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近年来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著提高了脊柱固定强度和融合效率,但是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不佳可能损害脊髓和神经引起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估置入前CT扫描二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件、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8-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纳入因脊柱疾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95例,导航组45例,常规组50例.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导航组术中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法结合术中透视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主要观察指标:比较2组间螺钉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优良率及螺钉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导航组中36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06枚,优良率96.1%:有9例患者因故未能行导航.常舰组50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85枚,优良率100.0%,无位置差的螺钉.2组患者的螺钉位置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组的钉道准备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360±22),(56±8)s,P<0.01].2组患者螺钉置入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应用置入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无明显差异,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其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椎弓根固定是目前能提供三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可靠的脊柱后路内固定,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颈椎椎弓根毗邻结构复杂,螺钉置入风险很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文章从颈椎椎弓根的形态,生物力学性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和固定系统,手术导航,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等不同研究侧面,总结国内外学者在以上相关领域,有关椎弓根固定在下颈椎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认为椎弓根固定虽然有很高风险,但通过术前精确测量椎弓根形态、术中结合各种新辅助技术、配合手感,下颈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风险将降低,其在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3.
吴跃仙 《护理研究》2006,20(8):2112-211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由于其稳定可靠的力学特点,在下胸椎及腰椎骨折、肿瘤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中上胸椎椎弓根直径小,与之相邻的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组织脏器多,给椎弓根螺钉置入增加了难度和风险,在中上胸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很少。我院骨科自2001年3月—2004年5月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前准备充分,体位摆放正确,无压伤;未因腹部受压致过多异常出血;无术后感染,无异物留置切口中;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结论]加强胸腰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人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760-2761
目的评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实施经皮微创手术对比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技术优势。方法对照组给予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研究组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及治疗前后脊柱生理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成功。两组手术用时无显著差异(P0.05)。就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及住院天数而言,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脊柱生理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内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实施微创手术对比开放术式其复杂程度及疗效相当,但微创术式可降低创伤出血,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教训。方法应用三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85例,总结随访结果,分析手术疗效及其失误原因。结果术后经2~24个月的随访,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未见脊柱失稳。ASIAA级的9例,无1例恢复,其他B、C、D级均有1~3级的恢复,E级无1例加重。术中出现椎体定位错误2例,椎弓根螺钉偏出椎体外1例,椎弓根螺钉偏入椎管内1例,骨折复位不满意1例。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是一种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损伤相对较小,椎体高度恢复理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可能的避免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植入的手术病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通过X线测量螺钉植入深度(螺钉尖端与椎体后缘距离)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骨水泥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3例手术共75枚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平均年龄66.85岁,平均体重指数22.65 kg/m2;平均手术时间152.03 min,平均出血量450.00 ml;股骨颈骨密度T值-2.0至-3.6。75枚椎弓根螺钉中9枚骨水泥渗漏(6枚渗漏入椎体周围,3枚渗入血管),渗漏发生率12.00%。椎体周围未渗漏组螺钉拧入深度与椎体椎体矢状径比值平均0.81±0.09,渗漏组比值平均0.62±0.0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患者BMI、螺钉拧入椎体深度是椎体周围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结果、手术节段等无关。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系统损害加重表现。无肺栓塞、猝死等恶性不良事件发生。1例患者出现邻近节段再骨折。短期随访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表现。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后路减压术中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近期可以获得可靠的稳定性,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但需要密切关注术中螺钉拧入深度和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微创组),20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7天、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缩短(P0.01),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P0.05)和术后引流量(P0.05)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术前VAS无差异,术后7天及3个月微创组VAS比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内术后7天及3个月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度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内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明显恢复(P0.05)、后凸Cobb角度均有明显减小(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确切,同时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治疗旋转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旋转垂直不稳定型的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垂直旋转移位纠正,骨盆外形均恢复,神经功能恢复理想。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髂骨板间螺钉固定技术对于涉及垂直及旋转损伤的骨盆环损伤有强大的复位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断裂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椎弓根螺钉系统已是最为常用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但其钉棒断裂在临床上仍时有发生。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在临床中断裂的并发症,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有限元分析,于2007-11/2008—03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完成。对象:选择1名成年志愿者,年龄27岁,身高174cm,体质量63k,经X射线检查排除脊柱疾病。方法:建立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施加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5种生理载荷,对比分析不同载荷下螺钉、连接棒的应力分布。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载荷下螺钉、连接棒各部分的应力。结果:椎弓根螺钉系统各部分于垂直压缩下的应力远小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所受压力。垂直压缩下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近棒段,而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应力主要集中在连接棒上。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设计及类型的选择,术中的规范操作.术后康复活动的指导及保护、适时取出内固定等对预防其断裂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上胸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在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上胸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围术期护理配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功能锻炼等要点。结果11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2枚,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min(2~7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2mm(导航仪自动计算)。每枚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min。术中只需进行2次C型臂线机透视验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7%,手术效果优良率94%,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进行上胸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安全性。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徐爱君 《护理与康复》2008,7(8):639-640
随着枢椎椎弓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的趋势,许多学者对枢椎椎弓骨折的损伤机制和分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治疗措施,但对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存在不同的看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力学上的巨大优势,使用日渐广泛,但手术过程风险大,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本院对17例不稳定性枢椎椎弓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及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33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其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手术组)21例,常规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手术组)12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以及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总结术中配合。结果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微创手术组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Cobb角矫正、矢状径、骨折椎体的前柱高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确保了手术的顺利实施。结论 对手术指针充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Sextant系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手术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重要作用;应特别注意患者体位、器械准备、无菌管理和放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902-2903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欧式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定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功能状况,并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及再次手术原因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寻求解决对策,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592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需行翻修手术56例,加上外院来解放军272医院行翻修手术患者30例,共86例,进行分析。采用物理检查,手术史及 X 线检查确定翻修原因。结果患者再次手术与年龄、职业有关;患者的性别影响不大。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断裂、松动及置钉位置不佳等。结论脊柱外科医生应重视患者性别、职业对手术的影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手术技术以及适当的手术前后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Ⅱ型5例,Ⅱa型2例,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复位良好。无动脉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4例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骨折类型出发,将其划分为爆裂骨折组、压缩骨折组、多节段脊柱损伤组及骨折脱位组,对比分析骨折脱位组、爆裂骨折组接受两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三节段以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2例接受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损伤平面显现再次移位现象,而接受三(或四)对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术治疗者无该现象,且在断裂、椎弓根螺钉松动等方面的发生率较两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s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三及四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段脊柱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术中的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RF、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8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椎弓根与上一椎体同侧下关节突的位置关系,确定椎弓根钉入钉点,在C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后路切开复位后,RF、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术后行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结论术前测量胸腰段脊柱骨折X线片上椎弓根与同侧上一椎体下关节突相互位置,为选择椎弓根螺钉的入钉点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骨水泥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例严格选择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行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观察骨水泥在置钉椎体内的分布以及骨折椎的高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随访6~24个月,平均11.3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减少,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X线片及CT片观察:骨水泥充填满意,分布于椎体及钉道周围。有1例1椎出现椎旁少量渗漏,无临床症状。椎弓根螺钉术后无松动、脱落。结论椎体强化椎弓根钉置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组(采用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手术治疗)各4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X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指数、椎体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低于开放组,微创组的X线暴露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矢状面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24h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达到与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手术相似的手术效果,但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