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文慧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491-493
目的 改善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的母婴预后。方法 选择1997年1月~2004年6月在我院系统产前检查并分娩、符合GDM和FGR诊断标准的孕妇23例为FOR组,同期符合GDM诊断标准而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的孕妇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GDM的发病孕周、脐血流S/D比值、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 FGR组:1.确诊为GDM的孕周早于对照组、胎盘病理检查异常和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2.出现脐血流S/D比值升高早于对照组(P〈0.01),孕期血糖控制欠佳、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和早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3.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和脱水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1);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重视GD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合并症的发生是改善GDM并发FGR的母婴预后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宁辉  孙霞  王茜  纪向虹 《现代保健》2014,(11):64-6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血清内脂素水平、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及其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妊娠期糖尿病及55例正常孕妇母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中内脂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两组胎盘及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结果:(1)GDM组孕妇产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脐血内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母血内脂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胎盘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双△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GDM组内脂素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826倍;两组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及脐血内脂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以及胎儿宫内发育的调节,循环中内脂素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胎盘内脂素基因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镍对孕妇妊娠期疾病发病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71例孕妇,根据孕妇健康状况分为对照组(28例)和疾病组(43例),疾病组孕妇又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14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14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疾病合并组(15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收集孕妇基本特征和新生儿出生信息,分娩后立即采集母血、胎盘及脐血样本,检测镍水平。结果对照组母血、胎盘及脐血镍水平分别为(0.08±0.13)μg/L、(0.04±0.06)μg/L及(0.05±0.07)μg/L。疾病组母血、胎盘及脐血镍水平分别为(0.05±0.07)μg/L、(0.06±0.07)μg/L及(0.11±0.20)μg/L。两组母血、胎盘及脐血镍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89,P=0.380; t=1.334,P=0.187; t=-1.633,P=0.108)。妊娠期糖尿病组母血、胎盘及脐血镍水平分别为(0.03±0.04)μg/L、(0.04±0.07)μg/L及(0.11±0.29)μg/L。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母血、胎盘及脐血镍水平分别为(0.06±0.06)μg/L、(0.06±0.05)μg/L及(0.15±0.20)μg/L。妊娠期疾病合并组母血、胎盘及脐血镍水平分别为(0.07±0.09)μg/L、(0.08±0.07)μg/L及(0.06±0.05)μg/L。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对照组脐血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7)。对照组、疾病组母血镍水平/脐血镍水平1的比例分别为85.7%和60.5%。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妊娠期疾病合并组母血镍水平/脐血镍水平1的比例分别为71.4%、50.0%及60.0%。结论镍可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有破坏胎盘组织的潜力。孕妇长期暴露于镍是发生妊娠期疾病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浆硒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MCHC)”中具有孕早期(≤20 w)血样且于孕24~28 w完成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纳入时通过问卷收集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血浆硒、锰、铜等20种元素浓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孕早期血浆硒水平与GDM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388名孕妇,其中222人(9.3%)被诊断为GDM。孕早期孕妇血浆硒浓度均值±标准差为(51.9±11.5)μg/L,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0.8(44.6-58.3)μg/L。孕早期血浆硒水平与GDM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最高四分位相比,血浆硒水平最低四分位OR值(95%CI)为2.06(1.35-3.14);以血浆硒水平<45μg/L作为孕妇硒缺乏的标准,与硒不缺乏组(≥45μg/L)相比,硒缺乏组OR值(95%CI)为1.88(1.37-2.59)。结论 孕早期硒营养缺乏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以期通过相关代谢指标异常识别高危病人及预测新生儿结局。