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组设计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在校1 665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不同高校之间在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P〈0.001);社会性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01);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及健康理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01);不同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在健康素养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05,P=0.9999)。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性别、不同类别院校、不同户口类型等,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和相关部门有效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制定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4~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5所高校共2 10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基本技能等.结果 该市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8.2%,具备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健康基本技能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8.2%、13.7%、41.3%;医、药类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6.9%,且不同专业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0.65,P<0.001);调查前是否选修过健康方面课程及不同年级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9.96,88.82,均有P<0.001);分类树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有专业、年级、调查前是否选修过健康方面课程和生源地.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过低,特别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及慢性病预防素养,学校及相关部门据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素养干预措施、开展健康素养促进活动,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高校大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评价该校大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及确定今后环境与健康素养干预内容提供依据。方法以环境保护部在2017年6月发布的《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技术指南(试行)》中"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测评核心试题"为基础,结合教育部2017年6月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设计问卷,于2018年10—12月对该校940名在校本科生一般情况、环境健康素养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具备环境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6.8%(158/940),具备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3方面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8.1%(358/940),4.3%(40/940),56.3%(529/940)。不同年级大学生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大学生的具备率高于低年级学生。不同专业大学生具备环境健康素养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对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方面的了解欠缺。学校应根据《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的内容大力开展大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夏某医科院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为依据,结合《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实地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该校在校师生进行健康素养水平调查,样本通过简单随机抽样而得。结果该校学生健康素养平均总分为75.50±7.29;健康知识和理念平均分为80.81±11.4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分为66.50±11.83;健康技能平均分为85.40±11.40。不同性别、家庭环境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校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较高,但健康素养三维度间水平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较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基本技能得分低。学校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以提高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唐山市孕妇的母婴健康素养现状,探讨孕妇母婴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母婴健康素养问卷》对2015年4—5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876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唐山市孕妇具备母婴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6.03%;母婴健康素养具备比例最低为基本技能素养(15.98%);不同年龄(χ_(趋势)~2=45.769,P0.001)、文化程度(χ_(趋势)~2=85.00,P0.001)、职业(χ2=85.000,P0.001)、常住地(χ~2=47.458,P0.001)、户籍(χ~2=127.27,P0.001)、产次(χ2=31.152,P0.001)、孕期(χ_(趋势)~2=27.430,P0.001)的孕妇具备母婴健康素养的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居住在城市、文化程度高、孕周大、初产妇和医务人员的母婴健康素养水平高。结论唐山市孕妇母婴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偏低;居住在非城市、文化程度低、非医务人员、孕周小和经产妇的孕妇是母婴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基本技能是需要加强的宣教内容。  相似文献   

6.
了解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的1 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0.82%,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0.00%,18.53%和53.94%.医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具备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好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般.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高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414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百分制平均得分为(60.918±5.2544)分,68.36%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维度百分制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46.075±0.8193和4.743±1.2172);科学健康观和急救应急2个维度,女生及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70.8%)高于农业户籍(67.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1.775)、农业户籍(OR=1.339)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年龄≥22岁(OR=0.480)、家庭月平均收入≥10 000元(OR =0.686)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高. 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慢性病预防,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参与式方法在大学生健康素养干预的效果,探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方式. 方法 随机抽取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甲、乙2个班,甲班为实验组,采用传统的大讲座授课式方法;乙班为对照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时间15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水平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总体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行为生活方式素养、基本技能素养积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参与式方法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且优于传统式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存根  王天明  彭再如  文杰 《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64-2866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参加公共选修课的289名大学生,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为7.27%,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素养比例分别为15.92%、6.23%和68.17%。女生健康素养积分与男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城镇、父母文化程度高、理科的学生的健康基本技能分别与来自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低、文科的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低,尤其是传染病预防知识、慢性病预防及急救能力方面,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了解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于高校推广的健康素养提高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分层整群抽取的赣州市3所高校1 13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赣州市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5.2%,具备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为21.91%,7.24%和26.77%.