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肝纤维化时的变化。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常规HE和天狼猩红染色,采用SABC法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OPN和PAI-1蛋白表达,抽提肝组织总RNA,RT-PCR检测OPN mRNA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OPN和PAI-1表达极弱,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OPN表达增强,阳性信号散在或弥漫性分布,主要见于小叶内中央静脉周围、纤维间隔内以及周围巨噬细胞胞浆、枯否氏细胞、汇管区的部分肝细胞、肝窦壁内皮细胞。PAI-1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汇管区、肝细胞变性坏死处,肝窦周Disse间隙及毗邻以上部位的肝细胞,组织纤维间隔处及其外周细胞亦见阳性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大鼠肝脏OPN的蛋白表达极低,肝纤维化组OPN的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与正常组比,肝纤维化组PAI-1表达也显著增强。RT-PCR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肝脏OPN mRNA表达极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OPN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研究结果证明,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组织OPN及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OPN可能会促进PAI-1的高表达,从而抑制ECM降解、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ngiotensinⅡType1Receptor,AT1R)在人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12例正常肝组织及 18例纤维化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AT1R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肝小叶周边及肝窦区星形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的胞浆内。 12例正常肝组织中 8例呈阳性表达 ,18例纤维化肝组织均表达AT1R ,且纤维化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 (P <0 0 0 1)。结论 :AT1R在肝星形细胞胞浆中的表达随肝纤维化的发展明显增强 ,并且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点CK19及PCNA的表达,了解胆管再生情况。 方法 雄性SD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只,实验组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两组均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在不同时点取材后利用HE、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方法检测CK19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时间延长CK19表达均呈增强趋势,且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CK1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两组PCNA的表达量都随时间推移逐步升高,但实验组大鼠明显上升缓慢,持续时间延长,表达高峰晚于对照组出现。 结论  (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能刺激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向胆管细胞的分化,而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中的胆管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原有细胞的代偿性增生。(2)术前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细胞就出现了增殖修复,术后由于肝纤维化大鼠本身肝脏受到伤害,因此肝脏的有效再生细胞数低于正常肝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化瘀毒方干预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化瘀毒方低、中、高剂量干预组(每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只2 ml/d。清化瘀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0、100、200 mg/(kg·d)灌胃,连续12周。免疫荧光法检测TLR4治疗干预后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NF-κB与TLR4/MyD88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对比各组TLR4免疫荧光表达强度增强,清化瘀毒方低、中、高剂量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模型组TLR4、MyD88和NF-κB表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化瘀毒方高剂量组TLR4、MyD88和NF-κB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化瘀毒方中剂量组NF-κB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化瘀毒方治疗酒精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MyD88、NF-κB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右美托咪啶组、高浓度右美托咪啶组。模型组和低、高浓度右美托咪啶组大鼠气管内联合腹腔内注射内毒素诱导肺损伤纤维化,其中低、高浓度右美托咪啶组在建模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15μg/kg和25μg/kg。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同时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TNF-α、IL-1β、IL-6水平,RT-PCR检测整合素α5、Fn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yD88、NF-κB、p-NF-κB、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W/D升高,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中MyD88、p-NF-κB、TLR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低、高浓度右美托咪啶组大鼠W/D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肺组织中MyD88、p-NF...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通过对MSCs与IL-10联合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观察其协同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寻找新方法,并阐明其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部分机制。方法:自然贴壁法分离、纯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50只大鼠随机选取5只入选正常对照组(n=5),其余45只大鼠采用皮下多点注射CCl_4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损伤组(n=15)、细胞移植组(n=15)和联合用药组(n=15)。细胞移植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的第1周、第2周、第3周经尾静脉给予1×10~6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给予细胞移植组相同的细胞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内注射IL-10(4μg/kg),每周4次。4周后将大鼠处死,收集各组大鼠血液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摘取肝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MMP-2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组与联合治疗组大鼠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大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肝脏病理更接近于正常;损伤组、细胞移植组MMP-2 mRNA表达明显增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MMP-2 mRNA表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组TGF-β蛋白的表达都有所增高(P0.05),其中损伤组TGF-β蛋白的表达增高最明显(P0.05),细胞移植组、联合治疗组TGF-β蛋白的表达较损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细胞移植组比较TGF-β蛋白的表达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独移植或与IL-10联合治疗均可以改善肝纤维化大鼠外周血液的生化特性和肝的组织学结构,且IL-10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这可能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与IL-10可下调MMP-2 mRNA的表达,保护肝小叶结构;抑制TGF-β蛋白的表达,减少肝星状细胞的激活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解耦联蛋白2对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2(UCP2)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等方法检测UCP2和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采用UCP2特异性抑制剂京尼平和CCl4刺激星形细胞,检测UCP2和p38MAPK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UCP2表达增高(P0.05,n=10);加入CCl4刺激细胞后,星形细胞α-SMA表达增加,p38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增高(P0.05,n=6);而在加入京尼平后,α-SMA表达增加,p38 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n=6)。