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目的对广东国境口岸入境发热患者的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口岸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全年广东国境口岸入境所有发热患者血液样本,以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黄热病病毒、埃博拉病毒、西尼罗病毒核酸;抗凝血涂片镜检,检测疟原虫。结果 2013年度共收集400份广东入境发热患者血液样本,其中的195份抗凝血样本中检出2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阳性病例,检测阳性率为10.8%;从205份血清中检测出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阳性率为6.8%)和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阳性病例(阳性率为0.5%)。85.7%的登革热患者(12/14)均来自东南亚地区,85.7%的疟疾患者(18/21)均来自非洲地区,1例基孔肯雅热患者来自东南亚地区(菲律宾)。登革热病例中12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为20~50岁,均有发热症状;疟疾阳性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为28~50岁,均有发热症状。结论2013年广东口岸虫媒传染病患者体征各有特点,但均具有发热的共同体征;来自东南亚的旅客传播登革热的风险最大,来自非洲的旅客携带疟疾病原的风险最大;检验检疫部门应大力加强口岸传染病防控力度,严防虫媒传染病传入我国并引起国内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重庆口岸首次聚集性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分析和总结,为口岸防治输入性登革热提供参考。方法对疫情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检测、处置以及和地方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等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事件进行口岸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结果检测采集的21份样本,其中8份登革热核酸阳性,结合临床症状确诊8例为登革热感染者,发病率为38.10%。结论此起疫情为重庆首次聚集性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口岸应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外环境整治及蚊媒的监测,防止输入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1]。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7]。但是河北省至今未发现输入性或本地登革热病例[8]。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3年南宁口岸回国人员中发现的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出入境登革热监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南宁口岸回国人员体检中发现的5例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RT-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5例病例均为输入性实验室确诊病例,来自登革热疫区,出现乏力、发热、头痛等临床症状,4例患者的DEV-IgM呈阳性,1例呈阴性,5例的登革病毒实时荧光RT-PCR结果均呈阳性.结论 荧光RT-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适用于登革热早期诊断.近几年南宁市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增多,应加强进出口岸及边境地区的监测和防控,避免出现因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或局部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口岸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口岸监测的重点航班、重点人员范围的划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4月北京口岸入境人员采取红外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传染病监测措施,分析输入性虫媒传染病传播情况。结果共发现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共144例,其中疟疾阳性病例123例,登革热阳性病例21例。来自非洲的病例114例,占79.17%;劳务人员69例,占47.92%。乘坐ET604、SA288航班入境人数为142例,占总数98.61%。年龄在30~50岁之间,共96例,占总数66.67%。26例体温高于正常体温36.8℃,9例同时伴有不同的症状体征,以头痛、恶心、面色潮红最为明显。结论非洲地区和中国籍外派劳务人员已成为我国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疫情的主要来源地和重点人群。ET604、SA288两架次入境航班应列为重点监督对象。输入型传染病易感人群为青壮年,符合虫媒传染病的一般特征。外派到非洲国家的劳务人员为高危人群,在非洲沿海地区感染及传播虫媒传染病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风险分析,评估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风险,为实施检疫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防城港口岸的自然地理条件、周边疫情、交通运输状况、口岸蚊媒监测情况、口岸地区人群发病及输入性病例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防城港口岸地理条件适宜登革热病原及媒介的生存及繁衍传代;周边国家疫情严竣,给与之有着经常性贸易往来的防城港口岸构成严重威胁;存在通过交通工具携带而输入登革热病人、潜伏期带毒者或带毒蚊媒的可能;近3年来防城港口岸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密度较低,伊蚊的传播引起登革热流行风险较低;防城港口岸所在地区未发现登革热病例,也无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结论〕登革热传入防城港口岸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不容忽视,应加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5种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采用SAS 9.3分析软件对2005—2013年江苏省疾病信息系统中监测病例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江苏沿海地区5种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恙虫病(0.810/10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0.727/10万)、疟疾(0.367/10万)、乙脑(0.051/10万)和登革热(0.002/10万);HFRS和恙虫病是沿海地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疾病,病例分别主要集中在苏北的连云港和盐城,HFRS呈秋冬季和春季2个发病高峰,恙虫病呈明显的秋冬季单峰分布。疟疾2011—2013年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以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为主,夏季病例最多;乙脑和登革热发病率一般较低,呈高度散发,乙脑病例多发生在夏季,登革热基本为输入性病例,全年均有发生可能。结论江苏沿海地区2010年前虫媒传染病总体年均发病率呈现波动式发展,但2011—2013年疫情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尤其是恙虫病、HFRS和疟疾发病率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安徽口岸发现首例境外输入性登革热Ⅲ型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有效地防范疫情进一步扩散。方法 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结合登革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确诊为输入性登革热Ⅲ型病例,对病例进行调查、处置和及时通报地方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共同提高整体防控效果,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 提示口岸卫生检疫人员过硬的专业技术、快速的联防联控机制、旅行医学咨询、患者的受教育及配合程度以及媒介伊蚊密度的监测控制是成功阻断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扩散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温州市登革热和疟疾等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为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登革热和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收集和分析登革热及疟疾监测资料。结果温州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以孟加拉国和新加坡输入为主(8/11);发病以6—11月为主,占81.82%。2010-2012年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4.65、18.43和16.98,6月布雷图指数最高。2004-2012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322例,其中间日疟242例,恶性疟71例,混合感染9例。疟疾病例中315例为输入性病例,其中境外输入占34.29%,境内输入占65.71%。血检“三热”患者157500例,感染率为0.20%。