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术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48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粘连≤180°者7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5例;房角粘连>180°者78例随机分为C组与D组,每组各39例.手术方案:A组为透明晶体超声乳化(Phaco)+人工晶体植入术(IOL)+房角分离,B组为Phaco+IOL,C组为Phaco+IOL+房角分离,D组为Phaco+IOL+小梁切除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视力情况,并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C组与D组术前眼压、CCT、视力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眼压均下降,A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而各组CCT均升高,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视力均提高,但A组与B组、C组与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为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为25.6%(10/39),低于D组46.2%(18/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房角粘连≤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以Phaco+IOL+房角分离为佳;房角粘连>180°患者,Phaco+IOL+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更佳,但术后并发症多,可结合患者眼内环境、病情严重程度及依从性等选择适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50例(55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术后5眼发生浅前房,术眼经加压包扎,散瞳处理后前房恢复正常。术后视力提高者12眼,保持不变者38眼。出院时,55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随访1个月,仍在正常范围。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CT,18眼1/z~1/3CT,1眼1/3~1/4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早期滤过过强、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二是后期结膜滤过泡瘢痕化致手术失败。为此,我院对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36例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的同时,使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调整缝线术,在预防浅前房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9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97眼)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8眼(8.2%),0.1~0.3者9眼(9.3%),0.3~0.5者30眼(30.9%),0.5以上者50眼(51.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97眼的眼压均在12~18 mm Hg。术后前房深度在3.03~4.12(3.99±0.58)m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97只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9眼眼压控制不佳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前房穿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49眼手术顺利,未引发爆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追踪4~16个月,平均9个月,43眼眼压控制在5~21 mmHg(1mmHg=0.133 kPa),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7.8%。16眼出现角膜反应,9眼出现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4眼出现前房出血,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不降者,应于24~48h内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手术必须精细才能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检验医学与临床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周边虹膜切开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检验医学与临床晶状体摘除术。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6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学与临床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改善显著,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整体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比较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林州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12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60眼)。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等数据进行统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视力均明显改善,眼内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视力和眼内压改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3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5±2.7)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O.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眼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2.98±0.38)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过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方法】46例患者的51只眼实施单纯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后术者的眼轴长度、眼压、房角和前房深度,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伴发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较无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显著短;青光眼患者术后3d时的眼压[(8~22)mmHg,平均(13.69±3.69)mmHg]较术前1d时的眼压[(16~35)mmHg,平均(26.89±4.32)mmHg]显著下降;手术后所有患者房角较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并且前房深度均有显著增加。【结论】白内障膨胀期发生的青光眼主要原因是由于小眼球患者晶体膨胀后造成前房和房角结构发生改变,针对该类青光眼患者可以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解除病因后可达到降眼压从而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只进行白内障手术,而避免了再行青光眼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9眼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针对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及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老年患者的89眼病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38眼,女性患者48例51眼,平均年龄69.8岁.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患眼的解剖特点选择不同术式,手术治疗方法分别为:小梁切除手术(12例)、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65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9例).[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11眼行小梁切除术恢复眼压.66眼通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压恢复正常,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9眼首选青光眼-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另有2眼为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的病例又做了小梁切除手术,还有1眼小梁切除术后补充做白内障摘除术.[结论]单纯小梁切除术,容易出现滤过口关闭或过度滤过导致前房不形成.青-白联合手术需要白内障摘除及小梁切除两个手术同时进行,降眼压效果好.与这两者相比,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通过单纯摘除白内障解除了晶状体膨胀造成的瞳孔阻滞和浅前房,使得前房深度恢复,眼内房水行走正常循环通道,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不易出现过度滤过等优点,解决了许多其它手术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兰  袁小江  廖明星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41-1842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加可调节缝线的三联手术对22例(24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9.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4.36±2.28)mm-Hg(1 mmHg=0.133 kPa),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4.12±1.89)mmHg(P<0.01).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2者上升至22只眼(P<0.001).随访最终无使用降眼压药物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4只眼(16.7%).无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可调节缝线的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有用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变化,并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检查眼前节的情况。[结果]①术后1周、1个月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术后1周与1个月相比眼压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1.0±0.36,较术前(0.16±0.16)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术后1周时发现1例眼压高于21 mmHg ,为囊袋内植入,术后1个月时有2例眼压高于21 mmHg ,均为人工晶体不对称患者。②术后1周发现少量皮质残留1眼(2%),术后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①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视力。②局限性房角狭窄及少量皮质残留不会导致术后患者的长期高眼压。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例16眼,均伴有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0.3,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6个月,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6眼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晶体混浊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海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47-1849
[目的]探讨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与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42例(42眼)NVG患者.其中A组25眼.行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治疗;B组17眼,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术后记录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出现前房出血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个月、6个月、18个月A组、B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前房变浅、引流管阻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NVG患者采用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冷凝术较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既增加了房水外流,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退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失为治疗NVG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MMC)治疗青光眼对包裹囊状泡发生的影响。【方法】对64例均为单眼行抗青光眼手术,随机分为甲组(小梁切除术组)和乙组(小梁切除术 MMC组)各3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对两组术后包裹囊状泡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64例青光眼患者中,甲组发生包裹囊状泡8例(25.0%),乙组4例(12.5%)(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能有效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包裹囊状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方法:对9例9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临床资料性分析。手术治疗包括白内障囊内摘除术(1眼)、白内障囊内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2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6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缓解,眼压降至正常,视力提高。随访21~77个月,疗效稳定。结论:根据主要临床特征可诊断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能够有效地治疗本病。开展白内障防盲教育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2 5例 (2 5眼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 1~ 12月 ,观察患者角膜 ,眼压 ,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眼压平均为 (14 .5± 4 .75 )mmHg ,有 3例眼压高于正常。滤过泡 :Ⅰ型滤过泡 14例 ,Ⅱ型滤过泡 9例 ,Ⅲ型滤过泡 2例。并发症有 2眼前房内有渗出物 ,药物治疗后全部吸收。无后囊膜破裂。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发症少。但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