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是一门科技与人文交叉的学科,医学的发展、医院的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要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关键在于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针对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作为医院,应该全面强化医学人文关怀,既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人文意识,也要多管齐下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塑造服务品牌,最终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患关系矛盾日益突出,而医学人文精神与关怀对解决医患关系上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医学人文素养尤其是人文自觉的养成、人文精神的塑造、人文价值的建立、人文关怀的体现在医疗实践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目前的医患关系、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与医学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广大的医、患者提供基本的概述认识,对我国医学人文主义的推广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为自己创造出和谐的文化环境与人际环境.医学向前发展的支撑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如果人文医学发展滞后,将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发展的瓶颈.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实践证明,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若以特有的人文关怀的态度为病人服务,就能收到单纯依赖药物、医学新技术所不能达到的诊治效果.在以医学人文精神为基点的医患关系中,医生以病人为本,远离私欲,尊重病人的人格,在应用医疗新技术为患者诊治的同时,应用现代医学模式,顺应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视人文关怀的推进,在医疗行动中采取同情、关怀、沟通等的人际关系取向,从而建立平等、尊重、合作、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思想意识的转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虽然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发展,但医院管理模式和医疗活动转变相对滞后也就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然而这种局面对医学实习生的影响最大,很多医学实习生减少了临床实践机会,这种现状如不能得到扭转势必严重阻碍我国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笔者以深入研究和亲身体会认为:医学实习生的培养不能只重视知识医疗技能,而忽略了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从长远改善我国医疗水平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出发,应加强医学实习生人文关怀教育,教学相长,提高教学医院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医患关系已陷入较紧张的地步,这集中反映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主要是与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医学院校的教育缺少人文教育有关。因此,在医疗实践中深化医学人文关怀,将医学人文关怀精神贯穿于整个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素养,必将显著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摆脱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困局。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有效深化医学人文关怀,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实施医学的人文关怀对肝硬化患者身心康复十分必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不同心理特点实施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信任;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等部门对人文关怀的重视;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的服务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对患者需体现出应有的人文关怀.医院管理者需要从管理层面对医院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建设进行思考,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找回医患之间迷失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论述与探讨现代医学人文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成新型医患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医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患者的要求包括技术性医疗服务与人文关怀服务,后者是除了医疗技术之外还要为病人提供必须的精神的、文化的和情感的服务,以满足病人的健康要求。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学人文服务体系,本着坚持“尊重、理解、关爱、和谐”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倡导新型人文关怀服务理念,构建医院新型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人文关怀与医患关系之间的关系,以"人文关怀"和"医患关系"为主题词,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2003~2012年)进行检索,共收集到821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频次统计法对医患关系紧张所产生的成因、解决对策及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等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并按频次进行重要程度排序;最后提出只有在分析医患矛盾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才能有效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医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为自己创造出和谐的文化环境与人际环境。医学向前发展的支撑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如果人文医学发展滞后,将会成为医学科学整体发展的瓶颈。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实践证明,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若以特有的人文关怀的态度为病人服务,就能收到单纯依赖药物、医学新技术所不能达到的诊治效果。在以医学人文精神为基点的医患关系中,医生以病人为本,远离私欲,尊重病人的人格,在应用医疗新技术为患者诊治的同时,应用现代医学模式,顺应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视人文关怀的推进,在医疗行动中采取同情、关怀、沟通等的人际关系取向,从而建立平等、尊重、合作、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医院图书馆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医学人文教育刻不容缓.医院图书馆凭环境、资源优势,在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医学人文关怀理念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当前,我国医院由于人文关怀理念的缺失而引发的医患关系功利化、非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医院本身的生存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围绕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探讨,以期真正发挥人文关怀理念的功能.重塑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有增无减的严峻形势。本文经过相关医院的调研了解和有关案例的分析思考。从医疗体系、人文关怀精神、医患信任情况、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学的发展情况等五个方面,对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四点防范对策。以期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深化人文关怀 构建和谐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集中反映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深化医学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治本之举。全面理解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重视医院管理与政策方面的人文精神的落实,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合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同时提高医生的人文精神修养,就可以摆脱当前医患关系的困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理念的升华, 在现今医疗服务模式下, 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医患沟通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医患沟通中,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是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是医方和患方如何认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问题.医方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忽视和患方对医学科学知识的缺乏,是造成医患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医方往往有意无意的只注重医学的科学价值和医学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忽视了医学的人文价值和医学人文价值的培养;患方往往只从经验的角度去理解疾病,在求医过程中更希望得到人文关怀,而不仅仅是病理学和药理学的分析和指导.连接医方和患方的因素是疾病,对同一事物的相同认知框架,是得出相同结论的前提.医患双方对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二者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避免医患纠纷和解决医患纠纷的基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美国医学人文关怀的现状,阐述了美国医疗机构先进的人文理念与运作特点。分析我国医学人文关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我国医学人文水平的可借鉴之处,以期提升我国医学人文关怀,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医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医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放在第一位。随着我国新医改的进行以及当前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更加彰显。新医改特别彰显了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人文关怀进行概述,对新医改背景下人文关怀的培养以及其意义进行探讨,望对医学人文关怀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合作博弈的医患关系及其共赢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冲突是医患矛盾在当代社会的爆发,是一种利益冲突。多数医疗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缺乏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缺少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医院努力营造融洽的就医环境,医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技术素质,患者理解医疗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医学技术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医患矛盾已然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国家在不断完善法律的同时,也在大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医患矛盾固然存在,但在医学人文视角下,医患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本文探索了三种化解医患矛盾的途径,分别为在医院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者、对医护人员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和加强医患沟通,希望能给缓解当前的医患矛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