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方法:对28例脑震荡急性期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同时对12例患者3月后复查。结果:脑震荡患者皮层刺激阈强度增高,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改善;测试过程中患者和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震荡患者急性期大脑皮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兴奋性降低,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单脉冲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电生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袁珊 《西部医学》2017,29(6):881-883
【摘要】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基于经颅磁刺激发展而来的一项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非侵入性地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改变刺激部位及与其存在解剖连接部位的皮层兴奋性。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的刺激技术参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作者采用磁刺激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测定了30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发病初期的脊髓神经根功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兔急性脊髓损伤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ntentials,TMS-MEP)的变化规律,并与脊髓病理变化相比较,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脊髓损伤组)。然后对每组动物分别于麻醉后、暴露脊髓后、伤后5min、30min、1h、6h、1d、3d、7d检测TMS-MEP,对所得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于伤后1d、3d、7d采用后肢的Tarlov分级行运动功能评分。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切取脊髓标本,行HE染色光镜、电镜观察。结果随着脊髓损伤的加重,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在逐渐减小,病理显示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神经细胞损伤数目越多,MEP的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越明显。结论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与脊髓病理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能客观地检测脊髓运动功能,反映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经皮电刺激大脑皮层及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新技术,对40例脑出血与脑梗塞住院患者的中枢运动神经系统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组患者的异常率达95%,异常形式为阻滞、延迟和波幅降低。提示MEP技术可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枢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判别的一项客观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皮层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损伤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4月在我院临床拟诊脊髓损伤的53例患者,经颅对皮层运动区行电刺激多导联描记肢体肌的MEP,测定MEP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53例患者中有35例脊髓MEP异常,其中颈段MEP异常20例,胸、腰段MEP异常15例,其余18例患者脊髓MEP正常。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拇短展肌和胫前肌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MEP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胫前肌ME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MEP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35例中31例(88.57%)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其中28例(90.03%)患者在MEP提示节段发现脊髓病变。结论经颅皮层电刺激MEP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脊髓损伤定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rTMS组加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风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EP、CMCT、NIHSS、FMA、BI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r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华平  余帮龙 《西部医学》2012,24(4):801-802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具有检测和调节大脑皮质活动的作用。现就重复经颅磁刺激基本物理学原理、治疗脑梗塞后运动功能障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康复期采用康复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观察rTMS对肌张力障碍的影响。患者男性,66岁,8个月前从床上跌落,当时即感觉颈部疼痛,四肢活动障碍,躯干及四肢感觉消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脊髓损伤。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C)内固定C3~C6,术后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术后8个月因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要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入院后采用常规康复+rTMS治疗,1次/d、5次/周,共4周。rTMS通过佩戴经颅磁刺激的定位帽进行治疗,刺激运动前区(取80%静息运动阈值,1 Hz,30 min),然后进行步行、平衡本体感觉、肌力训练、协调等训练。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和训练,患者MEP、sEMG、H反射等评估结果上均有改善。我们认为rTMS刺激运动前区改善脊髓损伤后肌张力障碍在此例报道中有效,今后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脊髓病(HM)是慢性肝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常与肝门静脉分流有关(可导致进行性痉挛性下肢轻瘫)且易被忽视。为确定HM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13例与手术或自发性肝门静脉分流相关的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其中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脊髓损伤症状,4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余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对所有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进行测量,其中5例患者在原位肝移植(OLT)前后进行过检查。存在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生理学异常,而7例临床检查正常患者中的4例表现为轻度但明确的MEP异常。OLT后,轻度MEP异常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生理学症状得到改善,而处于疾病晚期(严重MEP异常)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生理学症状却未改善。本研究结果提示,即使在出现HM临床症状之前,MEP研究可反映皮质脊髓通路损伤的程度,并且MEP可为HM的早期诊断和随后立即进行肝移植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s,面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茎乳处的长度约为65mm,依此计算出面神经自脑干至茎乳了孔的传导时间应为1.1~1.3ms,提示面神经MEP的刺激部位在该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进入内听道口前这一段,并可能更靠近脑干端。  相似文献   

12.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miulation,rTMS)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10次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简易的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rTMS有利于脑梗塞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及部分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加速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常规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将每日使用频率提高,该文将从加速经颅磁刺激对常见脑疾病的干预研究以及与常规方案疗效的对比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病人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病人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摘要)研究生沈光莉导师吴雯珠(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昆明650032)关键词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中图分类号R743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46...  相似文献   

15.
Hou Y  Nie L  Liu LH  Shao J  Yuan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773-777
目的 观察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过程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为轻、中、重度脊髓损伤组(脊髓压迫时间分别为5、15、30 min).于麻醉后,暴露脊髓后,伤后5、30 min、1、6、24 h和3、7 d分别检测各组动物SEP、MEP,对所得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于伤后1、3、7 d采用后肢的Tarlov分级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刺激强度是影响TMS-MEP稳定性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100%刺激强度可获得稳定的波形.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SEP、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波幅变化比潜伏期变化更加灵敏.在脊髓恢复过程中,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SEP恢复早于MEP.结论 SEP与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二者结合能客观地反映脊髓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残存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使患者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通过脉冲磁场作用于特定大脑皮层,改变皮质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其疗效与介入时期、作用靶点、刺激模式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概要介绍rTMS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详尽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MEP)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经颅对皮层运动区及脊髓行电刺激多导联描记肢体肌的MEP ,对临床拟诊脊髓病变和非典型、非单纯周围神经损害的 39例患者 ,测定皮层刺激MEP的潜伏期 (Lcor)、脊髓刺激MEP的潜伏期 (Lsp)、中枢传导时间 (CMCT) ,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Lcor、CMCT明显延长 (P <0 .0 0 1) ;Lsp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9例中 34例分别进行了CT、MRI、椎管造影等相关检查 ,其中 30例 (88.2 4 % )在MEP提示的相应节段发现有压迫脊髓的病灶。结论 :MEP对脊髓病变尤其波及运动系统时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简便而准确的电生理学定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母其文 《西部医学》2012,24(4):627-628,632
经颅磁刺激已广泛用于神经、精神、康复及认知领域的研究。实时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Interleav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MS-fMRI),是一种将经颅磁刺激与磁共振功能成像实时结合起来并能让科研人员直接观察到经颅磁刺激大脑实时反应的技术,目前仅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中开展,我们已在中国西部成功开展此技术。本文就其可行性、目前科研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做一简介和述评。  相似文献   

19.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无创伤性的神经刺激技术,临床用于治疗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和阴性症状、帕金森病运动功能和情感障碍、卒中后失语症及抑郁症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脊髓病变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经颅和椎骨的电刺激技术检查19例脊髓病变患者上下肢的MEP反应。结果 对锥体束产生压迫和(或)破坏的病变、可造成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波幅降低。下肢异常比上肢异常明显。异常改变在肢体的分布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结论 MEP可作为脊髓病变的神经电生理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