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林 《医学信息》2009,22(7):1243-1245
目的评价下颈椎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50例。随访3~21个月,平均17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固定节段稳定,融合率100%,脊髓减压充分。脊髓功能Franlde分级平均提高1.2级。结论术前颅骨牵引复位,可以使大多数骨折脱住复位,安全有效;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使受伤节段术后达到即刻稳定,方便护理,有利于加强功能锻炼和脊髓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姜平  张赟  袁静 《解剖与临床》2006,11(4):274-275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颈椎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在全麻下行一期手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脱位已完全复位,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内固定钢板无松动无断裂,植骨平均6个月后骨性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前路一期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的治疗优点及疗效.方法:对35例下位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复位,术中不能完全复位者行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后复位,同时行自体骨植骨和/或钛网、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完全复位,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月~3 a,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1~5月植骨融合(平均3.2月),随访时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充分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的即刻稳定性,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节段损伤不稳定、局限性椎管狭窄、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压迫来自于前方者选择颈椎前路手术可直接切除致压物。又可行椎体间植骨融合稳定颈椎。我院自92年以来先后对颈椎病,颈椎损伤不稳定施行颈椎前路手术共达11例。现将手术配合谈几点体会。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35~55岁,脊髓型颈椎病10例,陈旧性颈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和护理注意事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伤后3 d内入院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63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6.5岁。入院时间均在受伤后3d内,平均26h(2~68h),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四肢瘫痪,按照Frankel分级:A级95例,B级28例,C级20例,D级40例。脊髓损伤水平:C23例,C311例,C429例,C584例,C637例,C719例。受伤类型:高处坠落伤21例,车祸伤162例。结果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前(4.2±1.8)分,术后1周(7.9±2.2)分,末次随访(10.0±2.0)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 h内行甲强龙冲击治疗65例,行早期气管切开38例,行前路手术110例,后路手术4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31例。死亡3例,低蛋白血症20例,肺感染6例,深静脉血栓2例。结论早期正确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手术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12例下颈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伤后2~8 d,4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8例采用1期前-后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ASIA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用放射学方法评估植骨融合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1.2个月。1例伤后2 d接受手术,术后死亡,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经对症处理治愈。3例术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恢复(ASIA分级提高1~2级)。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败者。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爆裂骨折可以达到神经组织减压和重建颈椎稳定性的目的 ,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单纯前路手术或者1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患者(观察组)采取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了颈椎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术.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缓解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脊髓压迫,大大促进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颈椎上承颅脑下连胸椎,其特点是活动度大而稳定性相对较差,退变性疾病及创伤的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2003年01月~2012年10月所发生的19例颈椎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术中采用封堵填塞法和术后辅助处理后,14例治愈,切口I期愈合;另5例术后存在脑脊液漏者,分别在术后4天、18天治愈。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0个月),未发现脑脊液漏,无硬脊膜假性囊肿形成和头痛等症状。结论对颈椎前路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者采用封堵填塞法处理,对术后存在脑脊液漏者行常规保守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和缝合封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1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前宣教、呼吸功能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的呼吸道管理、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降低手术并发症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椎间融合器作为植入物在下颈椎骨折脱位行颈椎前路手术后的早期稳定性。方法 统计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均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术后随访3~6个月,对比术前术后颈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植骨愈合后颈椎在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颈椎前凸角、椎体后缘移位情况)及水平位(椎体高度)的稳定性。结果术后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术前,术后颈椎在冠状位稳定性略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矢状位及水平位稳定性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骨愈合前后,颈椎在冠状位及水平位稳定性稍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矢状位稳定性稍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稳定性研究需从椎体矢状位、水平位及冠状位3个方向着眼。颈椎压缩性骨折或撕脱性骨折伴脱位患者可行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联合锁定钛板固定。椎间融合器在术后早期恢复中存在椎体下沉及矢状位移位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评价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网植骨治疗颈椎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9年5月经住院手术的13例颈椎骨折的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减压,同时带锁钢板内固定联合钛网植骨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18个月,内固定牢靠无松脱,植骨融合,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钛网植骨可即刻恢复节段高度,重建节段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解决了颈椎损伤重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外科治疗的入路,内同定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颈椎骨折脱位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前路手术30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前路手术依据颈椎管腔受压情况分别采取骨折复位、半椎体切除、全椎体切除;椎体重建应用自体髂骨或钛网.