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组利用组织磁敏感性不同而成像的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T2技术。它是一种长回波时间(TE)三个方向上均有流动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与传统T2加权序列比较,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的特点。在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本文就SWI基本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一、磁敏感加权成像基本原理SWI包括相位图像和幅度图像,二者可以分别加以分析,也可以经后处理进行图像融合。顺磁性物质在脑组织中沉积会导致组织的磁性产生变化,由于磁敏感度的差异,会产生亚体素的磁场不均匀,使处于不同位置的质子的自旋频率不一致,在回波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自旋频率不同的质子间将形成相位差。这样,有不同磁敏感度的组织在SWI相位图上可以被区别出来。SWI再通过以下图像处理方法把原始相位图与磁矩图融合产生一个新的磁矩图,以增加磁矩图的对比和增加组织间的磁敏感度差异,使对磁敏感效应的敏感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经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于发病2 d内及2周后分别进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并进行血肿分期及对各序列的病灶显示率、微出血灶的分布和出血量评估.结果 在12例脑出血患者中,共发现33处出血灶.SWI、T,WI、T<,2>WI、Flair序列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SWI发现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1例,T1WI发现病灶17例,T2WI发现病灶18例,常规MRI扫描序列呈点状或条形流空信号,且只可显示大部分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部分扩张的髓静脉,SWI可以清晰的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及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结论 SWI较常规MRI扫描序列对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显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测量帕金森病黑质铁沉积面积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PD患者脑铁沉积面积测量中的初步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自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头颅MR检查的原发性PD患者30例,设为患者组,另设同期健康体检及正常志愿者19例为对照组。对2组成员行头颅SWI序列扫描。其中患者组成员再根据Hoehn-Yahr分级分为I~Ⅱ级组(19例),Ⅲ~Ⅳ级组(11例);根据病程分为≤5年组(8例)及>5年组(22例),分别测量不同级别及病程的2组患者黑质铁沉积面积。 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成员黑质铁沉积面积分别为(380.6±63.6) pixel和(507.6±97.6)pix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I~Ⅱ级与Ⅲ~Ⅳ级PD患者、≤5年和>5年PD患者之间黑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WI对铁沉积非常敏感,可以通过测量黑质铁沉积面积客观评价PD患者脑铁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前后静脉低信号及微出血情况,观察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及安全性,以指导个性化溶栓治疗.方法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多模磁共振检查,根据 SWI 检测结果分为静脉对称组和静脉不对称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复查多模磁共振.观察对比两组间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静脉对称组17例,静脉不对称组43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h 及24 h 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1.9±3.8),(7.3±4.5),(7.1±5.2)分和(12.4±4.2),(8.2±4.3),(7.9±4.8)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0 d死亡率均为0.静脉对称组微出血灶数目、微出血级别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于静脉不对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90 d 神经功能改善率为分别为70.2%和58.1%,静脉对称组预后优于静脉不对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WI 静脉低信号可以作为评价低灌注程度、溶栓预后效果及溶栓后出血的指标,指导个体化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3~15分)的临床资料。患者伤后1周内给予头部CT、MRI及SWI检查,结合CT及相位图排除气体、血管和颅底伪影后,SWI图上的低信号为脑内挫伤出血灶。分别记录MRI常规序列和SWI探查到的病灶数目、发生部位,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SWI对脑外伤微小挫伤出血灶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CT及MRI普通序列扫描,特别是在伤后出现晕厥昏迷史或持续性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结论 SWI比常规CT及MRI对MTBI患者脑内微小挫伤及出血灶的检出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客观的诊断价值,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陶永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20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分别行MRI常规序列扫描以及SWI序列扫描,对检出CMBs阳性例数、脑微出血灶位置分布情况、脑微出血灶数量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通过SWI检测均显示出磁敏感效应,SWI主要表现为条状、点状以及类圆形等,检出率为100%;86例常规序列检出CMBs阳性,检出率为76.5%,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90例患者中通过T1WI序列扫描表示病灶显示不明显,通过T2WI序列扫描共检出232个低信号灶。SWI序列共检出1 392个低信号灶。