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所占比重及其吸附金属元素的情况 ,本文采集大气悬浮颗粒物 ,测定其浓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比重 ,用索氏酸提取法分析其吸附 Pb、 Mn、 Cr、 Ni、 Cd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为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1 村料与方法2 0 0 1年 1月 2 1日~ 2 2日在淄川区卫生防疫站内设一条采样点 ,离地面 1.5m高处用 CYQ-0 6型大流量采样器和 DFJ-1型五段分级器配套采集大气悬浮颗粒物。当时气象条件 :晴天 ,风向为北风 ,风力 2~ 3级 ,最高温度 3℃ ,最低温度 -6℃ ,连续采样 2 4h,流量为 0 .57M3/…  相似文献   

2.
冬季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及5种重金属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FJ-1型五段分级器和CYQ-06型大流量采样器,采集冬季太原市一采样点大气悬浮颗粒物,分析颗粒物的浓度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比重,并对颗粒物用索氏酸提取法和模拟肺泡液溶出法处理后,测定其中Pb、Mn、Cr、Ni、Cd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采样点地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特别是小粒径颗粒物的污染,而且其中所含有毒重金属元素可随颗粒物进入人体并部分溶出,其潜在危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南京市某区大气颗粒物上负载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浓度水平,评估分级粒径段颗粒物上负载元素成分特征及风险。方法运用PSW-8型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于2015年11月23日—12月17日采集南京市某区大气颗粒物样品,通过重量法测定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并基于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不同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的浓度,运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重金属及类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南京市某区大气颗粒物(0. 65~1. 1)μm粒径的质量浓度及质量均最高,(0. 43~10)μm全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各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浓度的趋势为:AlPbMnCuCrSrAsNiSeVRbCdBiUCoCsAg。Se、Pb、Ag、As、Bi、Cd、Cs、Rb、Ni、Cu、Cr、Mn和V共13种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分布于2. 1μm以下的颗粒物上,U、Co、Sr和Al 4种元素主要分布在2. 1μm的颗粒物中。U、Cr、Ni、Cu、Pb、As、Ag、Bi和Cd元素在各粒径段中的富集因子均10,其中粒径段越小的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富集因子越高。本研究各元素的非致癌风险1,细粒径段及全粒径段的多种元素致癌风险之和大于1. 00×10-6。结论南京市某区采样期内2. 1μm以下大气颗粒物占比较大,对人群健康影响较大的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在细粒径段的含量较高,细粒径段各元素的富集因子和健康风险更高。应加强大气颗粒物中细粒径颗粒物及其负载污染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北3城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季节变动与粒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北3个不同类型城市的大气悬浮颗粒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沈阳市、抚顺市、铁岭市不同区域各3所小学及附近10户居民(距校址500 m以内)为监测点,分别于2002、2003、2004年每季监测2 w,每次48 h连续采样,重量法测定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粒径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3城市监测点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情况相近。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3城市3年内的冬、春两季都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8~1.54倍;PM10浓度3城市3年内各季节每次日采样测量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07~2.22倍;PM2.5浓度超过美国EPA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3.84~7.76倍。结论采暖期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加重,非采暖期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与沙尘暴过境有关。其中抚顺市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加重与工矿企业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运用DFJ-1型五段分级采样器采集太原市居民区大气颗粒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上4种金属元素Ni、Pb、Cd和Cr的含量,以双核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诱变性。结果显示:太原市居民区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颗粒物越小,所含金属元素量越多,小于1.1μm的颗粒物含金属元素量最多;不同粒径颗粒物提取液均可诱发双核细胞微核增加,尤以1.1μm下颗粒物诱发微核率较强,表明颗粒物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采暖期北京市和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粒径谱以及不同粒径颗粒物水溶性阴、阳离子浓度的差别。方法于2015年11月23日—2015年12月17日在北京市和南京市分别使用PSW-8型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采集大气颗粒物,并采用重量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水溶性阴阳离子的浓度。结果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总浓度高于南京市,且粒径小于2.1μm的颗粒物的质量占总颗粒物的比例均大于63.5%。除了Ca~(2+)的浓度,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F~-、Cl~-、SO_4~(2-)、NO_3~-、Na~+、NH_4~+、K~+和Mg~(2+)的浓度均高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NH_4~+、SO_4~(2-)和NO_3~-的含量较高,主要富集于粒径小于2.1μm的颗粒物中,Mg~(2+)、Ca~(2+)和F~-主要富集于粒径大于2.1μm的颗粒物中。北京市不同粒径颗粒物中NO_3~-和SO_4~(2-)的比值范围为0.75~1.01,南京市为1.20~1.55。