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抑制MDC1基因的蛋白表达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观察裸鼠肿瘤病理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方法 根据MDC1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有效的干扰序列和阴性对照序列,并与载体pSIH1-H1-copGFP形成重组质粒,RT-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MD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筛选出阴性转染组(ECA109-N)、MDC1转染组(ECA109-M)细胞,将其接种裸鼠分为ECA109-M、ECA109-N、ECA109组,上述各组又分为60Coγ射线照射组和未照射组。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照射后体积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HK1、CHK2、CHK2T68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裸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多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成功构建pMDC1-shRNA质粒并转染ECA109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ECA109-M。所有接种裸鼠均成活并在接种后1周左右可见裸鼠爪下形成移植瘤,各组之间肿瘤大小相近(P>0.05)。15 Gy照射后单纯照射组和空载照射组裸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慢于未照射组(P<0.05),其中MDC1转染联合照射组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肿瘤相对生长速率降低(P<0.05),生长抑制率升高(P<0.05)。MDC1转染联合照射组q值为1.36。MDC1转染联合照射组裸鼠体内CHK1和CHK2的蛋白表达水平相近(P>0.05),但CHK2T68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细胞比例也相近(P>0.05)。结论 RNA干扰降低MDC1蛋白表达后可有效增强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表现为抑制了60Coγ射线照射后裸鼠移植瘤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沉默食管癌ECA109细胞RNF2基因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36只BALB/c/nu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照射组、空载组、空载+照射组、沉默RNF2组、沉默RNF2+照射组,于裸鼠皮下接种ECA109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X线照射3Gy5次。自接种后第14天开始每2~3d测量1次瘤最大径(a)和最短径(b),记录成瘤时间并按公式计算瘤体积(ab2/2),绘制生长曲线。自首次照射24h后每组处死3只,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瘤组织中RNF2 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剩余瘤照射后生长情况和体积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分别采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瘤组织中Bcl-2、Bax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空载组瘤生长速度最快,沉默RNF2后生长速度减慢,沉默RNF2+照射组瘤生长速度最慢(P<0.05)。照射后各组凋亡水平均明显高于照射前(P<0.05),照射前、照射后RNF2沉默组凋亡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空载组(P<0.05)。照射前RNF2沉默组细胞中RN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空载组(P<0.05),照射后这种趋势更明显。与对照组、空载组相比,照射前、照射后RNF2沉默组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上调(P<0.05)。结论 体内研究显示沉默RNF2基因有效增加了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放射敏感性,这与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沉默食管癌细胞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UHRF1)基因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 20只雌性裸鼠随机分为 4组:空载组(NC)、空载+照射组(NC+IR)、沉默UHRF1组(shUHRF1)、沉默UHRF1+照射组(shUHRF1+IR),每组5只,于裸鼠皮下接种Eca109食管癌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22天(肿瘤直径8 mm左右)开始给予放射线照射,1次2 Gy,共5次,每3 d测量1次移植瘤的最大径(a)和最短径(b),计算肿瘤体积(ab2/2),2周后处死裸鼠称量瘤体质量;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UHRF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shUHRF1组、NC+IR 组以及shUHRF1+IR组中肿瘤体积的增加率均小于NC组(P<0.05),其中shUHRF1+IR组较shUHRF1组、NC+IR组更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组UHRF1蛋白的表达均较NC组下降,其中shUHRF+IR组 UHRF1蛋白表达量下降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5);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肿瘤组织内均可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中shUHRF1+IR 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NC组相比,shUHRF1组、NC+IR组、shUHRF1+IR 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AKT、p-mTOR的蛋白表达下降,其中shUHRF1+IR 组PTEN提高水平,p-AKT、p-mTOR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shUHRF1组及NC+IR组(P<0.05)。