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长膈神经移位不同路径选择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全长膈神经移位的路径进行解剖学研究为电视胸腔镜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 10具 2 0侧 ,对锁骨上移位和锁骨下移位两种移位路径进行比较。结果 锁骨上移位 :右侧全长膈神经可移至锁骨中点以远 11.45± 1.64cm ,左侧可至锁骨中点以远 19.1± 1.42cm ,两侧均不能携带伴行血管。锁骨下移位 :右侧全长膈神经可移至锁骨中点以远 6.4±0 .74cm ,左侧可至锁骨中点以远 11.7± 1.5cm ,两侧均可携带伴行血管。结论 两种移位路径各有优缺点。锁骨上移位可以获得神经的最大长度 ,但不能带血管 ,且手术范围大。锁骨下移位虽获得膈神经的长度较短 ,但能携带膈神经伴行血管一同移位 ,确保神经的血供  相似文献   

2.
建立经胸切取膈神经全长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经胸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大鼠经口气管插管,运用动物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开胸切取左侧膈神经远端,然后从左侧第2肋间抽出,再与左侧正中神经指深屈肌肌支作直接缝合。结果:10只大鼠全部存活,于术后21-35d起都出现与呼吸节律同步的屈腕、屈指动作。结论:该实验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可重复性。为临床开胸切取胸腔内膈神经全长作神经移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带血供胫骨骨膜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解决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和陈旧性骨折等治疗难题。方法:应用胫骨筋膜骨膜瓣、带胫前血管的骨膜瓣和节段血供胫骨骨膜瓣移位术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不连接4例,陈旧性胫骨骨折3例,新鲜骨折3例,左胫骨上段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切除后骨缺损1例。结果:9例病人于12~16周骨愈合,2例骨不连接病人于术后21周骨愈合。结论:带血供胫骨骨膜瓣移位术操作简单,不需吻合血管,可在一个切口中完成,病人痛苦小,骨愈合快。节段血供胫骨骨膜瓣移位术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对8例臂丛根性撕脱伤行膈神经移位术,膈神经与上干前股的肌皮神经束直接吻合5例,膈神经通过神经移植桥接至肌皮神经3例,术后随访评定其屈肘功能。结果8例经10月-2年随访,肱二头肌肌力在2级以上5例,有效率62.5%。结论膈神经移位术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理想术式,重视术前和术中膈神经功能的评估、神经移位时吻合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术后综合康复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比较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术与膈神经移位术的疗效。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2组。A组:肌皮神经与膈神经缝合;B组:肌皮神经与同侧颈7神经根的前股前外侧束组缝合。术后肱二头肌电生理学、组织学、肌生理功能检测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各时间组,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与膈神经移位各检验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前者在多项指标上优于后者。结论 选择性颈7神经根移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不同部分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效果。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内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内侧部分。外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外侧部分。直接组:将桡神经前臂支于背阔肌止点下缘处切断再原位缝合,此组作为对照组。于术后4个月行大体观察、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结果内侧组和外侧组大鼠均于术后19至23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伸腕、指动作。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显示,内侧组腕伸肌(尺侧腕伸肌)恢复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指肌恢复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内侧部分能更全面的恢复伸腕、指功能。  相似文献   

