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判定证型,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各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肝郁脾虚型147例(52%),湿热内蕴型81例(28%),痰湿内阻型34例(12%),痰瘀互结型21例(7%),肝肾不足型2例(1%)。各证型出现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0-50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MI越大,脂肪肝检出比例越大,二者呈正相关,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升高较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护〈0.01),提示这2种证型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可能较明显。肝郁脾虚型患者的总胆固醇(TC)较其余3种证型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中NAFLD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痰湿内阻型、痰瘀互结型,中老年是NAFLD发病的高峰期,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消渴病中医辨证4种分型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初发消渴病患者辨证分型为阴虚燥热、痰湿中阻、气阴两虚和气阴两虚兼血瘀四种证型,记录其一般情况、体重指数(BMI)、腰围(W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胆固醇(HDL)等值。[结果]痰湿中阻型BMI、WC和TG较其他三组均显著升高(P〈0.01),TC较气阴两虚组和气阴两虚兼血瘀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初发消渴患者中痰湿中阻型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消渴合并腹型肥胖人群更易发生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女性不同类型肥胖腰围及体质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飞  王凤琴 《中国针灸》2006,26(8):551-55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肥胖女性针刺减肥效应,探寻针刺减肥的最佳适应症。方法:将83例女性患者按肥胖类型分为2组:腹型肥胖组31例为腰围超标但体质指数(BMI)〈25的腹型肥胖者,肥胖组52例为BMI≥25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同样的针刺方法治疗1月。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腹型肥胖组治疗前后WC、WHR的变化与BMI的变化呈非常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相关系数比较|rWC/BMI|〉|rWHR/BMI|;肥胖组WC变化与BMI变化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而WHR变化与BMI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针刺对女性体重超重或者正常但腰围超标的腹型肥胖者和体重超标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都具有很好的减重、减腰围作用,适合于各型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阴柔肝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养阴柔肝方和金芪降糖片,疗程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HbAlC、INS、HOMA—IR、HOMAβ及ISI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但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HOMA—IR、HOMA-β及IsI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1,P〈0.05)。结论养阴柔肝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为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ilson病(Wilson’sdisease,WD)中医证型与l胳床资料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W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常见中医证型为因变量,临床及理化指标为自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中医证型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WD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35.3%)、肝郁脾虚(13.8%)、肝肾阴虚(13.8%)、痰湿阻络(12.1%)4个证型常见。肝胆湿热证与K-F环分级、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层粘蛋白(Iaminin,LN)正相关(P〈0.01);肝肾阴虚证与TBIL正相关(P〈0.01);痰湿阻络证与临床类型、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总蛋白(totalprotein,TP)正相关(P〈0.01,P〈0.05);气血两虚证与病程、血氨、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LN正相关(P〈0.01,P〈0.05)。结论WD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资料、理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试验依据。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痰湿阻络为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脾虚痰湿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生活方式指导,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苓桂术甘汤颗粒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对2组中医证候变化、体质量(Wt)、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糖(FPG、2h PG、Hb A1c)、血脂(TC、LDL、HDL、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6%,33/39)明显优于对照组(53.8%,21/39)(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中形体肥胖、头身困重、脘腹痞满、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口淡无味、头面眩晕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除头晕目眩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Wt、BMI、WHR、FPG、2h PG、Hb A1c、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TC、TG、LDL-C降低明显(P <0.05),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阎蔚  刘敏  徐光华 《新中医》2006,38(6):42-4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对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脂肪肝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5型,分别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化痰、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滋阴清肝法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BMI、WHR、血脂水平、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P2B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中医证型分布中以脾虚痰湿型最多(占47.9%),其次为湿热蕴结型(21.9%)、肝郁气结型(16.7%),最少为阴虚肝郁型(5.2%)。治疗前脾虚痰湿型除HDL—C、FBG外,LDL—C、TC、TG、P2BG、BMI、WHR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除各型LDL—C、TC外,肝郁气结型、阴虚肝郁型TG,湿热蕴结型、脾虚痰湿型TG、BMI、WHR,脾虚痰湿型P2BG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脂肪肝以脾虚痰湿型最为多见,其血脂水平、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及餐后2小时血糖最高,但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连真  屠亦文  孙鼎 《河北中医》2014,(12):1783-1785
目的观察肥胖1号方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症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痰湿型肥胖症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肥胖1号方。2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脂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BMI、HOMA-IR及血脂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肥胖1号方治疗脾虚痰湿型肥胖症合并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痰(湿)热互结证与抵抗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热互结证与抵抗素的关系,以及抵抗素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痰(湿)热互结组和非痰(湿)热互结组,另设2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其抵抗素水平及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脂(TC、T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C肽。结果:痰(湿)热互结组、非痰(湿)热互结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抵抗素、WC、TC、FINS、HOMA—IR等指标痰(湿)热互结组与非痰(湿)热互结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热互结组患者抵抗素与糖尿病各项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抵抗素与WC、FINS、HOMA—IR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TG、TC等无明显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痰(湿)热互结证与血清抵抗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肥胖指标及糖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MI、WC、TG、FPG、HDL、LDL、HOMA-I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BMI、WC、FPG、LDL、HOMA-I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体重、腹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以及体脂肪率的变化并据此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2%,对照组为70.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WC、HC、BMI、WHtR及体脂肪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WH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星期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腹型肥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敏灵丸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 ,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糖敏灵丸)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比较服药12周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腰围、体重指数、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2-B)的变化。结果糖敏灵丸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减小患者的腰围,改善HOMA2-IR、HOMA2-S、HOMA2-B水平,但对血压和血脂的影响不显著。结论糖敏灵丸可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中医证型分为3组,将FPG、PPG、FINS、HbA1C、HOMA-IR及炎症因子(TNF-a、IL-6、IL-10)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最多;各组间HOMA-IR、TNF-a及IL-6比较,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可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取穴相同,均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留针1 h,对照组留针30 mi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体重及BM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方法,留针较长时间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与各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相关性不明显(P〉0.05),各型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体重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年龄、体质指数(BMI)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肥胖与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脂代谢特点。方法选择272例患者,其中肥胖组137例,非肥胖组135例。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观察人体测量学指标、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情况。结果 1272例患者中肾虚证所占比例最高(25.0%),肝郁证次之(22.4%)。肥胖组中肾虚证与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均为29.9%),肝郁证次之(24.8%),脾虚证最低(5.1%);非肥胖组脾虚证比例最高(35.6%),肾虚证、肝郁证次之(均为20.0%)。2肥胖组体质量、BMI、WHR高于非肥胖组(P0.01),痤疮发生率低于非肥胖组(P0.01)。3肥胖组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GAU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峰浓度、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AU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非肥胖组(P0.05,P0.01)。4肥胖组TG、TC、LDL-C高于非肥胖组(P0.01),HDL-C低于非肥胖组(P0.05)。结论 1肾虚痰阻可能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对于非肥胖型患者,应以脾虚、肾虚、肝郁为主进行辨治。2肥胖型患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疗法,即采用天枢、中脘、章门配合大肠俞、胃俞、脾俞的方法;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腰/臀比(WH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降低BMI有效率为56.67%,减少WC有效率为75%,降低体重有效率为60.0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俞募配穴法在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优于一般普通针刺方法,具有更显著的疗效。结论:俞募配穴针灸法治疗脾虚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症平台期疗效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