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模式在婴幼儿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儿40例,年龄6个月~3岁,体重7~15kg,ASAI~Ⅱ级,先采用VCV模式,观察10min后改用PCV模式。连续监测ECG、SBP、DBP、MAP、SPO2、PETCO2及BIS,记录VCV模式下的:预设潮气量(VT),实际潮气量(VTE),呼吸频率(Rate),吸呼比(I:E),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记录PCV模式下的:预设吸气峰压(Pinspired),实际潮气量(VTE),呼吸频率(Rate),吸呼比(I:E),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结果 VCV模式和PCV模式下的:实际潮气量(VTE),呼吸频率(Rate),吸呼比(I:E),平均气道压(Pmean),PETCO2及BIS无明显差异(P〉0.05);PCV模式下的实测气道峰压(Pmax)比VCV模式下的实测气道峰压(Pmax)明显降低(P〈0.05)。结论 VCV模式和PCV模式均可以维持婴幼儿正常的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生理需要,但PCV模式的实测气道峰压(Pmax)比VCV模式明显降低,所以PCV模式更适合于婴幼儿全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麻醉时儿喉罩通气VCV与PCV对气道压力和喉罩漏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腹腔镜下手术喉罩通气ASA I-Ⅱ级小儿患者46例随机分VCV组和PCV组,每组23例。静脉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VCV组接受VCV通气方式,PCV组接受PCV通气方式,通气期间保持相同PETCO2。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漏气率、呼气潮气量以及循环参数包括HR、BP、SPO2、PETCO2。结果:PCV时气道峰压和漏气率明显低于VCV(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小儿全麻喉罩通气期间,PCV能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时,使用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PCV)两种呼吸模式对气道压力与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单肺通气开始后V组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模式。术中连续监测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分钟通气量(MV)。在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做血气分析,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分压(PaO2)。结果 PCV模式时,Ppeak、Pmean都明显低于VCV模式,MV明显高于VCV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肺通气(TLV)期间,两组PaCO2和PaO2无统计学差异;OLV期间,两组PaCO2无统计学差异,但PCV组的PaO2明显高于VCV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时,采用PCV模式能够降低气道压力,预防气压伤的发生;同时PCV模式使肺内分流减少,能够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比VCV模式更适合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应用不同的潮气量及通气频率下对气道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I组)和喉罩通气(L组),手术开始实施人工气腹后每隔10min调整一次呼吸参数,呼吸参数分别为A:VT6mL/kg,f16次/分;B:VT8ml/kg,f12次/min;C:VT10mL/kg,f10次/分;D:VT12mL/kg,f8次/min记录各通气参数下的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呼末CO2(PETCO2)。结果I组和L组低潮气量和高通气频率均比高潮气量低通气频率的Pmax和Pmean低,在相同通气模式下,喉罩通气比气管插管组Pmax和Pmean均低。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选择喉罩通气应用低潮气量(6mL/kg)高频率(16次/min)的通气模式有助于降低气道压,进行肺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 (PCV )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 )对呼吸力学和氧合作用的影响。 方法:对 2 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MV )治疗。A组先用 PCV,分别保持潮气量 (VT)和平均气道压(MPaw)不变 ,后改为 VCV;B组先用 VCV ,后改为 PCV,保持血氧饱和度平稳 0 .5 h后监测指标。受试者在 5 h内依次完成上述实验。 结果 :PCV时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明显低于 VCV时的 PIP、Pplat(P均 <0 .0 1) ,而 MPaw明显高于 VCV时的 MPaw(P <0 .0 1) ;在保持 MPaw相同时 ,氧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均无气压伤。 结论 :PCV可以有效地控制 PIP、Pplat,并保证氧合 ,实现肺保护性通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用于治疗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创伤性ARDS患者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治疗后6和12h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Paw)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大小,并比较PCV治疗对血气、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PCV组治疗后6和12hPIP均显著低于VCV组(P均<0.01),6hMPaw和PEEP与VCV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12hPCV组MPaw和PEEP均显著低于VCV组(P<0.05和P<0.01)。PCV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心率和呼吸显著改善,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PCV治疗创伤性ARDS能显著降低PIP,并不增加MPaw和PEEP值,对血流动力学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富丽 《苏州医学》2006,29(1):23-25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N)治疗时的气道压力、氧合、血液动力学及心肺做功变化,探讨其治疗效果和肺保护作用。方法 18例ARDS患者在使用小潮气量(6-8ml/kg)、〈25次/分的高频率容量控制通气(VCV),气道峰压接近35~40cmH2O而氧合改善仍不满意时,改为PCV方式机械通气,观察此时气道压力、氧合、血液动力学及心肺做功指标的变化。结果 呼出潮气量相近的情况下,PCV时的气道峰压较VCV时明显降低,平均气道压、中心静脉压(CVP)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变化;PCV治疗后24小时PaO2、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心率显著减慢,呼吸频率减慢;增加吸气压力时潮气量随之增加,未发生气压伤。结论 PCV治疗ARDS在改善氧合,减少气压伤和心肺做功方面较VCV更为有效,值得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8.
