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不同的位置.引起诸多种类型的综合症侯群,从而造成多种类型的颈椎病.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等.颈型颈椎病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类型的颈椎病.它有着独特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我们在这些年的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诊断和防治有一点浅薄的体会,让大家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临床可以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和食道型颈椎病.近年笔者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快针治疗颈椎病166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快速针灸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66例经确诊的颈椎病患者,并分型,选用颈夹脊、项丛刺等穴运用快速针灸法治疗. 结果: 166例颈椎病患者经快针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其中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类型颈椎病.结论:快针法治疗颈椎病,尤其是颈型颈椎病,疗效佳,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走出颈椎病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很多误区.本文结合笔者诊治颈椎病患者的经验,就颈椎病从发病认知、诊断、治疗、预防调护等方面的常见误区进行探讨.提出了如何走出颈椎病误区的建议,主张加强青少年颈椎病的诊治.诊断方面要以颈椎失稳作为颈椎病的主要评价条件,加强触诊知病,注意将颈椎正常的生理老化与颈椎病分开.治疗...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类型中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局部脑血流量改变,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3大类.如何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临床医生治疗颈椎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微创治疗3个方面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述评,探讨对颈椎病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2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椎牵引,功能锻炼、健康教育、指导生活等护理.结果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结论:颈椎病患者护理干预不仅痛苦小,经济负担轻且能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密切相关,颈部肌肉功能异常产生异常的颈部应力环境,使椎体、间盘、小关节所受应力增加,导致间盘突出、椎体及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周围韧带肥厚钙化等而引起颈椎病.从中医学筋骨理论来说,颈椎病属于筋伤导致的骨病,初期为筋伤,中后期筋伤伴有骨病,筋伤贯穿颈椎病的始终.然而临床指导颈椎病正骨的理论较多,指导颈椎病颈项部筋伤的理论却较少,颈椎病的颈项部筋伤在手法治疗中常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介绍“三分法”指导颈椎病颈项部筋伤的诊断与治疗,同时探讨应用“三分法”治疗颈项部筋伤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的机理.以期大家对颈椎病的筋伤治疗引起足够重视,从而提高颈椎病手法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168例.结果:颈椎病168例中,痊愈52例,显效58例,好转4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4.0%.结论:本法可用于多种类型的颈椎病治疗.  相似文献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颈椎病发病中占60%以上.其主要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支配范围的麻木、疼痛和功能障碍.随着社会发展,颈椎病已经成为骨科发病率之首.目前在国内外,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其中手法治疗该病,是中医的优势.下面将手法治疗本病10年来的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中医手法和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对颈椎病不同治疗手法进行原理分析,阐述生物力学中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的重要性,生物力学稳定的失衡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颈椎病年轻化的治疗和老年人治疗的效果有差异,手法的治疗要注意颈椎病病变的本质来调节生物力学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运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发病患者多见于40岁以后,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向,可能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工作性质改变有关.近几年来,我对几十例颈椎病采用推拿方法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14.
国外文献对颈椎病的分类主要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并无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目前国内不仅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名称,而且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的命名比较混乱,包括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brobasilar ischemia,VBI)等多种命名,这是由于国内多数学者不赞成将它归人颈椎病的一个类型造成的.实际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这个疾病诊断存在的合理性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几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常被采用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有关文献的回顾,总结了近年来临床牵引治疗颈椎病的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症型,其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50%~60%.颈腰痛Ⅱ号是我院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研制出来的中药汤剂,临床应用多年,疗效颇佳.笔者自2004至2006年选择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口服颈复康加牵引为对照组进行治疗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针刀对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的调节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9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96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下整脊治疗,通过摄颈椎x线片,观察颈椎曲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209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有不同程度改善 通过VRS6级评分,209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有不同程度改善 通过对比,小针刀组明显优于牵引组.结论:小针刀治疗通过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达到治疗颈椎病目的.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颈椎间盘组织、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等退行性改变,累及颈神经、血管甚至脊髓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居各型颈椎病之首.笔者应用旋转法配合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的椎体半失稳、椎体旋转度的关系.探讨椎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之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间的关系.方法:一组病例是在本院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上有X线平片的颈椎病患者,其中椎动脉型21例、交感型19例、神经根型19例,应用PACS系统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另外一组病例是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颈椎病患者,其中椎动脉型、交感型各有21例.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都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C6旋转度间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椎体旋转度间的T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T=-3.433、P=0.001)和交感型颈椎病(T=2.397、P=0.022)都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间的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椎体半失稳率间的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P=0.027).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66.7%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23±0.18 cm;交感型颈椎病患者,有63.2%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18±0.17 cm;神经根型颈椎病有30%的患者出现椎体半失稳, 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是0.07±0.17 cm.椎动脉型颈椎病与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右颈动脉的PI、RI和左椎动脉的PI、RI间的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不是它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动脉或椎动脉的PI、RI要比交感型的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青年颈椎病的经验.方法:对本组40例青年颈椎病采用常规手法及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结果:40例青年颈椎病治愈25例,显效11例子,好转4例.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常规手法及短杠杆手法治疗青年颈椎病手法操作针对性强,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