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针疗法是刺激鼻部范围内的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是以中医学对鼻部“色诊”的理论为基础,以鼻部皮肤色泽变化为诊治疾病的依据,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 1 鼻针发展概况 我国远在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占卜鼻病的记载,这或许可以视为采用鼻部诊病的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代以后,人们不但对鼻的结构、形态、功能及与全身的联系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提出既可通过望鼻色来诊察疾病及预测人之寿夭,亦可通过在鼻部针刺或其它方法治疗疾病。鼻居面部正中,古人称之为“明堂”。《灵枢·五色》篇说:“五色独决于明堂”。  相似文献   

2.
鼻疗治疗全身性疾病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疗治疗全身性疾病及其特点吉林省四平市卫生学校(136000)高冬菊张文龙*高海谦关键词:鼻疗治疗应用中医药文献综述临床研究鼻疗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在中医药古籍中多有著述。鼻疗除用于鼻粘膜、鼻窦等疾病的局部治疗外,也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疗法之一。临床应用单...  相似文献   

3.
传统手法是祖国医学瑰宝之一 ,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特别是经络、腧穴学说 )的指导下 ,通过在人体体表一定的部位施行各种手法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非药物疗法。笔者近年来根据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卫生部第二批名老中医带徒导师、河南中医学院蔡福养教授手法治疗鼻病的临床经验 ,结合鼻病的临床特点和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从推拿按摩基本手法中总结、提炼出简捷、实用、有效的“鼻疗指八法”治疗鼻病 ,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鼻疗指八法的主要内容  ①叩头 :双手五指垂直向下如握棒形 ,快速而有节奏地啄击头部 ,由百会穴开始向四周…  相似文献   

4.
鼻腔给药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给药又称鼻药疗法(简称鼻疗).是将药物施于鼻腔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该疗法历史悠久,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冲就已有鼻疗法的记载。笔者认为,鼻疗法实为一种安全、简便、速效、高效的给药方法,在中医急症临床中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1$疗法治疗中医急症的历史沿革及应用现状早在《五十二病方冲就记载了用鲜产鱼和盐外敷治疗螟病鼻断的记载,与《五十二病方们期的《养生方》中,载有“茹,湿磨盛之,饱食饮酒……者,嗅之”,表明当时已有采用鼻腔嗅药法治疗内科疾病的方法。鼻疗法用于中…  相似文献   

5.
太阳病鼻发病与鼻病毒感染、防御因子、调节肽及免疫球蛋白等密切相关。鼻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因子及介质mRNA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太阳病鼻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防御因子与免疫球蛋白SIgA可能是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病理生理学基础的微观指标。调节肽对太阳病鼻的鼻部症侯群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太阳病肺卫的病理变化,可通过上述机制在鼻部症侯群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6.
闻吸疗法古称嗅鼻法,其用药称为闻药,属中医外治法范畴。闻吸疗法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隋唐、宋辽金元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并进入鼎盛期,其治疗范围和方剂不断扩展。明清时期出现了“鼻烟”这一闻吸疗法的新型治疗载体。新中国成立后闻吸疗法这一传统外治法作为一种补充和替代治疗手段得到快速发展。中医学认为,闻吸疗法防病治病与其辟邪逐秽、拒邪于外,取嚏杜染、邪有出路作用有关,药物又可经口鼻嗅吸入肺,肺朝百脉通经贯络、透彻周身。临床中可治疗鼻病、眼病、头痛病、儿科病、妇科病、急症等,亦可辅助治疗现代疾病如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失眠症、冠心病等。通过对闻吸疗法的历史沿革、作用机制、古今临床应用的全面考证,为中医外治疗法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类经》中对鼻的诸多论述为对象,就鼻的生理功能、鼻部的经络循行、鼻部疾病的病因病机、鼻部疾病的治疗和预后4个方面逐一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姬素梅 《河南中医》2004,24(5):70-71
鼻针疗法是一种以针刺鼻部特定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笔者1998-2002年采用鼻针疗法治疗顽固性腰痛45例,疗效颇佳,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救广生集》,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清·程鹏程纂辑。本书作为外治文献专书,内容相当丰富,大致总汇了清代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和方法[1]。书中详载多种外治法,本文仅以鼻疗为例进行论述。鼻疗是指以鼻腔作用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2]。《理瀹骈文》云:"纳鼻而通十二经"。  相似文献   

10.
鼻穴“腰三角”穴籽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56例张文华(江苏省沐阳县中医院,223600)腰三角穴位于人体鼻部中央,共三穴,其上穴在鼻正中线,其余两穴分布在两侧鼻翼。根据中医全息论观点,鼻部作为人体之缩影,而“腰三角穴”之在鼻部的位置,又正似是在人体的腰...  相似文献   

11.
鼻针已广泛应用于针灸和针麻临床,鼻部同内脏、四肢乃至全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由此推断针刺鼻能与其它部位一样产生经络感传现象。孟昭威氏关于经络具有整体区域全息作用的阐述,也支持了这种推断。但有关鼻的经络感传现象至今未见报  相似文献   

