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Th1/Th2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检测食管癌患者及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T-bet mRNA、GATA-3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IL-10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比较,食管鳞癌患者PBMC中Th1型转录因子T-bet和血浆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Th2型转录因子GATA-3和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且Th1/Th2漂移程度与肿瘤的CT分期和病灶长度相关(P<0.05),而与病变的部位、病理分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体内存在Th1/Th2漂移,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状细胞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漂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Th1/Th2漂移现象.且发现TNM分期越晚,Th1类细胞因子IL-2的表达越弱,而IL-6表达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Th2细胞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化疗对结肠癌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癌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5例正常人、30例结肠息肉和67例结肠癌患者及结肠癌组化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rhl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及结肠息肉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呈阴性或基本不表达。结肠癌组IL-4、IL-6、IL-10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结肠息肉组(P〈0.05);IFN-γ无阳性表达(0/67).IL-2则仅有3例阳性表达。化疗后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则减弱(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呈Th2类细胞因子强势表达,细胞免疫受抑,化疗可纠正Th1/Th2的失衡状态,甚至使Th2类向Th1类漂移。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及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蛋白激酶Cθ(PKCθ)的表达及Th1/Th2,Tc1/Tc2的变化,探讨PKCθ在MDS及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外周血标本,MDS-RA 14例,AA 15例,正常人30例,分离PBMC,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PKCθ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类细胞因子和Tc1/Tc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MDS及AA患者PBMC中PKCθ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MDS及AA患者Th1、Tc1类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分泌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P<0.05);Th2、Tc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分泌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MDS及AA患者组间PKCθmRNA表达及Th1/Th2,Tc1/Tc2类细胞因子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S及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KCθ表达增高,PKCθ可能通过上调Th1、Tc1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食管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检测60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食管癌患者T-bet mRNA表达明显降低(Ⅰ、Ⅱ期食管癌组为0.27±0.05,Ⅲ、Ⅳ期食管癌组为0.12±0.02),GATA-3 mRNA表达明显升高(Ⅰ、Ⅱ期食管癌组为0.45±0.06,Ⅲ、Ⅳ期食管癌组为0.55±0.03),IFN-γ表达明显降低[Ⅰ、Ⅱ期食管癌组为(12.12±1.48)ng/L,Ⅲ、Ⅳ期食管癌组为(8.44±0.90)ng/L],IL-4表达明显升高[Ⅰ、Ⅱ期食管癌组为(18.64±0.77)ng/L,Ⅲ、Ⅳ期食管癌组为(25.28±2.02)ns/L],Ⅰ、Ⅱ期食管癌组与Ⅲ、Ⅳ期食管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FN-γ水平与T-bet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9,P<0.05),IL-4与GATA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3,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T-bet表达降低,GATA-3表达升高,Th1和Th2平筏被打破,Th2占优势.T-bet和GATA-3参与了Th1和Th2平衡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61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ytometrie Bead Array,CBA)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46例正常女性的外周血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10细胞因子的含量,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2、IL-4和IL-5的表达升高,TNF—α的表达降低,Th1/Th2(IFN-γ/IL4)比值下降(P〈0.001)。中晚期患者的Th1/Th2比值较早期患者进一步下降(P〈0.05)。不同病理类型及分级的细胞因子水平和Th1/Th2比值无差异(P〉0.05)。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Th2细胞因子水平上升(P〈0.05)。手术后患者的IFN-γ、TNF—α水平和Th1/Th2比值上升(P〈0.05)。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无关。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见Th2细胞因子升高,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细胞因子水平、Th1/Th2比值与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偏高。手术可纠正Th1/Th2的失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Th1/Th2漂移现象。且发现TNM分期越晚,Th1类细胞因子IL-2的表达越弱,而IL-6表达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Th2细胞优势,而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Th1/Th2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燕 《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5):310-312,316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h1 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宫颈癌患者Th1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1/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体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l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及良性肺部疾病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呈阴性或基本不表达;肺癌组IL4、IL.6、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值均〈0.001);IFN-γ无阳性表达(0/52),IL-2则仅有2例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肺部疾病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6,0.007;0.004,0.003);且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值分别为0.925,0.752,0.868,0.780,0.949)。化疗后IL-4、IL-6、IL-10的阳性表达较化疗前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03,0.001,0.002)。而IFN-γ、IL-2阳性表达较化疗前有显著增加(P值均〈0.001)。结论 肺癌患者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受抑,Th2类因子呈强势表达;化疗可使肺癌患者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向Th1类逆转。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7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Th2两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比较。