结论:沉默UHRF1基因可以增加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激酶B1(LKB1)对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空载质粒(pEGFP-Ctrl)、照射+空载质粒(IR+pEGFP-Ctrl)、过表达LKB1质粒(pEGFP-LKB1)、照射+过表达LKB1质粒(IR+pEGFP-LKB1)处理;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及放射增敏比;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记技术检测各组瘤组织中LKB1表达情况,分析LKB1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相较于pEGFP-Ctrl组,IR+pEGFP-Ctrl组、pEGFP-LKB1组和IR+pEGFP-LKB1组的肿瘤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瘤率分别为31.30%、14.78%和43.48%,其中IR+pEGFP-LKB1组较其他组最为明显。IR+pEGFP-LKB1组LKB1的放射增敏系数为1.18。转染pEGFP-LKB1组的LKB1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记水平上表达增高,其余组未见LKB1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LKB1具有增强肺癌H46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放射敏感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向调控时钟基因Bmal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1)对鼻咽癌CNE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慢病毒感染方法,构建Bmal1基因CNE1OE(过表达组)、CNE1OENC(过表达对照组)、CNE1sh3(低表达组)、CNE1shNC(低表达对照组)4株细胞,Western blot验证各组细胞Bmal1蛋白表达情况;4株细胞分别皮下注射相应的4组裸鼠,移植瘤生长后测量其体积;给予6-MeV电子线15 Gy照射裸鼠移植瘤,观察放疗后各组移植瘤体积变化情况。剥离移植瘤,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mal1、P53、P2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各自对照组对比,CNE1OE组Bmal1蛋白过表达,CNE1sh3组Bmal1蛋白低表达,表明细胞转染成功。成功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CNE1OE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CNE1OENC组,CNE1sh3组体积明显大于CNE1shNC组(P<0.05)。放疗后,CNE1OE、CNE1OENC、CNE1shNC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缩小(P<0.05),其中CNE1OE组缩小最明显。CNE1sh3组放疗前后自身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al1基因、P53及P2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在CNE1OE组明显高于CNE1OENC组(P<0.05),CNE1sh3组则明显低于CNE1shNC组(P<0.05)。结论:Bmal1基因过表达能抑制鼻咽癌CNE1裸鼠移植瘤生长,增强其放疗敏感性,可能与P53、P21蛋白上调相关;敲低则促进移植瘤生长,导致其辐射抗拒,可能与P53、P21蛋白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食管癌细胞ECA109中MDC1基因表达, 观察照射后细胞周期和放射敏感性变化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针对MDC1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有效干扰序列和阴性对照序列, 与载体pSIH1-H1-copGFP形成重组质粒, RT-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MDC1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蛋白印迹法检测CHK1、CHK2蛋白表达,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内MDC1斑点数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别。结果 成功构建pMDC1-shRNA质粒并感染ECA109细胞, 获得稳定转染细胞ECA109M。ECA109M细胞MDC1mR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ECA109N、ECA109细胞(P=0.032、P=0.041)。5 Gy照射后ECA109M细胞G2+M期比例低于ECA109N、ECA109(P=0.026)。5 Gy照射后ECA109、ECA109N、ECA109M细胞中CHK1和CHK2蛋白表达相近(P=0.345和P=0.451), ECA109M细胞CHK2T68蛋白表达低于ECA109、ECA109N细胞(P=0.012)。ECA109细胞D0值为3.06 Gy, SF2值为0.91;ECA109N、ECA109M细胞的D0值分别为2.90、1.88 Gy;SF2值分别为0.89、0.84(P=0.021;P=0.037)。结论 RNA干扰降低MDC1蛋白表达后可以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 解除细胞周期阻滞, 增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沉默丙酮酸激酶M2型(PKM2)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及移植瘤的放射协同作用,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 将PKM2基因干扰质粒pshRNA-PKM2稳定转染至A549细胞,同时设立空载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pshRNA-PKM2的沉默效率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移植瘤生长延迟法检测沉默PKM2后对A549细胞、移植瘤放射增敏效应,透射电镜观察A549细胞及移植瘤自噬形成,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PKM2的表达水平。行Student′s t检验组间差异,裸鼠体重及移植瘤体积采用连续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转染pshRNA-PKM2的A549稳定细胞株。pshRNA-PKM2组可显著下调细胞和移植瘤PKM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01、0.000),对A549细胞的SER为1.47,移植瘤的SER为2.00。干扰PKM2可增加放射所诱导的自噬形成并增加LC3-Ⅱ/Ⅰ的比值(P=0.0001)。结论 沉默PKM2调节自噬可能提高A549细胞及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其有望成为NSCLC有效放射增敏靶点,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8.
