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相关问题与效果。方法 :应用AF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3 6例 ,合并脊髓损伤 3 2例 ,同时行椎板减压 2 8例 ,植骨 6例。结果 :3 3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 ,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 2 5例有 1~ 3级恢复。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椎体复位好 ,固定安全可靠 ,术中正确掌握椎弓根螺钉植入、椎管减压和复位技巧等环节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AF钉治疗48例,胸椎9例,腰椎39例,不同程度神经损伤40例。39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椎体高度完全恢复33例,>90% 10例,>80% 4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标准,除1例B级及2例A级无恢复外,余3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AF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减压的目的,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46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46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25%恢复至平均95%。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神经损伤的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19例无变化,余27例均提高1~2级。结论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7例。[结果]随访8个月-3年,平均随访12个月。17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0%恢复至平均95%,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神经损伤的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1例无变化,余16例均提高1-2级。[结论]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探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AF椎弓根螺钉内周定系统治疗的93例胸腰椎骨折(胸椎40例、腰椎53例,不同程度神经损伤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前、后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42%、77%,增加到术后平均94.8%、98%.Cobb's角由术前15~50°,恢复到术后0~9°,术后CT 62例显示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均得到恢复.除10例Frankel分级A无恢复外,其余均有1~3级的提高.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共26例.[结论](1)AF内固定系统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早期手术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减压目的,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减少脊髓继发损伤、恢复生理功能的有效方法;(2)术中确切定位、仔细操作、正确地植骨融合、适当行椎体强化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1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21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其中胸椎8例,腰椎32例,合并不同程度脊髓损伤34例。32例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椎体高度完全恢复30例,恢复程度>90% 5例,>80% 5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标准,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F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减压,认为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40例,其中胸椎8例,腰椎32例,合并不同程度脊髓损伤34例。32例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结果 椎体高度完全恢复30例,恢复程度>90% 5例,>80% 5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标准,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F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减压,认为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脱位临床多见,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已成为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AF(atlas fix-ator)系统是是邹德威在Dick、RF系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作者从2000年开始临床应用36例,对椎体复位、固定及神经功能恢复均获较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上述患者行AF、RF或DSS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5-25)个月,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4.5°恢复到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1.5%恢复到93.2%。31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1-2级。结论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5 6例 ,其中Steffee 8例 ,RF 11例 ,AF 2 1例 ,Tenor 12例 ,USS 4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4 2例获得随访 ,时间 5~ 2 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除 5例A级无恢复外 ,其他级别有 1~ 4级的恢复。 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 ,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 ,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可行短节段脊柱内固定 ,重建脊柱稳定性 ,脊柱融合率高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高能量损伤中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常见,脊髓神经损伤是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一期手术内固定,植骨治疗,椎管减压,恢复椎体高度,对患者预后以及预防并发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外手术内固定器械已有10余种,我院根据胸腰椎骨折部分合并脊髓神经损伤采用“AF椎弓根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及AF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在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全部随访病例未出现明显的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经椎弓根椎体植骨、AF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和总结椎弓根螺钉(PS)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经验及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S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T10骨折2例,T11骨折3例,T12骨折5例,L1骨折5例,L2骨折3例,L3骨折2例,L4骨折1例。分离显露损伤椎体及上下各一个椎体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19例椎体高度完全恢复,压缩性骨折中2例残留10%~30%的压缩未能恢复,20例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椎弓根是脊柱中最坚强的部位,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至椎体固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一次完成,重建的脊椎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为目前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符合经伤椎置钉治疗的AO分型A、B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104例,c型骨折脱位42例。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评定:A级52例,B级35例,c级25例,D级23例,E级11例。其中104例经伤椎置钉多椎体固定,42例用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果正常椎、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均可,脊髓神经无损伤加重,全部病例均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除52例A级无变化外,其他患者较术前都有1~2级的恢复。末次随访中,Cobb角由术前10°~45°(平均25.5°),矫正至-1°~19°(平均6.8°);椎体前缘的高度由术前的丢失22%~89%(平均52%)恢复至正常高度的82%~100%(平均为91.6%)。结论根据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不同类型,采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多椎体固定法、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法,矫正丢失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2例经椎弓根椎间融合与A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间融合并AF系统复位内固定,以提高复位效果与脊柱的稳定性。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3~23个月,伤椎均与上位椎体间融合,无矫正角度与高度丢失,无断钉及螺钉松动,神经功能平均1.5级以上的恢复。结论:经椎弓根椎间融合与AF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复位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椎体间融合更符合生物力学内环境的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于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常规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即伤椎的上位正常椎体和下位正常椎体各使用2枚椎弓根螺钉(3椎体4枚螺钉)固定进行纵向撑开,达到复位,术中易出现复位高度不够,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内固定失败,复位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合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71例。结果:椎体高度由术前46%恢复到术后的97.3%。二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瘫患者中有1-2级恢复,无远期疼痛。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使胸腰段骨伤椎椎体复位,牢靠固定,并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9.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6例,其中Steffee 8例,RF 11例,AF 21例,Tenor 12例,USS 4例,分别对其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2例获得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除5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级别有1~3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能提供短节段脊柱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固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18例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8岁,平均38岁,均合并截瘫。受伤节段为T11-L3。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其中6例椎体后缘高度有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100%,2例合并侧方脱位。均于伤后10d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在骨折椎体相邻上下椎体植入四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10例采用在骨折椎和相邻上下椎植入六枚椎弓根螺钉的复位固定技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8例采用二椎体四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改变5例,部分改善3例;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部分纠正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1例出现撑开过度,1例术后3个月出现螺钉松动拔出,1例术后6个月出现断棒。10例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者术后骨折椎体复位达80%~100%,骨折椎上位相邻椎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后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三椎体六枚椎弓根螺钉植入复位固定治疗合并前、后纵韧带断裂及椎间盘破裂的脊柱骨折脱位在操作技术上是可行的,对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脱位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