7.
改良法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主要方法,其中隔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据文献报道有效率达84.62%。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将锁骨后松解,打通肋锁间隙,将移植神经通过该间隙桥接,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通过改良,简化了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以减少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方法:应用带血供骨瓣转移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6例,其中带肌蒂骨瓣22例,带血管蒂骨瓣14例。结果:28例得到2~8年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骨坏死学推荐的疗效评价标准。优21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带血供 骨瓣移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股骨头坏死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全长膈神经移位重建屈指功能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视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至正中神经内侧头重建全臂丛撕脱伤后屈指功能的可行性,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屈指功能的恢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对3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视下游离胸腔内的全长膈神经,于入膈肌处切断膈神经,将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内侧头,术后每3个月随访肺功能和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年,拇长屈肌及2~5指指浅屈肌肌力均恢复至3~4级,掌长肌肌力2例为2级,1例为1级;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鱼际肌肌力为0级.肺功能显示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降低,但在1年内都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胸腔镜视下切取全长膈神经直接移位至正中神经内侧头重建全臂丛撕脱伤后的屈指功能是一种可行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0.
11.
带与不带血管周围神经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管周围神经移植的再生情况及探讨其再生机理。方法:用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组,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等分为A组(带血管神经移植组)和B组(不带血管神经移植组)。两组均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在移植后的前4周,A、B两组组织形态学变化基本相似。从第6周开始,移植段神经纤维再生率、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恢复率、神经纤维变性率,A组均明显优于B组,并进行了差异程度比较。A组结缔组织增生少,神经纤维再生好。发现B组神经束内有结缔组织包裹2~3条神经纤维呈小束,再生而又变性的神经纤维多。结论:带血管周围神经移植优于不带血管的周围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血运雪旺氏细胞的靴膜管桥接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基础上,临床应用48例,修复神经缺损长度3~4cm21例,41~5cm25例,6cm2例。优良率为87.5%,表明有血运的雪旺氏细胞与鞘膜结合起来,对神经再生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具有以下优点:①神经外膜血运丰富,减少瘢痕形成,保持管道通畅。②携带有血运的雪旺氏细胞,分泌促神经生长因子。利于神经再生。③能将无用的神经瘤段制成桥接体,为桥接神经缺损3~6cm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膈神经损伤与臂丛上干节前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膈神经损伤与臂丛神经上干节前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X线、电生理技术及术中观察和电刺激等方法回顾性评价42例臂丛神经损伤合并膈神经损伤患者的膈神经功能状态。结果:42例中26例X线表现为膈肌抬高及活动度下降,术中观察膈神经瘢痕化、质地变硬,电刺激无膈肌反应;14例X线无异常,其中10例术中观察同前,4例见膈神经正常或粘连,电刺激有反应但反应稍差;2例未获资料。电生理检查膈神经有损伤的12例中,8例为完全损伤,相应X线有膈肌抬高,电刺激无膈肌反应,4例为部分损伤,X线无异常,电刺激见膈肌有反应但反应稍差。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有上干节前损伤。结论:膈神经损伤时提示臂丛上干损伤的部位在节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3~6肋间神经移位肩胛上神经重建肩关节外展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取15具30侧成人躯干标本,解剖测量第3~6肋间神经自腋中线至锁骨中线可切取长度以及自腋中线至锁骨中点(拟定神经吻合点)的移位距离,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0侧标本中,第3、4肋间神经均可切取自腋中线至锁骨中线范围内的全段神经,且可切取长度均较移位距离长(P<0.01)。6侧第5肋间神经及16侧第6肋间神经在未到达锁骨中线时被肋软骨覆盖,其中第5肋间神经可切取长度与移位距离相似(P>0.01),第6肋间神经可切取长度较移位距离短(P<0.01)。肩胛上神经通过游离切断,可翻转至锁骨中点下方2 cm以上。第5肋间神经切取长度与肩胛上神经翻转长度(2 cm)之和,可超过移位距离(P<0.01),但第6肋间神经总长度仍较移位距离短(P<0.01)。结论第3~5肋间神经可直接移位肩胛上神经重建肩关节外展功能,而第6肋间神经需增加游离切取长度范围或采用神经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15.
环杓后肌在膈神经再支配后收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膈神经与喉返神经吻合,术后测定环杓后肌收缩功能,观察膈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的收缩功能。证明膈神经能较好地恢复环杓后肌的收缩特性,主要表现在再神经支配后的环杓后肌的收缩张力及收缩时间与健侧无差异。进一步证实了膈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含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手指外伤须恢复感觉功能及形态。采用包含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皮瓣可即时修复手指外伤或再造拇、食指。具有血运丰富,感觉灵敏,外形满意,且供区指端感觉正常等优点。自1989~1991年共治疗1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及有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证实骨间前神经移位术式的可行性,选用10个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显微解剖,发现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直径为(1.5±0.4)mm,分别测量各肌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为(866±144)条;正中神经鱼际返支直径为(1.7±0.3)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120±97)条;尺神经深支直径为(2.1±0.4)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368±120)条。用神经移植法可修复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将尺神经深支向近端分离,可直接与旋前方肌支吻合。根据解剖特点,临床上应用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支17例,修复尺神经深支3例。其中17例随访2年~7年,10例肌电图正常,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M22例,M35例,M47例,M53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神经移植段对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神经移植段的方向对神经再生的影响,采用硅胶管桥接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一侧硅胶管远端套接顺行神经移植段,另一侧套接逆行神经移植段,术后2,4及6周取材。  相似文献   

19.
正中神经断裂伤晚期修复58例远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对晚期神经损伤修复远期疗效观察,验证晚期神经损伤修复后能否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方法:对伤后1~14年修复的58例正中神经断裂伤,经10年8个月长期观察,按国际统一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8例中恢复优良30例,占51.7%。结论:伤后1年以上的晚期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仍可获得较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化学方法制备的脱细胞神经组织学特点以及体内植入后的组织相容性,为选择脱细胞神经支架的制备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80~200 g,取其中30只大鼠双侧60根坐骨神经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根,分别采用Dumont萃取法(A组)、Sondell萃取法(B组)及Haase萃取法(C组)制备脱细胞神经,观察各组脱细胞神经的组织学特点,并根据脱细胞程度、神经髓鞘染色强度及神经纤维管道结构完整性3个方面进行脱细胞效果评价。另18只大鼠于每只大鼠背部正中线两侧随机取3个点,皮下植入A、B、C组脱细胞神经作为A1、B1、C1组。术后1、2、4周处死大鼠,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A组脱细胞神经轴突及髓鞘溶解成碎片,脱细胞不彻底,神经纤维基底膜管部分破坏;B组脱细胞神经脱细胞也不彻底,基底膜管形成较大空腔,基底膜破碎明显;C组脱细胞神经细胞清除彻底,基底膜管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且保持完整。C组脱细胞程度、神经髓鞘染色强度及神经纤维管道结构完整性评分均明显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植入术后1周,各组脱细胞神经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术后2周,各组炎性反应减轻,以淋巴细胞为主;术后4周,各组脱细胞神经周围炎性反应进一步减轻,部分细胞深入材料内部,沿基底膜管排列。术后1、2、4周,A1、B1组炎性反应分级均明显高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ase萃取法制备的脱细胞神经脱细胞效果及组织相容性均优于Dumont萃取法和Sondell萃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