后路手术主要采用钉板或钉棒系统同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ASIA脊髓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全部病例术后3~6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2例吞咽疼痛或困难,气管食管漏及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神经症状加重各1例.结论: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是以颈髓损伤恢复的先决条件.充分减压、重建脊椎稳定性、合理的手术入路以及可靠的内固定是手术成败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前路两种复位方式在手术治疗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性椎体骨折伴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性椎体骨折伴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手术复位方式的不同分为提拉组(67例)和撬拨组(61例),提拉组于提拉螺钉及撑开器辅助下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撬拨组采用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参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去除外固定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功能评分及感觉功能评分、JOA颈椎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且提拉组各项评分高于撬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颈椎前弧度、C2~C7前凸角及局部成角发生显著变化,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同一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在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中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法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护理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队友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4.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的促使患者颈椎骨折固定,利于患者颈髓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筛选其中21例接受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影像学特点分为有1~3个节段的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组17例和有4~5个节段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4例,二组均施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前者行1~3个节段手术;后者施行2~4个节段手术。手术前后均采用ASIA评分系统评定神经功能。记录手术方式、融合节段、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融合情况,判断颈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适应证和效果。结果退变性颈椎管狭窄或者椎间盘突出的病例,接受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ASIA评分有明显升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病例,接受严重受压的2~4个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后ASIA评分有一定恢复。结论对于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根据脊髓受压和局限性椎管狭窄的节段,实施1~3个节段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可以起到减压并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的目的 ;对于长节段发育性椎管狭窄病例,实施后路椎管成形术或者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下颈椎骨折脱位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08年5月收治的7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并归纳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后未见1例死亡,住院时间为15~92d,平均(49±5)天;术后早期发生吞咽困难者1例,发生呼吸困难者2例,无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褥疮或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18~30个月,未有患者发生脊髓、食管等损伤.60例脊髓功能分级为B级及以上患者脊髓功能均提高1级~2级,其余18例脊髓功能分级为A级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 加强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前、术后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手术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一期和分期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风险。方法自1999年1月~2009年2月间对7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一组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54例,另一组采用分期前后路手术治疗20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观察融合率和稳定性,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74例病例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全体病例脱位均完全复位,植骨均获得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有1级以上改善。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情况经R×C卡方检验(2=4.14,﹥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一期或分期前后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应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的特点及术者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下颈椎前方手术中预防颈交感干损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颈椎前路手术中颈交感干易于损伤的部位及预防方法。方法:25具经防腐处理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颈交感干距前正中线、颈长肌内缘和横突前结节的距离,与前正中线及颈长肌内缘的交角。结果:颈交感干由外上行向内下,距前正中线和颈长肌内缘的距离从C3-C7依次减小,C3分别为(25.1±4.5)mm,(20.5±5.8)mm;C7分别为(19.4±2.9)mm,(12.9±3.7)mm。颈交感干在C5平面以上多位于颈椎横突前结节的外侧,在C6平面位于前结节的前方或内侧。颈交感干距前正中线最近点在C6.7,平面最多(56%)。颈交感干与中线及颈长肌内缘的交角分别为10.1°±4.6°和17.3±6.2°。结论:颈交感干与颈椎横突前结节关系紧密,在C6.7平面距前正中线及颈长肌内缘最近,在以上部位手术时颈交感干易于损伤。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评价下颈椎骨折患者应用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下颈椎骨折患者40例,均行一期颈椎减压前路复位以及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前与术后Cobb角、D值以及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在A级以上患者经Frankel评分均恢复1级以上,术后2天、3个月、12个月Cobb角与D值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2天与术后3个月、12个月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能够显著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与融合节段曲度,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