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致残致死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有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2大疾病。结合前期对地黄饮子治疗老年痴呆疾病的实验研究基础,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系统梳理地黄饮子对AD和VD病因病机,及地黄饮子对其作用机制和AD、VD与地黄饮子主治喑痱证的关系,阐释“AD、VD/喑痱证”具有协同性,在病/证结合上明确地黄饮子对老年痴呆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今后地黄饮子防治老年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D)是继发于中风后出现的以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中风痴呆因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致,治疗多从补肾益精人手,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研究方面,探讨肾虚在V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中风病进行系统研究及对血管性痴呆(VD)中医证候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对痰瘀在V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冀为VD从痰瘀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毒损脑髓的病机。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并归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果:肾气虚衰为VD病因,五脏失调、痰瘀互阻为VD发病关键,痰瘀互阻、蕴结成毒是VD核心病机,补肾祛瘀为治疗VD的精髓。结论:痰瘀互阻脑络、蕴裹致毒、毒邪侵蚀脑络、败坏脑髓是VD的核心病机,补肾逐瘀攻邪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治疗性血管新生是VD治疗的研究热点。毒损脑络为VD的重要病机,浊毒是导致病情发生发展的关键,解毒通络是VD治疗的关键环节。脑络与微循环在解剖形态和功能特点上具有相似性,解毒通络法和血管新生的微观作用机制相同,解毒通络类药物通过促进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保护缺氧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式促进缺血缺氧后血管新生,推测血管新生可能是解毒通络法治疗VD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春岚  王骏  刘云  潘卫东 《中医药研究》2012,(2):225-226,22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是继Alzheimer病(AD)之后第二常见痴呆。严重者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欧美等国家VD占老年痴呆的10%~20%,而在亚洲国家,由于该地区的高中风率使VD的发病率较高[1]。  相似文献   

7.
李杨 《河北中医》2005,27(8):632-63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一种。VD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以记忆、认知功能缺陷为主,或者伴有语言、情感及人格障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VD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导致动脉硬化的因素有关,多在脑血管病变基础上发病,呈阶梯式或逐渐加重。由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使得VD成为高发病之一。近年来中医对VD的研究不断深入,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面将中医药研究近5年来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醒脑冲剂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乾麟 《新中医》2001,33(3):71-72
对9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采用分组治疗方法,醒脑冲治疗组60例(AD病32例,VD病28例),脑复康对照组30例(AD病17例,VD病13例)。治疗结果显示醒脑冲剂治疗组治疗AD病总有效率84.4%,治疗VD病总有效率92.9%,与脑复康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显著性意义。醒脑冲剂对老年期痴呆的智力下降和精神行为障碍等相关症状改善率,以及CCSE、FAQ积分评分,也均优于脑复康对照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脑益智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w lardemenlia,V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WHO公布的美国精神病学会VD诊断标准(DSM-Ⅳ)入选VD患者80例,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给药,自身前后交叉试验的研究法,选择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于疗程前后统计分值变化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健脑益智胶囊治疗VD患者72例,显效15例,有效38例,无效19例,总体有效率73.61%,对VD患者的认知障碍和行为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效应明显优于安慰剂(P〈0.05)。该药有提高VD患者的智力量表成绩,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结论:元气亏虚,肾虚精亏,痰瘀阻络是VD的主要病机。补益元气,补肾填精,活血涤痰为本病的主要治法,健脑益智胶囊对VD确有一定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聪圣胶囊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并探讨聪圣胶囊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和机理。方法:参照WHO分布的美国精神神经病学会VD诊断标准(DSM-IV),选取老年期VD53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治疗60d,采用简易精神状检查量表(MMSE)和Blessd行为量表(BBS)于治疗前后统计积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为48.00%(P<0.05)。显示聪圣胶囊治疗轻、中度老年期VD疗效优于喜得镇;MMSE和BBS结果表明聪圣胶囊不仅对老年期VD患者智能障碍的改善有较好疗效,同时对其社会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个性方面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效果均优于喜得镇。结果:浊毒损伤脑络是老年期VD的主要病机,益肾化浊法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聪圣胶囊治疗老年期VD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王萍  杨骏  王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14-1816
血管性痴呆﹙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之一,系由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因缺血性、缺血性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认知丧失[1]的综合征。目前研究资料显示,VD不同于其他类型痴呆,是可防治的,具有可逆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亚洲,其发病率已超过了阿茨海默病(AD),  相似文献   