12.
蒙医放血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血疗法是属于蒙医传统外治法的峻疗,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放血疗法的适应症: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伤热、扩散热、骚热、疫热、疖肿、疮疡、痛风、索日亚(包括结核病)、丹毒、黄水病、麻风等热症,巴达干与赫依引起的寒症,若与血和希拉合并时,亦可采用放血疗法。禁忌症:正精耗竭、体质虚弱、孕妇、产后、浮肿、大痨固疾、胃火衰败等寒性疾病以及由巴达干赫依所转化的疾病。儿童和老年人用泻下法、催吐法、鼻药及灌肠法施治之后,亦禁用放血疗法。放血部位(穴位):据《四部医典·…  相似文献   

13.
<正> 鼻渊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有脑漏、脑渗、历脑、控脑痧等名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此病发病率较高,病程常迁延不愈,甚至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内服中药虽然可以取效,但往往收效缓慢,易于复发,且难以根治。许多医家对此病在治疗方法上,结合古人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总结出简便而有效的鼻药疗法。现就1980年以来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给药方法鼻药疗法即运用中医药理论,从鼻部给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鼻部给药的方法有塞、纳、注、嗅、搐、嚏、吹、熏、蒸、涂、贴等。李氏杞吹、塞、熏法归属于搐鼻法。  相似文献   

14.
<正>鼻疗法(鼻腔给药)属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包括药物搐鼻、吸鼻、嗅鼻、滴鼻、熏鼻等诸多方式。鼻疗法的治病机理有两个方面:一是鼻腔内黏膜、血管较为丰富,通过鼻腔给药,药末容易快速吸收;二是鼻腔内神经对气味敏感,而鼻疗药物以芳香、开窍之品居多,这类药物刺激性、穿透力均较强,药味易被嗅觉神经感知,对人体生理、心理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达到治病之效果。中药鼻疗应用范围广泛,而且由于鼻居于头面,鼻腔给药容易使药物快速地到达病所,所以此法对头面疾病(如头痛、  相似文献   

15.
鼻疗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外治方法,是祖国医学的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代的医学书籍中均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可医治内、外、妇、儿各科100多种疾病,并且具有简、便、廉、验、捷等许多优点,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鼻疗界定范围广义的鼻疗一般指  相似文献   

16.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CA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据其临床特点,相当于中医学“久嗽”、“鼻窒”、“鼻渊”等范畴。我们于2011年起采用半夏厚朴汤治疗该病患者20例,获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熊大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其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总结以往治疗鼻病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鼻五度辨证",为鼻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熊老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既立足于中医基本理论,又放眼于当代西医鼻病局部检查方法,取类比象,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鼻五度辨证"的概念,这一理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渐得到了验  相似文献   

18.
从生理解剖结构看,鼻为呼吸之门户,与肺相连,脏腑络属关系密切;从鼻病与哮喘的关系看,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同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且二者之间存在免疫递进关系;从哮喘患者鼻咽部微生物群落特征性看,主要有链球菌属、奈瑟菌属、普雷沃菌属等菌属;在哮喘患者的鼻黏膜免疫方面,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IL)-33及IL-8的活化,辅助性T细胞17(Th17)促炎因子高水平表达,IL-38抑炎因子低水平表达,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IL-10高水平表达等。该文旨在研究“肺开窍于鼻”理论的真实物质形态基础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体现,研究哮喘患者肺-鼻的物质基础、鼻部微生态及免疫防御等特点,从而充分挖掘“肺开窍于鼻”理论等在哮喘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疳多指疳积,疮多指发生于皮肤上的肿块,如果这些病症发生在鼻部,则称为鼻疳与鼻疮。鼻疳与鼻疮虽均以鼻部生疔疮为主要表现,但仍可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发病特点加以区分。鼻疳主要发生于鼻前庭,可蔓延及鼻翼、鼻尖及上唇皮肤,以患部皮肤灼热痒痛、糜烂浸淫、结痂等为主要表现。鼻疮是发生于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以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热痛,或干燥、结痂、鼻毛脱落为主要表现,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愈。鼻疳痒甚,可见皮肤糜烂渗出,多见于小儿;鼻疮痛甚,无年龄区分。鼻疳可界定为鼻前庭湿疹,鼻疮界定为鼻前庭炎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中医血疗治疗脂肪肝38例——附西药对照组4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琪  高阳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1):500-501
中医血疗即中药加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疗法。针对脂肪肝患者病位在肝及虚、痰、瘀的发病机理,以中药复肝丸益气活血、除痰降脂,同时,选择肝经循行部位作为ILIB的穿刺点,以经络传导理论指导ILIB,在充分发挥ILIB自身生物效应的同时,引导有效方药直达病所,增加其药理效应。本文以中医血疗治疗脂肪肝38例,有效率达94.7%,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