唐秋  郭勇  胡巧英 《中国肿瘤》2013,22(9):737-742
[目的]探讨紫龙金对鼻咽癌细胞系裸小鼠移植瘤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CNE-Ⅰ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空白对照组、紫龙金组、单纯照射组和紫龙金加照射组肿瘤体积变化,并计算抑瘤率和放射增敏比(SER);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16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结果]紫龙金加照射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SER(E/O)为2.45,提示紫龙金有放疗增敏效果.免疫组化分析法和RT-PCR显示,紫龙金组和紫龙金加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照射组相比,p16蛋白和p16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cyclinD1蛋白和cyclindl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紫龙金对鼻咽癌细胞系CNE-Ⅰ裸小鼠移植瘤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作用机制可能与p16表达上调、cylinD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敏感性鼻咽癌移植瘤中Annexin A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不同放射敏感性鼻咽癌细胞CNE-2R和CNE-2分别注射到裸鼠后肢皮下成瘤。成瘤后以X射线分次照射16Gy,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倍增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Annexin A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未受照射CNE-2R和CNE-2移植瘤倍增时间分别为4.8和3.9d,受照射CNE-2R和CNE-2移植瘤倍增时间分别为6.2和17.1d。未受照射CNE-2R移植瘤组织Annexin A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未受照射CNE-2移植瘤组织,MOD值分别为0.035±0.012和0.062±0.009,P=0.000;受照射CNE-2R移植瘤组织明显低于受照射CNE-2移植瘤组织,MOD值分别为0.029±0.007和0.051±0.009,P=0.000。未受照射CNE-2R移植瘤组织Nm23-H1蛋白明显高于未受照射CNE-2移植瘤组织,MOD值分别为0.056±0.007和0.043±0.007,P=0.022;受照射CNE-2R移植瘤组织明显高于受照射CNE-2移植瘤组织,MOD值分别为0.079±0.009和0.046±0.007,P=0.000。结论:CNE-2R移植瘤组织Annexin A3蛋白明显低于CNE-2移植瘤组织,受照射CNE-2R移植瘤组织Nm23-H1蛋白明显高于受照射CNE-2移植瘤组织,与体外实验结论一致,提示与鼻咽癌放射抗拒有关,可作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0.
Zhu SC  Wang YX  Li R  Han C  Qiu R  Shen WB 《癌症》2007,26(2):127-131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照射后常表现为细胞周期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细胞周期监测点激酶CHK1和CHK2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转染食管癌细胞,观察对其蛋白表达以及60Co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并构建质粒连接的CHK1和CHK2 shRNA,分别提取质粒DNA并采用脂质体转染TE13细胞并传代;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HK1和CHK2蛋白和muRNA表达、以及5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5 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结果:采用CHK1和CHK2 shRNA转染TE13细胞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单纯5 Gy γ射线照射后24 h,TE13细胞G2/M期比例由未照射组的32.17%增至6147%;shRNA转染的TE13细胞在5 Gy γ射线照射后24 h,C2/M期比例由单纯照射组的61 47%降至28.13%(CHK1)和42.80%(CHK2),P<0.05.5 Gy γ射线、CHK1 shRNA力5 Gy γ射线、以及CHK2 shRNA力5 Gy γ射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7.0%、13.0%和21.0%.shRNA转染的子一代TE13细胞在转染后120 h,对CHK1和CHK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已基本消失:转染120 h后以5 Gy γ射线照射24 h,CHK1或CHK2 shRNA转染组G2/M期比例高于单纯照射组,P<0.05;至转染后144 h和5 Gy γ射线照射后48 h,转染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G2/M期比例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质粒连接的人CHK1和CHK2 shRNA转染TE13细胞后,可以明显抑制其mRNA和蛋白表达并消除照射后G2/M期阻滞,增加放射敏感性;提示TE13细胞γ射线照射后G2/M期检测点可能受CHK1和CHK2激酶双重调节,但以CHK1为主.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53BP1在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体细胞的正常生长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在DNA损伤发生后被激活,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食管癌细胞ECA109细胞53BP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周期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针对53BP1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有效的干扰序列(siRNAl、siRNA2和siRNA3)和阴性对照序列,与载体pSIH1-H1-copGFP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瞬时转染细胞,实时PCR(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53BP1的表达,筛选有效干扰序列,与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命名为ECA109/B,转染空载体组命名为ECA109/N。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53BP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A干扰53BP1基因对ECA10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53BP1-shRNA质粒,3对干扰序列对人53BP1基因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尤以siRNA1组效果最明显,取干扰效果最好的siRNA1,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共同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液,感染ECA10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ECA109/B,53BP1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亦低于对照组;MTT结果表明53BP1低表达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5 Gy射线照射后,ECA109/B的G2/M期比例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ECA109、ECA109/N、ECA109/B细胞的D0值分别为3.06、2.90和2.07 Gy;SF2值分别为0.91、0.89和0.79;Dq值分别为1.59、1.47和1.21,可见ECA109/N、ECA109放射敏感性未见明显差异,而ECA109/B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高于ECA109/N、ECA109。