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群英 《北方药学》2015,(3):168-169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西药房退药的原因,并对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的286张门诊退药处方,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提出管理对策。结果:医师因素、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因素是导致退药的主要因素,分别占37.8%(108/286)、31.1%(89/286)、24.8%(71/286),药房发药错误以及药物质量原因较少,占6.3%(18/286)。结论:针对退药原因,应加强医师专业知识培训、完善退药制度以及加强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2.
黄铮  陈水钫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0):761-763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对策,旨在减少门诊退药。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13年12月572例门诊患者退药审核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有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拒绝使用、临床医师因素、患者病情变化、药品管理原因5个方面。结论:应提高医师、药师业务素质,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院相关管理制度,以减少退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谈继云 《北方药学》2015,(10):132-133
目的:探讨门诊退药原因及降低退药率方法.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江苏省淮安市席桥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所有退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门诊处方及退药记录单,按照退药原因分类统计数量,探讨降低退药率方法. 结果:2013年1月~2015年6月门诊共调配处方24208张,退药处方232张(0.46%,112/24208),发生退药原因包括药品因素102张(43.96%,102/232)、医生因素(重复开药、开药过多、不合理给药等)70张(30.17%,70/232)、患者因素(不配合或拒绝治疗、已有相同药品、病情变化、经济问题等)60张(25.87%,60/232). 结论:门诊退药现象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通过不断加强药师和医师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设置用药咨询窗口提供咨询服务、医患之间应该加强有效沟通以减少退药现象.  相似文献   

4.
云璐  刘雪丽  杨海  朱键堂  周学锋 《中国药房》2012,(29):2777-2778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门诊药房审核登记的928张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退药原因以患者因素最常见,由其所造成的退药处方共779张(83.95%);由医护人员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139张(14.97%);由收费员(财务人员)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6张(0.65%);由药品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4张(0.43%)。建议从完善医院退药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财务人员药学知识培训、发挥药师的药学服务作用等方面减少门诊药房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探讨退药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2012年门诊药房的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退药原因,讨论干预措施。结果退药原因主要有:不良反应(占46.9%)、转为住院(占40.6%)、其他因素(患者因素、病情改变及医院因素等)。结论医院规范退药制度,医师、药师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沟通,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对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门诊要求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主要包括药品不良反应(29.75%),医师因素(26.04%),患者因素(30.17%)。结论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和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了解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5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185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统计分析其退药原因。医师原因引起的退药占调查总数42.16%,患者原因及药品不良反应占35.14%,收费员录入错误占12.97%,药房原因占9.73%。建议医院建立相应的退药制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感、加强医患沟通、加强医院硬件建设等,以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3):530-532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门诊患者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所有儿科门诊退药患者150例,分析退药原因并寻找其对策。结果:在退药患者中,发现致不良反应退药率占50.00%,家长要求退药的占11.33%,由门诊转为住院的占9.33%,治疗方案更改的占9.33%,小儿依从性差拒绝服用的占3.33%,录入错误的占4.67%,效果不好的占4.00%和治疗后痊愈患者占4.00%,其他原因占4.00%。结论:导致退药原因有的是患者因素,有的是医生因素,也有的是药物因素;存在部分退药确实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退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医院病区药房退药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张病区药房退药单,分析退药的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 1500张退药单的退药原因:药品不良反应(23.73%)占首位,其次为患者依从性差(23.00%)、患者出院退药(10.40%)以及药房原因(9.67%)等。1500张退药单的退药种类:抗感染类药物(29.07%)占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类药物(23.33%)、解热镇痛类药物(23.00%)以及心血管系统类药物(9.93%)等。1500张退药单的退药科室:肿瘤内科一病区(15.20%)占首位,其次为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EICU)(11.73%)、肿瘤内科二病区(9.93%)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8.07%)等。1500张退药单的退药时间:2022年11月~2023年3月退药单数量(30.40%)占首位,对比2021年3~7月份退药单数量(9.93%)升高;2021年8~12月退药单数量(22.47%)多于2022年1~5月(14.53%)。结论 经过对医院病区药房的退药原因进行分析,退药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医师、护理人员以及药师等相关,故对其采取相应措...  相似文献   