了解宫颈癌患者的免疫漂移现象。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27例宫颈癌患者PBMC中Th1/Th2两类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27例宫颈癌中IFN-γ、IL-2、IL-4、IL-6和IL-10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2/27、3/27、18/27、14/27和18/27。结论:宫颈癌患者高表达Th2类细胞因子.低表达Th1类细胞因子,出现典型的Th2漂移现象。为宫颈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免疫水平,进一步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中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宫颈癌、癌前病变( CIN Ⅲ)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标本,使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四种细胞因子在宫颈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组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宫颈癌组中,IL-10表达量随肿瘤分期逐渐升高(P<0.05);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血浆IL-2表达量较汉族患者显著降低( P<0.05);在区分宫颈癌组与对照组中,IL-2、IFN-γ、IL-4和IL-10的AUC分别为0.979、0.766、0.736和0.903。结论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体内发生Th1/Th2漂移,提示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IL-2表达量的下调可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锋  杨屹 《现代肿瘤医学》2014,(5):1103-110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RFA)治疗后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射频消融治疗仪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AFP值,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和治疗后14天、28天外周血Th1细胞因子[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外周血AFP值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Th1细胞因子降低,Th2细胞因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术后,大部分患者外周血AFP值明显降低,Th1细胞因子升高,Th2细胞因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状态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与AFP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可能对肝癌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后和化疗6个周期后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化疗3个周期后血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个周期后血IL-2、IFN-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化疗3个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6个周期后血IL-6和IL-10水平稍低于化疗3个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免疫相关因子紊乱,3个周期的化疗对改善机体的免疫平衡有效;6个周期的化疗未能进一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甚至出现免疫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及Th1/Th2型细胞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13例]及2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浆IL-2、IFN-γ、IL-10、IL-4和TGF-β水平。结果:AML和ALL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AML及ALL患者血浆IL-4、IL-10和TGF-β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P<0.05);IFN-γ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P<0.05);IL-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Tregs与Th1/Th2细胞因子同时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生;急性白血病患者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失衡,Th2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Tregs可能通过影响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Wei H  Tian Z  Xu X  Feng J  Xiao W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34-37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Th1和Th2两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与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的相关性,探讨黄芪和(或)川穹嗪对Th2型肿瘤的干预作用。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42例肺癌患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IL-2、IL-4、IL-6、IL-10、T-bet、GATA3以及肺癌组织特异性mRNA CK19和CEA的表达状况;体外加入黄芪和(或)川穹嗪后,观察IFNγ、IL-4、T-bet和GATA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42例肺癌患者IFNγ、IL-2、IL-4、IL-6和IL-10的表达频率依次为4/42,5/42,27/42,24/42和31/42;表达强度依次为0.109,0.116,0.318,0.306和0.372。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频率为6/42和34/42,表达强度为0.139和0.359,而且CEA和CK19 mRNA阳性的患者中,T-bet的表达频率和表达强度较代,GATA3的表达频率较高,表达强度也相应提高,表明黄芪和(或)川穹嗪能干预这种现象。结论 肺癌患者Th2类细胞因子群谱的高表达与T-bet表达降低,GATA3表达增高有关,黄芪和(或)川穹嗪能降低Th2类细胞因子和GATA3的表达,提高Th1类细胞因子和T-bet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的体外抑瘤机制。方法 从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经过干扰素-γ(IFN-γ)、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并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获得大量的DC-CIK。在经10、20 μg/ml等不同质量浓度小鼠抗人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采用MTT法研究DC-CIK细胞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杀伤活性,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ATA-3和T-be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方法测定DC-CIK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12、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诱导后的DC-CIK细胞形态规则,经不同浓度的LFA-1单克隆抗体处理后,MTT结果:20 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组DC-CIK细胞对B95细胞杀伤作用下降最为明显(t=10.138,P<0.05);RT-PCR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20 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的B95细胞组,GATA-3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加最为明显(t=16.386,P < 0.05;t=22.652,P<0.05);同时T-bet 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降低最为明显(t=17.728,P<0.05;t=17.452,P<0.05);ELISA结果:20 μg/ml LFA-1单克隆抗体封闭的B95细胞组中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分泌水平下降最为明显(t=21.621,P<0.05;t=13.739,P<0.05;t=15.278,P<0.05)。结论 GATA-3和T-bet基因参与了LFA-1/ ICAM-1介导的DC-CIK抑瘤途径,并且通过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TNF-α等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变化,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 CD+3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皆表现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