结论: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中53BP1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ECA10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石蒜碱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细胞计数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法分析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 1,G3B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水平。敲低或过表达G3BP1,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抑制率以及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验证石蒜碱对裸鼠体内瘤体的瘤重、瘤体积及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的影响。结果:2~64 μmol/L石蒜碱抑制ECA109细胞增殖,石蒜碱48 h IC50为(16.21±2.35)μmol/L。4、8、16 μmol/L的石蒜碱能下调G3BP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的水平。敲低G3BP1的表达能明显提高石蒜碱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促进石蒜碱降低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P<0.05);上调G3BP的表达能明显下调石蒜碱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制石蒜碱降低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P<0.05)。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5、50、100 mg/kg石蒜碱能降低瘤体体积、瘤体质量,下调瘤体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P<0.05)。结论:石蒜碱能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对裸鼠体内ECA109细胞移植瘤抑瘤效果明显,其机制与调控G3BP1/TGF-β/Smad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吉非替尼)在人肺腺癌移植瘤中有无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用人肺腺癌细胞A549建立移植瘤裸鼠模型,分别隔天测苗肿瘤在对照、单纯照射、单纯药物(吉非蒋尼)、照射+药物作用下(6只/组)的直径.描绘肿瘤生长曲线,计算局部肿瘤生艮抑制率、肿瘤牛长延缓时问和再牛长延缓时间.照射为5 Gy/次,1次/d,连续3 d.吉非替尼为罐胃100ms/kg,1次/d,连续14 d.结果 单纯照射、单纯吉非替尼、照射+吉非替尼的肿瘤牛长抑制率分别为22.7%、12.4%与38.2%(F=25.75,P=0.000);肿瘤生长延缓时间分别为6.0、7.8、21.6 d(F=70.49,P=0.000).照射+古非替尼、单纯照射的再牛长延缓时间分别为23.4、10.2 d(F=174.24,P=0.000).肿瘤牛长延缓的增敏比为1.5,冉生长延缓的增敏比为1.7.结论 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小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标本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放化疗后预后生存的关系以及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90例, 取其内镜活检组织标本,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GB1蛋白表达水平, 以细胞核染色阳性细胞比例50%为界, 分为高表达组(48例)和低表达组(42例), 并对其生存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构建HMGB1低表达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 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 放射线照射后记录肿瘤体积变化和重量, 检测凋亡水平。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HMGB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肿瘤最长径、T分期、远处转移显著相关(χ2=9.663、5.625、4.068、7.146, P值均<0.05), 并且HMGB1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S)(χ2=4.826, P=0.028)、无进展生存(PFS)(χ2=4.390, P=0.036)均优于高表达患者。进一步对HMGB1高表达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放化联合治疗、照射剂量对患者O...  相似文献   

15.
逆转录病毒介导p53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类野生型p53(wt p53)基因对人食管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外源性wt p53基因导入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通过体外及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转入基因的表达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p53在转染细胞ECA109/p53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wt p53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能使ECA109细胞的生长速率减低,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下降,G0 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降低,凋亡指数升高,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能够抑制人食管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0Co照射后体外培养的食管癌细胞株TE-13和ECA109细胞中MDC1和53BP1蛋白 表达、ECA109细胞核内MDC1和53BP1斑点数量的变化,探讨放射线对食管癌细胞中相关蛋白表 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照射后细胞中MDC1和53BP1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放射线照射后食管癌细胞ECA109中MDC1和53BP1细胞核内斑点数量的变化。结果:0、1、2 、5、10 Gy照射后1、2、24 h,TE-13和ECA109细胞MDC1和53BP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P>0.05);细胞接受不同剂量放射线照射后1 h,MDC1和53BP1核内斑点的数量呈现明显剂量 依赖性,与对照组(0Gy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4Gy放射线照射 后30 min(MDC1)~1 h(53BP1)细胞核内斑点的数量最多,分别为26.3和36.7个,其后斑点 的数量逐渐下降,与对照组(0Gy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 放射线照射未发现食管癌细胞中MDC1和53BP1蛋白表达发生明显变化,但两种蛋白在细胞核内 斑点的数量与剂量和照射后时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抑癌基因p53对人胃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评价野生型抑癌基因(正常)p53对人胃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控制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4Gy照射后8和24小时4种不同p53状态的人胃癌细胞系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反应。以4Gy细胞存活份数和10Gy照射后的肿瘤生长曲线比较4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照射4Gy后8小时和24小时的p53正常的BGC823细胞出现强烈的G1期阻滞(分别占原细胞总数的67.9%和61.1%),比无照射的该细胞G1期比例有显著的增高(P<0.05),并出现明显的预示凋亡的亚G1峰(SubG1),凋亡细胞比例分别达13.0%和15.3%;同样条件下其他3种p53异常的细胞G1期比例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都没有出现亚G1峰,凋亡细胞比例均为0.0%。p53正常的BGC823细胞4Gy的存活份数明显低于其它3种细胞(P<0.05);且细胞移植肿瘤10Gy照射后比其它3种的生长受到更明显抑制(P<0.05)。结论以上的结果证实了野生型p53基因促进了照射后肿瘤细胞的G1期阻滞和凋亡,从而明显地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