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中不同采血方法自体储血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从而选择有利的临床采血方法。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的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5例,年龄10个月~14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 A组:主动脉采血组(n=15),B组:中心静脉采血组(n=15),C组:体外循环(CPB)前静脉引流采血组(n=15)。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术中A组在完成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插管后,从主动脉根部控制采血;B组从中心静脉人工采血;C组在CPB开始前,从腔静脉引流至CPB储血罐接口的三通处,分流采血。3组均以50~70 mL/1min、7~8 mL/kg的速度采血,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达到目标自体血液储备容量的完成比率。 结果 A组采血后2、3 min时,平均动脉压(MBP)比采血前下降,HR则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2、3 min时,A组MBP低于B组,A组HR高于B组(P<0.05);采血后A组与B组CV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则比A组、B组明显下降(P<0.05);3组中以B组达到目标自体血液储备容量率为100%,A组与C组则分别为66.7%和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紫绀型先心病术中自体储血以在CPB开始前肝素化后,从中心静脉采血方法更好,其有利于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较易达到目标储血量,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Cardopulmonary bypass,CPB)致婴幼儿脑扰动系数、血清中S100、NSE和脑损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2岁的非紫绀型先心病儿40例分为实验A、B组,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部扰动系数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CPB期间血清中S100、NSE的水平.结果:A、B组患儿脑部扰动系数、S100和NSE在CPB开始至结束均显著增高(P<0.05),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CPB开始后同一时间A、B组脑部扰动系数、S100和NSE分别比较,B组中左、右侧脑部扰动系数、S100和NSE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CPB致脑水肿损害可应用脑部扰动系数、血清中S100和NSE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3.
不同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患儿L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0例,心功能Ⅰ级或Ⅱ级,按年龄分为2组:A组(年龄<2岁)、B组(2岁<年龄<4岁).分别于切皮前(T1)、胸骨劈开后10min(T2)、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T3)及缝皮后(T4)记录在定容(VCV)和定压(PCV)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分别作为体外循环前(T1、T2)和体外循环后(T3、T4)的数据,记录时使不同通气模式下的潮气量都维持在10ml/kg.结果:两组患儿CPB后(T3、T4)各模式下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均高于CPB前(T1、T2),动态肺顺应性(Cdyn)有所降低(P<0.05).A组患儿在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定容通气模式,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B组患儿在CPB前的呼吸力学指标在不同通气模式下无差别,CPB后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低于定容通气组,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结论:不同年龄先心病患儿在定容和定压通气模式下测定的呼吸力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对2岁以下及体外循环后的婴幼儿定压通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期间低体重患儿血浆乳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体重患儿体外循环(CPB)各时段血浆乳酸的变化。方法将23例患儿分为2组,A组体重<10kg 12例,B组体重>10kg(10~27kg)11例。在CPB前,主动脉阻断后,停CPB前,分别采血样检测血浆乳酸浓度。结果AB两组在主动脉阻断后血浆乳酸浓度分别为(4.6±1.2)mmol/L、(3.8±1.1)mmol/L,较CPB前明显升高,P<0.05,AB两组停CPB前乳酸水平分别为(4.1±1.3)mmol/L、(2.9±1.3)mmol/L,A组较B组为高,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至停CPB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转前水平,而A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低体重儿在CPB中无氧代谢更旺盛,清除乳酸能力较弱,术中血浆乳酸检测有助于判断组织氧平衡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30例拟行肺叶部分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3组,于麻醉平稳后分别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和乳酸林格氏液15ml/kg,输液时间均为30min。于输液前、输液后30min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A组输液后心输出量、降主动脉血流量、每搏量和降主动脉每搏量与输液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②A、B两组输液后体循环阻力与输液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③B组输液后加速度、峰值流速与输液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④3组病人输液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左心室射血时间指数与输液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显著升高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示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心肌功能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体外循环(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C组(联合处理组),先以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10 min前通过中心静脉输完,继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D组(对照组),术中不应用乌司他丁。在T1(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T2(升主动脉阻断后40 min)、T3(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及T4(术终)等时点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T3时点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约200μg一块多聚甲醛固定时制作石蜡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T1时4组之间各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OD活性各组组内在T2、T3、T4均低于T1时,A、B、C、D 4组内T1~T3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5),而在T4升高,但仍未达到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SOD活性A、B、C 3组均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DA及cTnI含量:A、B、C、D 4组内T2、T3、T4均高于T1时;4组内自T1~T3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1),在T4下降,但仍未降至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MDA及cTnI含量A、B、C 3组均低于D组(P<0.05),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D组较A、B、C组心肌损伤显著。结论乌司他丁后处理可减轻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且可与预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曼  乔飞  张许  罗用宇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7):552-554
目的观察肺高压室缺修补术(左向右分流)患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增加肺通气或扩张肺血管对肺内分流和肺顺应性的临床影响。方法3组(6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20例)常规呼吸管理、B组(20例)CPB后用前列腺素E1、C组(20例)CPB后增加肺通气量,观察CPB前、CPB后30分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差值(Pa-ETCO2)、肺顺应性(Cmpl)、平均动脉压力(mean blood pressure,MBP)和肺内分流率(Qs/Qt)、呼吸指数(respiration index,RI)的变化。结果组内比较,CPB后30 min C组的Pa-ETCO2差值增加和Cmpl降低(P<0.05)、Qs/Qt和RI升高(P<0.05);B组的Pa-ETCO2、Qs/Qt和RI明显低于同时点C组(P<0.05或P<0.01),Cmpl高于同时点C组(P<0.05)。结论小儿心脏手术CPB后心肺功能正效应并不即时体现,肺部存在明显肺内分流及无效腔通气,通气/血流失调,肺顺应性减低,单纯增加通气量改善不大,扩张肺血管可明显改善肺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8.
