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环形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后柱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 S 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平均出血量1257m 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除A级患者外,其它各级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重建术单一入路对严重的胸腰椎损伤同时完成了彻底的椎管减压、前中柱重建与脊柱三柱稳定,具有创伤小、脊髓减压彻底、脊柱前中后柱即刻稳定等特点,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椎管容积和脊柱即刻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型臂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C型臂引导下,对83例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114个椎体实施PVP,对比观察实施PVP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PVP治疗前、后生活质量(t=1.65,P<0.05)及骨痛评分(t=6.33,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PVP治疗后脊柱稳定.术后9例14椎发生骨水泥渗漏,但都未引起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瘤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经平均18个月(12-26个月)的随访,45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矫正角度19°,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凸成角矫正畸形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腰椎恶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方法 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17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行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13例,一期经后正中入路全脊椎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4例.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一期全脊椎切除病变椎体及稳定性重建的6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 胸、腰椎恶性肿瘤的一期手术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2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血沉尽可能控制40 mm/h以下后手术,手术方式均采用Ⅰ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愈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0.6)h,平均出血量(600±120)ml.术中4例发生胸膜撕裂,行术中缝合,放置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手术侧大腿前内侧放射痛麻木,经治疗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1月余出现复发,伤口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17.6月),骨融合时间平均6.5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末次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 脊柱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疗效确切,操作易掌握,对前方结构干扰小,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接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观察组50例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对对照组50例采用钉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在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之后后凸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能达到和钉棒治疗相同的效果,但是采用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椎体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修卓  彭完全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072-107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青壮年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50岁以下成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施行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同时后路椎板间植骨。结果随访4个月~12个月,功能恢复良好,影像学显示脊柱无后凸畸形,恢复的椎体高度无下降,亦无腰背痛发生。结论手术治疗青壮年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三维空间结构和生物力学状态,能有效地防止脊柱骨折后遗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5±0.6)h,平均出血量(400±120)ml.术中3例发生胸膜撕裂,行术中缝合,放置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例手术侧大腿前内侧放射痛麻木,经治疗后逐渐消失,2例术后1月余出现复发,伤口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17.1月),骨融合时间平均6.4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末次随访无1例出现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 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前路手术治疗108例胸腰椎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铁  吕国华  刘玲  康意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60-2161
目的分析前路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和,陆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于1997-2006年对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评估胸腰椎前路固定术后脊柱畸形矫正度、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7年,平均4.8年,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畸形矫正满意,脊柱高度恢复,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松动、断钉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及随访时的后凸角、侧凸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充分彻底,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52例接受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的分析,验证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接受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再植椎板均愈合,没有发生骨质吸收、医源性椎管狭窄粘连、脊柱后突及不稳现象.结论 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椎管成形术于胸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和恢复椎管的完整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继发性椎体滑脱和腰椎不稳的发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对椎体成形术后相邻节段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探究患有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后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符合行椎体成形术手术标准并已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60例,其中40例选择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另20例选择不佩戴,其他按常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相邻节段椎体的情况,40例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优30例,占75%;良6例,占15%;差4例,占10%。20例无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优8例,占40%;良6例,占30%;差6例,占30%。治疗效果:40例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A类患者25例(62.5%)B类患者10例(25%)C类患者5例(12.5%)。20例无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患者中,A类患者10例(50%)B类患者6例(30%)C类患者4例(20%)。结论综上,在行椎体成形术后佩戴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可有效的预防相邻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出现脊柱后凸畸形的情况大大减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外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极为棘手.由于脊柱内固定装置的广泛使用和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渐增多.对于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是否保留内固定装置,一直是骨科界有争议的话题.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0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治疗各类胸腰椎疾病426例,其中12例患者术后发生腰椎感染,均为伤口深部感染.应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共治疗脊柱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1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路椎体部分切除减压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的Altas分类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患者(18~43岁),行骨折椎体上1/4~1/2切除、椎管减压、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脊髓均获有效减压,椎管恢复有效容积,手术时间为(172±33)min,手术中出血量为(435±53)ml,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未有脊柱后凸畸形及钢板螺钉断裂、松动、腰痛等并发症.脊柱畸形矫正均为近解剖复位,12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前路椎体部分切除减压、相邻椎体融合、短节段内同定术治疗胸腰椎Altas B爆裂骨折,脊髓减压彻底,脊柱畸形矫正,重建脊柱稳定,恢复了脊柱生理曲线,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和总结应用SF内固定器械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经验。方法:应用SF器械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18例。分别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8月,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断钉、断棒、感染,15例不全瘫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但3例完全故瘫功能无恢复。结论:SF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可靠,创伤小,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椎手术对胃功能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观察32例胸腰椎手术患者(脊柱组),32例四肢手术患者(四肢组),分别进行术前、术后胃电图检测并观察术前、术后消化道症状改变情况,进行手术前、后对照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脊柱组术后胃电图有显著异常改变,频率和振幅与四肢组比较有显著性差( P<0.05),胃蠕动波明显减弱,排空时间延长;脊柱组手术后可以明显引起患者腹痛、腹胀、嗳气等症状,与四肢组术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胸腰椎手术对胃功能活动的影响有一定的相关性,胸腰椎手术可明显导致胃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55例,采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帮助其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式,而后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后凸角、椎管占位、椎体压缩均获得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以改良Load-sharing评分为依据,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对于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对胃功能影响.[方法]对32例胸腰椎手术患者(脊柱组)和32例四肢手术患者(四肢组),分别进行术前、术后胃电图检测并观察术前、术后消化道症状改变情况,进行手术前、后对照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脊柱组术后胃电图有显著异常改变,振幅和频率与四肢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胃蠕动波明显减弱,排空时间延长;脊柱组手术后可以明显引起患者腹痛、腹胀、嗳气等症状,与四肢组术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胸腰椎手术和胃功能活动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胸腰椎手术可明显导致胃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8.
许立新  吴翔雁  张斌  刘岗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93-1894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2岁~68岁.病变部位:颈椎4例,胸椎7例,胸腰椎15例,腰椎10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30例,3个节段6例,手术采用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选用前路钛板固定5例.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以上,优良率97%,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骨内固定后可纠正及预防脊柱畸形,骨融合率高,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硕玮 《现代医学》2013,(4):267-268
目的:调查分析脊柱外科专科护士培训在专科手术中的成效,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因腰椎退变导致腰椎滑脱或椎管狭窄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轮转护士与脊柱外科专科护士的手术护理配合进行比较。结果:脊柱手术时间为2.2~3.1 h,平均为(2.73±0.32)h,其中轮转护士配合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82±0.21)h,专科护士配合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48±0.15)h。术中出血量为250~600 ml,平均为(427±103)ml,其中轮转护士配合的平均为(453±112)ml,专科护士配合的平均为(419±115)ml。两组护士手术时间明显不同(P<0.01),但出血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后患者均无明显术中并发症。结论:脊柱外科专科护士在脊柱外科手术中与手术医师之间的配合更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符合当前脊柱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手术方法和一期手术治疗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8例,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问植骨并内固定.采用钛合金材料内植入物23例,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5例.结果 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2例复发,其余26例均获愈合,所有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问1~3年(平均2年).植骨界面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结论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一期植骨内固定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