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胺碘酮静脉给药过程中发生休克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库、万方数据库及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收集2003~2011年关于胺碘酮静脉给药所引起患者休克的文章期刊和个案报道,对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心律、血压、心功能状态、心电图和胺碘酮的用法用量及胺碘酮的溶酶、注射速度、浓度、和休克发生的时间、休克表现及抢救措施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5例因静脉给药胺碘酮所引起的休克的患者临床病例,其中3例是我院住院的患者。用药后休克发生的时8例≤3 min,7例≤20 min,休克持续时间为2~360 min。12例停药并给予抢救药物治疗3例仅停给予吸氧,未使用药物治疗。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可能引起休克,及时对症治疗可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房纤维颤动患者引起休克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7年中文医学文献关于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房纤维颤动患者引致休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心房纤维颤动发作时的心律、心率、血压、心功能状态、心电图以及胺碘酮的用法用量。对胺碘酮输液的浓度、静脉滴注速度和总剂量以及休克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7例胺碘酮所致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来自本院。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浓度为1.5~7.5mg/ml,静脉给药速度为2.5~10mg/min。用药后休克发生的时间,4例为2min内,3例为5~20min内,持续时间为3~120min。2例休克患者伴有意识障碍,5例患者休克时仍有心房纤维颤动。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可能引起休克,临床表现危重,及时对症治疗可缓解。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主要对心脏内科工作当中,给予患者使用胺碘酮的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怎样更好地使用胺碘酮.由于胺碘酮一旦使用不当十分容易使患者心律失常,头晕、血压下降、呼吸受阻、胸闷发生全身反应,严重的可能会休克或死亡,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本次浅谈胺碘酮的临床应用以及药学服务,让临床医师在给药的时候务必遵循胺碘酮的说明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189例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筛选有效ADR报告表,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胺碘酮给药方式、剂量对胺碘酮所致ADR严重程度的影响,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ADR的临床表现,同时分析对ADR的处理情况和预后转归。结果共收集ADR报告189例,其中男性116例,平均年龄(67±15)岁;女性73例,平均年龄(60±15)岁。原患疾病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174例,呼吸系统疾病4例,肿瘤4例,外科疾病2例,其他5例。给药方式包括负荷给药37例,无负荷给药152例。严重不良反应共30例,肝损害最多,占74.19%,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和血压下降,分别占6.45%,尖端扭转型室速、肾功能不全、心悸、神经系统损害分别占3.23%。对A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减量、停用、积极临床治疗。共对183例进行随访(6例未能随访),其中67例治愈,106例好转,7例有后遗症,3例死亡(原有疾病死亡)。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严重ADR比例为15.87%, ADR的发生与性别(P=0.061,〉0.05)、年龄(P=0.140,〉0.05)、剂量(P=0.857,〉0.05)、有无使用负荷剂量(P=0.572,〉0.05)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胺碘酮在临床应用中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但其ADR多样,但经及早对症处理,均获得良好转归,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临床医生对药品ADR的重视,注意个体化应用,严密监测ADR情况,减少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胺碘酮注射液对住院患者QTc间期的影响程度及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北京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1111例,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24h内的QTc间期是否与用药前相比存在差异,以及在胺碘酮注射液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其相关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患者的平均心率较药前减慢(87.4±21.2bpmVS99.6±27.9bpm,P〈0.001),QT间期较药前延长(388.5±55.9msVS366.0±55.9ms,P〈0.001),但QTc间期无显著变化(456.8±51.0msVS457.8±50.2ms,P=0.554)。1例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合并应用胺碘酮口服制剂54h后,QTc间期延长至756ms,并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停用胺碘酮及给予相应治疗后未再发生异位心律失常。结论在24h内应用胺碘酮注射液对住院患者的QTc间期无显著性影响,对于长时间静脉给药,特别是合并应用口服胺碘酮的患者,需对心电图进行监测,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骨伤科围术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84例围术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骨伤科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治疗组(92例)先静脉注射负荷量的胺碘酮,继以静脉滴注维持,对照组(92例)给予注射用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注射,1日1次,观察2组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65%(88/92),对照组为69.57%(64/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16)。药品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有9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为10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骨伤科围术期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普罗帕酮口服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对于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新近发生心房颤动在48h内之患者87例,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进行药物复律。普罗帕酮组43例;起始口服普罗帕酮450~600mg,12h后未转复窦性心率追加300mg。胺碘酮组44例,起始300mg胺碘酮静脉给药1h,后按20mg/kg持续24h。以24h后恢复窦性心率为治疗有效。结果普罗帕酮组有效率83.7%,胺碘酮组84.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平均起效时间普罗帕酮组2.7h,胺碘酮组7.8h,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普罗帕酮与静脉应用胺碘酮均可安全有效转复48h内新近发生心房颤动,口服普罗帕酮起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1例口服胺碘酮致肺间质性病变的患者为例,探讨临床药师识别药物不良反应的策略。方法 结合胺碘酮致肺间质性病变的特点、危险因素及可能机制,对胺碘酮与肺间质性病变的关联性进行评价,并开展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结果 该患者肺间质性病变与胺碘酮的因果关系评定等级为可能有关;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认识及自我监护意识提高。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整理分析患者病史及用药史,利用循证药学方法,可协助临床及早识别高危患者与药品不良反应,最大程度避免药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陈秋琴  王君萍 《中国药房》2011,(28):2639-2640
目的:提示临床重视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致肝药酶升高的不良反应。方法:报道并分析我院心内科2例心肌梗死患者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后出现肝药酶升高的病例。结果与结论:未见文献报道阿托伐他汀联合胺碘酮致肝药酶升高的病例。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仍然存在相互作用的危险,临床应慎重或避免合用,在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异常表现,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马振刚 《中国医药》2010,5(5):391-392
