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化的无晶状体眼内硅油取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simplified method to remove silicone oil via limbus of corneal after previous lensectomy-vitrectomy. METHODS: Fifty-one eyes received the modified procedures to eliminate silicone oil via one pars plana or limbus incision after previous lensectomy-vitrectomy. Local anesthesia was performed with 25G syringe needle through pars plana or corneal limbus infusion and super limbus incisions to eliminate silicone oil. RESULTS: All operations were primarily successful in eliminating silicone oil. Th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all the patients with the early low intraocular pressure, in 4 (4/51, 7.8%) eye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and in 2 (2/51, 3.9%) eyes with less bleeding at the point of puncture. The visual acu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procedure (P < 0.05)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retinal reattachment. CONCLUSION: The procedure via one pars plana and limbus or limbus incision after previous lensectomy-vitrectomy is useful in removing the silicone oil tamponade in aphakic eyes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fewer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
3.
139例硅油取出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硅油取出术的临床应用和手术风险控制方法。方法 对139例(139眼)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充填患者行主动持续负压吸引硅油取出术,观察术后患眼玻璃体腔和视网膜情况,分析术后眼压控制与视网膜再脱离的关系。结果 1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35例(97.12%)术后玻璃体腔清、视网膜保持复位,4例(2.88%)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32例(23.02%)术后发生低眼压,其中4例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患者术后均发生低眼压,28例术后未发生视网膜再脱离患者术后发生低眼压,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 vs 20.74%,χ2=13.77,P<0.01)。结论 主动持续负压吸引硅油取出术安全、可靠,术中和术后适当的眼压维持是硅油取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一种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简化的经角膜缘眼内硅油取出术。方法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历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硅油充填联合手术患者 5 1例 ,硅油充填时间 2~ 34(平均 4 .5± 2 .3)个月。可确定视网膜状况稳定者 4 2眼。用 2 5G针头插入平坦部或角膜缘穿刺作灌注 ,同时由角膜缘穿刺取硅油。结果 :眼内硅油一次取出成功 ,视网膜状况稳定者视力显著提高 (P <0 .0 5 ) ,术后眼压基本正常 ,角膜带状变性者角膜混浊减轻。术后均有暂时性低眼压 ,视网膜再脱离 4眼 (4 / 5 1 ,7.8% ) ,巩膜穿刺口出血 2眼 (2 / 5 1 ,3.9% )。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掌握、疗效肯定 ,减少了巩膜穿刺创口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4-01/2005-12行硅油取出术后207眼随访中发现37眼(37例)视网膜再脱离(17.87%),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7~64(平均41.3)岁. 207眼硅油取出术患眼首次术前情况,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C级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D级58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伴PVR 19例,巨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例,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5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继发视网膜脱离3例,严重眼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2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IV~VI期17例,化脓性眼内炎6例.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术是90年代初开展起来的先进的眼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浑浊的新技术。此项手术具有难度大、眼内操作时间长、组织损伤重等特点,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了术者熟练的技术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配合治疗以及护士的精心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将笔者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眼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通过对37例玻璃体切除术合并硅油填充术前双眼屈光状态相同的患者行硅油取出手术前/后视网膜复位且屈光介质透明的眼进行检影验光、角膜曲率测量,及A型超声检查,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结果A型超声检查,硅油取出术后有晶状体眼眼轴长度为(23.3±1.4)mm,对侧未手术眼为(23.0±1.6)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曲率为43.2±2.1,对侧未手术眼为42.6±2.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取出术后眼晶状体厚度平均为(3.97±0.34)mm,而对侧未手术眼的平均晶状体厚度为(3.39±0.02)mm,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填充眼的屈光度平均为(+7.5±3.0)D,硅油填充眼屈光度和未行硅油填充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比行玻璃体切除术前平均改变了(-3.4±2.9)D,硅油取出术后和患眼玻璃体切除术前屈光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近视改变。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有助于预测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硅油性青光眼行硅油取出后眼压的控制情况。方法2006年6月~2007年3月收住的84例(84眼)硅油性青光眼患者,按照有无晶状体及有无硅油乳化情况分组,观察硅油取出手术前后的眼压、眼底等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硅油取出手术前后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压的控制率为57.1%。其中,有晶体眼组和无晶体眼组术后眼压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硅油乳化组和未乳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术后眼压控制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硅油乳化和注入病程。结论多于半数的硅油性青光眼可以在硅油取出后恢复正常眼压。硅油未乳化者的成功率高于已乳化者。 相似文献
11.
