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癌变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18例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PLG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腹部超声表现及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PLG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03,平均年龄46.2岁,临床多无特异性症状;腹部超声诊断PLG的灵敏度为80.5%。PLG以非肿瘤性息肉为主,其中胆固醇性息肉占72.9%;肿瘤性息肉占9.3%,其中癌变1例(癌变率为0.8%);118例PLG患者的平均息肉直径为7.86rain,息肉直径≥7mm者肿瘤性息肉占90.9%、非肿瘤性息肉占54.2%(P〈0.05)。肿瘤性息肉中单发者占63.6%,非肿瘤性息肉者占24.3%(P〈0.05)。结论PLG以胆固醇性息肉为主;年龄≥50岁、息肉直径≥7mm、单发或腹部超声表现为中低或等回声的PLG癌变可能性较大,应密切随访,观察息肉变化情况,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 10 3例PLG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及术后随访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 5 4例 ,炎性息肉 34例 ,未见息肉 7例 ,胆囊肿瘤性息肉 (NPG) 8例 (腺瘤 6例、腺癌 2例 )。在直径≤ 5mm、6~ 10mm、11~ 15mm、>15mm组 ,NPG分别为 0(0 / 2 2 )、3例 (3/ 6 4 )、4例 (4 / 16 )、1例 (1/ 1) ,腺癌 2例直径均≥ 15mm ,NPG在直径 >10mm组多于≤ 10mm组。NPG中单发 6例 (6 / 8) ,非NPG中单发 2 7例 (2 7/ 95 )。术后中长期并发症发生率 32 8% (19/ 5 8)。结论 PLG应先做定期B超随访 ,出现下述表现之一者宜切除胆囊 :直径 >10mm、单发广基、随访中增大、伴有胆囊结石、症状明显或其它影像学检查提示NPG。  相似文献   

3.
郑彦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5):300-30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 )的临床若干问题 ,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 腹部B超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 2 0 3例 ,其中 3 0例经腹腔镜或剖腹胆囊摘除术 ,对其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3 0例患者中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2 8~ 62岁 ,平均年龄 3 8岁。有症状者 16例 ,占 5 3 .3 3 %。真性肿瘤 5例 ( 16.66% ) ,息肉样病变 2 5例 ( 83 .3 3 % ) ,胆囊增厚 18例( 60 .0 % ) ,合并结石者 4例 ( 13 .3 % )。结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属胆囊良性肿瘤 ,但少数有恶变危险 ,建议对单发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 10mm或多发性的直径≥ 12mm、直径 <10mm ,但胆囊壁显著增厚 ( >4mm)及 (或 )伴有结石、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B超动态检查息肉短期增大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临床常见,以非肿瘤性息肉为主,少部分为肿瘤性息肉。总结了PLG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提示PLG的发病是由性别、HBV感染、代谢综合征、内脏肥胖、低密度脂蛋白低水平、胆囊壁增厚、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随着PLG的发病率日趋升高,认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着眼于运用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健康筛查,并对确诊患者进行规范化随访观察,发现并及早干预具有癌变可能的PLG。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摘录15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中有关实验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年龄〉50岁、病变大小≥10 mm、单发病变、无蒂息肉、伴随临床症状的病变、合并胆囊结石7个研究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值)分别为1.51、7.27、54.65、6.34、15.79、2.37、2.57。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的危险因素为(1)女性;(2)年龄〉50岁;(3)病变大小≥10 mm;(4)单发病变;(5)无蒂息肉;(6)伴随临床症状的病变;(7)合并胆囊结石的病变。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与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11例,分为大肠息肉组(n=111)和对照组(n=100),利用超声检查对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60,P<0.001);男女性大肠息肉组间PLG的发生率无差异:按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进行分层比较显示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x2=3.86,P<0.05),而腺瘤性大肠息肉组PL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9.04,P<0.001),且高于非腺瘤性大肠息肉组(x2=3.94,P<0.05).结论:大肠息肉与PLG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复合分光染色技术(compound band imaging, CBI)与普通内镜检查对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CBI组(在CBI模式下进行结肠镜检查)和白光组(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息肉检出率。结果最终入组307例患者。CBI组患者结肠息肉总体检出率为44.2%(69/156),高于白光组的30.5%(46/151)(χ2=6.208,P=0.013)。CBI组共检出息肉191枚,白光组共检出98枚,其中平坦型息肉(101枚比42枚)、非肿瘤性息肉(116枚比50枚)、直径≤5 mm息肉(99枚比41枚)、隆起型息肉(90枚比56枚)检出数量CBI组多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息肉(75枚比48枚)、直径>5 mm息肉(92枚比57枚)检出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I可提高结肠息肉检出率,尤其是微小息肉和平坦型息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及息肉复发的超声征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15年2月于黄石市中心医院行保胆术的700例患者的术前术后超声检测的胆囊大小、胆囊透声、胆囊壁厚度、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胆总管内径等相关征象及术后有无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复发的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保胆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70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18±12)个月,其中1例术后1个月复发胆囊结石、2例术后6个月复发胆囊结石、1例术后12个月复发胆囊结石、1例术后24个月复发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及息肉样病变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9.8个月,复发率为0.71%(5/7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壁厚度≥4 mm、胆囊收缩功能30%、胆汁淤积在胆囊结石及息肉复发与未复发的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壁厚度≥4 mm、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30%为保胆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0 3、0.040 0、0.040 0)。