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洛铭 《中外医疗》2013,32(16):131-131,133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该市流行性腮腺炎1224例,采用SPSS18.0、Excel2007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224例患者中,男820例,占67.0%,女404例,占33.0%,年龄0~5岁,112例,占9.2%,5~8岁,987例,占80.6%,8~9岁35例,占2.9%,9~10岁75例,占6.1%,10岁以上5例,占0.8%。发病年龄以5~8岁为主,其次是0~5岁和9~10岁,1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发病时间:1~3月123例,占10.0%,4~7月857例,占70.0%,8~10月75例,占6.1%,11~12月169例,占13.8%,4~7月是该病的发生高峰。结论本身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年龄以5~8岁为主,其次是0~5岁和9~10岁,1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6月收治的283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3例患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月和5月,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6。30岁多见,沈阳周边地区及外来流动人口(主要为农村到城市务工者)发病率高,大部分患者无疫苗接种史。成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有所增多,成人患者腮腺症状相对较轻,并发症多见。结论采取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可以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和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接种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为预防接种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 对某市2000年1月—2015年12月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某市2000年开始推行含流腮成分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经统计发现,预防接种工作使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明显改变,高发年龄从3岁~7岁变成10岁~12岁.结论 在预防以及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工作中,预防接种为一种有效手段.在今后的免疫规划中,出于降低疾病发病率的目的,应在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提高中小学生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8~2012年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兴国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兴国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32例,年平均发病率12.97/10万。3~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71.29%;男女性别比为2.13∶1;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其中学生占52.31%。结论应实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等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5.
项国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67-3868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方法对发病例数进行统计,计算发病率及病死率;计算某小学的发病例数及发病率;调查统计德安县腮腺炎疫苗接种情况;总结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相关预防策略。结果本次调查共统计腮腺炎患者441例,发病率为0.45%o,所有患者未出现死亡情况,以学校为高发群体,7、8、12月为发病高峰期,5岁~9岁为发病多发年龄,男女发病比例为1.64:1,有疫苗免疫史者发病率低于无疫苗免疫史者。结论提高免疫接种率,保护易发病人群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保障青少年健康。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05-108
目的分析沈阳市于洪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12月沈阳市于洪区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6年于洪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2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7.20/10万,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疫情有明显的季节性,为双峰分布,4~6月和11月~次年1月为高峰期;0~14岁病例占77.34%,发病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流动人口较多的于洪街道、迎宾路街道和北陵街道是于洪区病例较多地区。结论针对重点人群和流行季节,加强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借鉴北京等城市的经验,建议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由1剂次增至2剂次,并在学龄前完成,以降低15岁以下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  相似文献   

7.
张世财  迟毅 《甘肃医药》2013,(4):251-252
目的: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126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以11~12月为多;<15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93.65%,其中,5~9岁组占61.9%;男女性别比为1.86∶1;126例病例中,腮腺肿大126例(100%);发热80例(63.49%);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80例(63.49%);扁桃体肿大119例(94.44%);睾丸炎6例(4.76%);平均病程6天。结论:金昌市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对此年龄组儿童进行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20—2022年安阳市北关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方法:选取2020—2022年安阳市北关区报告的21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观察其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地区分布。结果:21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为1.02:1;≤14岁患者占比92.66%;学生占比为58.26%;3~6月发病占比为64.22%;城区占比为80.2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男女发病比为1.02:1,≤14岁、学生、3~6月、城区发病占比高,可通过重视隔离、易感人群疫苗注射、针对性加大监测力度、加强健康教育等策略对该病进行积极防控。  相似文献   

