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月脐带绕颈产妇的分娩方式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所在医院分娩的46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产妇均有脐带绕颈的情况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试验组产妇根据患者情况实施阴道试产分娩,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各项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中14例(60.9%)实施自然分娩,7例(30.4%)实施阴道侧切手术分娩,2例(8.7%)自然分娩失败转为剖宫产分娩,两组产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绕颈产妇应首先尝试阴道试产,以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在对产妇各产程的严密监护下,产妇完全可以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2.
经阴道分娩脐带绕颈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航克 《铁道医学》1997,25(3):192-193
  相似文献   

3.
脐带绕颈是脐带缠绕在胎儿颈部的一种现象,缠绕1~2圈者居多,3圈及以上少见.缠绕紧者可影响脐血通过而造成胎儿缺氧甚至死亡.脐带绕颈是否成为会阴侧切或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及其对围产儿的影响成为关注重点[1,2].现回顾性分析我院710例脐带绕颈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大儿分娩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65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365例占同期分娩的18.53%,其中剖宫产188例,新生儿窒息2例;阴道分娩177例,新生儿窒息7例。结论:巨大儿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同期非巨大儿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856脐带绕颈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身体健康,无妊娠并发症脐带绕颈的856病例与 600例无脐带绕颈病例.比较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评分等情况.结果: 两组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绕颈组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在严密监护下自然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位脐带绕颈时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65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娩进行观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时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头位脐带绕颈有50.3%经阴道顺利分娩.当孕妇在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剖宫产比经阴道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小.结论 单纯头位脐带绕颈,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应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出现胎儿窘迫时应及时手术,会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为正确认识头位妊娠脐带绕颈,降低剖宫产率,对本院产科近一年多收治的头位脐带绕颈患者的特点、分娩结局作了统计与分析,指导正确处理产程,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对108例脐带绕颈孕妇经阴道试产,产程中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胎心监护仪进行动态观察,并与同期因脐带绕颈择期剖腹产6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84.26%自然分娩,阴道手术产占9.26%,剖腹产占6.48%.两组新生儿评分、血气分析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护下脐带绕颈可以经阴道试产,93.52%可以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9.
黄海燕 《医学文选》2001,20(3):396-397
对脐带绕颈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母婴安全 ,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的关键 ,现将我院 1999年 1~ 12月对10 2例脐带绕颈的阴道分娩产妇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在我院分娩总数 944例 ,脐带绕颈15 2例 ,发生率 16 .1% ,其中经阴道分娩为 10 2例 (6 6 .11% ) ,孕妇年龄为 2 1~ 2 4岁 ,孕周为 35~ 42周 ,初产妇 86例 ,经产妇 16例。1.2 脐带绕颈圈数与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关系  10 2例经产道分娩脐带绕颈者中 ,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者 11例。其中脐带绕颈一圈的 96例中 ,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者 8例 ,脐带绕颈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胎儿脐带绕颈分娩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08例产后确诊脐带绕颈产妇的分娩情况与950例无脐带绕颈者对比分析。结果;绕颈组较对照组难产率增加,临产时胎头入盆率低新生儿窒息率高,第一,二产程延长,新生儿Apgar评分低,新生儿窒息率高。结论:胎儿脐带绕颈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增加了母婴的危险,因此,考虑脐带绕颈者,临产后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适当放宽剖宫产指针,对产程延长者,要警惕新生儿窒息及  相似文献   

11.
为正确认识头位妊娠脐带绕颈,降低剖宫产率,对本院产科近一年多收治的头位脐带绕颈患者的特点、分娩结局作了统计与分析,指导正确处理产程,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康。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3年3月-2004年5月,在本院分娩新生儿总数550例,其中脐带绕颈120例,其发生率4.82%,其中8例临产前或产程初期因有剖宫产指征行选择性剖宫产术。另112例中全部进行了阴道试产(头位脐带绕颈组)。选择脐带绕颈分娩后1~2天内分娩的正常相同孕周单胎头位分娩的112例作对照组。1.2方法对入院后有宫缩待其自然临产,无宫缩,有终止妊娠指征者,口服米…  相似文献   

