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袖带压迫法建立新的筋膜间室综合征动物模型,观察用药前后血CPK、MDA、组织压以及病理学变化,研究甘露醇和山莨菪碱对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作用.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酶含量及组织压较对照组下降(P<0.01);神经、肌肉组织变性程度减轻、范围缩小.说明本法建立的模型是成功的;甘露醇对筋膜间室综合征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山莨菪碱对改善微循环、减轻肢体肿胀有确切疗效;血CPK可做为判断筋膜间室综合征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低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由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变不具特异性,并且除了创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故其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个难题.另外其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导致没有理想的诊断策略.本文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断方法进行了整理汇总,并为以后的诊断和治疗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原因及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9-05我院收治的2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经高渗性脱水,深筋膜切开减压等治疗后,收到较好的效果,2例因肢体坏死与严重感染而截肢.结论:预防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正确掌握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应用范围,加强病情观察,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早期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结果 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无需外科手术治疗,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48 h后均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可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无需外科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军事训练后的疲劳是正常现象,但训练疲劳的积累会导致过劳损伤。由于过劳损伤导致的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症状往往不典型,加之基层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更易被忽视。因此,对过劳损伤所致的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引起足够重视。1过劳损伤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过劳损伤是指从事某一项运动或训练项目而发生的积累性损伤,常见的有应力骨折、跖筋膜炎、骨关节炎及一些部位的神经卡压综合征等[1]。而过劳损伤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与肌肉肌腱单位的损伤有关。肌肉肌腱单位的损伤主要表现:(1)肌肉筋膜炎与肌肉劳损。可出现骨骼肌变性、再生及代谢…  相似文献   

6.
沈时元  陆芬  雷勇 《人民军医》2006,49(12):746-747
小腿部软组织严重挫伤时,容易形成筋膜室综合征。如未能及时诊治,常引发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共收治新兵高强度军事训练后小腿筋膜室综合征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伞训胫腓骨骨折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治,保存患肢功能,是降低伤残率的关键。笔者采用针刀闭式切割加粗针抽吸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患者进行减压治疗,辅以患肢牵引制动、降温、脱水、抗炎及抗再灌注损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0年6月至2005年2月收治因跳伞训练所致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21例,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各类创伤的发生使患者遭受不同程度病痛,挤压伤的发生较常见,如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建筑物倒塌、矿井坍塌等,其中一类严重的并发症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组成的所有密闭的解剖空间,即筋膜室内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间隙压力超过灌注压, 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如肌肉神经...  相似文献   

9.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肢体创伤后骨筋膜室内高压导致神经肌肉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骨科常见急症。确诊后即刻行彻底切开深筋膜,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很多学者在筋膜内压测量和手术指征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本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治疗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内切开刀,即简易深筋膜切开刀。该装置操作容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综合征。以往,一旦发现此征象即切开减压,而我们一改常规做法,采用多处留置引流法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压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作者收治的13例热压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用及时切开减张,彻底减张,密切观察、清除坏死组织,皮瓣修复等方法积极治疗。结果13例病人.10例早期发现及时切开,肢体无坏死,另3例切开时间过晚,部分肢体坏死。结论热压伤由于受热力和压力双重外伤的损害,伤势较重,易引发骨筋膜室综征。因而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出现的早朔症状和体征,如不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将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轻  相似文献   

13.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谭富生随着能源、建筑、运输等行业大力发展,足部的挤压伤甚为常见。一个未治疗的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以下简称CS),表现为足趾的爪形趾畸形,关节僵直,前足挛缩、钻痛、无力、感觉障碍,导致伤残。鉴于国内报道较少,兹作一简介。一、解剖熟悉足...  相似文献   

14.
1995年3月~1998年2月笔者应用中山振华电器厂生产的DD880、220V、50HZ、4.5W的空气加压泵,将之与血压计气囊袖带进气管连接,放置于手部(手部骨折者禁用)。运用间歇性局部加压,其压力峰值为67.5~75mmHg(1mmHg=0.133kPa),频率为15~18次分,连续1小时,每天两次,可促进上肢消肿。对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前期病人(手部骨筋膜综合征病人禁用),如出现前臂肿胀、压痛、被动牵动痛,未出现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感觉、颜色变化者,可予连续性手背静脉泵应用,以促进静脉回流,筋膜室内容物肿胀消退,降低骨筋膜室压力,达到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的骨筋膜室中组织压力突然升高而引起的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常见的病因有骨折、肢体受挤压、肢体血管损伤、骨折后固定不当等~([2]),按照病因的作用特点分为两种类型:(1)血管型,如血管阻塞、骨折引起的血管反射性痉挛;(2)非血管型,如骨筋膜室内容物增加(出血或渗液增多)和筋膜室容积减小(包扎或固定不当、严重受压)~([3])。  相似文献   

16.
上臂筋膜间室综合征(Compartement syndrome of the arm)极少见,国内外报告不多,我们收治2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筋膜间室综合征(Companment syndrome)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或间隙容积的减小而导致间隙内压力的增高,引起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此症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合并症,若护理观察不及时、处理不当,轻者可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严重者可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进步,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观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世蒙  刘大雄 《人民军医》2004,47(12):732-734
骨与关节损伤早期可出现多种全身和(或)局部的并发症,如严重创伤导致的休克、窒息、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救治人员已比较熟悉;但对脂肪栓塞综合征(FES)、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等特殊并发症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可能对伤者生命和肢体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讲主要介绍上述几种并发症的诊治要点.  相似文献   

19.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中最严重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常伴发于四肢骨折,其中以小腿挤压伤后较为常见.该病对患者和医生都构成严重的威胁,临床上一旦发生并延误诊治将造成灾难性后果[1].  相似文献   

20.
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病情可进展发生不可逆性的肌肉和神经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如何早期和准确诊断OCS仍是当前的重大难题,OCS相关的诉讼案件大多数与医源性相关。本文围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及研究进展,在对OCS发展历史、病因、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对于OCS的诊断、监测及处理上进行文献梳理和综述,了解更加有效的诊断与监测手段,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