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血栓前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RFCA后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4组:A组(n=20)术前3d静滴疏血通注射液,术后继续静滴5d;B组(n=16)术前3d口服阿司匹林;C组(n=18)术前3d静滴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术后继续静滴5d;D组(n=16)术前术后不用药。分别于术前(T0)、电生理检查后(T1)、RFCA后即刻(T2)、术后2d(T3)、5d(T4)5个时点采血,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比较4组不同时点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进行RFCA的程序变量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A、C组RFCA各时点GMP-140、DD及vWF无显著差异;B组GMP-140无显著变化,DD、vWF显著升高,以消融完成后升高最明显;D组GMP-140、DD及vWF均显著升高,以消融完成后升高最明显。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凝血和纤溶系统,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张艳丽 《新中医》2017,49(2):29-3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2组均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8周。检测患者内皮素(E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ET、v WF和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ET、v WF和GMP-14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血栓前状态的作用,可能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Niu XL  Zhou Y  Lin Q  Bao YM  Song XP 《中国针灸》2010,30(10):845-847
目的:探讨防治血栓的最佳疗法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天灸组。电针组和天灸组穴取"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膈俞",分别用电针、天灸的方法连续干预2周后,模型组、电针组、天灸组用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法复制血栓前状态动物模型。造模结束18h后,各组动物从腹腔静脉采血,测定大鼠血液中反映其血黏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电针、天灸能使血栓前状态大鼠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降低,使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各组大鼠血液中t-PA活性、GMP-140及NO含量比较,模型组t-PA活性、GMP-140含量高于天灸组、电针组和空白组(均P0.05),NO的含量低于天灸组、电针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天灸组、电针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天灸能有效阻止血栓前状态大鼠血液中t-PA活性和GMP-140的升高,NO含量的降低;电针、天灸两种方法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晚期卵巢癌各中医证型的血栓前状态(PTS)指标的变化,探讨各项指标与中医分型关系。方法对8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组、气血亏虚证组、痰湿凝聚证组,分别对其采用鞘流阻抗法、免疫比浊法、ELISA法检测血小板(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量(fibrinogen,FIB)、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GMP-140),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晚期卵巢癌各中医证型组PLT增多(P0.05)、PT缩短(P0.01)、FIB升高(P0.01)、GMP-140升高(P0.01)及DDI升高(P0.01),而APTT表达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气滞血瘀证组相比,痰湿凝聚证组PT延长(P0.05),FIB下降(P0.05),GMP-140下降(P0.05),DDI下降(P0.05),而在PLT、APTT表达上无差异(P0.05)。与气滞血瘀证组相比,气血亏虚证组FIB下降(P0.05),GMP-140下降(P0.05),DDI下降(P0.05),而在PLT、PT、APTT表达上无差异(P0.05)。而痰湿凝聚证组与气血亏虚证组在PLT、APTT、PT、FIB、GMP-140及DDI表达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气滞血瘀证与FIB、DDI及GMP-140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气滞血瘀证、痰湿凝聚证、气血亏虚证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血栓前状态,以气滞血瘀证最为明显,DDI、FIB及GMP-140可以作为提示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晚期卵巢癌气滞血瘀证的生物学指标。检测PLT、PT、APTT、FIB、GMP-140、DDI有助于指导中医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在AECOPD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15例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A、hs—CRP、血沉(ESR)和白细胞(WBC)含量,与55例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比较;AECOPD患者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入院时和治疗7d后PA和hs—CRP的差异。结果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PA、hs—CRP与COPD稳定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WBC和ESR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入院第1天hs—CRP、PA与存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死亡组第7天PA较第1天降低,而hs—CRP与第1天相比无明显变化。存活组第7天hs—CRP较第1天降低,PA较第1天升高。第7天存活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A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PA、hs—CRP参与了AECOPD的发病过程,动态监测血清PA、hs—CRP对于评价AECOPD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通瘀I号方改善老年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有血栓前状态伴有瘀血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分别加用通瘀I号方(中药组32例)和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治疗2个月,并观察两组患者症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中药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分别为6例、14例、10例和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药组血栓素B2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似,中药组的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空腹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瘀I号方能改善糖尿病的血栓前状态和糖尿病瘀血证候。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GMP-140的含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浆内皮素(E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ET和hs—CRP。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ET和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和hs—CRP,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冠心病 PCI 术后心绞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硝酸异山梨酯、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测定超敏-C 反应蛋白(hs -CRP)、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 -1)及血脂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浆 NO 水平升高(P <0.05),ET -1、hs -CRP 水平降低(P <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 TC、LDL -C 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减少老年冠心病 PCI 术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同时改善患者心电图 ST -T 变化,调整血脂,升高血浆 NO 水平,降低 ET -1、hs -CRP 水平,是辅助治疗冠心病 PCI 术后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医体质防治方案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观察血压病控制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与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评价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对240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并与西医治疗对照,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体质组血压控制情况体质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5);体质组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中vWF、GMP-140、11-DH-TXB2下降显著,AT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率及脑梗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社区中医体质防治方案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芩丹胶囊对阳亢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部分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1例阳亢血瘀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芩丹胶囊、与西药依那普利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依那普利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压、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D-dimer水平降低、ATⅢ活性提高(P<0.01),血浆GMP-140水平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芩丹胶囊有治疗阳亢血瘀型高血压病的作用,并且在改善阳亢血瘀型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溪黄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溪黄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根据色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nodosin(3),lasi-odonin(4),isodocarpin(5),α-葡萄糖(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潜阳方的降压作用及其对高血墟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9例血瘀阳亢型高血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予以活血潜阳中药方治疗)、治疗B组(予以苯磺酸氦氯地平片加活血潜阳中药方联合治疗)及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每组33例。