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研究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波形特点及正常的气、骨导ABR Ⅴ波潜伏期-强度曲线及相应的反应阈值,为临床气导ABR(AC ABR)和骨导ABR(BC ABR)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icolet spirit型诱发电位仪、EAR 3A插入式耳机和Radioear B 71骨振动器对一组听力正常年轻人(男32耳、女24耳)进行短声气骨导ABR测试,并观察对侧给予白噪声掩蔽对BC ABR阈值及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气骨导ABR相应强度下波形相似波Ⅴ潜伏期-强度曲线表明,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减低,潜伏期逐渐延长。骨导Click的潜伏期要比气导Click潜伏期延长的程度大,BC ABR反应阈比气导ABR高。对侧70?dBSPL以下强度宽带噪声的使用对BC ABR阈值及阈上10?dB强度下波Ⅴ潜伏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1) BC ABR波形特点与相应刺激强度的AC ABR极为相似。BC ABR与AC ABR潜伏期-强度函数曲线可望联合用于传导障碍及其程度的评估;(2) 骨导行为的听阈水平超过40?dBHL时,BC ABR难以引出,对其结果的解释应持慎重态度;(3) 骨导ABR测试时常规加对侧噪声掩蔽,但掩蔽声强度不应超过60?dB。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儿童chirp声与click声听性脑干反应的特征。方法选择97例(194耳)听力正常儿童,分别采用 CE-chirp 和 click 刺激声进行 ABR 检测,比较两种 ABR 波形辨认率,波Ⅲ、V 潜伏期,波 V反应阈及不同刺激声强度下波 V 的振幅及检测时间。结果chirp-ABR 波Ⅰ辨认率(36%)明显低于 click-ABR (100%),chirp-ABR 与 click-ABR 波 V 反应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80 dB nHL 时, chirp-ABR 波Ⅲ、V 潜伏期比 click-ABR 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刺激声 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为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较 click-ABR 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刺激声强度分别为80、50 dB nHL 时,chirp-ABR 波 V 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 较 click-ABR 检测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 click-ABR 相比,chirp-ABR 的反应幅度高,潜伏期短,检测时间短,用于儿童听力检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022个病例的检查结果,提出新生儿神经听觉监测系列(简称系列)的模式,理论和策略。(2)听功能监测结果表明,89例显示单耳或双耳之ABR或40Hz-AERP反应阈值异常。(2)75例具有异常ABR或40Hz-AERP反应阈的患儿,神经听觉评价的检验表明,在异常反应阈范围内ABR之V波潜伏期异常的发生率(41.2%,52.63%)高于I波潜伏期异常发生率(37.73%,31.57%),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早产儿听系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ABR之I波潜伏期在低刺激强度下(30dBnHL)的发育早于高,中刺激强度下(80、60dBnHL)的发育,但是,ABR之Ⅲ,Ⅴ波潜伏期在同样条件下却表现出相反的发育特征。(4)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和颅脑出血(IH)新生儿ABR监测结果表明:当两组(HIE和IH)患儿和对照组比较时,上脑干和下脑干的相应参量(Ⅰ,Ⅲ和Ⅴ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均有显著和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01),但是;40Hz-AERP监测结果却表明,HIE新生儿比IH新生儿更能显示出脑干和中脑相应参量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骨导ABR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246耳)分泌性中耳炎(OME组)和60例(120耳)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气、骨导ABR检测结果。结果①OME组气导ABR波V反应阈正常59耳(23.98%),轻度异常96耳(39.02%),中度异常91耳(36.99%);ABR波Ⅰ、Ⅲ、Ⅴ潜伏期正常22耳(8.94%),各波潜伏期延长224耳(91.06%),Ⅰ-Ⅴ波间期无明显改变156耳(63.41%),Ⅰ-Ⅴ波间期缩短90耳(36.59%);波Ⅴ反应阈正常和轻度异常组Ⅰ-Ⅴ波间期无明显改变,中度异常组Ⅰ-Ⅴ波间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OME组骨导ABR波V反应阈及35dB nHL刺激强度下各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反应阈正常195耳(79.27%),异常51耳(20.73%),反应阈异常者波Ⅰ、Ⅲ、Ⅴ潜伏期也较正常组及反应阈正常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大多数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的气导ABR反应阈轻、中度异常但骨导ABR反应阈正常,少数患儿气导ABR反应阈中度异常且骨导ABR反应阈轻度异常。  相似文献   

5.
