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 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入住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54 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取CBP 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48、72 h 时,对患者持续性观察,测定其APACHE域评分。收集患者不同CBP 治疗时间段的血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CD4+ / CD8+ ,ELISA 法检测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IL-6、IL-10 和TNF-β,凝固法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免疫比浊法检测FIB。结果:脓毒症患者治疗前PT、APTT、TT 和FIB 含量高于健康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CBP 治疗12、24、48、72 h 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 相比CBP 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患者组的CD3+ 、CD4+和CD4+ / CD8+细胞频率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均P<0.05)。CBP 治疗12、24、48、72 h,相比治疗前,CD3+ T、CD4+ T 细胞频率逐渐升高(均P<0.05)。CBP 治疗12、24、48、72 h 的CD4+ / CD8+比例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48 h 的CD3+ 、CD4+及CD4+ / CD8+细胞频率低于健康组(均P<0.05) 。CBP 治疗12、24、48、72 h 的IL-1、IL-6、IL-10 的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CBP 治疗48 h、72 h 的TNF-β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48 h 的IL-1 的水平高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48、72 h的IL-6、IL-10 的水平高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前、CBP 治疗12、24 h 的TNF-β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CBP 治疗12、24、48、72 h 的APACHE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通过清除血液中炎症因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改善脓血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皮肤性病科收治的67例确诊梅毒患者作为病例组,30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BS-ELISA)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10的水平差异.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CD4+ CD25+ (12.64 ±3.86)%、CD8+ (28.27±1.86)%,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CD4+ (31.25±6.14)%、CD4+/CD8+ (1.11 ±0.36)%,显著低于健康组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的IL-10 4.89±0.41pg/mL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的CD4+CD25+、CD8+显著的高于Ⅰ期梅毒、Ⅱ期梅毒、潜伏期梅毒患者(P<0.05),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的CD4+、CD4+/CD8+显著低于Ⅰ期梅毒、Ⅱ期梅毒、潜伏期梅毒患者(P<0.05).血清固定型患者的血清IL-10 5.02±0.40pg/mL显著的高于Ⅰ期梅毒、Ⅱ期梅毒(P<0.05).结论 梅毒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IL-10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血清固定患者的升高最显著,这可能与患者的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IL-10、TGF-β1、TGF-β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2例宫颈癌患者和24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比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GF-β1、TGF-β2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宫颈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CD19+)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含量明显增高,TGF-β2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手术后、化疗后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血清IL-10、TGF-β1、TGF-β2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 CD25+ Foxp3+Treg与TGF-β1之间存在正相关(r=0.673,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值增高,且与TGF-B1含量呈正相关,可能在宫颈癌的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蛋白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Ⅱ型胶原蛋白治疗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中CD25+FOXP3+Treg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Ⅱ型胶原蛋白治疗组大鼠外周血CD25+FOXP3+Treg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CD25+FOXP3-T细胞和CD25-FOXP3+T细胞的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II型胶原蛋白治疗CIA大鼠的可能途径是升高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对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的影响,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86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以CD4~+T细胞的中位数为分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CD4~+T细胞组和低CD4~+T细胞组,每组43例;以CD8~+T细胞的中位数为分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CD8~+T细胞组和低CD8~+T细胞组,每组43例。比较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不同水平CD4~+T细胞和CD8~+T细胞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D4~+T细胞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指标之间均成显著负相关(P0.05),而CD8~+T细胞水平与患者临床症状指标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P0.05);低CD4~+T细胞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9.07%,显著低于高CD4~+T细胞组的95.35%(χ2=5.108,P=0.024);而低CD8~+T细胞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高CD8~+T细胞组的8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此外,高CD4~+T细胞组患者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和腹胀的评分值也明显低于低CD4~+T细胞组(P0.05);但CD8~+T细胞组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嗳气和腹胀的评分值均明显高于低CD8~+T细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可影响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应用IL-2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4例白血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后,给予IL-2 40万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对照组仅采用化疗。