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西尼罗病毒(WNV)可以通过输血途径传播(TAT)已得到证实。虽然蚊虫叮咬仍然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说明了西尼罗病毒在输血方面的筛检工作还做得不够。本文主要阐述2003年美国血液采集机构(BCAs)运用核酸扩增技术(NATs)对西尼罗病毒血样筛检的结果及发现6例输血感染者。结果表明通过对献血者的血样进行西尼罗病毒的筛检可以大大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输血传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日本学者发现了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DNA病毒,即输血传播病毒(TTV)之后,有关TTV基因分型和变异、流行概况、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等研究取得了进展,本文就这一方面的报道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继1995年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BV/GBV-C-后,最后,又发现了一种经输血传播的DNA病毒,暂命名为输血传播病毒。本文对该病毒的有关研究近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去年,日本学者从1例非甲~非庚肝炎病人中,发现了病原不明输血后肝炎病人(该病人名为TT)。其病原暂名为TT病毒(TTV),且与经输血传播病毒(TTV)巧合。TTV引起的输血后肝炎是已发现的第七种病毒性肝炎,并建立了检测方法。受血者感染TTV后,表现为一过性或持续性病毒血症,且与转氨酶升高密切相关。经调查证实,暴露于血液及血制品的高危人群,如血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日本学者从一位名叫TT的非甲—庚型肝炎病人血中找到一种病毒,它可以通过输血传播,而“输血”和“传播”二个英文词的头一个字母恰巧也是T,V代表病毒,所以将这种病毒命名为TTV,中文则称“输血传播病毒”。其传播的肝炎是继非甲—庚型肝炎之后第七种肝炎,也称之为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即TTV肝炎)。  相似文献   

6.
输血传播病毒(TTV)在供血员和健康成人中的检出率都很高,由此提示,除输血传播途经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传播方式。作者通过对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NCR)的同源性分析和种系发生分析证明,TTV可通过母婴传播。 研究方法:对4例患儿及他们母亲的血液样本作分子学检测。病例1于体检时发现肝功  相似文献   

7.
众多资料表明,输血和血液制品所致输血传染病近年来有逐渐增高趋势,血液传染性病毒主要包括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以及梅毒、艾滋病病毒 ,还有近几年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vus,TTV).对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进行产前传染病指标复检是预防血液制品污染输血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本室就 1999年 3家原料单采血浆站提供的原料血浆进行传染病指标复检,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  相似文献   

8.
输血传播病毒(TTV)是1997年日本学者发现的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DNA病毒.本文将各国学者有关这一问题的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输血传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7年日本学者发现了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DNA病毒,即输血传播病毒(TTV)之后,有关TTV基因分型和变异、流行概况、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等研究取得了进展,本文就这一方面的报道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献血热线     
《健康必读》2008,(5):8
请问输各种病毒检测项目均合格的血液,还可能传染病毒性疾病吗?输血是治病救人的有效手段,但也伴随着传播病毒性疾病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等的危险。虽然供血者的选择和血液样品的检测使输血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改善,但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1.
唾液中检出TTV DNA:可能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增殖部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病因不明的输血后肝炎患者中首先发现了输血传播病毒(TTV),并已证实是经静脉注射感染。但是,TTV在健康人群中的感染率也很高,因此推测可能存在新的感染途径和增殖部位。为此,作者比较研究了肝病患者的唾液与血清样本中的病毒量、基因型和碱基序列。  相似文献   

12.
经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三个途径之一。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直至今日,艾滋病几乎遍及全球的各个国家,随着艾滋病的疯狂蔓延,艾滋病已发展成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的趋势。我国自1985年浙江省首次发现4例经输注进口血液制品导致HIV感染以来Ⅲ,国内经血液传播HIV感染者越来越多。据WHO统计,目前HIV感染者中经血液途径感染者约占5%~10%;而在我国因采血浆及输注血液制品而感染HIV者分别占9.7%和1.5%。由此可见,阻断经输血传播艾滋病绝不可掉以轻心。为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及防止艾滋病病毒经血液传播,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现将本站多年来预防经血液传播HIV  相似文献   

