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两种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合并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3月间本院门诊患者所有的含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处方共1811张。记录了这些处方的正文,统计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各自的单用和合并用药处方数;这二种药物的合并用药处方中含有CYP3A4底物或抑制剂的处方数。结果在辛伐他汀合并用药处方中,与CYP3A4底物和抑制剂合用的处方分别占45.5%、5.4%;在阿托伐他汀合并用药处方中,与CYP3A4底物和抑制剂合用的处方分别占46.3%、5.8%。涉及的CYP3A4底物和抑制剂分别有17种、9种。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应引起重视,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全文期刊库》(1998~2008)年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有关文献60篇(共6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51~80)岁年龄段,集中发生在给药后30天内,主要表现为肌肉毒性、肝脏毒性、过敏反应等方面。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分析了我院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处方,了解该类药物的利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喻佑翠  张友娥 《当代医学》2014,(23):147-14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以促进其合理利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因他汀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36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36例不良反应中,3例服用氟伐他汀、17例服用辛伐他汀、5例服用洛伐他汀、9例服用阿伐他汀、2例服用辛伐他汀后死亡。结论虽然他汀类药物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用量及与其他汀类药物的配伍,确保用药安全,以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合用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合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国内公开报道的合用他汀类药物引起的39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39例不良反应中,辛伐他汀29例,阿托伐他汀4例,氟伐他汀3例,洛伐他汀1例,死亡2例均服用辛伐他汀。结论: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剂量以及合理搭配用药,确保用药安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他汀类药物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其作用,减少甲羟戊酸(MVA)合成及其下游产物,从而影响细胞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膜构成,糖蛋白合成,细胞内信号传导及细胞周期进展等。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普遍用于临床治疗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7.
8.
刘学伟 《大家健康》2016,(4):153-154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脂类药物,在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较广,临床效果显著。但是,他汀类药物在应用中也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为此临床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9.
Douglas及其同事建议,当可疑性肺炎确诊后应慎重联用他汀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与老年痴呆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较易发生获得性的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通常被称为老年痴呆(senile dementia)。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老年痴呆已成为许多国家主要的保健和社会问题之一。现已明确,老年痴呆可由多种不同的病理机制引起,除最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外,还包括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额颞叶痴呆等。除少数发病早、呈显性遗传的家族性AD和额颞叶痴呆系由遗传突变引起外,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的作用。方法 :在高血压的治疗病例中 ,评估联用他汀类药物及不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区别 ,并评估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病例合并或不合并高血脂 ,疗效有无不同。结果 :联用他汀类药物后 ,高血脂和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较未联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更明显 ,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压 ,而这一作用与血脂浓度的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12.
李呐  邓海  夏小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303-1305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对高血压的作用.方法:在高血压的治疗病例中,评估联用他汀类药物及不联用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区别,并评估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病例合并或不合并高血脂,疗效有无不同.结果:联用他汀类药物后,高血脂和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较未联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更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压,而这一作用与血脂浓度的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涉及血管内皮的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的增生、硬化板块的形成、纤维化等复杂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他汀类降脂药除降低血脂以外,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与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共同构成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大药物"的基础,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降脂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还具有保护脑及血管的作用。早在1976年Endo就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强烈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1]。这是继阿司匹林和降压药后能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药物防治脑卒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和抗血栓等作用。作者主要对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脑卒中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1976年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因其高效、安全、半衰期长,被作为降血脂药物的首选药物.源于肝的胆固醇是形成血胆固醇的主要原因,而非肝细胞中肝胆固醇的产生是正常细胞功能所必需的,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脏.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近几年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是体内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抑制剂,最早用于调节血脂,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多观注到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作用,而且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8.
19.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具有高效、安全和耐受性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强化调脂治疗在极高危患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出色的调脂作用,而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稳定斑块等非调脂作用。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药物相互作用,广义地讲应当包括体内和体外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变化.但一般所说的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药物在体内的配合变化.笔者在1999年6月至2000年4月工作中,对一些处方从药理学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有25例处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