MT组在CT组治疗法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7d为1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脑钠肽(BNP)水平,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的变化.结果 MT组6MWT高于CT组[(299.3±89.5)m vs.(243.2±68.8)m,P<0.05],CO也显著高于CT组[(4.1±0.9)L/min vs.(3.6±1.3)L/min,P<0.05]; 同时,MT组BNP低于CT组[(332±136)ng/L vs.(485±102)ng/L,P<0.05],mPAP也低于CT组[(32.3±7.6)mmHg vs.(38.2±6.2)mmHg,P<0.05].结论 米力农治疗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且可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1g/d,1次/d,疗程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临床疗效,检测血浆BNP浓度的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磷酸肌酸钠组的总有效率(94.1%比64.7%)及显效率(29.4%比14.7%)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磷酸肌酸钠组血浆BNP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262±168)pg/ml比(538±264)pg/ml,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明显改善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CHF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2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环磷腺苷及参麦注射液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等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常规治疗组除E/A外)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77.42%比89.06%,P〈0.01);LVEVF(44.51±7.85)%比(58.35±7.80)%],E/A值[(0.69±0.35)比(0.88±0.36)]明显改善,BNP浓度明显下降[(558.20±79.30)ng/L比(437.10±67.90)ng/L],6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526.70±12.00)m比(629.20±12.20)m],P均〈0.01。结论:环磷腺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