结论 UCP2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可能促进了星形细胞的活化及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保肝类中药复方防治CCI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整体实验,采用常规切片、HE、Mallory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离体实验,采用肝星形细胞分离培养,检测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并经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结果 保肝类中药复方能减少肝血窦及纤维隔内肌样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抑制纤维隔的纤维组织增生,并抑制活化的肝星形细胞分泌Ⅲ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结论 保肝类中药复方防治肝纤维化实验疗效明显,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与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促进其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9.
PTEN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组织PTEN的动态表达。方法: 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HE及Masson三色染色检测肝脏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的PTEN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造模不同时间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导致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大鼠肝组织中PTEN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浆,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PTEN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造模1周、2周、3周及4周不同时间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并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逐渐降低(P<0.01)。结论: 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表达均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逐渐降低,其下降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生长停滞及DNA损伤基因(CHOP/GADD153)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4及8周组。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肝脏内GRP78及CHOP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内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1、磷酸化Akt1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及CHOP的表达;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肝纤维化模型4及8周组大鼠肝脏内GRP78及CHOP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而肝脏内Akt1和磷酸化Akt1蛋白的表达则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肝纤维化模型4及8周组大鼠肝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可能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 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2 mL/kg,每周2次,共4周。分别于造模第3天、1周、2周和4周处死大鼠,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LSECs)窗孔与基底膜(BM)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SECs表面标志物CD31及基底膜成分IV型胶原(Col IV)和层黏连蛋白(LN)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四氯化碳造模4周早期肝纤维化已形成。肝组织透射电镜显示四氯化碳造模第3天后开始出现LSECs窗孔直径变小及数目减少,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SECs失窗孔现象逐步严重,至第4周时局部内皮下可见连续的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SECs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随着LSECs窗孔数目的减少而逐渐增强;基底膜成分Col IV于造模第2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LN于造模第4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结论:肝纤维化早期大鼠局部肝组织可见典型的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肝窦壁内LN沉积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时形成连续基底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DcR3 基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预防性治疗的作用。方法:SPF 级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30 只,体重范围180 ~220 g,随机分为3 组,每组10 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DcR3 基因预防性治疗组(1% DMN+DcR3 组)、造模组(1%DMN 组)。采用1%DMN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腹腔注射DcR3 质粒进行预防性干预。分别采用HE 染色和Masson 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qRT-PCR 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DcR3、Fas、FasL、-SMA 和TGF-1 的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DcR3 预防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类物质沉积有所改善;DcR3 基因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Fas、FasL、 SMA 和TGF-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DcR3 基因预防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和造模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DcR3 基因预防性治疗组DcR3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DcR3 基因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DcR3 通过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减少胶原类物质沉积,抑制 SMA 和TGF-1 表达,从而抑制HSC 活化;下调Fas和FasL 表达,抑制Fas/ FasL 途径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Pulmonary fibrosis is a progressive lung disease that its pathogenic mechanism currently i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Toll-like receptor (TLR) signaling has recently been identified as a regulator of inflammation and pulmonary fibrosis. In additio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of different origins offer a great promise i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However mechanisms of pathogenic roles of TLR signaling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MSCs in the IPF remain elusive. In present study, the involvement of TLR signaling and the therapeutic role of MSCs were interrogated in MyD88-deficient mice using human placental MSCs of fetal origins (hfPMSCs). The results showed an