并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细胞、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的白血病患者给予IL-2治疗后,其CD3+、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淋巴细胞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CD3+细胞、CD8+细胞、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4+T细胞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正常值水平,但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并不显著。结论:白细胞介素II能明显改善高化疗后白血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佛波醇酯加离子霉素作为刺激剂,验证CD4+CD25+ 调节性T细胞本身并不存在分泌IL-2障碍;同时通过对脐血和成人外周 血的比较性研究,了解脐血CD4+CD25+ T细胞的成熟度。方法:以au toMACS从足月婴儿脐血(CB)和成人外周血(PB)分选CD4+CD25+和CD4+CD25-T细 胞,以PDB+ionomycin作为刺激剂,培养45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达CD69和CD25水 平,并以Luminex多重细胞因子检测技术检测培养上清中7种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经PDB+ionomycin刺激后,CB、PB的CD4+CD25+ 和CD4+CD25- T细胞均 发生增殖,但在培养 45 h 后CD4+CD25+ T细胞均出现细胞状态变差或死亡倾向。C B、PB 的CD4+CD25+ T细胞活化后CD25分子表达进一步上调,高于CD25-细胞活化后的CD25分 子密度。经PDB+ionomycin刺激后,PB CD4+CD25+和CD4+CD25- T细胞均分泌高水平 的IFN-γ、IL-2和TNF-α,但CD25+ 细胞分泌IL-5、IL-4和IL-10水平远远高于CD25-细 胞;CB CD4+CD25+和CD4+CD25- T细胞亦分泌高水平的IL-2和TNF-α,但IFN-γ水 平远远低于PB,基本不分泌IL-5、IL-4和IL-10。结论:CD4+CD25+ T细胞本身并不存在合成和分泌IL-2障碍,其可能具有与传统T细胞不同的T细胞受体信息转 导模式;脐血CD4+CD25+ T细胞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探讨其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M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Th1/Th2及CD4+CD25+Tregs的比例并分析比较。结果:(1)II、III期MM患者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III期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I期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II、III期MM患者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组,III期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较I期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2)化疗后复发组MM患者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稳定期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组,复发组CD4+CD25+、CD4+CD25high、CD4+CD25highCD127low明显高于稳定组及初诊组,差异具有显著性。(3)相关性分析Th1、Th2细胞与CD4+CD25+Tregs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均P0.05或0.01)。结论:MM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降低,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两者相互调节,并与疾病临床分期、病情进展相关,对指导治疗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相较于正常人,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的血液细胞因子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RHD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是从我院体检中心选取的健康体检人员,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76例,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的CD4+CD25+T占淋巴细胞比例(t=17.37,P0.01)、CD4+CD25+Foxp3+Treg占CD4+T比例(t=9.224,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TGF-β1(t=9.036,P0.01)、IL-10(t=12.11,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NF-α(t=2.331,P=0.013)、IL-6(t=2.239,P0.01)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HD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血液细胞因子如TGF-β1和IL-10也相应地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及其相关的凋亡机制。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活动性SLE患者、低/非活动性SLE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AV+PI-)的情况;采用ABC-ELISA法测定各组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IL-10水平;对10例血清IL-10水平异常升高的高活动性SLE患者进行体外PBMCs培养实验,其中分别加入抗FasL抗体和抗IL-10抗体,48小时常规培养后分别检测PBMCs中T细胞亚群百分比例、T细胞亚群膜表面Fas/FasL的表达率、T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变化。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异常增多,其中以高活动性SLE患者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尤为显著(P0.05),CD4+T细胞的异常凋亡与CD4+和CD8+T细胞膜表面表达增高的Fas/FasL密切相关(P0.05);各组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高活动性SLE患者更为明显,血清IL-10水平升高不仅与SLE主要临床检验指标相关,而且与CD4+/CD8+比值减少、CD4+T细胞高表达FasL相关(P0.05);随访研究显示,随着SLE病情好转、稳定,血清IL-10水平下降明显、T细胞亚群Fas/FasL的表达率明显减少、T细胞亚群凋亡逐渐减少,以上变化均在CD4+T细胞亚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P0.05)。结论:SLE患者T细胞活动性异常升高,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凋亡增加,是SLE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IL-10作为能诱导T细胞高表达Fas/FasL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了SLE患者CD4+T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SLE患者异常增高的IL-10很可能通过Fas/FasL途径促进了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亚群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IL-10及其他T细胞亚群表达的临床意义。检测晚期肺癌患者92例和正常对照者64名的IL-10(ELISA法)、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法)。结果显示:肺癌组血清IL-10明显大于对照组(278±34ng/L vs 122±65ng/L,P〈0.01)、CD4+CD25+Treg细胞明显大于对照组[(17.8±5.2)%vs(7.1±0.4)%,P〈0.01]、CD3+、CD4+、CD8+CD28+和NK细胞明显小于对照组[(58.4±7.8)%vs(78.2±6.4)%,P≤0.05;(34.4±7.6)%vs(44.9±8.4)%,P〈0.01;(9.4±3.6)%vs(16.5±2.7)%,P〈0.01;(9.4±3.6)%vs(18.5±7.2)%,P〈0.01]。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37.8±6.5)%vs(31.8±5.1)%,P〈0.01]。CD4+CD25+Treg细胞、IL-10与CD8+CD28+细胞、NK细胞呈明显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增多为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荧光分析法对其外周血中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CD8^+CD45RA^+T细胞均明显降低,CD8^+CD45RO^+T细胞均明显增高,而CD4^+CD45RA^+、CD4^+CD45RO^+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CD8^+CD45RA^+T细胞明显降低(P〈0.05),CD8^+CD45RO^+T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CD8^+CD45RO^+T细胞起重要作用且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检测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比检测CD4^+和CD8^+T细胞亚群更能正确、充分、全面地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CD4^+CD25^+T细胞的变化并与速发性1型糖尿病(T1 DM)比较,了解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1型糖尿病的异同点。