城市生源、医学类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比例为7.6%和7.5%,高于农村生源、非医学类大学生的4.2%和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79,9.22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赣南籍(OR=2.340)、无童年期留守经历(OR=4.219)、独生子女(OR=1.818)、自评健康好(OR=2.765)、父亲学历为高中/职高/中专和大专及以上(OR值分别为2.457,3.064)、年级为大二、大三和大四及以上(OR值分别为1.641,1.861,2.669)的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社会、学校应立足于当地区域和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积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9月—12月对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的4所高校的1 06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健康素养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使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6.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依次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16、1.445、1.687),男生、少数民族、未修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高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提高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专业院校3个年级的1 428名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该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7.18%,具备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8.68%,65.48%,30.88%。该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女生高于男生,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不同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48、46.525、19.327、30.779,均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女生健康素养高于男生(OR=1.521,95%CI:1.160~1.993,P=0.002);不同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以及其他专业;母亲文化程度高的的子女健康素养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子女。  结论  该校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医学院校应重点培养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某地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某县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根据年级分层,在各层中随机选取学生共483人,采用统一制作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并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5.96%;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68.51%,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为45.32%;基本健康技能掌握率为25.96%,初中生和高中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01)。结论 中学生健康素养亟待改善,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升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为数字化健康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部分高校的1 949名学生,对健康素养水平及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结果 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选修健康教育课程及参加与健康相关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6.893,82.697,21.154,13.377,13.678,33.856,51.819,P值均<0.05).高健康素养大学生中对健康知识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高健康素养大学生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高健康素养大学生较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更多地应用移动终端来获取健康知识.通过移动终端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值得探索的高校健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了解潍坊市女大学生对医疗健康APP的知晓及影响因素,为更好促进女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91名潍坊市3所高校女大学生进行医疗健康APP的KAP调查,所得数据运用X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6%的女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医疗健康保健APP.一、二、三、四年级及以上医疗健康保健APP总体知晓率分别为39.75%,45.59%,55.78%,5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医疗花费、健康保健信息关注度、健康保健信息认同度、咨询诊治方案认同度与医疗健康保健APP知晓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40,1.51,1.27,1.33,P值均<0.05).结论 潍坊市女大学生医疗健康保健APP知晓率较低,且不同特征群体间差异明显.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女大学生对APP的知晓率,进而影响女大学生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车站客运人员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车站客运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车站客运人员健康素养合格率为6.49%,其中基本知识和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具备率分别为40.54%、70.00%、89.19%。干部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它岗位职工(χ2=5.29,P0.05),大专学历以上职工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大专以下职工(χ2=5.27,P0.05)。结论车站客运人员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与各省市调查结果相当,健康素养水平受到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培训可以较快提高健康技能,但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改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温州市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探讨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农村健康素养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泰顺县2个镇4个行政村共440名15~69周岁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总健康素养为6.59%,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为10.9%,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为10.5%,健康技能素养为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3);健康科学观、安全与急救、传染病预防、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5大类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12.27%、33.86%、16.59%、2.73%和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9,P=0.00)。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民族、职业者之间的健康素养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加强农村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以低文化程度人群、高年龄组人群、少数民族人群为重点对象;对不同职业、婚姻、经济状况的人群结合其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与方法,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8.
梁兴梅  田旭 《中国校医》2012,26(6):409+411-409,411
目的了解某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为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在{2009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抽取某校1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为41.92%,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知晓率分别为45.32%、29.08%和61.15%。结论该校藏族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高于全国居民相应水平,但其自身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知晓率低于其他项目,建议该校加强藏族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注重其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并探讨日常生活方式与其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参加体质测试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湘西地区男大学生营养不良率为9.86%,女大学生为6.76%,男女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1);肥胖率男大学生为9.34%,女大学生为1.08%,男女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2,P<0.01)。对学校体育课的态度(χ2=129.79)、余暇锻炼时间(χ2=119.66)、饮食生活方式、睡眠时间(χ2=102.93)等不同的大学生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喜欢或积极参加锻炼的学生营养状况明显较好;每天无余暇体育锻炼时间的学生肥胖率最高(5.61%);饮食行为不良的学生低体重率最高,肥胖率偏高;睡眠时间多于9 h的学生营养不良率最高(11.92%)。结论湘西地区大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大学生应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体育锻炼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