9.
10.
潍坊市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潍坊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04~2006年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和专报系统收集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调查一览表。结果2004~2006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1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2/10万,发病率依次为:1.31/10万、4.78/10万、7.82/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均有发病,有冬季和春末夏初(4~7月)两个季节高峰,以春末夏初为主;病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为45岁,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98%,1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5~12岁,发病率为97.12/10万,占总调查病例数的65.23%;679例监测病例分析显示,有免疫史者61例,无免疫史者151例,免疫史不详者467例,分别占8.98%、22.24%和68.78%。15岁以下儿童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11.32%。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建议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应加强腮腺炎的免疫预防工作,规范的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减缓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趋势的关键;依托网络直报系统开展腮腺炎病例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凤山县近几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1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及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资料,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8年中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584例,4-10岁儿童人群年均发病率在108.25-793.23/10万之间,1-7岁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率仅为15.72%,入学后的儿童随年龄增大,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月和11月为腮腺炎发病高峰期,男女发病比例为1.66:1。全县9个乡镇病例报告超出国家人群年均发病率22.80/10万的水平。结论:该县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学龄前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接种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及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深圳市2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例情况,为防制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例人禽流感病例疫情资料。结果2例病例均无明确的病死禽类接触史,感染方式、途径不明,未发现人传人证据。结论深圳市存在无明确暴露史的人禽流感病例,需加强相关监测工作、技术储备,并进一步研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规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本次疫情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结果:本次暴发疫情病例共计142例,罹患率为11.18%;1月5日达到第一次流行高峰,1月21日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发病最多的班级为5(2)班,发病数25例,占全部发病的17.61%;发病年龄集中在7—12岁年龄段,以10岁组最多,占全部病例的30.28%;70.42%的病例没有接种史,所有病例均有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腮腺肿痛(100%)。结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搞好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是控制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12年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发病情况的分析。方法:对2012年四平市腮腺炎流行病进行临床监测统计,并观察腮腺炎疾病在本市的流行趋势。结果:根据四平市各区县发病情况可见高发地区为伊通县和公市岭市,分别占总病例的32.77%和29.06%,高发职业为学生,共1009例,占总病例的56.62%,其次为学龄前儿童。通过年龄性别调查本市0~20岁为腮腺炎高发年龄,占总病例的94.83%,总体男性发病率较高,为1114例,占总病例的62.5%。经统计4月和5月为腮腺炎高发季节,发病率为全年的40.01%。结论:经对腮腺炎流行病学的研究分析,有的放矢的对高发人群、年龄、区域进行重点的健康教育、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对腮腺炎疾病的明确认知以及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降低本市的腮腺炎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及预防控制情况。方法对某市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某市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4.19/10万和16.80/10万。其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以春术夏初为多.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以3—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6.
常跃春  赵晶 《中国病案》2021,(1):104-10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菏泽市某县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探讨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11例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为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结果 511例儿童急性肠套叠中,男童为341人,女童为170人,男∶女比例为2.01...  相似文献   

17.
刘晴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10-1011
目的分析辛集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手足口病防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辛集市2009年手足口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辛集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报告病例1 247例,年发病率为193.36/10万,无死亡病例。特点:报告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1.5月龄,最大的为59岁,主要集中在0~5岁年龄组,占病例的93.99%(1172/1 247);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6∶1;手足口病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3.86%(921/1 247);有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4~8月份占病例的91.02%(1 135/1 247)。结论辛集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手足口病监测;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加强对村办幼儿园卫生监督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西安市新城区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发病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新城区2006-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2 197例,年均发病率为62.86/10万;其中2006年发病150例、发病率为26.11/10万,2007年发病127例、发病率为21.93/10万,2008年发病202例、发病率为34.72/10万,2009年发病309例、发病率为52.88/10万,2010年发病229例、发病率为39.09/10万,2011年发病1 180例、发病率为200.09/10万;2 197例病人中,发病时间在1~3月有383例(17.43%)、4~6月有627例(28.54%)、7~9月有432例(19.66%)、10~12月有755例(占34.37%);5~14岁发病率636.26/10万,8岁组发病率最高(1 028.80/10万);年均发病率62.86/10万,其中男性为75.71/10万,女性为49.41/10万(χ2=5.368,P=0.026)。结论:新城区腮腺炎发病率略高于全国发病水平,有上升趋势,5~14岁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9.
1997~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广州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9.4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48/10万,2004~2005年发病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发病数最高,发病率为105.53/10万。该病的发病特点为: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六、七月份,分别占全部发病总数的13.41%和13.51%。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50.74%)、幼托(23.26%)和散居儿童(13.09%),以10~14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男女性别比例为1.7:1,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x2=1615.74、p=0.000)。结论近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开展腮腺炎防控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20.
顾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15-2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情况。方法对2008年8月-2010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表现为病理性黄疸33例(占47.1%),不吃少吃46例(占65.7%),反应差20例(占28.6%),体温畀常18例(占25.7%)等,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3例(占75.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8例(占40%),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克林霉素敏感率较高。均予综合治疗,治愈36例,好转25例,9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于可疑败血症患儿应早期进行血培养确定病原菌,并根据本地最可能的病原菌选用相关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