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SOS儿童村抚养方式对儿童个性成长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SOS儿童村7-15岁儿童54名为研究组,随机抽取7-15岁普通双亲家庭儿童57名为对照组,使用EPQ[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和CBCL(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EPQ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纯朴性上无显著性差异,在精神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得分均接近均线水平。②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学校情况上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③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行为问题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被认为存在某种行为问题因子的儿童来说,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SOS儿童村是一种较好的抚养孤儿的方式,对孤儿能起到较好的替代家庭支持作用,但志愿母亲在教育方式上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远大于普通家庭的双亲。  相似文献   

2.
SOS儿童村儿童和普通双亲家庭儿童个性行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OS儿童村抚养方式对儿童个性成长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方法将南昌市SOS儿童村7~15岁儿童54名为研究组,随机抽取7~15岁普通双亲家庭儿童57名为对照组,使用EPQ[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和CBCL(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EPQ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纯朴性上无显著性差异,在精神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得分均接近均线水平.②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在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学校情况上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③CBCL分值显示两组儿童行为问题在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对于被认为存在某种行为问题因子的儿童来说,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SOS儿童村是一种较好的抚养孤儿的方式,对孤儿能起到较好的替代家庭支持作用,但志愿母亲在教育方式上面临的问题和压力远大于普通家庭的双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行为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学龄儿童200名,男童110例,女童90例,平均年龄为(7±15)a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行为问题。由男/女童父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男、女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在检出儿童行为问题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在强迫性、违纪方面明显高于女童,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方面高于男童。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应根据男童和女童的不同行为特点,给予有效的干预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更趋稳定和健康,从而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单亲家庭的儿童群体中 ,心理发育与行为方式一直受到教育、卫生及各界的关注。我们根据门诊单亲儿童行为问题较多的现象 ,选择了 8~ 13岁小学生 ,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对这个群体在校情况进行测试。分析其发生行为问题的因素 ,以帮助家庭、学校及心理工作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对策。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出本市 12所小学 3~ 5年级 8~ 13岁的 6 88名学龄儿童 ,其中单亲儿童 12 8名 (离异 75名、丧亲 5 0名 ) ,男女比例为 1∶1 5 6。正常双亲儿童 5 6 0名 ,男女之比为 1∶1 15。1 2 研究方法1 2 1 研…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学校环境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1735名6岁~16岁儿童进行行为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6岁~11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4.6%;男生问题检出率为17.8%,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1.1%,差异显著。12岁~16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2.2%;男生问题检出率为9.4%,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4.8%,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学校环境和家庭因素。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214名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评定为有行为问题的学龄儿童与214名对照儿童进行了配比分析,以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文化程度和父亲职业是影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偏低是学龄儿童行为障碍的两项独立危险因素。文中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和矫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32名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济宁市区2032名6~14岁在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本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总流行率为10.78%,男生行为问题流行率(13.10%)高于女生(8.12%),P<0.01;重点学校(10.00%)与普通学校(11.30%)、独生子女(9.98%)与非独生子女(12.04%)行为问题流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市学龄儿童中,A行为、N行为和M行为的流行率分别为4.87%、3.54%和2.36%,其构成比依次为45.2%、32.9%和21.9%  相似文献   

8.
6—11岁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调查农村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调查6~11 岁农村儿童866 名。结果 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67% ±1.40% 。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家庭因素、父母因素、婴幼期疾病。结论 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SOS村儿童与独生子女儿童行为及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中国烟台SOS儿童村(以下称研究组)和独生子女家庭(以下称对照组)的7-15岁儿童168名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3.10%和14.29%;男孩行为问题检出率研究组17.39%,女孩为7.89%;对照组男孩为21.74%,女孩为5.26%。并对其发生行为问题经多因素分析表明,研究组发生行为问题因素为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  相似文献   