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顺义中医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中晚期孕妇做为研究对象,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GDM组)和健康孕妇两组,分别测定两组孕妇的血浆抵抗素,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显著正相关(r=0.817,P<0.05),妊娠糖尿病组血浆抵抗素水平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健康组(t值分别为3.92、2.63,均P<0.01),且妊娠糖尿病组巨大儿、新生儿并发症和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χ^2分别为11.07、13.41、7.66,均P<0.0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孕妇血浆抵抗素水平对新生儿不良结局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4、0.219,均P<0.05)。妊娠糖尿病组新生儿转诊率、早产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χ^2分别为8.01、11.68、7.55、7.19,均P<0.05),而两组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6.78、5.71,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与新生儿结局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利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代谢指标预测新生儿并发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内皮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23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30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27例,另设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ELISA)定量测定内皮素水平,并于生化检验室检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病例组,包括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血浆瘦素分别为(17.41±5.81)μg/L、(13.32±6.78)μg/L、(9.52±4.34)μg/L、(5.1-4-3.4)μg/L;血浆内皮素水平分别为(80.68±13.57)mg/L、(73.38±12.37)mg/L、(65.33±11.24)mg/L、(45.25±9.06)mg/L。各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例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瘦素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无相关。血浆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468,P〈0.01)。结论血浆瘦素、内皮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子,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瘦素、内皮素水平逐渐增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其新生儿脐血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并比较33 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及35 例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空腹静脉血糖和新生儿1 h末梢血糖水平和孕妇及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APN水平.结果 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APN水平(60.0±15.0)mg/L高于NGT组的(49.1±15.7)mg/L,而其生后1 h血糖(2.35±0.51)mmol/L低于NGT组的(3.55±0.5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组新生儿脐血血清APN水平与其生后1 h血糖无相关性.结论 GDM孕妇的新生儿脐血血清APN水平升高,1 h末梢血糖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盘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 HSD2)mRNA表达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伴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中的表达及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质量间的关系。方法以13例PIH初产妇伴IUGR(PIH伴IUGR组)、22例PIH初产妇伴新生儿为适于胎龄儿(PIH伴AGA组)和36例正常初产妇伴新生儿为适于胎龄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检测胎盘11-β HSD2mRNA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脐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PIH伴IUGR组胎盘11-β HSD2mRNA表达水平(0.26±0.09)显著低于PIH伴AGA组(0.64±0.19)和对照组(0.66±0.20);PIH伴IUGR组脐血清皮质醇水平[(71.60±20.20)μg/L]显著高于PIH伴AGA组[(51.00±13.80)μg/L]和对照组[(49.10±14.40)μg/L];PIH伴IUGR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质量显著低于PIH伴AGA组和对照组;胎盘11-β HSD2mRNA表达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IH伴IUGR胎盘11-β HSD2mRNA低表达,可能导致胎儿体内皮质醇过多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母乳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GDM孕妇60例,非GDM正常孕妇45人为对照组。GDM组根据母乳喂养量分为高母乳喂养组及低母乳喂养组。分娩时采集脐血、产后收集初乳及成熟乳,分别用放射免疫(RIA)法和酶联免疫(ELASA)法测定胰岛素和RBP4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产后复查时体重增加量。结果 GDM组脐带血的RBP4和胰岛素(INS)分别为(14.9±2.6)μg/L和(8.3±1.9)μU/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2.4±2.7)μg/L和(6.0±2.1)μU/m L(P均0.01)。GDM组初乳RBP4和INS分别为(16.9±4.2)μg/L和(11.3±3.1)μU/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3.3±4.5)μg/L和(9.2±2.8)μU/m L(P均0.01);GDM组成熟乳RBP4(16.1±4.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3.1)μg/L(P0.01);但是两组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高母乳喂养者的成熟乳RBP4低于低母乳喂养者(P0.01);GDM组乳汁RBP4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初乳RBP4水平均与其对应的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1);初乳RBP4水平与孕期体重增加量呈正相关(r=0.37,P0.01);GDM组脐血中的RBP4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43,P0.01)。高母乳喂养组成熟乳中RBP4水平与婴儿体重增加呈负相关(r=-0.49,P0.01)。