结论采暖期两个城市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不同,两个城市水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采暖期北京市不同粒径颗粒物上16种元素的浓度水平、聚集程度和分布特征。方法于2015年采暖期在北京市使用PSW-8型气溶胶粒度分布采样器和石英滤膜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采用重量法测定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浓度,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中16种元素的浓度。结果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及负载的元素浓度均不同,粒径小于2.1μm的颗粒物浓度及其上负载的元素浓度较高。不同元素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富集程度不一致,Pb、Mn和Cu 3种元素在不同粒径单位质量颗粒物中的含量均较高。大气颗粒物中Se、Pb、Cs、Ag、As、Rb、Cd和Bi 8种元素也主要集中在粒径小于2.1μm的颗粒物上,占该元素总浓度的比例均大于60%,而Co、U、V和Sr 4种元素主要集中在粒径大于2.1μm的颗粒物中。结论采暖期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及负载元素浓度较高,不同粒径颗粒物上元素的浓度水平、聚集程度和分布特征有所差异,有必要进一步关注较小粒径颗粒物的人群健康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太原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16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太原市大气环境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富集特征及其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太原市大气环境中多数金属元素在颗粒物中的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工业区和市区的金属元素浓度水平远高于郊区。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2.0μm的细颗粒上。根据富集因子分析表明Pb、Cu、Zn、As、Se等主要来自人为污染,Al、Fe、Ca等主要来自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9.
抚顺大气悬浮颗粒物、PAHs和NPAHs污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抚顺大气悬浮颗粒污染物,特别是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 )、细颗粒物(PM2 5)和超细颗粒物(PM1 0 )、多环芳烃(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PAHs)的浓度、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抚顺市内距同一污染源下风侧不同距离的3所小学为监测点,于2 0 0 2年7月~2 0 0 3年4月每季监测2周,每次4 8h连续采样,重量法测定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粒径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用高压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PAHs、NPAHs的种类与含量。结果 3监测点的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情况相近;TSP在冬、春两季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 2 8~1 .5 4倍;PM10 全年各季节、每次采样测量均超标1. 0 7~2 . 2 2倍;PM2 . 5超美国EPA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3. 84~7 76倍,甚至每次采样测量值几乎都超美国标准的每日最高允许值。冬季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加重。在大气悬浮颗粒物中检出9种PAHs、12种NPAHs ,冬季浓度高于夏季,以苯并(b)荧蒽(BbF)、艹屈(Chr)和荧蒽(Flu)等4苯环的PAHs浓度较高;NPAHs在12月采暖期以2 -硝基荧蒽(2NF)为高,7月非采暖期以2 -硝基芘(2NP)为高,是其它NPAHs的几十到几千倍。PAHs、NPAHs在<2 . 1μm粒径颗粒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6 7. 2 3% ,79 .73%。结论 抚顺大气悬浮颗粒物、多环芳烃和硝基多环  相似文献   

10.
大气颗粒物致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颗粒物(PM)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按其粒径的不同可分为PM10、PM2.5、PM0.1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气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总结了部分相关研究,归纳总结PM致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自由基与氧化损伤,系统炎症以及转录因子、炎症相关因子的激活,对心肌离子通道的影响,细胞钙稳态破坏,自主神经的影响等。从而为PM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大气悬浮颗粒物及PAHs、NPAHs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沈阳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及其多环芳烃(PAHs)、硝基多环芳烃(NPAHs)的浓度、分布及季节变化情况。分析其健康效应。方法 选择沈阳市内机动车交通量有差别的3所小学校,于夏季非采暖期和冬季采暖期各监测1周,每天连续24h样。分别测定样品中PAHs、NPAHs种类与含量。结果 测定的10种PAHs主要以4个苯环的多环芳烃为主,即:Chr(Qu)、13aA(苯并a蒽)、Pyr(芘)、Flu(荧蒽);测定11种NPAHs主要以2NP(夏季)、2-NF(冬季)为主,其中粒径在2.1μm以下的分别占71%,67%。夏季非采暖期以粒径0.7μm和5μm的粒子为主,冬季采暖期在机动车流量较低地区PAHs、NPAHs浓度大幅度升高,并以粒径2.1~7.0μm的颗粒物为主。结论 沈阳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及PAHs、NPAHs主要来源于冬季燃煤等污染,应进一步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大气颗粒有机提取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为研究呼吸系统疾病与肿瘤的环境病因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FJ-1型5段分级采样器采集太原市某居民区的大气颗粒物,并分别用二氯甲烷、丙酮、甲醇索氏提取器提取不同粒径的有机提取物,再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25、50、100和200μg/ml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对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大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加。除粒径≥7.0μm和3.3~7.0μm的颗粒物最低剂量组(25μg/ml)彗星尾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他粒径(<3.3μm)颗粒物各剂量组彗星尾长与对照组比较,增高均有显著性(P<0.01),并且随着粒径减小,DNA拖尾越长,损伤越严重。结论大气颗粒有机提取物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的断裂,并且粒径越小其引起DNA损伤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3.
