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品管圈活动为载体,提高科室员工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规范优质门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整理、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调配组的调配差错条数、发药组不合格处方审核张数、咨询组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例数。结果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干预后,调配差错率降低65.8%,不合理处方审出量提高22.8%,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率提高39.6%。结论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药师调配、发药、药物咨询与指导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了优质门诊药学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分析造成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的原因,采用品管圈方法拟定对策,评估对策实施的效果。结果:针对药品调配差错多为数量发错和品种发错的原因,制订并实施了电子处方单上增设剂型警示标签和定位码,对工作区域内药架整理进行岗位划分,制作培训手册、对轮转人员等进行岗前培训,重新设计统一药品标识等对策。活动后,调剂差错率由每周0.82%降为0.17%,圈员在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门诊药房日常的药品调配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和高效,降低了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品管圈”方法 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品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学服务品质中的应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内差件数。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减少处方调配内差中,分析处方调配内差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配内差件数明显减少,下降比例达50%以上,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处方调配内差件数,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高门诊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方法运用品质管理的方法,分析引起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评估活动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明显下降,由活动前的0.119%/周降到活动后的0.0238%/周,圈员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2019年3月~2019年10月开展药益圈活动,按照主题选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等十个步骤进行管理,以实施前、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及调配差错例数作为本次活动效果的衡量指标。结果 实施后,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团队凝聚力、责任心、能力值、积极性、沟通协调、自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后(P <0.05);收集2018年11月1日~2019年2月28日的54 753张处方,其中差错处方115张,差错率为21■;通过药益圈活动,2019年6月1日~2019年9月30日的46 429张处方中发生差错处方39张,差错率为8.4■;改善率为60%,目标达成率为109.8%。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门诊药房的调剂差错率,提高圈员的圈能力,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降低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药房调配质量.方法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查找与分析处方调配差错的关键因素进行改进.结果 改进措施后处方调配差错率低于改进措施前.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法适用于医院药房的处方调配质量管理,能够减少了处方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内部差错率的作用,为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10月对某院门诊药房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对2015年7月~2015年9月(实施前)和实施后2016年1~3月的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实施前后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结果:实施前药房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具体为:品种和规格错误所占比例为28.94%,数量错误所占比例为53.19%,用法错误所占比例为17.87%;实施后,品种和规格错误所占比例较实施前下降了55.88%,数量错误所占比例较实施前下降了60.80%,用法错误所占比例较实施前下降了76.19%,总差错率较实施前下降了62.13%,实施后的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有效降低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值得各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门诊西药房为医院重要部门,为药品调剂终端,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责任重大,然而,门诊西药房工作量较大,处方数量、种类多,处方调剂过程中难免因各种原因发生差错,处方调配差错可影响患者疾病治疗,严重者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活动为近年来临床常用有效管理模式,在提高工作效果及工作人员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效果[2]。本研究于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对我院门诊西药房医开展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活动,旨在探究其对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药学人员工作能力及状态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洪峰  范秀英 《海峡药学》2016,(11):274-277
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排药环节进行优化,降低排药差错率,提高工作质量,保证输液安全.方法 2013年4月PIVAS成立品管圈,并确定降低排药差错率为主题,分析PIVAS排药差错的原因,按品管圈实施步骤实施各项活动,并拟定和改善措施.结果 PIVAS排药差错率由活动前的0.12%改善到活动后的0.0512%,达成率88.9%.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降低了PIVAS排药差错率,还提高了科室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以及发现和解决PIVAS内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怡  顾继红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1,(33):3116-3118
目的:降低我院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的张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经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等一系列活动步骤在我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活动前、后某时段内每天的调配差错处方张数,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调配差错处方张数由活动前的88张/天减少到39.6张/天,改善幅度为55.0%。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的张数,提高了药学服务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提升药师自我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确认和处置.结果: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使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内差错件数由每月107.5件降至44件.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处方调配内差件数,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增强了药师沟通和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质量,提升药师管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运用各种品管手法,对门诊药房出现的各种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配差错降至1.03%,改善的比率为84.87%,效果明显;圈员的自信心、工作责任心、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明显提高,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药房推行品管圈,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门诊药学服务质量,降低处方调配内差件数。方法:开展以提高门诊药房处方调配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导致处方调配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制定改进的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件数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66件/周降为37.5件/周,下降比例达43%以上;圈员在品管圈工具方法的认识、团队精神、学习积极性、荣誉感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内差件数,促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提高了门诊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4.
沈丽花 《今日药学》2020,(4):282-284,288
目的探讨医院药师在药品调配过程中的执业风险,研究其相关对策,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出现药品差错率和差错量。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门诊、急诊以及住院药房调配处方,将调配差错进行分类归纳,并对比控制前后的差错率和差错量,对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对策后,门诊和急诊2018年6~12月4580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70例,差错率为1.53%以及2019年1~6月8257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48例,差错率为0.38%;住院药房调配处方2018年6~12月5579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65例,差错率为1.16%以及2019年1~6月8311张处方中,发生调配差错有32例,差错率为0.23%。结果显示在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以及住院药房中,医院药师在药品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和差错量均明显降低,其中用法用量、剂型规格、药品以及数量为主要差错。结论通过将调配差错进行分类归纳,针对性的对策研究,找到方法控制,明确调配工作环节的规范,对药师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药师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意识,降低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将品管圈的管理理论、方法、技能等运用于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质量管理中,逐个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调剂差错率。结果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从2012年8月的0.518%下降至2012年11月的0.09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能有助于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率,提升医院药剂科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中,分析处方调剂内差的主要表现及引起差错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明显降低,下降比例超过50%;提升了药师对服务品质管理手法的认识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结论 提高了药房服务的品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保证了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住院药房开展降低针剂内部调配差错的品管圈活动,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提高药学专业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方法:通过药师自发组成品管圈,找出针剂内部调配差错的主要原因,运用多种品管方法制定对策,依循"PDCA循环"开展各项活动. 结果:住院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针剂内部调剂差错率由活动前的37.57%降到16.53%,工作环境与服务得到了改善.结论: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住院药房针剂内部调配差错率,同时通过品管圈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圈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病区对住院药房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和谐药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238-240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药房调配差错率的影响。方法对门诊西药房处方采用分层查检和第三方查检模式,分析调配差错(內差)的主因,运用头脑风暴和评价法找出差错要因,再根据查检表数据溯源,找出真因。针对真因拟定对策、实施并标准化活动成果。结果本次圈活动后药房总调配差错率由8.08‰降至4.44‰,活动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结论有效的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药房调配错率,培养和提升药师工作积极性及个人工作能力,进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文侠 《北方药学》2016,(12):156-157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的应用对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的影响.方法:通过科室鼓励,工作人员自愿组成品管圈,通力合作,共同找出药房调剂差错原因;运用各种品管方法制定对策,并进行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药房调剂差错率由0.556%降低为0.153%;同时参加品管圈的成员在工作积极性、品质管理手法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上有了较大提高,带动了全科室的工作热情.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降低住院药房调剂差错率,有助于科室工作人员团队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6):1165-1167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住院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抽取2015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以及2016年1—6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差错处方,统计和分析医院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并比较实施管理法前后的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率以及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973%;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品调配差错率为0.552%;管理前后药品调配差错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和工作人员对药房药品处方调配的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住院药房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管理中,产生了较理想的效果,减少了药品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提高了住院药房的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