孙海云  黑子清  关健强  陈信芝 《广东医学》2005,26(10):1389-1390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术中观察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及P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胸肺顺应性则明显降低,而在气腹后,PCV组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要显著低于VCV组,胸肺顺应性及PaCO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选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将对预防肺的气道压力伤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食管癌手术时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最佳呼吸参数.方法 选择食管癌手术患者3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A组(15例)和B组(15例),快速静脉麻醉诱导下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通气模式,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进胸后改行单肺通气.A组采用普通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10 ml/kg,PEEP 0 cm H2O),B组采用保护性单肺通气模式(潮气量6 ml/kg,将PEEP维持在8 cm H2O左右).连续监测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平均压气道(Pmean)、气道阻力(Raw),动脉氧分压(PaO2),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B组术中潮气量、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手术采用低潮气量结合呼气末正压的保护性肺通气可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罩压力支持通气(PSV)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PSV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司可林,静注后置入第一代喉罩,接麻醉机先行VCV。P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使用PSV;V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静注维库溴铵,继续行VCV。两组维持麻醉均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PSV和VCV通气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的BP、ECG、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清醒时间。结果两组的Pmax、Pmean、清醒时间比较,P组明显小于V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的BP、SpO2、PETCO2、PaC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PSV模式,在不需要肌肉松弛的情况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可以减少肌松药的应用,麻醉苏醒快,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定压和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对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时呼吸生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级中、下段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模式时,20例先采用VCV模式,30 min后转为PCV模式.另20例单肺通气模式采用PCV模式30 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分别在单肺通气期间每种模式结束后测量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OLV-PCV与OLV-VCV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27.9±7.68)kPa和(26.2±8.56)kP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V-PCV气道压较OLV-VCV低(P<0.05).结论 中、下段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客观评价容积控制通气(VCV)辅用自动变流(Auto Flow)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18例,术后早期予以机械通气,在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给予VCV 中的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 压力支持(PS)模式,1 h后测定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然后改为SIMV PS Auto Flow模式,1 h后重复测定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上述两种模式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在SIMV PS模式基础上加用Auto Flow后, 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 (P<0.01,P<0.05), 同时使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0.05),肺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对分钟通气量无影响,对血气和血流动力学也无显著影响.结论:Auto Flow与VCV联合使用后, 在保证通气量的前提下不但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均压, 还可以改善呼吸力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吸呼比1:1(I:E=1:1)对侧卧位单肺通气患者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46例年龄20-65周岁,ASAI-II级,全麻机械通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3),对照组(C组,I:E=1:2)和实验组(E组,I:E=1:1).机械通气期间在单肺通气后开始调整吸呼比.取平卧双肺通气后15min(t0)、侧卧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三个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气并记录呼吸参数,计算肺顺应性及肺内分流率.结果 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及肺内分流率与t0相比,均在t1、t2时明显增加(P<0.001);而动脉氧合、肺顺应性均有所下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E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明显降低(P<0.001),肺顺应性提高(P<0.001),肺内分流减少(P=0.021),动脉血氧分压(P=0.034)和血氧饱和度(P=0.03)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侧卧位单肺通气期间,采用I:E=1:1较I:E=1:2,有利于降低气道峰压及气道平台压,提高肺动态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相对改善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经人工气道进行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操作时,压力控制性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和容量控制性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模式下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为行有创机械通气及具有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指征,对其设置不同的通气模式和参数。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基本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不脱离呼吸机,经Y型管与患者气管导管之间的三通接头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同时监测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前、过程中、操作后2 h患者基础潮气量(basic tidal volume,VTbasic)、最小输送潮气量(minimize tidal volume,VTmin)、最大输送潮气量(maximum tidal volume,VTmax)、气道峰压(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PIP)、心率(heart rate,HR)、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更多BP)、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PCV较VCV相比,PCV模式下,[PIP(2.09±0.25)kPa]显著降低,而VTmin[(89.8±18.6)ml]、VTmax[(994.6±126.8)ml]显著增高(P〈0.05)。