各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汪候积分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g)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8周后,共有96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A组31例,治疗B组32例,对照组33例。②治疗前分别与治疗第28天、第56天比较,3组组内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治疗第28天、第56天组内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分别与埘照组治疗第28天、第56天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治疗组间治疗第28天、第56天分别比较,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优于治疗A组(P〈0.05)。③治疗前与治疗第56天比较,各组组内vWF、DD、Fi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第56天比较,vWF、DD、Fig水平差异均有统训‘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问治疗第56天比较,vWF、DD、Fi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优于治疗A组(P〈0.05)。结论活血潜阳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血瘀阳亢型高血压,可明显降低血压、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Ⅰ级25例,Ⅱ级76例,Ⅲ级81例,Ⅳ级1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浆BNP、hs—CRP和VEG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BNP、hs—CRP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患者血浆中的BNP、hs—CRP和VEGF水平也随之递增。结论BNP、hs—CRP和VEGF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熊攀  周莉 《中医药研究》2009,(5):510-51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9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89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硝酸酯类、美托洛尔(或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连用8周。观察统计两组治疗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自拟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值,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ET和GMP-140水平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均有明显减少,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降低程度比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两组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的偏移,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和GMP-140水平均明显减低,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版药典附录Ⅲ首次收载溪黄草(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进行探讨。方法对两种原植物进行基原考证、形态描述、显微和薄层鉴定。结果溪黄草的两种基原植物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有显著差别。结论新版药典溪黄草两种基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国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时段以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利巴韦林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干预RSV感染的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48h及72h后收集各组细胞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人喉癌细胞IL-6、IL-8表达变化。结果 48h及72h后病毒模型组IL-6、IL-8的表达明显高于清肺口服液组(Ⅰ、Ⅱ、Ⅲ)、利巴韦林组(Ⅱ、Ⅲ),有显著差异,空白血清组(Ⅱ、Ⅲ)与病毒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清肺口服液组(Ⅰ、Ⅱ、Ⅲ)与利巴韦林组(Ⅱ、Ⅲ)比较,无显著差异。清肺口服液Ⅰ、Ⅱ、Ⅲ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72h后各组IL-6、IL-8的表达与48h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清肺口服液可降低Hep-2感染RSV后IL-6、IL-8的过度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提前给药更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可能是清肺口服液抗病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并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廉泉、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并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血脂;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均较治疗前有下降,然而治疗组治疗后hs-CRP,D-Dimer,Fig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脂改变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NIHSS及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口服滋阴活血方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5例(6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30只眼)和对照组28例(30只眼),两组均行上方角巩缘3.2mm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折叠式)植入术,手术前后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天至术后21天口服自拟滋阴活血方。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7、21、30天干眼相关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染色变化情况。结果①干眼相关症状评分:治疗组术后1天、7天明显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天、7天、21天、30天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0.01);组间术后比较,第7天、21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天、7天、21天、30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比较,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泪膜破裂时间:治疗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天较术前缩短(P〈0.05);组间术后比较,第7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各观察期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始终高于术前(P〈0.05,P〈0.01);组间术后比较,第术后7天、21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可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及眼表,围手术期口服滋阴活血方可缓解术后泪膜及眼表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以确立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3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6例)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CsA),试验一组(11例)辨证采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试验二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在临床疗效、外周血象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二组在贫血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另外2组(P〈0.05),并能显著降低IFN-γ水平(P〈0.05)。结论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CAA在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提高血常规计数方面均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