结论 GDM母乳中RBP4参与婴儿生长发育调节,母乳喂养者体内RBP4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载脂蛋白M(ApoM)与胰岛素和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GDM孕中期组(孕24—28周)87例、孕晚期组(分娩前1周)122例,对照组为同孕期正常孕妇,检测血清中载脂蛋白M(ApoM)、胰岛素、瘦素的表达水平,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孕中期GDM孕妇ApoM表达水平(0.029±0.010)g/L显著低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0.036±0.013)g/L(t=-4.168,P=00001),孕晚期GDM孕妇ApoM表达水平(0.028±0.010)g/L显著高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0.023±0.008)g/L(t=3.529,P=0.0005)。孕中期GDM组的胰岛素表达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同孕期正常对照组[胰岛素表达水平:12.975(7.968~22.237)比6.885(4.805—10.015)μg/L,Z=-5.618,P=0.000;胰岛素抵抗指数2.808(1.705~5.158)比1.336(0.897—1.925),Z=-6.305,P=0.000],瘦素水平[0.026(0.015~0.044)比0.024(0.014—0.036)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7,P=0.354);孕晚期GDM组和同孕期正常对照组比较,胰岛素表达水平[9.5(5.645~13.265)比9.82(6.708—15.885)μg/L,Z=0.971,P=0.332]、胰岛素抵抗指数[1.637(0.977~2.471)比1.781(1.121—2.686),Z=0.904,P=0.366]和瘦素[0.025(0.015—0.044)比0.029(0.015~0.043)ng/L,Z=0.494,P=0.6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M表达水平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ApoM表达异常,ApoM可能与GDM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但胰岛素和瘦素与ApoM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的比值( S/D)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65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同时期行常规体检的正常孕妇66例为非糖尿病组,用彩超测定37孕周时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比较两组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均值、脐动脉血流S/D值变化情况及其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均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t=4.32,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不同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区间胎儿宫内窘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1、4.11、4.32、4.17、4.53、4.22,均P<0.05),其中以S/D值≥2.71而<2.81以及S/D值≥2.81而<2.91时,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胎儿窘迫率比较差异最为显著(t值分别为4.17、4.53,均P<0.05)。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不同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区间胎儿宫内窘迫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984、0.976,均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总体水平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高于2.71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升高可通过检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预测并早期干预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后内皮素1(ET-1)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60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12例,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48例,分别测定川崎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血浆内皮素1、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分析病例组急性期和恢复期患儿血浆ET-1与血清cTnI变化,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急性期ET-1、cTnl分别为(90.19±3.43)ng/L,(1.35±0.14)μg/L,其恢复期ET-1、cTnl分别为(89.09±2.44)ng/L、(1.12±0.11)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急性期ET-1、cTnI浓度值分别为(64.494±4.78)ng/L、(0.62±0.02)μg/L,恢复期ET-1、cTnI浓度值分别为(50.474±4.49)ng/L、(0.07±0.05)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ET-1与血清cTnI浓度呈正相关(r=0.93,0.96,P〈0.01)。结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儿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相关,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风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网膜素-1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0例中正常产妇100例(对照组),GDM产妇100例(GDM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母体外周血和脐带血血清网膜素-1的水平。结果 GDM组母体外周血和脐带血网膜素-1水平[(8.3±3.8)μg/L、(13.6±6.1)μg/L]均低于对照组[(23.8±11.1)μg/L、(25.5±7.5)μg/L],GDM组母体外周血网膜素-1水平低于脐带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母体外周血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降低,增加血清中网膜素-1水平有望成为防治GDM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过敏性紫癜(AP)急性期血浆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已确诊的儿童急性期紫癜性肾炎(APN)为APN组和无肾损害的AP组各24例。并选同期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夹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法(ELISA)检测3组血浆VCAM-1含量。分析其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APN组、AP组和对照组血浆VCAM-1含量分别为(1741.70±284.83)μg/L、(1299.57±292.84)μg/L和(801.90±282.58)μg/L,3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1,P〈0.01),APN组及AP组高于对照组(q=497.67,939.80,P〈0.01),APN组高于AP组(q=497.67,P〈0.01)。