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60例.利伐沙班组在术后6 h口服10mg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组在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40mg低分子肝素,均每日1次,持续用药14 d.术后14 d对两组患者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发生率为15.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2005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5.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4篇文献128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治疗后,DVT方面,合并后的RR=0.63,95%CI为(0.44~0.92);术后引流量方面,合并后的SMD=-0.15,95%CI为(-0.29~-0.02);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合并后的RR=0.63,95%CI为(0.25~1.56)。结论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满意度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00%,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3):3247-325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行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 m L,qd;观察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血肿、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D-D水平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ib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VT、PE发生率分别为8.00%、7.50%,与对照组的12.00%、4.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为(298.31±52.18)m 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40±54.20)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预防THA后DVT的形成;利伐沙班还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本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1例85髋,随机分成利伐沙班组(41例43髋)和低分子肝素组(40例42髋)。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分子肝素钠4100IU/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APTT、PT、PLT各项指标和记录术后引流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12.5%),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9%),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血液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n=70)术前12 h或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40 mg,1 次·d-1,连续给药14 d。利伐沙班组(n=56)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1次·d-1,连续给药35 d。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的安全性指标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增加了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似,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使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郑鹏  蒋冬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841-2842,2872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6h给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每天1次,给药14天,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未给予该药物治疗;术后14天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和2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伤口引流量分别为(375.2±22.3)ml和(393.5±25.1)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伐沙班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利伐沙班预防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高(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2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后运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均有一定的临床成效,但利伐沙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5年4月,80例患者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依据术后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应用利伐沙班。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0%,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2.5%,满意度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使用利伐沙班,可以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提高预后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利伐沙班组48例和低分子肝素钠组42例。利伐沙班组术后8h起口服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持续用药24d;低分子肝素钠组术后8h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0.4ml,每日1次,连续给药24d。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和出血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DVT发生率分别为4.2%、7.1%,治疗后出血不良事件两组分别为0例与2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效果均良好,但前者出血不良事件少,口服给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无需频繁调整药物剂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3例(56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27例(29髋)和低分子肝素组26例(27髋)。利伐沙班组术后每天予利伐沙班片10mg口服,持续2周;低分子肝素组每天予低分子肝素钠4100IU皮下注射,持续2周;治疗2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APTT、PT、PLT的各项指标并记录手术后的引流量。结果利伐沙班组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1例(3.7%),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的4例(1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患者手术后14d的APTT、PT、PL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事件或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18):2480-2482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8例行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9例)和利伐沙班组(2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基本治疗及物理预防DVT;在此基础上,利伐沙班组患者术后10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每日1次,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10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术后4、10 d两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PT、APTT、TT、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均可用于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DVT,且其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对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别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利伐沙班治疗)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每组患者46例。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92.65±4.99)mL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1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99.94±7.87)mL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PLT、PT以及APTT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 h内,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1周.于治疗第1周、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16.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0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师永祥 《海峡药学》2012,24(8):98-100
目的观察应用利伐沙班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利伐沙班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各88例。在相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利伐沙班(1日10mg)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日100Axa IC.U.kg-1)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8.0%和18.2%,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相近(P>0.05),两组均无严重大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疗效可靠,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当,口服治疗更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89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术后预防DVT的方法分为3组。A组(n=21)未用任何抗凝药;B组(n=49)术后12h开始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7~10d;C组(n=19)术后12h开始利代沙班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0~35d。观察3组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症状DVT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术后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血红蛋白均在术后d4有所下降,至术后d10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3组患者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B组患者术后d4血小板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d10恢复至术前水平。3组手术前后PT和APTT均无明显改变。A组有症状DVT发生率(24%)高于B组(2%)和C组(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和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有3例患者出现术后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嗜睡、低血压症状。结论利伐沙班可以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当,短期使用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利伐沙班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下肢骨手术患者共94例,按使用药品不同分为Ⅰ组(利伐沙班片10 mg,po,qd)和Ⅱ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4 000 IU,ih,qd)。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情况,用药前后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数据、深静脉血栓(DVT)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5),停药后恢复正常,其他各项血常规和凝血常规无明显变化。Ⅰ组发生大出血1例,Ⅱ组3例;Ⅰ组未发生DVT,Ⅱ组发生3例,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预防DVT的发生效果良好,比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4.76%),B组出现DVT 2例(4.87%),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