听性稳态诱发反应在听力异常婴儿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听性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re sponse,ASSR)新技术与视觉强化测听(vision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阈值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听神经病症侯群及其鉴别诊断。方法10例(20耳)对照组,年龄6~12个月,测得ASSR和VRA的正常阈值。16例(26耳)异常听力组患儿(年龄在3~6个月),根据其所患疾病分为3个亚组:Ⅰ组为早孕感染组5例(8耳),Ⅱ组为窒息缺氧组5例(10耳),Ⅲ组为高胆红素血症组6例(8耳),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潜伏期、肌反射值与ASSR和VRA及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结果Ⅰ组中2例次(2耳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例次(8耳次)DPOAE消失,4例次(6耳次)ABR波Ⅰ潜伏期延长、Ⅰ—Ⅴ波间潜伏期缩短,3例次(6耳次)500Hz和1000Hz的镫骨肌反射正常,2例次(2耳次)镫骨肌反射阈偏高,初步推测单纯耳蜗性病变,排除听神经病可能,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5~0.98)。Ⅱ组中4例次(8耳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消失,其中1例次(2耳次)ABR波Ⅰ、波Ⅲ、波Ⅴ消失和肌反射消失,3例次(5耳次)ABR波Ⅰ消失和波Ⅲ及波Ⅴ潜伏期延长,以及肌反射消失。2例次(3耳次)Ⅰ-Ⅲ波间潜伏期延长,肌反射也消失。推测可能为听神经病症侯群(耳蜗至脑干下听觉传导通路受损)伴有耳蜗功能障碍,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2~0.84)。Ⅲ组中6例次(8耳次)DPOAE存在,4例次(5耳次)ABR波Ⅰ、Ⅲ、Ⅴ和肌反射消失,2例次(3耳次)Ⅰ—Ⅴ波间潜伏期延长,镫骨肌反射阈正常偏高,初步分析推测为听神经病症侯群病损在脑干以上,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很弱的相关性(r=0.43~0.64),ASSR阈值和VRA阈值不一致,进一步说明这组的病损应该在脑干或皮层。3个亚组的每个频率(0.25、0.5、1、2,4kHz)平均ASSR和VRA阈值差值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F检验,P〈0.05、P〈0.01、P〈0.01、P〈0.05、P〈0.05)。结论通过ASSR阈值和VRA阈值相关性技术研究或许可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在各种频率听力障碍婴儿的听神经病症侯群(病变高位)、听神经病症侯群伴有耳蜗功能障碍(病变低位)以及单纯耳蜗性病(非听神经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铅中毒对学龄儿童听觉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 对100例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铅中毒儿童进行听性脑干反应、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并将其分为补钙组和未补钙组,观察治疗前后的听性脑干反应、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同时与5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铅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铅中毒组和正常组听性脑干反应比较:铅中毒组Ⅴ波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1),Ⅰ、Ⅲ波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者t=2.06,P〉0.05,后者t=1.64,P〉0.05)。铅中毒组Ⅲ~Ⅴ、Ⅰ~Ⅴ波间期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t=7.30,P〈0.01,后者t=3.14,P〈0.01),Ⅰ~Ⅲ波间期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P〉0.05)。铅中毒组Ⅰ、Ⅲ、Ⅴ波波幅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波-t=3.20,P〈0.01,Ⅲ波:t=3.31,P〈0.01,Ⅴ波:t=3.41,P〈0.01)。补钙组、未补钙组及血铅正常组治疗半年前后比较:3组听性脑干反应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铅中毒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亚临床损害,补钙对治疗后ABR无显著改变,ABR对于早期发现铅中毒对神经系统损害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导ABR测试信号经气放射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中骨导振荡器测试信号经气放射对结果的影响,本组用Dantec-Evolution诱发电位系统测试了正常听力年青人20名38耳和传导性聋13例21耳的骨导ABR.