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在现阶段的临床应用中可检出脑微出血的最佳序列,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液体反转恢复(FLAIR)序列、梯度回波T2*加权像(GRE-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上经症状、体征、CT或腰穿确诊为SAH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距发病的时间,将50例SAH患者分为急性期SAH组(≤4 d)和亚急性、慢性期SAH组(>4 d)[1],分析比较MRI的FLAIR、GRE-T2* WI、PdWI不同序列、序列组合和CT对SAH的检出率及其诊断价值,探讨MRI诊断SAH的最佳序列组合.结果 (1)急性期SAH组:26例患者经头颅CT、MRI的FLAIR、GRE-T2* WI、PdWI各序列均诊断为SAH,检出率均达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亚急性、慢性期SAH组:24例患者头颅MRI的FLAIR、GRE-T2* WI、PdWI序列检出率均为100%,头颅Cr检出率为62.5%,经统计学分析表明磁共振FLAIR、GRE-T2* WI、PdWI不同序列、序列组合对亚急性、慢性期SAH的诊断优于CT;(3)不典型SAH:其中1例亚急性期SAH患者(发病8d)临床表现不典型,入院当天查头颅CT误诊为脑梗死,于入院第2天行头颅MRI检查明确为少量SAH患者,DWI上显示了少量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所致的急性梗死灶;(4)对MRI诊断SAH进行了序列优化,选用FLAIR和GRE-T2*WI序列组合.结论 (1)磁共振FLAIR、GRE-T2* WI、PdWI各序列、序列组合和CT对急性期SAH均有较高的敏感性;(2)磁共振FLAIR、GRE-T2* WI、PdWI各序列、序列组合对亚急性、慢性期和不典型SAH的诊断明显优于CT,弥补了CT的不足;(3)磁共振FLAIR、GRE-T2*WI是诊断SAH的最佳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对不同时期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敏感性,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及其相位值(PV)测定对CVST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系统,对30例患者进行轴位T1WI、T2WI、T2*WI、SWI及MRV序列检查,其中20例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不同序列静脉窦血栓的信号特点,定量测量静脉窦血栓的PV值变化,并比较不同序列对不同时期CVST检出的敏感性。结果正常静脉窦PV值为+0.136±0.022,SWI呈高信号。急性期(≤5d)静脉窦血栓PV值为-0.642±0.024,S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6~15d)静脉窦血栓PV值为+0.146±0.021,SWI呈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慢性期(≥16d)静脉窦血栓PV值为-0.842±0.015,SWI呈低信号。静脉窦血栓PV值与正常静脉窦P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静脉窦血栓P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对急性期和慢性期(97.20%,92.30%)静脉窦血栓的检出率高于T1WI(63.80%,38.40%)和T2WI(0.00%,30.70%)序列,对亚急性静脉窦血栓(48.00%)的检出率低于T1WI(100%)和T2WI(72.00%)序列。SWI和T2*WI对静脉窦血栓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对急、慢性期CVST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PV值测定能够为CVST的诊断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2D-TOF法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例CVST患者进行2D-TOP法MRV检查,并与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多发性CVST,最常累及上矢状窦和横窦。在MRV上CVST的直接征像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不显影、狭窄或再通后的模糊影,间接征像为病变以远侧枝血管形成、深部静脉明显扩张或其他引流静脉显现。本组MRV结果与DSA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在血管变异的鉴别及对血栓的动态观察上要优于DSA。结论 MRV可替代DSA作为CVST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5例癫(癎)发作,出现发热、视盘水肿、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各为3例.9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增高,但常规生化均正常.影像学检查:8例行头颅CT检查,但均未能明确诊断;9例头颅MRI检查,早期显示受累静脉窦内及相关脑区斑片状、条索状长T1、长T2信号影;MRV检查示受累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慢性期MRI表现为T1、T2均为稍高信号条索状影;MRV示静脉窦显影,未完全再通时显示轮廓欠清.结论 CVST常见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常规生化异常;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特征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不规则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特征并探讨继发脑实质病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57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分析患者MRI表现特征,并对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男22例,女35例,年龄15~72岁(平均35岁)。临床症状头痛29例,癫痫发作11例,感觉变化8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9例;头颅MRI示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上矢状窦9例,横窦2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其中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44例。静脉窦血栓伴发脑实质病变36例,其中出血性静脉梗死20例,非出血性静脉梗死12例,脑实质内出血4例。对伴和不伴脑实质病变2组患者的对比分析显示,伴脑实质病变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伴脑实质病变组癫痫、感觉异常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伴脑实质病变组直窦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P<0.05)。