结论儿童急性期AP血浆VCAM-1含量增高,APN比无肾损害的AP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子代体格生长发育以及神经智力生长发育。方法:选取2017—2018年本院就诊的GDM孕妇113例为糖尿病组,身体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分娩的新生儿体孕周、性别、体重、血糖,1年后幼儿体重、身高评估子代体格生长发育,使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估1岁龄幼儿心理发展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展指数(PDI)。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等无差异(P0.05),体质指数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00),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无差异(P0.05),新生儿体重(3721±830g)高于对照组(3484±780g)、血糖水平(3.13±0.49 mmol/L)低于对组组(3.60±0.21 mmol/L)(P=0.026、0.000),1岁龄幼儿身高、体重高于对照组、MDI低于对照组幼儿(P0.05),而PDI两组幼儿无差异(P0.05)。结论:GDM不仅影响孕妇子代体格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子代智力发育,临床应加以重视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胎盘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及巨大儿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生产巨大儿(新生儿体重≥4000 g,12例,GDM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2500 g≤新生儿体重<4000 g,12例,GDM正常儿组)及正常产妇生产巨大儿(12例,巨大儿组)和正常体重儿(12例,正常儿组)胎盘中 bFGF 的含量,比较4组差异。结果以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 GDM正常儿组和正常儿组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4.47±3.73)和(1.64±1.20),GDM正常儿组 bFGF 的表达量升高;以巨大儿组为阴性对照,GDM巨大儿组和巨大儿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1.73±1.61)和(1.11±0.64),GDM巨大儿组 bFGF 表达量升高;以 GDM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GDM正常儿组和 GDM巨大儿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1.36±1.14)和(1.23±1.23),GDM巨大儿组 bFGF 表达量降低;以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正常儿组和巨大儿组bFGF 表达量为(1.64±1.20)和(1.53±1.60),巨大儿 bFGF 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总体正常儿组为阴性对照,总体正常儿组和合并巨大儿组 bFGF 相对表达量为(1.68±1.67)和(1.51±1.71),合并巨大儿组bFGF 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盘中 bFGF 表达量增加;巨大儿时胎盘中 bFGF 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者给予体重管理和饮食运动治疗,评价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健康的改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给予饮食和运动治疗的34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与同期345例正常孕妇(正常孕妇组)的母儿健康改善效果. 结果 34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产科门诊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血糖能控制在正常水平.GDM与正常孕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孕期合理指导GDM孕妇通过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改善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耐量试验结果1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期50g糖筛值异常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试验各点血糖值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在孕24~28周,50g糖筛后,选择结果在7.8~11.1mmol/L的孕妇200例,行OGTT试验,有191例完成了4次抽血。按其数值分成三组:正常(NG)组;糖耐量受损(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结果 (1)GDM占23%,IGT占21.5%,NG占55.5%。(2)三组平均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但GDM组显著增高。(3)三组服糖后各点血糖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服糖后1h、2h血糖呈直线相关性,2h点血糖值增高占93.2%。结论 (1)孕期仅凭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极易漏诊;正常、受损与糖尿病表现出逐渐加重的对糖的不耐受性。(2)糖尿病孕妇空腹血糖与服糖后1h、2h血糖有直线相关性,2h血糖点值增高占93.2%,可否仅凭空腹和2h血糖诊断GDM,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期体质指数(BMI)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孕妇每次产检进行问卷跟踪调查,收集孕产妇的一般人口信息、孕产史、孕期体重(孕早、中、晚三个时期)、血糖值、血压值及分娩期情况,共622份,有效问卷553份,按GDM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组(193份)和GDM组(360份),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BMI及胎儿的影响. 结果 两组年龄、分娩次数和孕前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BMI分别为(22.97±2.29) kg/cm^2、(26.27 ±2.63) kg/cm^2、(28.99 ±3.12) kg/cm^2,均高于正常组;两组剖宫产率和婴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妊娠糖尿病对孕期体重有影响,但未发现对妊娠结局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母体血清和脐血内脂素水平,分析其与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性别、Ponderal指数(PI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6例妊娠期糖尿病和40例正常妊娠孕妇血清和脐血内脂素水平,测定新生儿体重及身高、孕妇体重及身高,计算Ponderal指数及孕妇BMI指数。结果:GDM组新生儿P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母体血清、脐血内脂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GDM组和正常对照组脐血内脂素水平均与新生儿PI指数呈负相关(r=-0.479,P<0.05;r=-0.336,P<0.05)。结论:GDM组母体血清、脐血内脂素水平明显上升,并与新生儿PI指数呈负相关,提示内脂素可能参与了胎儿的宫内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