10.
黄意 《中国药业》2011,20(21):61-62
目的减少医院门诊药房的退药行为。方法对医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退药原因,探讨对策。结果退药原因主要包括药品不良反应(36.26%)、医师用药不当(29.87%)、医保不能记账和违规使用(6.51%)、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需要住院治疗(10.17%)。结论若因患者无法抗拒的特殊原因或系医院责任,在确保药品质量的条件下可考虑退药。医院因加强管理,尽量减少退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传菊 《中国药业》2012,21(5):37-38
目的 探讨减少退药的措施.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退药处方1400张,汇总分析退药原因.结果 门诊退药主要原因是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住院、拒用,共1 008例,占全部退药的72.00%.结论 医师、药师应共同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晓荣  石春生  宫淑艳 《中国药房》2011,(25):2393-2395
目的:了解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5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276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从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品种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退药最多的科室为心内科(96张,34.8%),其次为内分泌科(40张,14.5%);退药原因包括医师开错药(110张,39.86%)、用法用量错误(22张,7.97%)等;所退药品以抗微生物类药物(69张,25.0%)、循环系统用药(55张,19.9%)为主。为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医院相关部门应建立退药制度与奖惩制度;加强法规宣传与职业教育;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药房管理与"医、药"沟通;开展药师用药咨询和指导工作等。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5):934-935
目的:分析门急诊药房患者退药原因及其相应对策,以减少退药现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抽取医院2017年第1季度678人次门急诊药房患者退药单,分析其退药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678人次门急诊患者退药主要与患者有关的(拒绝配药、医保与自费药品、退检查费和耗材费、医师输入错误以及绿色通道)五大方面原因,分别占退药人次的21.53%、16.22%、15.19%、14.90%和14.31%。结论:门急诊患者退药现象难以完全避免,但应不断加强医患、药患间的关系以及完善医院各项制度等入手,查找和分析其退药原因,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退药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以研究对策,减少退药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2月门诊药房退药记录,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种类以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类统计,计算构成比,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共统计退药事件474起,涉及药品559种,其中西药房退药事件316起(66.7%),共退药品377种;中药房退药事件158起(33.3%),涉及药品182种。退药最多的3个科室为儿科、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分别为131例(23.43%)、99例(17.71%)和85例(15.21%),3个科室退药占门诊退药的56.35%。主要退药原因为用药不良反应(34.60%),转为住院治疗(11.39%)以及医保问题(11.60%)。医院针对此修订完善了退药制度。结论门诊退药是个复杂的问题,需在确保医院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各项制度,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水平,努力避免退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该院门诊西药房退药原因,减少退药现象。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7-12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699张,对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患者拒开为主411例(58.80%),其次为不良反应155例(22.17%)及医师开错76例(10.87%)等。7-12月份中,10月份退药金额占出库金额比例最高为0.059%。结论医院应加强药物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加强药学部门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药师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服务水平,减少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伟国 《海峡药学》2013,25(5):272-273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门诊退药情况,制订统一调查表格,分析逐年退药率、退药原因。2009~2011年我院退药率分别为6.02%、5.32%和4.89%,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药原因:医师原因占42.80%,患者原因占25.56%,药房原因占18.66%,其他原因占12.97%。退药率最高的3个科室为儿科、消化科和呼吸科,退药率分别为11.27%、8.24%和7.55%。退药率最高的3种药物为抗生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营养保健药,退药率分别为8.65%、6.59%和5.83%。  相似文献   

17.
黄毅  李东 《中国药房》2011,(25):2391-2393
目的:了解我院退药原因的主要、次要因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抽取我院门诊药房2010年1-10月退药药品425种,经Excel软件进行退药数据处理,利用帕累托图法,按分类项目统计频数,计算累计频率,制作退药原因统计分类表并绘制帕累托图,同时分析退药原因的主要、次要、一般因素。结果:退药原因位居前3项的药品不良事件(40.47%)、诊断改变(24.24%)和不合理用药(12.94%)为主要因素,入院或院外治疗(8.24%)为次要因素,重复用药(6.12%)、收费问题(2.82%)等为一般因素。结论:应采取加强制度建设与处方点评、提高医师的诊治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医院硬件建设与药师素质等措施,把影响退药的主要、次要因素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该院2008-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情况.方法 对退药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年度总退药率为0.53%,每年处方退药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分别为0.27%、0.17%、0.09%.由药物因素引起退药占首位;由医师因素引起的退药占其次,且逐渐下降;由患者因素引起的退药变化不大,在5%上下波动;因药房或收费因素(收费错误、药房缺药、处方录入有误、药房发药错误)导致退药的比例有所增加.结论 医院应加强管理、规范退药程序,开展用药宣传,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降低退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该院门诊药房中成药退药的主要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中成药退药数据进行处理,并应用帕累托图分析退药原因。结果帕累托图分析显示,药物不良反应(30%)、患者依从性(24%)和不合理用药(23%)是造成退药的主要因素;患者病情变化(10%)、患者自身因素(8%)为次要因素;医生录入错误(5%)为一般因素。结论针对造成西医医院中成药退药现象的主要因素,应提升医师辨证辨病使用中成药的水平,提高药师中药药学服务主动性,加强处方事前干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减少西医院中成药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韩学颖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7):1024-1025
目的 探讨门诊退药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某医院调配的所有门诊处方,统计退药申请单的退药原因及构成比.结果 4年间门诊处方324800张,退药处方360张,占总处方量的0.11%( 360/324800),其退药原因构成比:不良反应172例(47.8%)、医务人员因素(处方不当、处方错误、大处方超量处方、缺乏沟通)100例(27.8%)、患者因素88例(24.4%).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门诊退药.提高药品质量,规范医生行为合理用药,加强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选择适宜药品;药师加强处方审核提供咨询服务,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