10.
Tourette综合征的个性和行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Tourete综合征(TS)患儿的个性和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儿童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39例(未用药组22例,用药组17例)7~14岁TS患儿的个性和行为问题进行了测试,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TS患儿个性测验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量表T分高于对照组,掩饰性量表T分低于对照组。其行为测验总分高于对照组。用药组个性测验和行为测验结果与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TS患儿表现有情绪不稳定、孤僻、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和掩饰能力差等个性特点,同时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氟哌啶醇等药物对TS患儿的个性和行为问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1],国外报告其检出率达 5% ~30% [2]。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我们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于 2001年 9月 ~2002年1月对安徽省某县 1 540名 6~13岁学龄儿童进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在安徽省某县农村选取四所小学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中生个性与行为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与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对济宁市1782名11~16岁初中学生进行个性及行为测查。结果倾向内向、情绪倾向不稳定、高精神质和低掩饰性的初中生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个性特征的学生(P〈0.01);初中生个性不同产生的行为问题不同。结论初中生个性与行为问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银川市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银川市三所小学592名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越低,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高;家庭环境的矛盾性越高,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儿童生活在单亲或再婚家庭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42.62±13.08)分vs(48.90±13.41)分,P<0.01]、稳定性(N)分高于对照组[(54.15±9.87)分vs(47.20±9.04)分,P<0.01]。行为问题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MF1)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干涉保护(FF3、FF6、MF2)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976~3.936,P<0.01)。父母的偏爱因子(FF4、MF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儿童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呈现负相关(FF1与社交退缩除外)(r=-0.181~0.360),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拒绝否认(FF5、MF3)、惩罚严厉(FF2、MF4)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FF2与抑郁、MF2与社交退缩除外)(r=0.172~0.350),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儿童的体诉呈正相关(r=0.190~0.247)(P<0.05、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呈现负相关、与儿童的内外向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存在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某些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 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 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42.62±13.08)分vs(48.90±13.41)分,P<0.01]、稳定性(N)分高于对照组[(54.15±9.87)分vs(47.20±9.04)分,P<0.01].行为问题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MF1)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干涉保护(FF3、FF6、MF2)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976~3.936,P<0.01).父母的偏爱因子(FF4、MF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儿童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呈现负相关(FF1与社交退缩除外)(r=-0.181~0.360),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拒绝否认(FF5、MF3)、惩罚严厉(FF2、MF4)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FF2与抑郁、MF2与社交退缩除外)(r=0.172~0.350),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儿童的体诉呈正相关(r=0.190~0.247)(P<0.05、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呈现负相关、与儿童的内外向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 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存在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某些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昆明市区行为问题儿童家长心理压力的情况,为有行为问题儿童的家长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92名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家长压力问卷,调查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及父母压力状况.结果 昆明市一普通小学学生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7.02%,其中男生为32.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黔北农村6所初中留守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外显问题行为调查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内隐问题行为方面,农村留守初中女生在敌对、人际、抑郁因子、焦虑以及总均分5个方面高于男生,各因子得分随年级升高;在外显问题行为方面,男生在吸烟、喝酒以及赌博方面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农村留守初中生自杀意念和出走意念的发生率为分别为13.1%、22.2%,女生自杀意念比例高于男生,性相关行为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黔北农村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呈现不同的性别、年级差异,应针对不同目标行为开展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性别、年龄、不同户籍之间的关系.方法2004年9~10月使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分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对浙江省2156名学龄期儿童进行测评,结果按父母和教师评估,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3.5%和13.8%,且男童高于女童(父母问卷:1.79;教师问卷;2.82);年级分别以2年级(16.3%)和4年级(15.1%)检出最高,户籍分别以农村儿童(16.3%)和城市儿童(19.5%)检出最多。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问卷中男童、城市与A行为,男童与N行为分别显著相关;教师问卷中男童、城市与所有行为问题类型显著相关,4、5年级与A行为,5年级与M行为分别显著相关.结论浙江省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国内其它研究.男性、城市户籍儿童应成为学龄期儿童心理卫生指导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老年和青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Qian XS  Zhu QL  Yang J  Yin T  Wang SW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53-256
目的探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肺启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复制大鼠MOFE模型。实验动物分为老年模型组、老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和青年对照组4组,每组6只鼠。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细胞贴壁的方法获取AM,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AM凋亡百分率,用Fluo3AM和Rhodamine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AM胞内钙、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老年模型组AM凋亡率明显高于青年模型组(分别为434%±84%和242%±30%,P<001)。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Ψm降低。结论老年MOFE大鼠模型的AM的凋亡率大于青年大鼠模型,这可能是MOFE肺部感染后炎症不易控制以及肺部感染或肺损伤后容易引起MOFE的重要原因。AM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很可能是导致AM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儿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个性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林克个性问卷(EPQ)对本市三所小学的419名6-11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男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无显著相关。有行为问题的女童有神经质、精神质倾向。结论:个性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有性别差异。女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