12.
痰瘀搏结是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在老年人所患痴呆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现将VD的病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一病复杂多变,虚实夹杂。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这一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问题之一。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既着眼于整体,又侧重于局部病情变化,达到辨证合一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VD的发展现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云枝  史继鑫 《河南中医》2009,29(11):1138-1140
从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问题与展望等方面概述了血管性痴呆(VD)的中医研究概况,指出VD病位在脑,与肾、心、肝、脾四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肾虚有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痰瘀闭阻,火扰神明,神机失用。其证候特征以肾精、气血亏虚为本,以痰瘀闭阻脑络邪实为标。认为中医药对VD的治疗研究,不应停留在原有的中医理论上,而应采取中医辨证与现代诊断相结合,对药物和疗效的评价要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筛选出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张巧霞  厉秀云  贾杰  李振民  刘素珍 《陕西中医》2009,30(7):936-936,F000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医药以其延缓疾病进程、改善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特色,在VD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且日益显现出优势。我们对本病进行数年的中医治疗及研究,通过对VD证候演变与痴呆病情发生发展关系的观察,对VD病因病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疏肝化浊法,以自拟复聪饮治疗VD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以下将从中医对痴呆认识回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46例VD患者按治疗前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不同分为轻、中、重度,然后再随机分为电针组(23例)和西药尼莫地平组(23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脑电图的变化。结果研究显示病情程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痴呆程度越重脑图异常改变也越明显。结论脑电图可用于评定VD的严重程度,且电针治疗可改善VD患者的脑电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透患者心脏超声,了解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结构基础.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105例血透患者和101例非尿毒症人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内径(LVD)、右心室内径(RV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LVPW)、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舒张期快速充盈峰值(E)/舒张末期充盈峰值(A),并作比较.血透患者中有CVD表现组54例和无CVD表现组51例比较上述指标.结果:血透患者的LAD、RVD、LVD IVS、LVPW、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CVD组年龄、IVS、LVPW、LVMI显著高于无CVD组.部分血透患者无CVD临床症状.结论:血透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变化较为普遍且部分为亚临床损伤.血透患者CVD的发生与年龄、左心室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18.
赵法文  张文华  潘军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253-255,25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d,VD)是脑血管病 (CVD)后产生的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 ,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老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 CVD的增高 ,该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近年来 ,国内对 VD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综述如下。1 辨证施治颜乾麟等[1] 分四型论治 ,痰瘀交阻型用黄连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用癫狂梦醒汤化裁 ;气虚血瘀型用益气聪明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髓空血瘀型用自拟醒脑益智汤。郑观成 [2 ]分为心气不足和肾阴虚衰两型 ,…  相似文献   

19.
痰瘀同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福建中医药》2011,42(5):63-6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发生在心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语言、视空间及人格等方面缺损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西医常予脑代谢活化剂、改善脑循环类和抗抑郁药等治疗,效果欠佳。而配合中医药,运用中医辨证理论,从痰瘀同病认识VD的复杂性,合理组方.常可获良效。同时立足于中医学整体观,综合控制危险因素,中医药治疗VD有其独特的防治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CVD)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与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进行比较;并进行中医证候归类、5级计分法量化评分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CVD异常率为86.1%,较同步检测的MCV、SCV异常率高(P〈0.01);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是CV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CVD各频纤维传导速度与血糖呈负相关。中医证候中阴虚证、血瘀证所占比例〉50%;病程长者阳虚比重显著增加(P〈0.05);〉60岁组阳虚、血瘀证候所占比例较高,阳虚积分显著高于≤60岁组(P〈0.01)。阳虚、血瘀、痰湿3种证候积分值越高,CVD异常的危险性越大。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的敏感性高于NCV,是一种DPN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病程、血糖是DPN患者CV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阳虚、血瘀和痰湿3种证候及其病变程度对CVD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