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年期是每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时期,是指妇女从生育旺盛和性生活正常逐渐衰退到老年的一段过渡时期,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阶段,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停经、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和性格改变,严重者出现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即更年期综合征.如果初期得不到合理的调治,此征可延长到绝经后10年左右,严重降低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故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现将临床调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是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岁月,是妇女一生中重要的时期。目前国际上已公认的更年期是自41岁开始。因为妇女在40岁左右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排卵的次数逐渐减少,受孕的机会亦减少,提示了更年期的开始。在这个过渡时期大部分妇女被一系列或轻或重的症状所困扰。由于生理上的主化、性功能衰退、工作竞争性强、压力太大,以及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的繁杂性,带给更年期妇女身、心多方面的痛苦。若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能使更年期妇女理解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渡阶段。能过自身的调节可以舒适、平稳地渡过更年期。  相似文献   

3.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侯群,称为更年期综合症,又称绝经前后诸症。其主要表现为面部烘热、潮热出汗、烦躁易怒、胸闷气短、眩晕、心悸等。重者精神症状明显,易激动、紧张、忧郁、好哭,还可见失眠、记忆减退、头痛、疲劳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血量允渐至停经。本病是妇女从性功能成熟到衰退的一个生理性转变时期,一般多在45~50岁之间。由于内分泌暂时性失调而出现一系列更年期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做好更年期家庭自我调护,控制情绪,解除闻负担,就可顺利渡过更年期,家庭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淡化更年期     
近年研究得知,女性更年期正在提前到来,各种症状的发生率也较以往为高,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女性大约从45岁开始,性腺功能走向衰退,至60岁左右,卵巢功能消失。在月经停止前数月至三年内的一段时期,医学上称更年期。更年期由于生理功能变化,部分女性会出现系列功能紊乱症状,即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症状个体差异很大。约有1/4的更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为妇女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度时期,一般发生的45—55之间,由于工作或精神方面的压力,近几年少数妇女的更年期有提前的趋势。部分妇女更年期期间,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导致的一些症状,包括植物神经失调内分泌系统紊乱的症候群被称为更年期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是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岁月,是女性一身中的重要时期。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更年期是自41岁开始。因为女性在40岁左右卵巢的内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排卵的次数逐渐减少,受孕的机会亦减少,提示了更年期的开始。在这个过渡时期,大多数妇女被一系列或轻或重的症状所困扰,如表现为月经不调,或多或少,或迟或早,阵发性忽冷忽热,无因而面部潮红、汗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性躁、易怒等。  相似文献   

7.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莹  杨玲 《新疆中医药》2007,25(6):F0003-F0004
更年期是指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期,是妇女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必经的生命阶段,这一时期开始于40岁,历时10~20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更年期”一词,围绝经期与更年期的意思大同小异,它包括了三个阶段:围绝经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相似文献   

8.
滋肾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于妇女绝经期前后,为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卵巢功能衰退、垂体内分泌失去平衡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潮热、潮红、汗出及精神、神经症状。本病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症。目前国际上公认更年期从41岁开始,可长达20a,是妇女从性成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2003年1—10月,笔者采用滋肾法治疗3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更年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表现的一组内分泌失调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综合症状,属于绝经前后诸症。本文采用电耳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秀枝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13-114
女性更年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的一段时期。在女性更年期由于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可出现血管舒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等,称为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由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必经生命阶段。通过女性更年期的健康教育,使其认识、积极面对、调整及治疗和不断完善治疗更年期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可减轻由此而带来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宏英  张宏梅 《山西中医》2012,28(12):54-55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属中医百合病、脏躁、郁证等范畴。中医护理通过调节情志、饮食、起居,辨证施护和患者自我调理,可以预防或减轻更年期临床症状,有利于妇女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生理时期。  相似文献   

12.
李莉 《河南中医》2003,23(8):82-82
更年期是人生命周期中一个特定时期 ,在女性即指妇女在中年时期卵巢功能从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更年期开始于绝经前 10a,就是 4 0岁左右 ,而卵巢功能明显衰退的临床标志就是绝经。绝经后经过 10年左右的时间 ,当卵巢功能完全消失 ,妇女就进入了老年期。根据其生理变化的情况还可以划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因为是围绕绝经前后的时期 ,又可称为围绝经期。更年期妇女所出现的症状综合起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血管舒缩失调症状 :如潮热 ,心悸 ,出汗 ,胸闷和胸痛等 ;②神经精神症状 :如抑郁 ,情绪不稳 ,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  相似文献   

13.
正绝经综合征(原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心理症状,多发生在45-55岁之间。绝经综合征的发病率约是68.5%~([1-2]),患病时间短者1-2年,长者可延续20年,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减少,由于雌激素受  相似文献   

14.
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在此期间月经停止来潮,称绝经。有些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而引起的症状,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候,称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绝经前后诸证。为方便学习,自编要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现存更年期卵巢衰退动物模型与肾虚动物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西医卵巢衰退理论与中医肾虚理论相结合的新理念,为建立更为接近临床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动物模型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琳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06-307
更年期是妇女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特定时期,是卵巢功能从开始衰退到完全停止的过渡阶段,也就是卵巢功能退化导致生殖能力停止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妇女常见症状为自汗、盗汗。属于中医汗症范畴。笔者通过实践,自拟益气养阴汤治疗妇女更年期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而导致的植物神经系统的紊乱,性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产生潮热、出汗、睡眠障碍等症状的一系列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1],为临床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年期综合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自2014年7月以来,使用自拟方更年饮加减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10例,均来自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治疗与心理调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在绝经前后,因机体阴阳平衡功能衰退,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症,简称“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头痛、情绪不稳、月经紊乱等。西医认为由于卵巢、下丘脑和脑垂体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减少、血浆中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升高,内分泌失去平衡,导致下丘脑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各种心身性疾病。给妇女带来许多精神困扰和痛苦。因此,更年期妇女过渡阶段的药物治疗与心理调护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二仙汤是上海曙光医院所创,载于《中医方剂临床手册》[1],可以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临床主要用于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闭经等疾病相关证型的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学亦可归为"经断前后诸证",临床上所称的更年期是指妇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老年期前的一段时期[2],由于体内内分泌失调,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面部潮红、出汗、心悸、血压升高、血管痉挛性疼痛、情绪不稳、烦躁、记忆力下降或减退,皮肤感觉异常、头晕腰酸等症状[3].  相似文献   

20.
补肾泻肝益气通脉法治疗更年期冠心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妇女更年期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大病证,此阶段由于卵巢的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的明显下降。突出的表现为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和紊乱,使各个组织器官发生明显的退行性病变。即而临床出现一系列症状。自1998年以来,笔者用补肾泻肝益气通脉法治疗更年期冠心病,重点总结了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