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勇 《中医研究》2007,20(3):42-4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疼痛以及运动障碍和神经病变性溃疡,严重者可因感染和坏疽导致截肢。首乌益脉胶囊是我院糖尿病专用制剂之一,他是笔者选用滋阴益气、活血化瘀药物所组成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剂。1994年以来,在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不断地改进完善充实,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对1994-01—2005-12治疗的189例进行总结,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2.
心率变异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施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萍 《陕西中医》2005,26(6):487-488
目的探索心率变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24h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法,对2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HRV各项指标均高于未采用中药治疗组(P<0.01)。提示HRV可作为临床评价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糖肢康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神经病变或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糖尿病史较长的病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者可达40%。其易导致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1-03—2006-03,  相似文献   

4.
刘晶 《世界中医药》2011,6(3):247-24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以四肢冰冷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活络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为2008年3月-2010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西医常规治疗不理想。其中男17例,女13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病变早期呈现相对可逆性,后期多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因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96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周围神经功能测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症状改善率达80%左右,周围神经功能测定改变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易出现并发症,如足病、肾病、眼病、脑病、心脏病、皮肤病、性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为最高。脑心通胶囊具有良好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素梅 《中医研究》2010,23(2):49-5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4—05-2009—06,笔者运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肢敏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据统计,糖尿病病史较长的病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者可达40%。可导致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我课题组自1994年至1996年对114例住院或门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自制糖肢敏胶囊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对照。观察结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足和糖尿病截肢的主要因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尚无特异性药物及疗法。2007—06—2009—06,笔者采用益气抑糖饮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疗效较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则河南中医学院(450003)李柏龄【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医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故其治疗亦当各异。例1刘某,男,54岁,干部。1995年11月4日初诊。据称...  相似文献   

12.
养血祛风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33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使用养血祛风汤加减治疗,使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杨秀梅 《河北中医》2010,32(10):1514-1514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因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2007-01—2010-03,笔者运用芪桂细辛汤外用配合弥可保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  相似文献   

14.
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喜赖 《陕西中医》2010,31(5):555-555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等),对照组40例采用甲钴胺治疗。通过对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及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判断,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8%,当归四逆汤组高于甲钴胺组(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在治疗血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以补有形而资无形,血盈而使阳气有所依附,通达血脉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也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旭彦  高惠娟 《河北中医》2009,31(8):1166-1167
2004—01—2005-01,我们采用自拟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并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口服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西医综合治疗》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0例 ,设对照组 2 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 ,对照组总有效率5 0 %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意义。提示 :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血塞通配合四藤汤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洁  梁晓雅 《陕西中医》2005,26(6):483-48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藤汤(青风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等)外洗,配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结果总有效率93%。提示本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强壮筋骨之功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具有减轻症状、延缓并发症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5,(8):1007-1008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荣通脉胶囊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2例,根据知情同意权能分为中药组(A)40例、西药组(B)46例、中西医结合组(C)46例。三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在此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口服复荣通脉胶囊;B组给予硫辛酸600mg;C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和硫辛酸600mg。治疗6~8周后对比其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评分,检测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达到0分例数明显增加,A组与B组0分例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B组与C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腓总神经的SNCV和MNCV增快,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和硫辛酸都有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