空气中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颗粒物(SPM)作为载体表面吸附着大量致癌物,苯并(a)芘(BaP)就是其中强致癌物之一。SPM粒径愈小,吸入呼吸道部位愈深,对人危害愈大。分析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中BaP含量,不能获得这种化合物在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上分布的信息。因此,我们用串级冲击式大流量采样器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百分比。方法采用CD-III型大流量冲击式采样器在重度污染区(A区)、中度污染区(B区)和相对清洁区(C区)。三个研究区分别采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大气分级颗粒物样品,用重量法求出不同动力学粒径颗粒物的浓度分布。结果颗粒物污染水平A区>B区>C区;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可吸入颗粒物(≤10μm)分别占总悬浮颗粒物的81%~86%和75%~78%;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颗粒物质量中值直径(MMD)分别为0.45~0.62μm和1.6~2.2μm。结论同一研究区域采暖期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且A区、B区明显高于C区;颗粒物浓度主要集中在对人体危害较大的0.5~5μm范围内;理论计算结果显示,太原市采暖期在成年人支气管和肺泡部位沉积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标准值状态下颗粒物沉积量的1.9~5.7和1.9~4.4倍。  相似文献   

15.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来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引起的环境空气污染受到广泛的关注.颗粒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不同时间、空间和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成分分析和健康效应等方面.该文针对颗粒物中的重金属成分,从其含量水平、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和来源分析上进行综述,总结目前对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该领域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上海、武汉、太原、淄博等市采集了大气中不同粒径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IP),获得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分布图、不同季节的浓度变化曲线、TSP及IP中10种无机元素、10种PAH的浓度,为研究颗粒物污染对健康影响、制定卫生标准、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宜昌城区大气颗粒物(PM_(2.5))中11种金属元素所致慢性健康风险,为人群健康防护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2018年5月—2019年4月宜昌城区大气颗粒物中V、Cr、Mn、Co、Ni、As、Cd、Pb、Cu、Zn和Se的浓度,并应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风险评估法计算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结果单一金属元素质量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ZnPbMnCuAsSeNiCrVCdCo,非致癌风险值(HQ)和风险指数(HI)值均1.00,致癌风险由大到小的趋势为CdAsCrPb。成人冬季Cd元素的CR值、春季和冬季4种元素的R值均1.00×10~(-6),儿童冬季4种元素的R值1.00×10~(-6)。结论宜昌城区大气PM_(2.5)中11种金属元素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当加强敏感人群和污染天气的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18.
关于悬浮于大气中有毒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污染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成分为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及有毒金属。通过测量印度孟买不同地区大气环境中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及有毒金属的浓度,研究其变化趋势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其浓度变化与季节有关,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提出了控制可吸入悬浮颗 粒物及有毒金属浓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气颗粒物对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气中粗、细颗粒物对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探讨颗粒物的遗传毒性。方法用DFJ-2型分段采样器采集太原市某居民区大气中≤2.5μm和2.5~10μm的颗粒物,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二氯甲烷、丙酮和甲醇提取颗粒物中的有机物,用1∶1硝酸提取颗粒物中的金属元素,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颗粒物中金属元素Pb、Ni、Cd和Cr的含量,以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检测颗粒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该居民区大气颗粒物浓度较高,达到0.7919mg/m3,超过国家标准4.28倍,细颗粒物占43.31%;细颗粒物比粗颗粒物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大气中粗、细颗粒物均可诱发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P<0.05和P<0.01),尤其是细颗粒物诱发微核率增加更为明显,随染毒剂量增加,人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大气颗粒物有一定遗传毒性,而细颗粒物的遗传毒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致突变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五段分级采样器采集太原市三个功能分区空气中颗粒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粒径颗粒物上五种PAH的含量,用SCE试验观察不同粒径颗粒物致突变性,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大气颗粒物五种PAH(Bei、芘、苯并(a)蒽、苯并(a)芘Qu)浓度均很高,工业区明显高于住宅区及郊区(P<0.01),BaP含量分别超标158、62、52倍,60~70%PAH富集在粒径≤2μm颗粒上。颗粒物粒径愈小,致突变性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