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12月需动脉采血的住院病人进行血管难度分级,分级后由相应级别的护士进行采血。比较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前后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疼痛程度。[结果]实施血管分级管理后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0.01);病人疼痛程度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动脉血管难度分级管理能有效提高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2.
王晓媛  秦燕  黄英  李红俊 《护理学报》2010,17(11):38-40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经颈动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2月-2009年8月住院的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13例,抽取其中29例次评估同一患者采血前桡动脉、股动脉和颈动脉搏动情况,对比其中经桡动脉、股动脉成功采血各30例次和29例次经颈动脉成功采血记录穿刺前评估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颈动脉较四肢动脉搏动明显;经颈动脉采血评估时间短、1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结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条件差,可经颈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穿刺速度和静脉穿刺难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速度和静脉穿刺难度的相关性。方法用秒表测量437例次静脉输液进针时间并记录,评价静脉穿刺难度:静脉细小、管壁硬化、肥胖、水肿、婴幼儿、老年等,应用Pearson积矩法的相关系数对静脉输液穿刺速度与静脉穿刺难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进针时间与静脉穿刺难度呈正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穿刺难度高的静脉细小、静脉管壁薄、脆性静脉、婴幼儿、老年患者应相应放慢进针速度;准确增加进针时间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危重病人血气分析的首选血管.[方法]2007年1月-2007年12月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2008年1月-2008年12月经肱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100例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肱动脉组病人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危重病人经肱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疼痛感轻,行血气分析时应首选肱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穿刺速度和静脉穿刺难度的相关性.方法用秒表测量437例次静脉输液进针时间并记录,评价静脉穿刺难度:静脉细小、管壁硬化、肥胖、水肿、婴幼儿、老年等,应用Pearson积矩法的相关系数对静脉输液穿刺速度与静脉穿刺难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进针时间与静脉穿刺难度呈正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穿刺难度高的静脉细小、静脉管壁薄、脆性静脉、婴幼儿、老年患者应相应放慢进针速度;准确增加进针时间能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管可视化技术辅助定位穿刺法及光照穿刺法在老年疑难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科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定位穿刺组和光照穿刺组,每组50例。定位穿刺组应用红外成像仪评估血管位置、深度进行定位标记,护士按定位标记进行留置针穿刺。光照穿刺组应用红外成像仪评估血管位置、深度,护士在红外成像仪光照下进行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定位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光照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0%,定位组明显高于光照组(P0.01);两组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可视化技术辅助定位穿刺法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老年病人的痛苦,符合护士的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不同动脉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 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均P<0.05),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产痛情况明显低于后2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00例需采血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将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形成瘀斑或血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45例、占90%,局部形成瘀斑2例、占4%;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46例、占92%,局部形成瘀斑6例和血肿2例、占16%.结论 2种方法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P〉0.05),但胫后动脉穿刺后不易形成局部瘀斑或血肿(P〈0.05),胫后动脉是继桡动脉之后又一理想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9.
聂雷霞  张敏  胡帆  李威 《护理学报》2012,19(11):38-41
目的 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方法 观察组900 例浅静脉输液患者,在静脉输液前,采用浅静脉血管评级法,对其血管进行评估分级,确定穿刺难度系数,根据血管分级情况选择相应的穿刺者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900 例浅静脉输液患者,按常规静脉输液操作.比较两组静脉穿刺质量及患者对护士的服务和技术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工具选择合格率、静脉穿刺1 次成功率以及患者对护士静脉输液时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静脉炎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浅静脉血管评级与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从而提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识定位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12月300例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标志定位方法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部位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各100例;将2012年1~12月300例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法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部位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各100例。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定位法穿刺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可提高肥胖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静脉采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