所有行FOB操作的患者PCV和VCV模式下与操作前比较,HR、ABP、SpO2显著增高(P〈0.05);与操作前相比,所有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操作2 h后,SpO2[(98.0±0.9)%]、PaO2[(18.74±3.44)kPa]显著升高(P〈0.05),PaCO2[(4.87±0.56)kPa]显著降低(P〈0.05),HR、ABP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纤维支气管镜操作2 h后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HR、ABP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成人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操作时,在机械通气常规通气模式的选择上,PCV比VCV可提供更多的呼出潮气量,两种模式下HR、ABP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患儿L呼吸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0例,心功能Ⅰ级或Ⅱ级,按年龄分为2组:A组(年龄<2岁)、B组(2岁<年龄<4岁).分别于切皮前(T1)、胸骨劈开后10min(T2)、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T3)及缝皮后(T4)记录在定容(VCV)和定压(PCV)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分别作为体外循环前(T1、T2)和体外循环后(T3、T4)的数据,记录时使不同通气模式下的潮气量都维持在10ml/kg.结果:两组患儿CPB后(T3、T4)各模式下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均高于CPB前(T1、T2),动态肺顺应性(Cdyn)有所降低(P<0.05).A组患儿在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定容通气模式,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B组患儿在CPB前的呼吸力学指标在不同通气模式下无差别,CPB后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低于定容通气组,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结论:不同年龄先心病患儿在定容和定压通气模式下测定的呼吸力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对2岁以下及体外循环后的婴幼儿定压通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STWL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周内使用镇静剂的用量及脱机时间。结果:ASV组通气24h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PCV组;两组通气24h后中心静脉压均升高,而PCV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ASV组更明显;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两组治疗24h后Pa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ASV组24h后PaCO2明显下降,1周内使用镇静剂剂量小于PCV组,脱机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相应减少。结论:对于STWL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AS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更有效,能减少镇静剂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主张对于STWL患者尽量采用AS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定压和定容两种模式在老年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定压和定容两种通气模式应用于老年胸科手术时,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呼吸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全凭静脉快速麻醉诱导下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先行双肺定容通气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2次/min,进胸后行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定压模式,压力限定设为双肺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值,呼吸频率为14次/min;对照组采用定容模式,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为14次/min。麻醉机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分钟通气量(MV),监测心电图(ECG)、动脉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前和术后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根据Fick公式计算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Ppeak、Pmean均下降,术后PaO2升高,△PA-aDO2减小(P〈0.01)。结论老年单肺通气采用定压通气模式有利于肺泡氧合,降低单肺通气对呼吸力学影响和肺生理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下吸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脓毒症患者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取交叉对照的方法,在PCV和VCV模式下分别对96例患者进行开放式吸痰,分为COPD组(A组,n=59)和严重脓毒症组(B组,n=37),比较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点气体交换、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PCV模式下,A组患者吸痰后1 min、10 min时潮气量和顺应性较基线水平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VCV模式下,A组患者吸痰后1 min及10 min时气道峰压较基线水平增加,顺应性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PCV模式下,A组患者吸痰后3 min、10 min时PaO2与吸痰前比较增加,增加的比例均低于VCV模式(P<0.05);B组患者吸痰后3 min、10 min时PaO2与吸痰前比较增加,增加的比例均低于VCV模式(P<0.05).结论 吸痰在PCV和VCV模式下均引起患者呼吸力学改变,但对脓毒症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比COPD患者更明显,吸痰对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在VCV模式下恢复的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分析容量控制通气中减速波、恒速波(方形波)及正弦波3种吸气流速波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生理如呼吸力学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18名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容量控制通气的COPD患者,设定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恒定不变,分别于固定吸呼比和固定峰流速两种情况下,随机选择减速波、恒速波及正弦波,同时进行床头肺功监测.同时测定动脉血气并记录心率、血压、Pa-etCO2等指标.结果:(1)血气:在峰流速一定时,恒速波时PaCO2与减速波相比显著降低(P<0.05),而在吸呼比一定时PaCO2无差异.两种情况下PaO2、心率、平均动脉压、Pa-etCO2均无差异(P>0.05).(2)呼吸力学:在两种情况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平均气道压减速波时最大,恒速波最低;气道峰压减速波最低,恒速波最高,以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道压波动、气道平均阻力减速波最小,恒速波最大(P<0.05);呼吸机做功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3种不同的吸气流速波型(减速波、恒速波、正弦波)对COPD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均存在不同效应.减速吸气流速波型可以降低气道阻力,减速波时气道峰压较低,可以减少气压伤的发生,但减速波时平均气道压较高,而恒速波的优势就在于平均气道压较低,并且在峰流速相同的情况下,恒速波可以降低PaCO2,正弦波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李娜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6):154-157
目的 比较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对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患者围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接受PLIF的患者共8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压力控制通气组(PCV组,n=44)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CV组,n=44),分别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即刻(T0)、仰卧位改为俯卧位后10min (T1)、皮肤缝合即刻(T2)、俯卧位改为仰卧位后10min (T3)及气管导管拔管时(T4)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并于上述时间点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记录T0~T3时的呼吸参数。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96h失血量。记录两组患者异体输血情况、补液量和二次手术止血率。结果 与VCV组比较,PCV组于T1~T3时的气道峰压(PIP)均明显降低(P<0.05)。VCV组和PCV组间不同时点的MAP、HR、潮气量、呼吸频率(RR)、PaO2/FiO2及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各时点Hb及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CV组比较,PCV组术中失血量、血浆输注量及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中给予PCV通气模式可降低接受PLIF术患者术中的失血量,其原因可能与术中更低的气道峰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