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膀胱感觉过敏而无逼尿肌不稳定。近年来,我科采用辣椒辣素类似物(RTX)膀胱灌注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顽固性感觉敏感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过度活动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膀胱过度活动症 (overactivebladder ,OAB)是一种常见病 ,2 0 0 1年 9月国际尿控学会 (ICS)将其定义为该名词。其特点是尿急 ,有或无急迫性尿失禁 ,常伴有尿频和夜尿[1]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定义为 :OAB是由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组成的症候 ,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出现 ,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2 ] 。尿动力学检查时部分患者在膀胱贮尿期 ,出现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 ,引起膀胱内压升高 ,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 (detrusoroveractivity) [3] 。二者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1 流行病学OAB不是一…  相似文献   

3.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1];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instability,or detrusor overactivity)[2].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女性尿道综合征、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膀胱等.2001年9月国际尿控学会(ICS)正式确立该病名.正确地处理OAB,将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膀胱过度活动症多是由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而产生的一组以“尿急、尿频,伴或不伴有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北京市名老中医黄尧洲教授认为此病属“虚劳病”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对五脏六腑具有充实濡养之用,若脾肾亏虚,肝气横逆,气机失调,水液代谢异常,则可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本病发病特点以“脾肾亏虚(虚劳)为本,肝气横逆(里急)为标”,符合“虚劳里急”的特点,从“虚劳里急”论治该病有较好的临床意义。《金匮要略》中“血痹虚劳”病篇所列方剂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医刊》2006,41(10):59-61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指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等临床症状构成的综合征。过去有关名词较混乱,如女性尿道综合征、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膀胱等。 1定义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一膀胱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次髎穴对环磷酰胺诱导膀胱过度活动症大鼠尿动力学影响及传入神经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组(OAB组),辣椒辣素组和对照组.测量电针次髎穴前后排尿间期、基础膀胱压、膀胱最大充盈压和最大排尿压.[结果]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大鼠排尿间期明显缩短(P<0.01);与OAB组相比,辣椒辣素组排尿间期明显延长(P<0.05).电针后,OAB组大鼠排尿间期比电针前明显延长(P<0.01),而辣椒辣素组及对照组与电针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均>0.05).电针前,与对照组相比,OAB组大鼠基础膀胱压明显增加(P<0.01).电针后,对照组基础膀胱压较电针前明显升高(P<0.01),而OAB组较电针前降低(P<0.05).辣椒辣素组灌注后膀胱基础压下降(P<0.05),但电针后变化不明显(P>0.05).电针前三组间的最大膀胱充盈压及最大排尿压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每组电针前后二者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能抑制环磷酰胺诱导大鼠膀胱过度活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辣椒辣素敏感C纤维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周练兴  陈强文 《华夏医学》2015,28(2):133-138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治疗主要针对缓解症状而不是病因,包括首选治疗和可选择治疗。笔者就OAB的治疗现状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其诊断主要依靠其症状表现以及排除其他疾病.诊断明确后,选择有效快速的治疗方式,尽快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疾苦是临床门诊医师的主要任务.目前,其治疗主要包括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神经调节治疗等.该文以PUBMED上发表的论文为数据,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国际尿控学会(ICS)定义其特点是:常伴有尿频、夜尿症状,伴或者不伴急迫性尿失禁(UUI),无尿路感染或其他明显的病理改变。其中尿急症是“一种难以推迟的强烈的排尿欲望”,这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最典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伴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91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伴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按就诊时 间随机分为两组,A 组45例,给予口服托特罗定8周,B组46例,给予行为疗法联合口服托特罗定联合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排尿日记、生活质量评分和 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减少,每次排尿量、膀胱测压容积均明显增加,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B组较A 组效果更明显,有显著差异.结论 行为疗法联合托特罗定较单用托特罗定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伴急迫性尿失禁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OAB)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001年9月,国际尿控协会(ICS)将OAB定义为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等临床症状构成的征候群。据调查,在美国,OAB发病率位居糖尿病和消化道溃疡之前;欧洲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7%的成年人患有尿频、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其中一项或多项症状,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尿失禁是OAB最常见的症状,文献报告3%的20岁~29岁、45%的50岁~59岁的妇女患尿失禁,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出口梗阻也引起OAB较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方强  陈志文 《西部医学》2015,27(2):164-166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高。目前针对OAB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进展、疗效监测,尿动力学检查以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此外,多种OAB治疗药物也在研发之中。本文对OAB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进展做一述评,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参阅。  相似文献   

14.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常见的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之一,亦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曾分别在珠海、北京召开了关于《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指导原则》的研讨会.并于2005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泌尿外科年会上颁布了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诊治指南(试行版).现就OAB有关的诊断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认识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特点并完善其治疗体系,对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认识并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思路,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指以尿急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急迫件尿失禁的一种症候群,通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增多[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电针内关太溪穴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0例按门诊及住院病历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OABSS、PPBC、QOL评分及记录相关排尿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溪穴能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急尿频尿失禁症状,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判定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91例女性OAB患者,均行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自由尿流率检查和压力流率测定(PFS)。以PFS过程中出现DO为标准,将患者分为DO组和单纯OAB组。比较2组的年龄、OABSS和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DO组的年龄(49.7±18.4)岁与单纯OAB组(48.5±17.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初始尿意容量及膀胱测压容量明显低于(P<0.01)单纯OAB组,分别为[(67.4±36.8) vs(91.8±41.2)] ml及[(108.1±45.3) vs (254.2±97.1)] ml,同时OABSS(10.9±4.1)、夜间排尿次数评分(2.1±0.8)、尿急评分(3.9±0.9)及急迫性尿失禁评分(3.5±1.6)明显高于单纯OAB组的8.2±5.3、1.3±0.6、3.1±0.7及2.3±1.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O的出现,会导致OAB症状的加重,主要表现为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增加,以及尿急症状的加重,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张强  杨雪松  杨文  刘俊波  姜果   《四川医学》2018,39(3):346-349
<正>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种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一系列症状的症候群。大规模人口统计学资料显示,在欧美统计的中年人当中近五分之一的统计人口受到该症候群的影响,我国的相关统计学资料显示并且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在超过40岁的人口比例当中,其OAB的发病率高达11.3%。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具体发病机制不太明确,医药界主流的猜测主要源于逼尿肌的不稳定,膀胱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治疗成功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Ⅱ科门诊治疗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5mg索利那新,每日一次,持续12周治疗,并于开始治疗后第1,4,12周随访,根据排尿日记、尿急严重程度(USS)评分、尿动力学检查等结果评估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所有80例患者都完成了这项研究,其中4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55%。经过12周的治疗以后,所有患者的USS评分、白天尿频次数、夜尿次数、排尿量和膀胱容量都有所改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USS评分、高最大尿流率(Qmax)和低残余尿量(PVR)都是抗毒蕈碱类药物治疗有效的预测指标。结论:高USS评分、高Qmax和低PVR患者索利那新治疗效果较好,提示USS评分、Qmax、PVR可以为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