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2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硅油填充眼硅油取出联合或Ⅱ期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lens,IOL)植入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97 0 1/ 2 0 0 2 10我科行硅油取出联合或Ⅱ期植入IOL的 2 6例 (2 7眼 )进行回顾性研究 ,以同期行硅油取出未植入IOL的 5 2例 (5 2眼 )作为对照 .结果 :IOL组术后视力提高 12眼 (4 6 .1% ) ,不变 8眼 (30 .8% ) ,降低 6眼(2 3.1% ) ,1眼视力无对比 .对照组术后视力提高 9眼(17.7% ) ,不变 32眼 (6 2 .7% ) ,降低 10眼 (19.6 % ) ,1眼视力无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IOL组患者视力提高明显 (P <0 .0 5 ) ;术后并发症未增加 .结论 :对眼部状况较好的硅油填充眼 ,在硅油取出同时或II期行IOL植入 ,具有较好的视力效果 ,患者可免受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玻切联合硅油注入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方法:监测65例(70眼)玻切联合硅油注入术的糖尿病患者的术后一周的眼压,观察术前术后全身情况及眼部情况对术后眼压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出现高眼压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眼压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术后第一次出现高眼压在1~3 d,术前术后血糖水平、术中激光量、前房炎症反应对眼压有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患者出院时眼压均稳定在21 mmHg以下。结论:及时分析高眼压原因并给予对症治疗,控制高眼压发展,可挽救患者部分视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测算硅油填充状态下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施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42例42只眼。按术前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方法不同分成3组,A组12例,采用硅油填充术前测定人工晶状体度数的结果作为参考值;B组17例,采用硅油填充状态下健侧眼眼轴长度,硅油填充眼角膜曲率,计算出人工晶状体度数。 C组13例,采用IOL-Master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分析A、B、C三组术后屈光度与预期值的差值分布情况,并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屈光度与预期值的差值A组(2.33±1.02)D,B组(4.03±1.52)D,C组(0.46±0.38)D。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F=36.522,P=0.000<0.01)。 C组优于A组和B组,A组优于B组。结论 IOL-Master测算硅油眼并发白内障状态下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高于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前测定人工晶状体度数,而根据健侧眼眼轴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性最低。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塞术后眼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塞术后的眼压变化,并探讨其可能原因。方法对45例(45眼)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高眼压标准为术后眼压≥24 mmHg(1 mmHg=0.133 kPa)。结果 22例(48.9%)患者出现高眼压,以术后早期(术后2周内)为多(17/22,77.3%)。所有患者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及调整激素用量或停用激素处理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高眼压组与非高眼压组性别、年龄、病程、屈光度及硅油填充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眼内组织水肿、葡萄膜炎反应和频繁使用激素类滴眼液等可能是引起高眼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硅油充填术后继发青光眼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3年5月~2006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28例(228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出现继发青光眼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随访1周~12个月228眼中发生继发青光眼48眼(占20.7%).常见的原因是硅油对于房角的阻塞引起闭角型青光眼及对于小梁网滤过功能的损害引起开角型青光眼.同时可以看到硅油在眼内存留时间越长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越高.其中有32眼在硅油取出后眼压即恢复正常,13眼给予局部点降眼压的眼药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眼经行手术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硅油充填术后继发青光眼发生率较高,经有效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搜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现的硅油填充眼并发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16例(16眼),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眼经药物治疗治愈,占93.75%,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经药物及羊膜移植手术联合治疗治愈,占6.25%。均遗留有不同程度角膜斑翳。结论:硅油填充、术后用药、特殊体位可能致角膜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18例(18眼),行SLT治疗(360°小梁网,击射100点),随访观察患者激光并发症、眼压和联合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SLT治疗后,出现轻度眼部胀痛4眼(22.2%),轻度结膜充血8眼(44.4%),前葡萄膜炎7眼(38.9%),前房出血1眼(5.56%),一过性高眼压3眼(16.7%)。患者平均眼压由SLT治疗前的 (25.56±3.09)mmHg降至治疗后的(20.17±2.5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81,P=0.000 1)。患者使用的降眼压药物种类由治疗前的人均(2.167±0.514)种降至治疗后的(1.333±0.840)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99,P=0.000 3)。结论 SLT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