结论超声显示胆囊壁厚度≥4 mm、胆囊收缩功能30%、胆汁淤积与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肺癌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需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不成功组21例,为非计划拔管患者,成功组63例,未出现非计划拔管,两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住院资料进行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计84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对两组患者置管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因素伴发疾病(1种)方面比较(χ~2=3.910,P=0.048)、治疗方法(手术联合化疗)(χ~2=4.973,P=0.026)、治疗方法(放化疗结合)(χ~2=4.507,P=0.034)、置管类型(χ~2=7.756,P=0.005)、置管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χ~2=5.325,P=0.021)、置管静脉选择(头静脉)(χ~2=4.895,P=0.027)、制动时间(χ~2=9.724,P=0.002)、总留置时间(1-4周)(χ~2=27.177,P=0.000)、总留置时间(4-12周)(χ~2=4.675,P=0.031)、总留置时间(12周以上)(χ~2=8.671,P=0.003)、带管住院次数(2-3次)(χ~2=18.599,P=0.000)、带管住院次数(3次以上)(χ~2=12.392,P=0.000)、患者状态(χ~2=10.934,P=0.001),比较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对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具有极高的置管成功率;同时,患者的伴发疾病,置管类型,置管静脉选择,制动时间,总留置时间,带管住院次数,患者精神状态等因素是造成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在PICC置管中,要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比较结直肠息肉组与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特点对结直肠息肉病例进行分组,对各组间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1.62±1.12)、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16±1.19)、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3.36±0.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清TG(1.33±0.83)、TC(4.60±0.82)、LDL-C(2.82±0.71),差异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t=2.358、4.437、5.137,P=0.019、0.000、0.000).合并脂肪肝的结直肠息肉组的血清TG明显高于无合并脂肪肝组(t=2.129、P=0.035),而高密度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显著低于无合并脂肪肝组(t=-2.711、P=0.008).合并胃息肉的结直肠息肉组的LDL-C明显高于无合并胃息肉组(t=2.201、P=0.038).腺瘤组与非腺瘤组、绒毛腺瘤组与非绒毛腺瘤组、左半结肠+直肠息肉组与右半结肠息肉组、男性息肉组与女性息肉组的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息肉有无合并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有关(χ~2=4.278、P=0.039).结论血清TG、TC、LDL-C升高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可能相关.血清TG的升高和血清HDL-C的降低与结直肠息肉合并脂肪肝可能有关,血清LDL-C升高与结直肠息肉合并胃息肉可能有关,结直肠息肉合并脂肪肝的情况与高脂血症发生率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陆斌  罗和生 《胰腺病学》2014,(4):252-254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诊断为胆囊结石的患者118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胆囊大小、胆囊结石大小及数量,判断是否伴有胆总管结石.根据有无并发AP进行分组,比较各相关因素对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18例胆囊结石患者中并发AP 61例.74例的胆囊大小正常,其中49例(66.2%)发生AP;44例胆囊增大或缩小,其中12例(27.3%)发生AP.31例为单发结石,其中11例(35.5%)发生AP;87例为多发结石,其中50例(57.5%)发生AP.发生AP的11例单发结石患者,其中8例(72.7%)结石≥10mm;50例多发结石患者中41例(82.0%)结石<10 mm.19例伴有胆总管结石,其中17例(89.5%)发生AP;99例无胆总管结石,其中44例(44.4%)发生AP.各因素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16.758,P=0.000;Х^2 =4.425,P=0.029;Х^2=13.434,P=0.001;Х^2 =12.994,P=0.000).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与胆囊结石相关,胆囊是否正常、胆囊结石大小及数量、是否伴有胆总管结石均是影响AP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相关临床参数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切缘阳性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28例经病理证实并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病理分期、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的影响。结果128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为17.19%(22/128)。病理分期与手术切缘阳性战正相关(r=0.352,P=0.001),且对手术切缘阳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8.732,P=0.001)。对于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前血清PSA〈10ng/mL组与血清PSA≥10n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0,P=0.008);穿刺后Gleason评分〈7分组与Gleason评分≥7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6,P=0.500);对比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33.3%组与〉33.