赵晓蓉  魏继承  陈枫 《重庆医学》2012,41(2):124-126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P组CPB前将葛根素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T2)、2h(T3)经桡动脉抽取血标本,每次4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内NF-κB及IL-6和IL-8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2hP组NF-κB及IL-6和IL-8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内NF-κB活化及IL-6和IL-8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内膜增殖及相应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珐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n=10);自体静脉移植组(B组,n=18);空载体组(阴性质粒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移植静脉,C组,n=26)和基因转染组(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自体移植静脉,D组,n=26).B、C及D组需制作大鼠自体颈外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每组4个时点(3,7,14,21 d),相应时间点取移植静脉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R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B、C和D组移植静脉血管桥均出现内膜增生变厚,新生内膜有大量PCNA阳性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术后3 d,B组和C组MCP-1mRNA及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但D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7 d,B、C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D组NF-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NF-κB的基因表达产物和MCP-1mRNA、TNF-αmRNA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自体静脉移植术后新生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呈动态变化.转染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可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MCP-1及TNF-α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VSMC增殖,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0.
杨彦博  任旭东  张巧燕  宋兵 《重庆医学》2013,(34):4152-4154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肺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给药途径(主动脉、中心静脉)及有无肺动脉高压分为4组,每组20例:A1组(无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A2组(无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B1组(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给药)、B2组(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给药)。记录术前(T0)、输注鱼精蛋白之前(T1)、输注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15min(T6)、25min(T7)各时间点肺动脉压(PAP)、肺静脉压(PVP)、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等参数,并采静脉血测血清中各时间点血栓素B2(TXB2)的水平。结果输注鱼精蛋白后,经中心静脉给药A2组及B2组PAP、PVP、CVP、Ppeak、Pmean均高于经主动脉给药的A1组及B1组(P<0.05);给药后(T2~T7)4组患者血中TXB2浓度较术前(T0)均明显升高(P<0.05),经中心静脉给药的A2组及B2组较主动脉给药的A1组及B1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心脏直视术后输注鱼精蛋白经主动脉给药较中心静脉给药可明显减少TXB2的释放,可避免鱼精蛋白直接进入肺循环刺激肺血管和气管平滑肌产生强烈痉挛,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肺循环影响较小,特别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对67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24h4次检测血浆皮质醇(PTC)水平与血流变学,血脂,血糖。结果表明:在6h、24h血细胞比容、血粘度、血脂均高于其他时间。(P<005~001)。PT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呈负相关性(r034以上,P<005)。PTC与血脂、血糖虽有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午24h,晨间6hPTC明显下降而血粘度升高,降低血粘度对预防缺血性中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2k抗凝血对肝素锂真空采血管内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向肝素锂抗凝真空管内加入不同量EDTA-2k(A组:无EDTA-2k添加;B组:加入185 g/L的EDTA-2k 2 ?滋L;C组:加入185 g/L的EDTA-2k 4 ?滋L).随机抽取20份患者标本进行26项临床项目对比检测.结果:生化结果比较,经F检验,B、C组与A组钙(Ca2+)、糖(GLU)、钾(K+)、钠(Na+)、氯(Cl-)、镁(Mg2+)、二氧化碳(CO2)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抗凝剂要影响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重视标本采集前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经济、可靠的血液细胞分析室内质控方法.方法 将Sysmex SE-9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系统确定为规范操作检测系统,每日用新鲜血液执行其他血液细胞分析仪与规范操作检测系统的对比试验,将偏差作为评估室内质控的参数.结果 对比样本5个参数的测定值涵盖了低、中、高3个水平.12个月WBC、RBC、Hb、HCT、PLT的平均偏差(%)±s分别为:3.97±3.00、2.13±1.58、1.89±1.55、2.19±1.49、4.64±3.72.常规血细胞分析仪KX-21A与规范操作检测系统间测定新鲜血液的结果 符合性良好(r>0.950,P=0.00).以CLIA′88分析质量要求为允许误差(Ea),WBC、RBC、Hb、HCT、PLT偏差小于1/2Ea的结果 百分比分别为:86.6%(310/358)、73.7%(264/358)、84.4%(302/358)、67.9%(243/358)、95.0%(340/358).结论 每日执行新鲜血液的对比试验,即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发现偶然误差,定期对偏差结果 的分析也可以发现系统性偏离或系统误差.新鲜血液对比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而可靠的血细胞分析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高发平  宁学玲  吴鸿 《河北医学》2004,10(3):250-252
目的 :探讨稀释法和全血法检测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血样标本分别用东亚K - 45 0 0稀释液按 1 :4的比例稀释和用EDTA -K2 抗凝剂抗凝 ,然后用Sysmex -k - 45 0 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 ,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时间段的实验结果。结果 :在不同时间段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稀释法放置时间越长 ,结果越偏低 ,而全血法则要在 30min后结果才稳定。结论 :全血法简单和耗材少 ,且结果有直观的三线或五线分类图 ,易观察与血细胞相关的疾病 :而稀释法需时少 ,适合紧急需要检测血小板患者。两种方法各有所长 ,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