13.
输血传播性疾病-致病因子与预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已知某些病毒、细胞内细菌和寄生虫可以通过输血和注射血制品传播医源性感染性疾病 [1~ 2 ]。在这方面主要的有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肝炎病毒 ,包括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以及较少见的甲型肝炎病毒 (HAV)和庚型肝炎病毒 (GBV- C/ HGV)。新近 ,另一种新的输血传播病毒 (TTV)已克隆获得。还有一种微小 DNA B19病毒和疱疹病毒科病毒 ,诸如巨细胞病毒 (CMV )、6型人疱疹病毒和 8型人疱疹病毒对某一部分患者有可能是致病因子。在非洲、亚洲和南非疟疾和锥虫病也是重要的输血风险。现将有关输血传播性疾病的致…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输血传播病毒(TTV)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是继甲、乙、丙、丁、戊、庚等诸型肝炎病毒以后,人们发现的一种新型肝炎病毒。由于发现较晚,新近的研究进展较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7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并报告了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其是一种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是继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毒之后新近发现的一种可经血源传播的病毒,在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广泛分布。1998年,周育森等在我国1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报道了对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具有危险患者的流行率和临床表现,并推荐了几种预防输血传播CMV感染的方法,包括限制输血、减少血制品中白细胞的浓度、筛选抗体及预防性治疗等。  相似文献   

17.
δ肝炎病毒是一种缺损病毒,只有在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复制。为搞清流行情况、传播环境以及感染δ肝炎病毒的临床重要性,作者从26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获取资料,同时还研究了9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他们因其他疾病曾接受过反复输血),以及103例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血友病患者(这些患者曾接受过各种凝血因子的输注)。患有输血后肝炎的262例患者中的9例(3.5%)发现了抗-δ肝炎病毒的抗体,  相似文献   

18.
在急慢性输血后肝炎、散发性肝炎、暴发性肝炎及肝硬变病例中,有相当部分病例无法用已建立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1993年国际肝炎会议上不少学者提出可能存在已型肝炎病毒(HFV)[1],但至今未能克隆出HFV的基因,该病毒是否存在目前尚有争议.1995年美国学者先后报道发现了HGV/GBV-C[2,3],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能不是原因不明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毒,可能还存在尚未发现的致急慢性肝炎的其他病毒.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4]等在一例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单链的DNA病毒,由于该病毒是从一名发生输血后肝炎的日本患者血清中克隆出来,该患者名字为TT,TT也是Transfusion Transmitted(输血传播)的缩写,因此该病毒被命名为TTV.其后,英国[5]、新西兰[6]、中国[7]等也相继报道发现TTV,表明TT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TTV病毒是1997年底由日本科学家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肝炎病毒 ,我国由军事科学院的周育森 [1] 于1998年10月首次证实TTV病毒在中国的存在 ,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TTV病毒的各项研究工作 ,现简述如下。1发现与命名TTV病毒是于1997年底由日本科学家Nishijawa[2] 等从一名输血后的非甲一庚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的一种新的DNA病毒。由于它来源于一位名叫TT的病人 ,所以暂时命名为TT病毒 (TTVirus-TTV),又因为TTV与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  相似文献   

20.
自体输血在妇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血 (blood transfusion;hem atometacysis)是妇产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当前我国医疗用血全靠无偿献血 ,血源紧缺 ,此外异体输血有传播疾病的可能。自体输血 (autotransfusion)采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以满足患者本人手术或急救治疗 ,不仅解决了血源困难问题 ,而且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危害 ,更科学、更安全。在妇产科临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一、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优越性1.安全性 :由于自体输血是输入自身的血液 ,因此可以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并发症。(1)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感染 ,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疟疾、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