方法:LADA组24例,速发性T1DM18例,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3组人选者T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25、CD4^+CD25^+、CD8^+CD25^+、CD4^+CD25^+CD62L^+,以百分比表示各表面分子阳性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LADA与T1DM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ADA与T1DM对比无差异。LADA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明显高于T1 DM组(P〈0.01)。T1 DM组CD25^+、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A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免疫耐受的CD4^+CD25^+、CD4^+CD25^+CD62L^+T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并明显高于T1 DM患者。LADA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较速发性T1 DM患者相对缓慢可能与CD4^+CD25^+T细胞的免疫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功能。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ree on Cancer,AJCC)肿瘤分期为Ⅱb期(仅T3N0M0)和Ⅲ期(不包括N3),静脉血于第1周期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及第3周期化疗后21日抽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包括:T(CD3+,CD4+,CD8+),NK(CD56+,CD16+),经过3周期新辅助化疗CEF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根据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评价分为2组,化疗有效组38例(CR和PR),化疗无效组16例(SD和PD),并与正常体检健康者(40例)作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治疗前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总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CD8+降低(P<0.05);无效组CD3+、CD4+/CD8+及NK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CD8+升高(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的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多发性硬化症 (MS )患者发作期淋巴细胞亚群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 (MP )治疗后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 2 6例处于复发期MS患者外周血 (PB )和脑脊液 (CSF )及 8例MS患者予MP治疗后PB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4 5RA+ 、CD4 + /CD4 5RA+ 、CD4 + /CD2 9+ 、CD19+ 、CD5 + /CD19+ 的百分率。结果发现MS患者PB中CD8+ 、CD4 5RA+ 和CD4 + /CD4 5RA+ 百分率降低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升高 ;CSF中CD3+ 、CD4 +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高于PB ;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伤残程度和距此次发作的时间无关 ;MP治疗不影响P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表明MS患者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有选择性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MS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癌术后早期应用胸腺肽α 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46例肝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 治疗组于术后1、3、5 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观察2组术前后第1、4、7 d 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后CD4+、CD4+/CD8+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4、7 d CD8+高于手术前(P<0.05)。治疗组CD3+、CD4+、 CD4+/CD8+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CD3+、CD4+/CD8+术后第1、7 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比较:CD4+、CD4+/CD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4、7 d均P<0.05),治疗组CD8+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7 d均P<0.05);治疗组CD3+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4、7 d P<0.05)。结论: 手术对肝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分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特点,以及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ponse,CCyR)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急变期9例,慢性期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慢性期、急变期C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急变期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下降尤为突出(P<0.01);初治慢性期患者NK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而急变期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伊马替尼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仅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而缓解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无改变(P>0.05);各组的NK细胞百分比无差异(P>0.05).初诊CML患者、急变期CD4+/CD8+的比值与BCR-ABLl/ABL1的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CM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且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伊马替尼治疗初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长期应用抑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治疗首诊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FPG、BPG、HbA1c)、空腹胰岛素+C肽、餐后2h胰岛素+C肽水平、BMI、血脂(HDL-C、LDL-C、VLDL-C、TC、TG)以及CD4+、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PG、B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和空腹C肽、餐后2h 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M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G、TC、LDL-C、V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拉鲁肽可调节CD4+T细胞亚群平衡,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并降低胰岛素抵抗,可更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