结论温州市存在登革热和疟疾输入风险及引起本地暴发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监测,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和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对来自登革热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方法对2015年12月16日从入境的劳务人员检出的登革热感染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登革热核酸检测结果,诊断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结论泰安是山东最大的劳务输出地区,每年都有一万多名劳务人员输出,遍布非洲,东南亚等疟疾、登革热高发地,归国劳务人员的登革热监测是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传染病检测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Due to Spain's being located near Africa, being a stopping-off point for migrating birds and individuals and due to its climate conditions, nearing those of areas where there are vector-borne diseases, this is a country where this type of diseases could taken on greater importance due to the climate change. The possible risk would result from the geographical spread of already established vectors or due to subtropical vectors adapted to surviving in cooler, dried climates being imported and taking up residence. Hypothetically, the vector-borne diseases subject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climate change in Spain would be those transmitted by dipterans, such as dengue fever, West Nile encephalitis, Rift Valley fever, malaria and leishmaniasis; tick-transmitted diseases, such as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tick-borne encephalitis, Lyme disease, spotted fever and endemic relapsing fever; and rodent-transmitted diseases. But the greatest, most viable threat would be the Aedes albopictus mosquito, which would be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viral diseases such as West Nile encephalitis or dengue fever, taking up residence. But, for actual areas of endemia being established, a combination of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massive, simultaneous influx of animal or human reservoirs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social healthcare conditions and of the Public Health servic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州市重点媒介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媒介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广州市2006-2012年重点媒介传染病报告病例基本信息以及个案调查流行病学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州市重点媒介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6种媒介传染病5828例,其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登革热、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恙虫病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01/10万、1.37/10万、0.10/10万、0.18/10万、0.02/10万和4.72/10万.登革热和恙虫病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中心城区HFRS和登革热发病构成比较大,钩体病、疟疾、乙脑和恙虫病发病以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区域为主,除乙脑发病以儿童为主外,其余各媒介传染病发病职业分布广泛,年龄以中老年为主.结论 广州市媒介传染病发病整体相对平稳,但近年来有小幅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仍然存在,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口岸回国人员传染病传播的风险评估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监测回国人员健康水平和在国外传染病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 ̄2004年北京口岸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91023名回国人员传染病监测中发现各类传染病和病原体携带者共10539人,总检出率为3.62%,职业分布中以劳务人员为主,检出率为4.32%;40 ̄50年龄段感染率较高。传染性疾病的构成比,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58.16%;疟疾占37.91%;其它为乙型肝炎、HIV抗体阳性、肺结核等。非洲回国人员传染病检出率最高,亚洲回国人员次之。〔结论〕从检测结果可见,输入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是存在的。为此,加强对出国人员预防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出国人员的防病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应加大对回国人员传染病监测的力度和后续管理,把输入性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张静 《职业与健康》2014,(4):494-496
目的针对性分析南宁市2013年1-7月份出国务工,尤其是赴非洲加纳淘金者返乡对南宁市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病状况,提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的方案。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2013年上半年南宁市输人性登革热和疟疾发病数均较近几年有所增多。疟疾发病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97.88%,发病率为14.29/10万;6月份达到高峰;6县7城区均有发病,上林县占91.24%,其次为宾阳县占2.06%;平均年龄(36.24±8.99)岁;以农民为主,占95.18%(968/1017)。来源于非洲国家的占99.21%(1009/1017),登革热则全部来源于东南亚务工人员。结论2013年上半年输入性疟疾呈上升态势,目前重点应与公安机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做好既往感染者的申报工作;动员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排查返乡人员,对镜检阳性的进行规范化治疗,对镜检既往患病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做好病例随访和休止期根治;对存在间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病例的疫点采取媒介控制措施;继续开展媒介按蚊种群调查和密度监测;做好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病媒生物可传播鼠疫、黄热病、疟疾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等多种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病媒生物的防制意义重大。蓖麻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有望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但其在病媒生物防制中的应用研究甚少。本文就蓖麻提取物在病媒生物防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并阐明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防止输入性传染病在境内传播。方法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口岸传染病防控模式。结果分别从来自泰国的中国籍游客和来自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籍商务人员中各查获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成功地阻断了可能造成的输入性登革热境内传播疫情。结论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和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是口岸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越秀区近5年虫媒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虫媒传染病133例,年均发病率为2.29/10万,其中大塘街道最高(5.54/10万)。年均发病率,疟疾为0.19/10万,登革热为1.5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为0.04/10万,流行性出血热为0.52/10万,钩端螺旋体病为0.04/10万。133例病人中,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20岁的占14.28%,20~50岁的占56.39%,>50岁的占29.33%;商业服务人员占18.04%,家务待业者占18.04%,离退人员占14.28%,干部职员占12.78%,工人、民工占11.28%,其他占27.82%;8~11月发病的占70.67%。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5.29/10万、1.82/10万、0.69/10万、1.03/10万、2.05/10万。[结论]越秀区虫媒传染病疫情比较平稳,登革热为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