结论MRI可清楚显示CVST的直接及间接征象,通过分析CVST患者的临床和静脉窦血栓表现特征还可帮助预测严重的脑实质病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患者中,男41例(33.3%),女82例(66.7%),中青年患者73例(59.35%);临床表现:头痛92例(74.8%),视物模糊30例(24.4%)。D-二聚体检查92例,68例(73.9%)升高;腰穿检查80例,颅内压增高66例(82.5%);头颅CT平扫示,静脉窦条状带高密度影13例(26%);头颅MRI平扫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及密度改变71例(71%);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示,106例(96.4%)血栓部位血流消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3例,均可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抗凝治疗后,痊愈62例(50.4%),好转57例(46.3%),死亡4例(3.3%)。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中青年多发,以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头颅MRI及MRV检查有助于诊断,积极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8例(28.6%),女20例(71.4%);急性起病18例(64.3%),亚急性起病8例(28.6%),慢性起病2例(7.1%).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22例,发热伴视物模糊3例,发热伴精神异常2例,癫痫发作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16例(57.1%),大脑皮质刺激症状5例(17.9%),运动功能障碍3例(10.7%),眼部症状6例(21.4%).白细胞增高6例,淋巴细胞增高2例;C反应蛋白升高3例,血沉升高2例;凝血酶原时间缩短2例,D-二聚体升高4例.颅内压升高11例;CSF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异常4例.头颅CT平扫示条带征13例,头颅MRI平扫示实三角征14例,增强示空三角征7例,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抗凝治疗,痊愈23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女性多见,主要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恶心、呕吐,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特点为直接征像及间接征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24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揭示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24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因、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影像学特点作为重点讨论部分,包括MRI、MRV和DSA表现.结果 24例CVST患者中16例的病因分别为凝血机制异常(33.3%)、产褥期(12.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3%)、雌激素水平异常(4.2%)、贫血(4.2%)、肿瘤(4.2%),另8例病因不明;24例患者起病症状包括:头痛、复视、抽搐发作、肢体无力和视力障碍.体征包括:视乳头水肿、偏瘫、脑膜刺激征和意识障碍.影像学特点:MRI 18例有异常改变,其中12例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节段性流空消失,代之以短T1长T2信号;MRV 23例相应静脉窦不同程度显影缺失.DSA检查,每例患者均见一处或多处静脉窦狭窄、充盈缺损和显影不良.结论 CVST多数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颅压升高,影像学窦腔或浅静脉有异常,临床应想到CVST,确诊需要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Rufa A Cerase A Monti L Dotti MT Giorgio A Sicurelli F Federico A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07,260(1-2):293-295
Acquired or hereditary prothrombotic risk factors may lead to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particularly when other predisposing factors coexist. A 57-year-old man experienced right le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severe thrombosis of the haemorrhoid plexus and CVST over a 12-month period during which he was taking sildenafil regularly twice a week. Sildenafil is a phosphodiesterase 5 (PDE5)-inhibitor used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ED). A slight reduction in antithrombin III and free protein S levels was demonstrated. After suspension of sildenafil and six months on oral anticoagulants, clinical improvement was obtained. Recurrent venous thrombosis, including CVST, may complicate prolonged treatment with PDE5-inhibitors in subjects at risk. Periodic monitoring of clotting factors is recommended in these subjec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6-01我院经头CT、MRV及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6例CVST患者,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腰椎穿刺结果、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病因有产褥期、妊娠期、长期服避孕药、重度脱水、肺癌、血液病、肥胖、自身免疫性疾病,另有病因不明者。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偏瘫、发热及复视、视力下降。脑脊液检查示颅压增高、蛋白轻度增高,头CT示弥漫性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空三角症、静脉性梗死致出血及未见异常。结论 CVST的临床症状多样化,确诊需影像学检查,积极治疗预后好,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脱水降颅压、降纤、抗凝及原发病的治疗和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