alleviate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 (MyD88)-deficient mice treated with bleomycin (BLM), accompanied with a reduced TGF-β signaling and production of pro-fibrotic cytokines, including TNF-α, IL-1β. An exposure of HLF1 lung fibroblasts, A549 epithelial cells and RAW264.7 macrophages to BLM led an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key components of MyD88 and TGF-β signaling cascades. Of interest, enforced expression and inhibition of MyD88 protein resulted in an enhanced and a reduced TGF-β signaling in above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BLM,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addition of TGF-β1 showed a marginally inhibitory effect on MyD88 signaling in these cells in the absence of BLM. Importantly, the administration of hfPMSCs could significantly attenuate BLM-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in mice, along with a reduced hydroxyproline (HYP) deposition, MyD88 and TGF-β signaling activation, and production of pro-fibrotic cytokines. These results may suggest an importance of MyD88/TGF-β signaling axis in the tissue homeostasis and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lung in response to injury, which may offer a novel target for treatment of pulmonary fibros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硅沉着病(矽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将54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硅沉着病模型组、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8只。分别在造模后1、3、7、14、28及56d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性别决定基因(sry)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示踪雄性大鼠BMSCs在雌性硅沉着病大鼠肺组织内的分布及分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及Masson染色显示,细胞移植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及胶原面积均轻于模型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细胞移植组的雌性大鼠肺组织中有sry阳性的细胞,并且部分sry阳性细胞同时表达SP-C。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模型组肺组织TNF-α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 <0.05),不同时间点在肺组织内的表达有不同的特点;BMSCs移植组肺组织TNF-α和MMP-9的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MSCs可以减轻二氧化硅(SiO2)所致的大鼠硅沉着病纤维化程度,可能与其在肺组织中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降低肺组织中TNF-α和MMP-9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蓝莓对肝纤维化模型中抗纤维化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11(KLF11)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同周龄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蓝莓对照组、模型组和蓝莓预防组,每组10只,使用四氯化碳制作肝纤维化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水平;Masson和HE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KLF11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KLF11和Ⅰ型胶原(ColⅠ)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KLF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蓝莓预防组KLF11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ColⅠ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它各组大鼠血清ALT、AST、HA和PCⅢ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维莫司对大鼠实验性Ig A肾病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实验性Ig A肾病大鼠模型,实验共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组(Ig A组)和依维莫司给药组;测定给药后各组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中Ig A沉淀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TLR4、NF-κB、IL-4和IL-13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4与IL-1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依维莫司能够抑制实验性Ig 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和尿NAG含量的升高,抑制My D88、TLR4、NF-κB和IL-4和IL-13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以及抑制IL-4和IL-13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结论:依维莫司能降低Ig 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尿蛋白和尿NAG含量,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My D88、TLR4、NF-κB、IL-4与IL-1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对照组大鼠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肝纤维化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60% CCl4橄榄油(0.3ml/100g),连续注射6、10、16 和21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肝中叶,石蜡包埋、切片.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行BMP-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Western blotting 检测,观察肝组织.BMP-7的表达.结果 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仅在肝门静脉及门管区看到少量的胶原纤维,各肝纤维化组大鼠均可见肝组织呈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可见极少量的BMP-7表达阳性的细胞,6周肝纤维化组大鼠可见较多的BMP-7阳性表达细胞,但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BMP-7阳性细胞呈递减的趋势,至21周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中基本呈阴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大鼠肝组织BMP-7的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CC14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MP-7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呈负相关的趋势,推测BMP-7可能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水平,探讨姜黄素和γ-干扰素及两者联合治疗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中又分为姜黄素治疗、γ-干扰素治疗及联合治疗3个亚组,采用CCl4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治疗组采取相应药物和剂量平行治疗4周,第10周末将各组大鼠处死,取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肝纤维化程度);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TIMP-1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和小叶内出现局限性纤维化,部分区域出现纤维纵隔,甚至假小叶形成,纤维化分级为Ⅳ~Ⅴ级(Ⅴ级为主),TIMP-1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以Ⅲ级为主),TIMP-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姜黄素和γ-干扰素及两者联合治疗均能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下调肝组织TIMP-1mRNA表达,改善和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