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农村婴幼儿的喂养模式,探讨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喂养模式与其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从安徽省2个县、12个行政村,选取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和双亲均未外出婴幼儿各212名,使用自编婴幼儿喂养模式问卷进行喂养模式调查,对问卷项目进行筛选,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评价;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外周血血红蛋白、锌元素测量,尿碘检测,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检查。结果农村婴幼儿喂养模式可分为传统型、动物蛋白型、营养型、饮料型4种类型。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在营养型、动物蛋白型2个维度的高因子得分所占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4.7%)、营养性贫血检出率(19.8%)、锌缺乏率(46.2%)、碘缺乏率(21.7%)均高于对照组(0.9%,8.5%,34.4%和12.7%)(P<0.05)。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3.8%,20.8%)高于对照组(1.9%,10.4%)(P<0.05)。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传统型饮食模式维度低分组营养不良检出率相对较高,而高分组肥胖检出率相对较高(χ2=18.725,P=0.002);动物蛋白型和营养型2个维度均表现为得分较低组营养性贫血和锌元素缺乏检出率高于得分较高组,得分较低组智力低下和边缘智力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农村留守婴幼儿喂养模式与非留守儿童存在一定差异。婴幼儿营养状况与传统型饮食摄入频率有关,营养性疾病、智能发育与动物蛋白型和营养型饮食频率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健康状况,以加强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方法 从安徽省2个县、12个行政村各选取212名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和双亲均未外出婴幼儿进行体格发育测量与评价,检测外周血血红蛋白、铁、锌、镁、铜、铁、钙微量元素及尿碘,进行婴幼儿神经精神发育检查和意外伤害情况调查.结果 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营养性贫血检出率、锌缺乏率、碘缺乏率、钙缺乏率和铁缺乏率分别为4.7%、19.8%、46.2%、21.7%、4.7%和6.6%,均高于对照组的0.9%、8.5%、34.4%、12.7%、0.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智力低下和中下等检出率分别为3.8%、20.8%,高于对照组的1.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动物咬伤检出率为4.2%,高于对照组的0.9%,而刀或锐器刺/割伤及鱼刺或骨头卡喉检出率均为0.9%,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7%、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农村双亲外出留守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和神经精神发育异常状况较为严重,亟需对农村留守婴幼儿监护人进行婴幼儿喂养和早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民乐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儿童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2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指标测量与评价,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60.3%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其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42.12%,其中三大营养素合理比例知识点正确率仅为4.6%,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其监护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和不良饮食行为多发于非留守儿童。结论留守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及营养不良的发生与监护人儿童营养(KAP)有直接关系,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监护人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其不良饮食行为,把帮助留守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不良现状做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来抓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民乐县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及行为(KAP)、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以便为留守儿童营养知识宣传与相关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2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KAP问卷调查、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和营养指标测量与评价。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及格率为36.73%,三大营养素合理比例知识点正确率仅为7.6%。80.3%的监护人具有较好的饮食态度,但均存在一些不良饮食行为。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明显,营养不良多发与监护人儿童营养(KAP)有直接关系。结论应积极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健康教育和/或进行营养干预,纠正监护人错误的饮食态度及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帮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不良现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收入水平、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现状,探索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免疫宣传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儿童监护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疫苗接种记录按北京市接种标准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共调查监护人400名。61.0%的监护人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监护人上年家庭人均收入6万元,收入在1~5万之间的占53.3%。绝大多数监护人未外出务工陪在孩子身边,父母均外出的仅占2.5%。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亲均外出的儿童接种率与双亲不外出的儿童有显著性差异(χ2=9.365,P=0.025)。对“疫苗是安全的”和“接种疫苗没有不良反应”观点赞同与否的监护人,其子女接种有显著差异(χ2=10.795,P=0.005;χ2=24.983,P<0.001)。“免费疫苗接种时犹豫”和“国产与进口疫苗的选择”对儿童预防接种有影响(χ2=5.611,P=0.018;χ2=8.43,P=0.038)。监护人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儿童预防接种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父母外出、监护人文化程度、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态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因素对预防接种有明显的影响;在北京市“留守儿童”同样也是不应忽视的群体;儿童监护人更关注预防接种管理要求,并且非常重视疫苗的安全性,但对于疫苗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7岁及以下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询问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691名留守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营养KAP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知识知晓率、积极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低,分别为59.9%、59.5%和41.8%,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看护人更低,分别为47.8%、55.4%和3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与看护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看护意愿及儿童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水平较低,应开展留守儿童看护人营养KAP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3~6岁儿童贫血及监护人自觉症状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1 314名,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通过问卷调查儿童监护人获取有关自觉症状情况.结果 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为10.7%.父母均外出打工者和父亲外出打工儿童贫血检出率(15.5%,10.8%)高于父母均未外出打工儿童(8.8%)(x2=11.244,P<0.05).监护人自觉儿童口唇、指甲等皮肤黏膜苍白,容易疲倦无力、不爱活动,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有异食癖,近0.5 a来经常腹泻等现象者儿童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4.6%,29.0%,18.5%,51.7%,29.3%,均高于无以上现象者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2.525,27.753,11.958,51.968,21.801,P值均<0.05).结论 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较高,监护人自觉儿童有相关症状者贫血检出率高于没有自觉症状者.应加强对3~6岁儿童监护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某经济欠发达山区县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为改善欠发达地区预防接种现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该山区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共计12个行政村,通过问卷调查当地0~6周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416份,其中留守儿童家庭97户,非留守儿童家庭319户。71.13%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外)祖父母,55.67%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17.18%留守儿童监护不了解预防接种的作用(P=0.002),81.44%留守儿童监护人不知道接种单位咨询电话(P<0.001)。55.67%留守儿童和60.82%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认为选择替代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接种反应。11.36%留守儿童到达接种地点时长大于30分钟(P=0.016)。儿童监护人获得预防接种知识主要途径为接种单位,占32.70%。结论 浙江省山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方面的知识掌握和行为情况亟待提高,尤其应针对文化程度偏低的留守儿童监护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了解哈尔滨市45岁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12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哈尔滨市12所幼儿园208名45岁城市留守幼儿和按同班级、同性别、出生日期(3个月之内)匹配的城市非留守幼儿208名,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一般信息、儿童行为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等.结果 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20.2%和15.9%(χ2=1.32,P=0.25);留守组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6.7%)高于男童(13.6%)(χ2=5.52,P=0.02).留守组(26.78±30.22)与非留守组(21.77±30.06)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1,P=0.00),且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6,-3.47,P值均<0.05).家庭功能量表各维度与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P值均<0.01);在非留守幼儿组仅家庭功能角色维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呈正相关(r=0.17,P<0.05).家庭功能沟通维度、角色维度对留守幼儿思维问题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和0.24,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对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18(P值均<0.05);家庭功能角色维度对非留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7(P<0.05).结论 留守组幼儿思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问题比非留守组幼儿严重,留守和非留守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方法:使用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河南省某县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027份。结果:留守率为71.0%,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17%,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22.69%);主要监护人是祖父母占67.9%、母亲监护占21.7%、父亲监护占2.3%;结论:农村儿童留守率较高,隔代监护是主要的监护类型,提倡农村单亲打工,双亲打工必须应经常和儿童保持联系,对问题儿童应重点干预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