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准化管理在产房护理风险靶向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 714例孕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16年11 755例孕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准化靶向管理为研究组,对两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满意率、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对比实施精准化管理前后不同效果。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43.3%、20.1%、2.4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研究组孕产妇满意率9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精准化靶向管理的实施,提高了助产人员风险防控意识,有效将产房可能发生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产房护理质量、提高了孕产妇满意度,保障了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倩  杭琤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11):1451-1455
目的:研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对产房高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由护理部质控组安全质控人员、产房专科护士和助产士以及相关科主任、医生构成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四层两类业务全覆盖的立体风险管理架构,全面规范风险管理流程,明确风险识别与分级方法并实行提级评估风险方式,建立风险管理清单,形成基于四层二类一单式动态风险管控的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结果:产房高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下降,其中急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下降较为明显,产房产妇急救设备及药品清单、新生儿复苏设备及药品清单的完整率、合格率、定期查检率均大幅提升,因产科相关并发症母儿转入ICU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在产房风险管理中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提高助产士综合素质在产房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08例产妇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54例。甲组提高助产士的综合素质,而乙组不进行助产士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甲乙两组产妇的风险情况和护理满意的情况。结果:甲组产妇的头位难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乙组产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风险管理中,提高助产士的综合素质可有效降低产房风险,并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秋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26-4427
目的:分析分娩记录对提高产科质量的作用,为提高产房及助产士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7月~ 201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分娩登记临床资料,分析产房管理和技术缺陷.结果:医院总剖宫产率67.97%,社会因素剖宫产比例达到60.1%,初产妇高于经产妇.结论:应加强剖宫产危害性健康教育、助产士专业技术培训是提高产房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平产、家庭化分娩一体化产房实施的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一体化产房作观察组,普通产房作对照组,将两组施行不同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生物监测、产妇会阴切口及新牛儿脐部感染率、剖宫产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一体化产房的医院感染平均感染率为0.27%,远低于普通产房的平均感染率4.73%(P<0.01),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P<0.01及0.05),会阴切口及脐带感染率(P<0.05),手术切口感染率(P<0.05)亦低于普通产房.结论 一体化产房采用的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在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促进产程的作用。方法选取600例在医院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生技术实施分娩,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实施分娩,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中转剖宫产率、阴侧切率、会阴完整率、会阴侧切、会阴裂伤、会阴水肿、会阴疼痛、分娩产程及新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而中转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会阴水肿程度、会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软产道裂伤、新生儿锁骨骨折、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损伤程度,缩短产妇第二产程,减轻产妇分娩痛苦及提高产妇舒适性,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际产科管理及服务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在医院定期产检且分娩的孕产妇2 0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国际产科管理及服务模式;2013年在医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2 0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科服务模式。观察两组孕产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产时疼痛及使用镇痛剂情况和住院时间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无会阴侧切分娩,剖宫产率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镇痛剂的使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际产科管理及服务模式的应用降低了孕产妇的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提高了产科质量,且护理满意度提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究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在产房中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2018年1-11月期间进行会阴侧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会阴侧切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产房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产房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比例、阴道检查次数、生殖道感染例数、胎膜早破及夏季分娩占比、护理满意度、甲级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会阴侧切术后引发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有效的产房护理干预措施,确保产妇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各级医院的主要工作之一。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妇会阴感染率曾高达9%。对此,医院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加强了产房管理和消毒隔离,有效控制了感染的发生,产妇会阴感染率下降至1%以下。本文就产妇会阴感染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房医院感染因素及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妇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2月医院进行自然分娩的产妇362例,其中行会阴侧切112例、未行会阴侧切250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处理,同时调查了解产房医院感染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8例,均发生于行会阴侧切产妇,感染率为16.07%;362例新生儿中感染4例,感染率1.10%,新生儿感染和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各两例;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龄、体质量指数超标、分娩时间过长、产前检查次数多及合并糖尿病产妇均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标本培养共检出14株病原菌。结论产房医院感染的控制需增加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加强环节监控、落实感染控制方法、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等是防止产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家庭化产房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家庭化产房自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0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成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每组3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两组产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分娩时消毒隔离措施合格率、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研究组产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分娩时消毒隔离措施合格率、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庭化产房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不仅能有效提高产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和分娩时消毒隔离措施合格率,还能有效降低母婴院内感染发生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周云 《中国卫生产业》2020,(4):34-35,3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产房中的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该院产房292例孕产妇随机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成立质控小组、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规范助产士分级培训、优化配置产房人力资源、做好孕产妇沟通工作。