两组结果比较,在较高刺激强度正常组有较大的刺激伪迹,对Ⅰ波干扰较大.两组反应阈、Ⅰ、Ⅲ和Ⅴ波潜伏期、Ⅰ-Ⅲ和Ⅲ-Ⅴ波间期无显著差异,但Ⅰ-Ⅴ波间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正常组骨导振荡器经气放射的刺激伪迹对波Ⅰ的影响使Ⅰ-Ⅴ波间期缩短.本结果提示在用骨导ABR确定反应阈时可不考虑这个影响,但在用于蜗后病变定位诊断时要考虑经气放射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0~6岁听力正常儿童骨导听性脑干反应(bone conduction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BC-ABR)的特征,探讨BC-ABR在儿童听力损失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0~6岁听力正常儿童(0~岁、1~岁、3~6岁各10例20耳)进行短声气、骨导ABR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阈值及阈上强度下,BC-ABR波形与气导波形相似,刺激声强度为30 dB nHL时波Ⅰ、Ⅲ、Ⅴ引出率分别为28.3%、48.3%和100%。BC-ABR波Ⅴ反应阈为5.95±4.80 dB nHL,潜伏期为6.94±0.45 ms。不同性别间BC-ABR波Ⅴ阈值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0~岁、1~岁和3~6岁儿童BC-ABR波Ⅴ阈值分别为10.36±4.34、6.03±2.99和5.83±3.03 dB nHL;波Ⅴ潜伏期分别为7.14±0.41、6.79±0.44和6.86±0.40 ms,0~岁组波Ⅴ阈值较1~岁和3~6岁组高,潜伏期较1~岁和3~6岁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和3~6岁组间波Ⅴ阈值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声刺激时可记录到清晰稳定的BC-ABR波形,在阈值及阈上强度下,其波形与气导ABR波形相似;对婴幼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损失性质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骨导听性脑干反应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不同位置放置骨振荡器 ,不同的刺激速率等对骨导听性脑干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以不同的骨振荡器放置位置、不同的刺激速率行骨导ABR测试 ,并与气导ABR进行对比。结果 :2 0例受试者在较高强度刺激下 (4 0dBnHL以上 )均可记录到清晰、稳定的骨导ABR各波 ,且气、骨导ABR反应阈相似 ,均在其主观阈上 5~ 10dB ;前额和乳突放置骨振荡器相比较 ,其ABR波Ⅴ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 ;气导和乳突骨导ABR波V潜伏期差异不显著 ;骨导短声刺激速率从 2 0次 /s增到 5 2次 /s时 ,ABR波Ⅴ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 :骨导ABR测试受骨振荡器的位置、刺激速率等的影响 ;但其仍不失为一可行而有效的听力检测手段 ,对婴幼儿听力筛选、耳蜗残余功能的判定及各种听力损失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常新生儿和婴儿的短音听性脑干反应和听觉稳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听力正常婴儿短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pip ABR)和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反应阈的正常参考值,研究其听觉发育的生物学规律,并比较两种听力检测技术的频率特性.方法 选取0~6月龄听力正常婴儿80例(160耳),按月龄分为四组:新生儿组、42 d组、3月龄组和6月龄组,每组20例(40耳),男女例数均等,分别记录其短声ABR的潜伏期及在0.25、0.5、1、2、4、8 kHz频率范围内tone-pip ABR和ASSR的反应阈.结果 在70 dB正常听力级短声刺激下,短声ABR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波Ⅰ于42 d前、波Ⅲ于3个月前发育变化显著.tone-pip ABR波形与短声ABR相似,Ⅰ、Ⅲ、Ⅴ波潜伏期随频率增加逐渐缩短,波形分化逐渐清晰.不同频率、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反应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0.25 kHz外,其余频率tone-pip ABR反应阈均低于ASSR.不同月龄tone-pip ABR和ASSR听力曲线形状相似.结论 0~6月正常婴儿tone-pip ABR的潜伏期和波间期随月龄增加逐渐缩短,而反应阈无明显变化.tone-pip ABR和ASSR均有稳定的频率特异性,tone-pip ABR反应阈低于ASSR,可能更接近主观纯音听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