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UAP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片口服,观察组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TNF-α、CRP、IL-6、一氧化氮(N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如皋市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0mg/d,口服,连用8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炎症因子hs-CRP及TC、TG、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8周后hs-CRP及TC、TG、LDL-C两组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降低血脂还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与心绞痛发作状况与持续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相对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发病频率以及发病时间,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30例和非氟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健康组)29例。测定治疗前、治疗30d后血清hs-CRP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氟伐他汀治疗30d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明显下降。结论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但能调整血脂,还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具有抗炎和稳定冠状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R〈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UA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具有抗炎、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情况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C、TG、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7.5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蔡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0-16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和记录心绞痛发生的次数、心电图的改变,同时检测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次数减少,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治疗组血脂和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有效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李小成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35-3636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r),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评判两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和76.36%,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405,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9.09%和40.00%,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9.600,P〈0.01);治疗后两组TG、TC、LDL—C、HDL-C、PT、Am相比分别为(2.02±0.41)mmol/L比(2.42±0.38)mmol/L、(3.98±0.62)mmol/L比(5.63±0.62)mmol/L、(2.28±0.37)mmol/L比(3.35±0.55)mmol/L、(1.41±0.31)mmol/L比(1.17±0.26)mmol/L、(18.06±2.23)s比(15.23±1.87)s、(36.49±3.42)s比(31.74±2.45)s,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快速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延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张旭  孙振学  吕豪 《河北医药》2012,34(2):175-17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测定治疗前后血脂、IL-6及hs-CRP的变化.结果 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IL-6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对照治疗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下降与IL-6及hs-CRP下降无相关性(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IL-6及hs-CRP水平,20 mg优于10 mg,其抗炎作用不依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P)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血脂及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108例UP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入院12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和20mg/d,连续使用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治疗4周时血浆中TC、TG、LDL-C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明显减轻U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袁先琢  诸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7-242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 纳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10 mg/d),他汀强化治疗组(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8周.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清hs-CRP、血脂变化、心电图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 两组心绞痛疗效及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短期他汀类强化调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以迅速改善血管内高炎症状态,进而防止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血栓形成,从而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赵海松 《河北医药》2008,30(8):1143-114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糖尿病并U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对照组饮食控制.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血脂及CRP变化,分析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CR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还可减轻炎症反应,提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对糖尿病并UAP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99-10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单盲将1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服用1次,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2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甘油三酯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调脂作用,还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加强斑块的稳定性、防止斑块破裂,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UA患者随机分为A组(n=38)和B组(n=38),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B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均明显改善,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84.21% νs60.53%).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hs-CRP、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升高趋势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UA有效,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红治疗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丹红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10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心率、血压及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2.37±0.26)mg/L和(1.25±0.21)mg/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均明显降低,分别降至(14.22±3.56)ixmol/L和(12.87±4.52)0xmol/L,丹红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方法50例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时测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MMP-9和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12周时MMP-9和hs—CRP较4周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和hs-CRP的浓度,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MMP-9和hs-CRP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5例(83.4%),有效4例(9.5%),无效3例(7.1%),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腹胀、恶心、食欲减退等轻微肠道反应,均不影响继续治疗,此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3h,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服用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30ml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3h,每天1次,脂必妥1.05g,每天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缓解时间、硝酸甘油含服量俄及心电图sT坷变化等。结果治疗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0%,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6.7%。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1.7%及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冠心宁注射液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脂等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