结果观察组助产士护理质量(95.53±3.76分)、孕产妇满意评分(97.22±0.88)分高于对照组的(88.22±7.28)分、(90.15±2.34)分(t=3.36、3.55,P<0.05);助产不良事件2.05%、护理投诉0.68%低于对照组的6.85%、4.79%(χ^2=5.03、4.63,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产房管理中,能够提高助产士护理质量及孕产妇满意评分,降低助产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和分析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医院于2020年1—12月收治的所有产妇当中选取其中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600例产妇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6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各30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300例产妇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的300例产妇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和护理质量评分;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92.67%,比对照组77.00%的自然分娩率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33%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到产妇分娩护理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产房的护理质量评分和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细化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20名,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实施常规质控管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对比实施常规质控管理后及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后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消毒灭菌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抽检手术器械270件,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常规质控管理(P <0.05);检验手术器械270次,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的手术器械生物监测、 B-D试验合格率均高于常规质控管理(P <0.05);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质控管理(P <0.05)。结论精细化质控管理能显著提高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供应室的风险管理,保证供应室的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识别和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供应室在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风险成因,正确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强化风险意识.结果 提高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质量意识,降低了差错率,减少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结论 通过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风险隐患,严把质量关,为临床提供安全的消毒灭菌物品,为预防医院感染及保证医疗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按照来院时年份分组,将2017年来院的13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将2018年来院的130例患者做为研究组。该院2018年初将风险意识管理落实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开展这项工作前后护理质量、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评分均高于开展风险意识管理前,开展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手术期间投诉纠纷与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肇庆市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将2007年3月~2008年9月在端州区产检的孕妇设为原发组,2009年3月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将2009年3月~2010年9月在端州区产检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对原发组和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高危孕产妇筛出率、高危孕产妇随诊率、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高于原发组,剖宫产率和病残儿出生率低于原发组,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原发组。结论:应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对端州区高危妊娠孕妇进行筛查、监测和管理,显著提高了高危妊娠孕妇的检出率、随诊率、住院分娩率,有效减少了高危妊娠分娩并发症,降低了剖宫产率、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该院在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取的130件手术室医疗器械,根据数字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实施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则使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控后的有效验收率、合格清洗率以及齐全配套率等。对比并分析不同质量的管控模式下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器械的满意度评分和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有效验收、合格清洗、齐全配套率分别为47(72.31%)、48(73.85%)、42(64.62%),观察组分别为62(95.38%)、61(93.85%)、63(96.92%),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以及配套齐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器械质量评分与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0.43±3.78)分、(93.96±3.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2.57)分、(80.44±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运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控中,可提高管理质量及清洗合格率、有效验收率和配套齐全率,也能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器械满意度评分与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安全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25例患者,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与之不同,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知程度评分。结果据该次实验来看,采用护理风险安全管理防御机制的观察组,出现1例记录差错,风险发生率为(4%),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认知评分为(25.39±0.48)分,风险意识评分(23.99±1.02)分,风险管理行为(24.17±1.26)分,风险管理态度(22.92±0.73)分;而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出现2例记录差错,1例切口感染,1例投诉纠纷,风险发生率为(16%),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认知、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行为、风险管理态度评分分别为(16.85±0.28)分、(17.03±0.84)分、(16.52±0.74)分、(15.92±1.1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安全管理防御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手术间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的原理,对手术间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并督促检查.结果 运用五常法管理后,手术间的仪器设备固定率、完好率、物品数目正确率明显提高,接台备物时间、进出手术间次数相应减少,各项卫生学检测指标均达标,医师满意度也由实施前的88.0%提高至95.0%.结论 实施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手术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改善手术室空气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