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3,P=0.024)。结论穿刺后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切缘阳性无影响,而病理分期、血清PSA、穿刺阳性百分率对手术切缘阳性有意义,同时手术者经验和手术技能对手术切缘阳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原发性肝癌切除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住院的48例手术切除并行术后门静脉免疫化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未行门静脉免疫化疗的59例患者进行对比。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两样本资料的t检验,率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rer法计算平均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性。将107例患者合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免疫化疗组和对照组的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5%(42/48)和67.8%(40/59)(χ2=5.739,P=0.017)、52.1%(25/48)和32.2%(19/59)(χ2=4.320,P=0.038)、16.7%(8/48)和10.2%(6/59)(χ2=0.982,P=0.322),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2.4±2.3)个月和(24.7±2.3)个月(χ2=4.044,P=0.044)。合并门静脉癌栓者术后行门静脉免疫化疗其平均生存时间(12.4±1.3)个月,而未行门静脉免疫化疗者为(4.8±0.4)个月(χ2=15.535,P0.001)。经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肝功能分级、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细胞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否采用门静脉免疫化疗对影响肝癌术后的复发时间有重要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门静脉免疫化疗可改善原发性肝癌切除后的无瘤生存率和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行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1 105例,其中男性739例,女性3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手术结局及临床预后。结果老年男性患者的吸烟率(20.3%比5.7%,χ2=39.670)、心肌梗死病史(27.9%比19.9%,χ2=8.156)及肌酐异常比例(20.2%比10.9%,χ2=14.718)均高于女性(均为P<0.01);而老年女性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73.2%比65.8%,χ2=6.284,P<0.01)、血红蛋白异常比例(20.5%比15.8%,χ2=3.702,P=0.054)均高于男性。老年男性患者采用血管内超声的比例高于女性(5.8%比1.9%,χ2=8.645,P<0.01),选用桡动脉路径的比例也高于女性(79.6%比73.2%,χ2=5.642,P=0.02)。老年女性患者的院内净不良临床事件率显著高于男性(7.7%比3.9%,χ2=6.946,P<0.01),主要源于穿刺点相关的大出血事件率的差异(3.0%比0.5%,χ2=11.100,P<0.01)。老年男性与女性患者1年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比7.9%,χ2=1.117,P=0.29);同时1年期的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事件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行PCI治疗的老年女性患者院内净不良临床事件率高于男性患者,主要为穿刺点相关的大出血事件的差异。对老年女性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有效管理是提高PCI质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时退镜时间和结直肠息肉发现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2年8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56例,按息肉的有无分为有息肉组和无息肉组两组,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道清洁度、息肉位置、大小、病理类型及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例数和退镜时间的差异,进一步将息肉组按退镜时间长短分为<2分钟、2~4分钟、4~6分钟和>6分钟4组,比较不同退镜时间息肉发现率的差异.结果 受检者556例,发现结直肠息肉者158例,无息肉者398例,两组患者性别、肠道清洁度及完成全结肠检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及退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退镜时间组受检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退镜时间的延长,息肉发现率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退镜时间延长,息肉发现数目增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2(P <0.01).结论 结直肠息肉的发现率和发现数目随退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直肠镜检查时退镜时间应>6分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aSAH和10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CT检查(以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标准,根据头部CT影像分型)、第1次全脑DSA检查、重复全脑DSA及短期和长期预后MRS(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23,P〈0.001。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86,P〈0.001。非aSAH和aSAH患者伴有脑室积血者分别为36.6%(41/112)和89.4%(93/104),χ^2=72.254,P〈0.001;脑积水分别为34.8%(39/112)和74.0%(77/104),χ^2=38.910,P〈0.001。③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0,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CT分型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4,P〉0.05。④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4.5%(8/55)和21.8%(12/55),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4.4%(31/57)和42.1%(24/57),两组比较,χ^2=19.575,P〈0.01和χ^2=5.283,P〈0.05。⑤168例非aSAH患者随访92例,MRS≤2分者占90.2%,中、重度残疾占3.3%;104例aSAH患者随访88例,MRS评分≤2分者占50.0%,中、重度残疾占34.1%,χ^2=8.42,P〈0.05。结论非aSAH比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低,并发症少、预后好,在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糖尿病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内科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544例,根据入院后次日检测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分为2组:HbA1c< 7.0%(Ⅰ组),65例;HbA1c≥7.0%(Ⅱ组),479例.