12.
13.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进行血气交换的必由通道,也是胎儿获得营养发育的重要桥梁。脐带绕颈是导致分娩期胎儿窘迫和围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现对我院1999年6月-2000年5月住院分娩脐带绕颈286例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位妊娠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31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时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脐带绕颈的孕妇有55.98%经阴道顺利的分娩,对新生儿无明显的影响,另有44.02%的孕妇在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比经阴道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小。结论: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的指征,但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手术会明显降低新生儿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脐带绕颈2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妊娠28周以上的脐带绕颈296例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孕龄无脐带绕颈者260例进行比较.结果①脐带越长、绕颈周数越多,羊水污染率愈高.②产时胎心外监护中,可变减速是脐带绕颈最常见的异常图形.③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及阴道助产率,脐带绕颈组均高于无绕颈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因素,加强产前、产时监护,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产妇分娩方式、围产儿并发症的关系,以此严格掌握分娩方式,从而降低临床剖宫产率。方法对280例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娩进行观察,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时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头位脐带绕颈有65.5%经阴道顺利分娩。当孕妇在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剖宫产比经阴道分娩对新生儿的影响小。结论单纯头位脐带绕颈,无其他剖宫产指征,应在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出现胎儿窘迫时应及时手术,会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800例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对胎儿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800例初产妇无妊娠并发症,分别采取剖宫产和阴道试产.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产后出血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脐带绕颈2周和2周以上可适当放宽剖寓产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产情况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630例临床资料,记录630例产妇择期再次剖宫产(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ERCS)及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分娩方式选择情况,将选择ERCS分娩的产妇纳入ERCS组,并根据TOLAC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 ,VBAC)组(A组)及阴道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组(B组)。记录A组、B组、ERCS组一般资料(年龄、分娩前体质指数、孕周、孕次、产次),并分析TOLAC组不同临产方式阴道试产失败原因,比较3组母儿结局差异。结果:630例产妇中选择ERCS分娩465例(73.81%),纳入ERCS组;选择TOLAC分娩165例(26.19%),其中成功124例(75.15%),纳入A组;失败41例(24.85%),纳入B组。3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ERCS组分娩前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165例TOLAC分娩中,自然临产98例(59.39%),缩宫素引产18例(10.91%),双球囊引产49例(29.70%);其中自然临产失败10例(10.20%),缩宫素引产失败8例(44.44%),双球囊引产失败23例(46.94%),且失败主要原因均为要求剖宫产。3组子宫破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ERCS组先兆子宫破裂、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B组(P<0.05);B组与ERCS组产后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A组(P<0.05);3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A组<ERCS组<B组(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倾向于选择ERCS分娩,但选择TOLAC分娩对我国母婴保健更有利。  相似文献   

19.
徐从燕 《吉林医学》2013,(27):5571-5571
目的:探讨联合监护下脐带绕颈胎儿经过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脐带绕颈的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的产程进行观察记录,对照组由500例脐带绕颈产妇进行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妇的分娩方式、胎儿的宫内情况、新生儿情况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426,占85.2%,助产58例,占11.6%,剖宫产16例,占3.2%;婴儿的1 min Apgar评分:10分454例,79分38例,49分38例,46分6例,3分2例。对照组(行选择性剖宫产),婴儿1min Apgar评分:10分473例,76分6例,3分2例。对照组(行选择性剖宫产),婴儿1min Apgar评分:10分473例,79分20例,49分20例,46分7例。结论:单纯只是脐带绕颈并不可以作为剖宫产的依据,在产前认真的筛查以及联合监护下进行阴道分娩是可靠安全的,阴道分娩率高达9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胎儿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经超声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12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因胎儿脐带绕颈要求行剖宫产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剖宫术,记录脐带绕颈有效长度和绕颈周教,两组据进行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有103例孕妇自然分娩,占85.8%;阴道手术助产分娩8例,占6.7;中转剖宫产9例,占7.5%.结论:临床动态观察脐动脉血流S/D值变化,采用B超观察脐带绕颈周数,结合胎心监护,能够显著提高脐带绕颈经阴道自然分娩率,预防胎儿脐带绕颈一律行剖宫产,避免胎儿窘迫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