目的评价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按AMI常规处理,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首剂150mg+生理盐水20ml,10min内注入,再以(1~1.5)mg/min静脉滴注6h,再减量至0.5mg/min,同时予本药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1~1.5)mg/min静脉推注,随后以(1~4)mg/min静脉滴注。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53例(88.33%),病死率6.67%(4例);利多卡因组有效34例(56.67%),病死率13.33%(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6例,利多卡因组发生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3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1例患者血压下降,1例患者心慌气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结论对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胺碘酮、生脉注射液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HT6K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生脉针静脉给药结合胺碘酮口服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静脉给药治疗,两组均治疗21d,治疗期间记录心电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3周内显效者20例,有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3周内显效者10例,有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48%;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6d;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期间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胺碘酮、生脉注射液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王丽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56-157
我院自2006年至今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均为室性心律失常疗,其中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室性心动过速22例,室性早搏18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接受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静脉注射,首剂给药15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10 min内缓慢静脉注入,随后以0.5~1.5 mg/min静脉维持,之后依病情及心电图变化渐减.初次负荷量后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每隔15~30 min再追加1.5~3 mg/kg的静脉负荷量1~2次.恶性心律失常被控制后,继续以300~600 mg/d静脉给药,直至仅出现偶发室早时或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停止静脉给药,继续口服胺碘酮.口服给药开始600 mg/d,4~7 d后减量至400 mg/d,2周后逐渐减至200 mg/d维持;门冬氨酸钾镁: 静脉注射,4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次/d,2~3周为一疗程,一般为19 d,以后改为口服,3次/d,每次2片维持.  相似文献   

14.
刘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41-142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96例室性早搏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稳心颗粒治疗组32例,给予步长稳心颗粒口服治疗;胺碘酮治疗组32例: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及胺碘酮口服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每组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4.38%(27/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6/64);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7.50%(28/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7/64);两药合用治疗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96.88%(31/32).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能有效治疗室性早搏心律失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mg,随后以6~30μg·kg-1·min-1维持静脉滴注1~4d;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1周后减为400mg/d,2周可减至200~300mg/d维持.如仍有室性心律失常,加用胺碘酮200mg口服,每天1次,连用15~30d.结果 显效18例占52.9%,有效15例占44.1%,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其中出现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2例.结论 胺碘酮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不良反应少,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列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2011年国内医学期刊中应用胺碘酮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胺碘酮不良反应大多为长期用药后发生,发生在24 h内的不良反应以休克或过敏反应为多见;长期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为多见,占总例次的25.37%,其次为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97.01%的患者痊愈或好转,2.99%的患者死亡。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胺碘酮,重视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中的发生情况,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安全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发生的90例中药严重、新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药严重不良反应91.55%以上发生在静脉给药,中药注射液ADR多数发生在静脉给药10分钟内;新的严重不良反应63.16%发生在口服制剂.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有相关性.口服中药制剂安全信息尚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9例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胺碘酮 (amiodarone)静脉注射对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明显疗效 ,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大等优点。有关胺碘酮静脉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不多 ,现就我院近几年来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收集 1 996年 1 2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及急诊病房患者资料 ,包括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 (发作性、持续时间 >3 0 s或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 )或有潜在生命危险性心律失常 ,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的患者共 5 6例 (男3 9例 ,女 1 7例 ) ,年龄 (6 2 .5± 7.8) y。原发病 :冠心病心律失常 1 0例 ,急性…  相似文献   

19.
盛莉  任忠 《中国实用医药》2006,1(3):111-112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2005年度收集的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1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系统分析,探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特点,从而开展药物警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15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静脉给药发生最多(123例,占77.4%),≥60岁的老年人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46例,占28.9%),有关抗菌药物的报告最多(108例,占67.9%)。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为7例(占4.4%),相关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奥沙利铂、胺碘酮片、注射用克林霉素、注射用头孢吡肟、注射用头孢唑肟。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