将同期抽取的单纯初治肺结核437例作为对照组(Ⅲ组),对3组患者的痰菌情况及胸部影像学病变特点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当方差不齐时用校正t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的线性依存关系.率的比较应用,检验.结果发现,HbA1c水平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存在明显的线性依存关系(P<0.01).其回归方程为:HbA1c水平=4.885 +0.24×空腹血糖+0.204×餐后2h血糖.Ⅱ组患者痰菌阳性424例,痰菌阳性率88.5%(424/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2.3%(34/65)和Ⅲ组的50.6% (221/437)(χ^2=163.76,P<0.01).Ⅱ组患者干酪渗出性病变422例,干酪渗出性病变发现率88.1%(422/479),明显高于Ⅰ组的50.8%(33/65)和Ⅲ组的47.6% (208/437) (χ^2=180.10,P<0.01).Ⅱ组患者多发空洞病变270例,多发空洞发现率56.4% (270/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3.1% (15/65)和Ⅲ组的22.4%(98/437)(χ^2=118.07,P<0.01).Ⅱ组患者虫蚀样空洞病变119例,虫蚀样空洞发现率24.8%(119/479),明显高于Ⅰ组的12.3%(8/65)和Ⅲ组的11.2% (49/437)(χ^2=30.34,P<0.01).Ⅱ组患者干酪性空洞病变251例,干酪性空洞发现率52.4%(251/479),明显高于Ⅰ组的21.5%(14/65)和Ⅲ组的26.3% (115/437)(χ^2=74.20,P<0.01).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糖尿病控制程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EnV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ARP和TRAP的表达。结果胆囊腺癌PARP和TRAP表达阳性率(57.4%、36.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1.7%、4.3%)、腺瘤性息肉(6.7%、0)和慢性胆囊炎胆囊上皮(0、0)(P〈0.01);PARP和TRAP表达阳性的良性病变胆囊上皮均呈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ARP和TRAP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中或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或0.01);胆囊腺癌中PARP和TRAP表达水平呈高度一致性(χ^2=7.17,P〈0.01)。结论PARP和TRAP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酶类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赵勇  刘新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7):525-528
目的观察含利福布丁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河南省商丘市结核病防治所2009年9月15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诊断为复治肺结核的120例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别纳入利福布丁组(60例)和利福平组(60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各治疗阶段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情况及空洞闭合率。利福布丁组的化疗方案为:2HBZES/6HBE(B:利福布丁),利福平组为:2HRZES/6HRE。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个月末,两组的痰菌转阴率:利福布丁组为48.33%(29/60),利福平组为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X线胸片显示:利福布丁组与利福平组的显效率分别为21.67%(13/60)和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有效率分别为36.67%(22/60)和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疗程结束时,利福布丁组与利福平组的痰菌转阴率为81.67%(49/60)和61.67%(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福布丁组和利福平组空洞的闭合率分别为47.92%(23/48)和27.4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病灶吸收情况,利福布丁组和利福平组的显效率53.33%(32/60)和35.00%(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有效率分别为 68.33%(41/60)和48.33%(2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结论在联合相同化疗药物时,含利福布丁方案组对于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优于含利福平方案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危险因素的不同,为临床个体化诊治胸腔积液提供依据。 方法 连续性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或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264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4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17例。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史、经济状况、工作劳累感、群体居住行为、运动量不足、进食规律性、睡眠时间、心理应激程度、吸烟指数、类似病家族史等13个项目,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对比,以说明两者危险因素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两组数据比较,合并糖尿病[15.0%(22/147)vs 6.8%(8/117),χ2=4.571,P=0.034]、经济状况差[38.1%(56/147)vs 29.9%(35/117),χ2=5.103,P=0.028]、有群体居住行为[29.3%(43/147) vs 9.4%(11/117),χ2=4.977,P=0.030],是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45.6%(67/147)vs 78.6%(92/117),χ2=4.752,P=0.032]、心理应激程度高[15.0%(22/147)vs 33.3%(39/117),χ2=6.031,P=0.017]、吸烟指数>400[25.9%(38/147)vs 32.5%(38/117),χ2=5.228,P=0.024]和有类似病家族史[9.5%(14/147)vs 34.2%(40/117),χ2=3.976,P=0.046]是恶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合并糖尿病(χ2=5.391,P=0.027,OR=2.457,95%CI:5.051~1.773)和群体居住行为(χ2=5.491,P=0.022,OR=3.636,95%CI:6.494~2.584)仍然是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年龄>40岁(χ2=5.364,P=0.022,OR=2.323,95%CI:1.197~2.588)和有类似病家族史(χ2=5.897,P=0.021,OR=3.080,95%CI:2.233~4.018)是恶性胸腔积液危险因素。 结论 胸腔积液患者如果合并糖尿病或有群体居住行为更容易出现结核性胸腔积液,如果年龄>40岁或有类似病家族史,更容易出现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